2025年市政公路类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市政公路类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市政公路类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市政公路类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市政公路类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市政公路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某城市规划新建一条连接产业园区与居住区的道路,设计年限内年平均日交通量为3.2万辆小客车,参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该道路应划分为()。A.快速路B.主干路C.次干路D.支路2.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若采用厂拌法生产,混合料从出料到碾压完成的时间应控制在()内。A.1hB.2hC.3hD.4h3.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当道路纵坡小于0.3%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大雨水口间距B.设置锯齿形偏沟C.降低路拱横坡D.采用透水沥青面层4.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中,用于评价高温稳定性的关键指标是()。A.空隙率B.流值C.稳定度D.沥青饱和度5.某城市道路交叉口设置的标志为蓝底、白色自行车图案,该标志的类型是()。A.警告标志B.禁令标志C.指示标志D.指路标志6.软土地基处理中,采用水泥搅拌桩法时,桩体水泥掺量一般控制在被加固土质量的()。A.5%~8%B.8%~12%C.12%~20%D.20%~25%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横向缩缝的切缝深度应不小于板厚的()。A.1/2B.1/3C.1/4D.1/58.城市桥梁支座中,既能承受竖向压力,又能适应梁体水平位移和转角变形的支座类型是()。A.板式橡胶支座B.钢支座C.盆式支座D.球形钢支座9.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灌砂法适用于()。A.细粒土B.粗粒土C.有机土D.高塑性黏土10.城市道路工程竣工验收时,不属于必须提交的文件是()。A.施工日志B.原材料检测报告C.沉降观测记录D.工程决算报告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延迟时间”的概念及其控制要求。2.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出现横向裂缝的主要成因,并提出3项防治措施。3.城市道路雨污分流改造中,检查井提升施工需满足哪些技术要求?(至少4项)4.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5.列举路基边坡防护工程的5种类型,并说明其适用场景。三、案例分析题(共40分)背景资料:某城市次干路改造工程,设计车速40km/h,道路红线宽度30m,横断面为“3m人行道+2m绿化带+15m车行道+2m绿化带+3m人行道”。施工内容包括老路铣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厚6cm)、SMA-13上面层(厚4cm)。事件1:老路检测时发现,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板底脱空、错台(最大高差15mm)、边角断裂(长度3m,宽度10mm)等病害。检测单位采用探地雷达法对脱空区域定位,但施工单位认为应增加弯沉检测验证。事件2:软基处理段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桩径500mm,间距1.2m,桩长8m),施工中部分桩体出现“冒浆量过大”现象,监理要求暂停施工并分析原因。事件3:沥青下面层施工后,检测发现局部区域压实度仅95%(设计要求≥97%),且平整度标准差为2.2mm(规范要求≤2.0mm)。事件4:施工期间需占用半幅车行道,原交通导行方案仅设置了“前方施工”警告标志和反光锥桶,未封闭对向车道,引发市民投诉。问题:1.针对事件1,说明探地雷达法检测脱空的原理,并判断施工单位要求增加弯沉检测是否合理,简述理由。(8分)2.分析事件2中水泥搅拌桩冒浆量过大的可能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8分)3.针对事件3中沥青下面层的质量问题,分析可能的成因,并提出整改方案。(12分)4.指出事件4中交通导行方案的缺陷,结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补充必要的导行措施。(12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B4.C5.C6.C7.B8.A9.B10.D二、简答题1.延迟时间指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完成碾压的时间。