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考试)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考试)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考试)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考试)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12分)1. (6分) (2019高一上白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深深感到: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也说:“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_,能读两本更好。”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我建议,一个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的阅读量应突破千万字。在这里要注意,引导孩子阅读,要选择适合孩子的书,而非惟名著是从。好多家长向我抱怨,“你家孩子好,你家孩子喜欢读书,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我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发

2、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很多家长带孩子去书店,一买就是提高成绩的书、_的书。其实,孩子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线改革”,阅读更是如此,一定要学会等待、学会慢慢滋养。只要坚持两个学期以上,一定能看到孩子能力的提高。在选择图书上,要警惕一种名著“缩写本”。现在,不少名著被改编成连环画、缩写本,可能有些人觉得名著太厚,孩子们读不了。这一缩写,结果情节删减了,人物不丰满了,孩子们读书也_了。此外,还要警惕“假的”少儿书籍。有一次,我看到一本给小学生读的科普书,随便拿出一句话来:“矿石是指一种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自然矿物聚集体”这不越搞越糊涂

3、吗?不但孩子们读不懂,大人恐怕都很难理解。选择好的阅读,选择好的方式。相信_,不仅是孩子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更是成就他一生的财富。(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所以我们要以阅读为基础,有效提升孩子的其他能力B . 但我们还要培养孩子更多方面的能力C . 但如果这些能力不提升,也很难有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D . 但如果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走马观花 水到渠成 索然寡味矢志不渝B . 走马观花 立竿见影 味同嚼蜡 持之以恒C . 快马加鞭 立竿见影 索然寡味持之以恒D . 快

4、马加鞭 水到渠成 味同嚼蜡 矢志不渝(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还没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有时不肯看书,是因为不喜欢你给他的书B . 我还没发现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C . 我还没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之所以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D . 我还没明白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2. (6分) (2019高二上桂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

5、超车, ,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 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

6、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B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C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D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B .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C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D .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今,中

7、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B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C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D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3. (6分) (2017日照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

8、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

9、,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这些真切的“获得感”,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这些真切的“获得感”,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

10、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而老炮儿的走红,无疑为构建什么样的诚信社会,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可做的榜样,而且将人人具有的向善天性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在欣赏的同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故而可以说,这种“获得感”的效应和作用,的确难以估量。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喜欢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艺作品,喜欢的是文艺作品对现实的真切关怀和真实再现

11、,希望从文艺作品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精神文明之翼也和物质文明翅膀一样硬起来,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因此,作为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应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为人民而作。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从平凡的世界中可以切身感受到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感受到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B . 读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更向往回到那个年代去生活。C . 老炮儿一炮打响,是因为它呼唤

12、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D . 老炮儿为构建诚信社会树立了榜样,让人民群众在欣赏的同时,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这种“获得感”的效应和作用,是难以估量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它们都能为人民群众奉上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B . 来源于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是好的文艺作品受群众喜爱的重要原因。C . 文艺要让群众有“获得感”,就应该祛除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从这些作品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D . 真切的“获得感”,

13、不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精神食粮,而且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B . 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就要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之翼也和物质文明翅膀一样硬起来。C . 每一位文艺创作者,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D . 事实上,人民群众具有和文艺创作者一样的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喜欢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4. (12分) 阅

14、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林海音与其散文张默芸林海音从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人们的心。那北京风貌、台湾民情、异国景物,以及天伦之乐、同乡之亲、师生之谊,读书心得,偶闻杂感,都令人兴起缕缕情思。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大多文字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对第二故乡北京的怀念。“我漫写北平,是为了我多么想念她,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情感发泄在格子上,苦思的心情就会好些。”(陈谷子烂芝麻)她把满腔思恋,倾诉于对昔日亲朋好友的怀念中,表现在北京特有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市场变化的描绘上。至于北京的四季美景,在作者笔下,展现的是一幅幅彩色鲜明的图画:明媚的春,欢乐的夏

15、,红叶满山的秋,鹅毛大雪的冬。“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恋北平!”(苦念北平)。作者的绵绵情思,真是“诉不尽,理还乱”!此外对天安门、故宫、景山公园、天桥、地坛等地的深情描绘,都洒下了作者相思的泪。因为“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根一样。”人同树,没有根是无法生存的。这也是她虽然长住台湾,但她这个人,她的作品却“有浓厚的北平味儿”“甚至比北平人还北平”的原因。她自然也爱她的故乡台湾。那里到处可见的相思树,香花,台北的温泉,狮子山的美景,妈祖生日的热烈气氛都再现在她的篇章中,倾注着她的温情。而对故乡的英雄,则更是无限崇敬,如雾社英魂祭,洋洋数千言,从雾社山民的祖先写到今日

