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长春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长春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长春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长春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春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徇私/驯熟咆哮/肖像惬意/提挈济济一堂/无济于事B . 漂白/饿殍与会/参与胴体/栋梁拈轻怕重/拈花惹草C . 投奔/奔命着急/着火标识/识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D . 丧气/沮丧殷实/殷红栏杆/竹竿螳臂当车/安步当车2. (2分) (2017高三上和平期末)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倏(sh)忽账簿(b)负(f)增长豁(hu)然开朗B . 框(kung)架吊唁(yn)绞(jio)肉机草

2、菅(jian)人命C . 酒靥(y)哂(shn)笑后坐(zu)力差(ch)强人意D . 颔(hn)联粗犷(gung)几幅(f)画长吁(x)短叹3.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行路难等。B . 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C .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D .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4.

3、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这位院士诚恳地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开辟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B . 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这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C . 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D . 这本书具体描写了我国北冰洋考察船是如何根据气候和洋流的状况,渡过一个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5. (2分) (2017高一下常州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划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_我们为文还是应该

4、刻意求工,千锤百炼,虽不必“掷地作金石声”,总要尽力洗除一切肤泛猥杂的毛病。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文不划线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通。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饿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6. (6分) (2015高二上遵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诗歌批评庸俗化普冬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

5、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

6、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

7、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1) 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

8、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B . 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C . 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D . 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B . 不少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马行空,肆意畅想。C

9、. 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D . 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有些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是制造噱头。B . 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C . 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意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D . 诗歌批评庸俗化,

10、可能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来说,都是灾难。7. (18分) (2016高二上安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千叶瓶刘心武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

11、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

12、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

13、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

14、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

15、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B . 小说第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C . “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

16、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D . 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E . 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2) 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 小说在第段和第段中两次写到妻子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4) 请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主题任选一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赏析

17、。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 (2017高一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 , 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18、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节

19、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曩者:从前,之前。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嘿:同“默”。(1)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目:瞪视B .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合适C .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前往D .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过:拜访(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击剑,用剑相击刺的运动和技法。B . 支属,亲属、宗支。“支”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C . 筑,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D . 太子,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长子。(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传记一开

20、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B . 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C . 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D . 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四、 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7高二上黔南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

21、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 (2) 李煜在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 (7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眄,斜视。(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22、。B .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C .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D .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2) 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 (5分) 下面是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标,名为“眼神”。 请描述会标的画面,并根据下面的注释,模仿示例,从健全人或社会的角度写出会标的寓意。注释:成立于l968年的国际特殊奥

23、林匹克委员会是为全世界智障人士提供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她是按奥林匹克模式举办的面向全世界有各种学习障碍的儿童和成年人的群众性运动会。其格言是:勇敢尝试、争取胜利。其精神是:技能、勇气、分享以及超越国家、政治、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的界限带来的快乐。其目标是:使智障人士有机会成为对社会有用、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公民。示例:这是一个祈盼的眼神:当那些智障的生命睁开双眼,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祈盼母亲慈祥的眼神;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他们祈盼人们鼓励和帮助的眼神;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他们祈盼的是整个社会“平等、接受、包容”的眼神。七、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12. (12分) (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