控制要求:①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②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延迟时间不超过3~4h;③高温季节或运距较远时,需缩短延迟时间,必要时添加缓凝剂;④现场应通过试验段确定实际允许的延迟时间,确保压实度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主要成因:①基层反射裂缝(基层收缩开裂后反射至面层);②沥青混合料低温收缩(低温下沥青劲度增大,收缩应力超过抗拉强度);③施工接缝处理不当(横向接缝未充分碾压,结合面薄弱);④超载车辆作用(局部应力集中)。防治措施:①基层采用抗裂性能好的材料(如掺加纤维或减缩剂);②控制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延度(选用针入度较大、软化点适中的沥青);③加强横向接缝施工(采用平接缝,预热已压实部分,重叠碾压10~15cm);④限制超载车辆通行。3.技术要求:①提升高度应与新路面结构层厚度一致,避免井周下沉;②井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且需与基层、面层同步施工;③井圈与井身连接应牢固(采用植筋或膨胀螺栓固定);④井盖应采用防沉降、防异响类型,与路面高差≤3mm;⑤施工前需复核检查井坐标、高程,确保与设计一致;⑥井周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15cm),压实度≥95%。4.主要内容:①人行道设置盲道(行进盲道、提示盲道),宽度≥0.6m,位置连续;②缘石坡道(单面坡、三面坡),坡度≤1:20,宽度≥1.2m;③公交站台候车站台与人行道高差≤20mm,设置轮椅等候区;④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人行道宽度≥1.5m,缘石坡道衔接平顺;⑤无障碍标志清晰,位置醒目(如盲文站牌、语音提示装置)。5.防护类型及适用场景:①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适用于边坡坡度≤1:1.5,土质良好、无严重冲刷的填方路基;②浆砌片石护坡:适用于边坡坡度≤1:1,易受水流冲刷的挖方或填方路基;③格宾网防护:适用于沿河路基,需抵抗水流冲刷和波浪侵蚀;④锚杆框架梁防护:适用于岩质边坡(坡度陡于1:0.5),防止局部岩块滑落;⑤土工格栅加筋防护:适用于软土或填土边坡,增强土体整体性,防止浅层滑动。三、案例分析题1.探地雷达法原理: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100MHz~2GHz),利用不同介质(脱空区空气与水泥板、基层)的介电常数差异,接收反射波并分析波形特征,判断脱空位置。施工单位要求合理。理由:探地雷达法属于非接触式检测,受路面湿度、介电常数均匀性影响较大,可能存在误判;弯沉检测(如落锤式弯沉仪FWD)可通过实测弯沉盆反算基层模量,直接验证脱空区域的承载能力,两种方法互补可提高检测准确性。2.冒浆量过大的可能原因:①水泥掺量过高(超过设计值20%以上);②钻进速度过慢(喷浆压力不变时,单位长度喷浆量增加);③地层中存在松散砂层或空洞(水泥浆沿孔隙流失);④搅拌头喷浆口堵塞(部分浆体从孔口溢出)。处理措施:①核查水泥掺量(设计通常为12%~20%),调整至设计值;②提高钻进速度(控制在0.8~1.2m/min),降低单位长度喷浆量;③对松散地层预注浆填充孔隙;④检查搅拌头喷浆口,清理堵塞物;⑤冒浆量超过20%时,回收浆液重新利用(需检测强度)。3.质量问题成因分析:-压实度不足:①碾压顺序不当(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②碾压温度过低(低于110℃时沥青黏度增大,难以压实);③混合料级配偏粗(粗集料过多,细集料不足,空隙率大);④压路机吨位不足(小于12t钢轮压路机)。-平整度差:①摊铺机行走速度不稳定(忽快忽慢导致松铺厚度不均);②基准线控制不严(钢丝线下垂或支撑点间距过大);③接缝处理不当(横向接缝未切齐,纵向接缝未重叠碾压)。整改方案:-压实度:①对未达到97%的区域,采用重型压路机(14~16t)补压(增加2~3遍);②若补压后仍不达标,铣刨该区域(深度≥6cm),重新摊铺并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初压≥135℃,终压≥70℃);③调整混合料级配(增加0.075mm以下细集料比例2%~3%)。-平整度:①局部不平整处(标准差2.2mm),采用精平摊铺机二次找平;②横向接缝切齐后涂刷粘层油,重叠碾压15cm;③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重叠10~15cm,先碾压接缝一侧,再跨缝碾压;④施工中控制摊铺机速度(2~3m/min),确保匀速连续摊铺。4.导行方案缺陷:①未设置完整的交通标志(仅“前方施工”标志,缺少“限速”“禁止超车”“变道提示”等);②未封闭对向车道(半幅施工时对向车辆未采取限行或分隔措施,存在交叉冲突);③安全设施不足(无警示灯、反光膜、防撞桶等夜间防护设施);④未设置临时交通信号灯(交叉口处车辆混行易引发拥堵)。补充措施(依据CJJ1-2008):①在施工区域前500m设置“前方施工”警告标志,200m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