16、雾社的庄严美丽,从山民的自由幸福生活写到日寇入侵后的悲惨命运,又从山民的奋起反抗写到殖民者的残酷镇压,更从英雄的顽强战斗写到烈士精神的永垂不朽。跨越了那么漫长的岁月,描写了那样壮阔的画面,全文感情深沉而主题深刻,笔势纵横而线索明晰,处处围绕着烈士精神与山河同在这个凝聚点取材,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从而使这篇祭文成为一首缅怀英烈的颂歌。林海音的另一些散文,则注重哲理的探求。如因“窗”的特殊作用而判“窗是有情的”(窗),而“门”则是“无情的东西”(门);作者通过对“门”的有关成语的种种解释,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得别具一格。更指出狗仗人势的可憎(狗),至于钱,也不是万能的东西,因为它买

17、不到青春、生命的真理(钱)。只有春,才是充满希望的,“儿童,春天,希望,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春)。这些内涵丰富、哲理深刻的散文,是林海音对人生深入观察的结晶。林海音叙写夫妻情、母子爱、师生谊之类的散文充满一种真挚、亲切的情趣美。如妻子为尽妇责,好心地把丈夫书桌上乱物整理好,反而引起丈夫的怪脾气,妻子据理力争,丈夫只好认输:“算你赢,还不行吗?”结尾多么风趣而亲切呢!作者还常选用一些生活细节突出这种情趣,如“丑小鸭”们“侦察出父母因熬夜写作而偷吃东西”的物证后,四张小脸冲着“我”要求“赔”的笑剧(鸭的喜剧);为帮助学生默默改错误,以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她又采用先叫学生一个一个走到操场,让偷球者

18、自己去还球,小偷不敢还;后又用学生和老师一个一个走出教室又一个一个走进,小偷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把球放回原处,虽然老师明知是谁,也不点破,这一组细节描写,显得新颖别致,更体现老师一片爱心和巧妙的工作方法。这样描写,妙趣横生,充满诗情画意,折射出作者热爱生活的底蕴。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林海音散文构思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如贝多芬的力,作者既写贝多芬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丧,又写他负担全家生活和培育两个弟弟的艰难,也写他失恋的痛苦,耳聋的打击,以及他立了遗嘱又奇迹般地活了二十五年,直到完成第九交响乐才在贫病中逝世。全文紧紧围绕着这位

19、杰出人物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力”这个焦点上,从而使这篇散文凝炼、浓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辉而使读者受到启迪。辛酸餐馆泪日落百老汇诗的婚礼,诗的岁月也体观这种构思的特点。有些篇章,用对比突出主题,如五十两黄金一块抹布二弦。但她大多散文,都以清新的文字和素淡的笔调,将一个短小的故事、一件普通的事物,舒徐自如地写出,让读者得到丰富的感受。(1) 文章第一段中的“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人们的心”这句话是如何统领下文内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 解释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这也是她虽然长住台湾,但她这个人,她的作品却“有浓厚的北平味儿”“甚至比北平人还北平”的原因

20、。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3) 作者认为林海音的散文“充满一种真挚、亲切的情趣美”,这种情趣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文本分析一下。(4) 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很多林海音的原文语句,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一下这些引用有哪些作用。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 , 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

21、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睢曰:“主人翁习知之。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范睢归取大车驷马 , 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

22、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为有外心于齐而恶睢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节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B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C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D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

23、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2)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的人隐匿身分,易服出行或私访。B . 无恙,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为无灾祸或没有产生不良影响。C . 驷马,四马共驾一车,乘坐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D . 顿首,叩头,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亦为书信中常用的敬辞。(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睢受辱于魏,得宠于秦。范睢在魏国受尽屈辱,几近被迫害致死,让魏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范睢逃到秦国改名张禄,受到重用,官拜国相。B . 范睢智赚须贾,巧辱对方。

24、范睢得知须贾来到秦国,便穿着破旧的衣服步行到客馆见须贾,假借见张相将其领进相府,不动声色地羞辱了对方。C . 范睢心系魏国,不忘故土。范睢虽被迫离开魏国,在秦国做了国相,但他的祖坟在魏国,先人葬在魏国的土地上,他仍然心恋魏国,未忘故土。D . 范睢有心报复,不失理智。范睢对须贾有刻骨铭心之仇,他一心要报复须贾,但并未置对方于死地,而是在列数须贾罪状之后责令须贾回魏国。(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4分)6. (7分) (2019高三上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唐诗,

25、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月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注释】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外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后来,白居易作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在题下标注:“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唯予与元知之耳。”这首七律江楼月是其中第五首。(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歌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通篇都从对方入笔,表达的是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B . 首联以明月之夜,清辉照人,引出离人幽思,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见

26、月伤别。C . 诗歌颔联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思念之深。“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别出心裁。D . 诗歌尾联以“今朝”“方”表示后悔寄诗之迟,“共语”和“同悔”又蕴含双方绵长的友谊与思念,感人至深。(2) 诗歌颈联与李清照一剪梅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 7. (7分) (2017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杜牧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

27、险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B . “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宜人。C . 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D . 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E .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2) 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8. (3分) (2018高三上永春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漫漫雨夜和潮湿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一句是:“_”。 (2) 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 (3)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