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4页
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感伤,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来说,真像天塌了一样。B . 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 , 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C .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 , 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

2、搞腐败的。D .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2.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12年12月13日,中国海监B3837飞机首次飞临钓鱼岛上空,与正在巡航的中国海监船编队会合,破天荒第一次对中国钓鱼岛进行海空立体巡航。B . 中国作家终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青睐,作为中国当代作家杰出代表的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实在可喜可贺。C . 最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2013年1月1日起,一代居民身份证将停止使用。目前,仍有少数人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他们主要是老

3、人、外出务工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D . 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比皆是所致。3. (2分) 下列选项中全包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女也不爽夙兴夜寐夫人之相与长太息以掩涕兮复得返自然亦将有感于斯文处分适兄意感慨系之矣A . B . C . D . 4.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 .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 . 子路从而后C . 杀鸡为黍而食之D .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5. (2分) (2017高一下天水期末)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4、. 子卿尚复谁为乎?B . 何以知之?C .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 . 自书典所记,末之有也。6. (2分)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

5、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

6、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节选自宋史)【注】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

7、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B . 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C . 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D . 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师,官名,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B . 淳化,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首创。C . 赠,指古代皇帝赐予官员父

8、母、祖先与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已死称赠。D .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延进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赵延进随父亲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领牙兵千余前往睢阳平盗,悉禽戮之。B . 赵延进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也提前完成任务。C . 赵延进应变得法。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的弊病,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合兵进击得以大胜。D . 赵延进深受百姓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他能于军事,又是

9、皇亲,被当作心腹任用。(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 (2018高三上鹤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正宫】小粱州九日渡江汤式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注】。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注】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建安九年秋,王粲偶登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1)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

10、的一项是( ) A . 题目“九日渡江”,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作者却在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B . 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秋风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C . 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伤心之情难以言表。D . 四,五句移情人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显得那么形容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堪!(2) 本曲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句子分析。 四、 情景默写 (共1

11、题;共5分)9. (5分) (2017湖北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漫漫雨夜和潮湿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一句是:“_”。(2) “春花秋月”本是令人陶醉的美景,然而在失意文人的眼中,它们却寄寓着自己的身世感伤。比如琵琶行中,被贬官浔阳后,白居易以自然的美景反衬孤独苦闷生活的两句是:“_,_。”(3) 氓诗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揭示了她从被爱到被厌弃的经过,其中以桑叶喻女子容颜亮丽和初婚幸福的两句是“_,_”。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0. (12分) (2019高一上双鸭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父

12、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

13、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

14、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

15、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蓬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与无意中

16、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

17、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是一闲笔,其目的无非是说明他们间共同的语言不多,只是兄弟之情还非常浓烈。B . 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C . 父亲去世后,只留下的这棵树,它已经成为“我”心灵感应的象征,看到这颗树,“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和

18、烦恼。D . 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悔恨之情。(2) 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 11. (6分) (2017高一下林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白诗的语言弹性,他的修辞、句式和篇章组织的生命感,都是与渗透于其间的诗性直觉和用典密不可分的。直觉与用典,是诗学领域的两种文化现象。一般说来,直觉是始生性文化现象,用典是再生性文化现象。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直觉。但据传他梦见族弟谢惠连,似有神助而拾得此句,因而

19、李白送舍弟云:“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这就成了用典,成了对谢氏直觉的再生性处理。钟嵘诗品总论说:“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里的用事即用典,直寻即直觉。但钟氏的话带有片面性,好诗是不废直觉,在不少场合也不忌用典的。关键在于如何用。直觉的文化密度较疏,用典的文化密度较密,诗中的文化疏密度应该得宜。更重要的是,直觉须具精神深度,直逼事物本原;用典须能点化,化出文化真趣。李白为诗,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神韵,因此直觉在他的诗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以山水为友

20、,总能以一种不隔、不俗的心情体验山光水色,常常凭着瞬间的直觉,把带着自然露珠的新鲜意象采入诗中。他这样写对雨:“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他这样写晓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水纹不起,你何必发愁?风线难牵,你岂能感到它重?这些不可言喻的感觉,都是把风线水纹牵系着自己感觉神经所致。雨后初晴,清池积雨而满,绿树淋湿而低垂,但是迎着晓光已是鱼跃莺吟的生命欢快,诗人已经以直觉切入自然界的生命节奏之中了。他这样写郊外:“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寻雍尊师隐居)他这样写县府衙门:“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赠崔秋浦)在郊外,他体验到青牛趋暖、白鹤栖高的情趣,直觉到大自然饶有意味的沉默。在县府衙门

21、,他体验到无为而治的县令公事清闲和诗酒兴浓,竟然与花鸟同乐了。由于他以直觉拾取清新的意象,有些诗行几乎语语珠玑,带有自然的光润性。直觉的魅力,在于它抛开某些文化杂质的拖累,还原出诗的天然本性和天真情调。面对这种天然纯真,人们当会感到这才是真正的“思无邪”。也就是说,直觉的本质在于真,它卸去了某些文化化妆。如越女词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采莲女笑入荷花去,是一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何等鲜丽的画面。她竟然会“佯羞”,但人们不会因其“佯”而觉得在作假,反而觉得她胸无城府,脱口而出,天真无邪。作诗作到这个份上,也可谓化境矣。(摘自杨义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1) 下列各项

22、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直觉的一项是( )A .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B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C .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D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直觉具有始发性,和用典一样是诗学领域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李白的诗歌中表现得比较充分,这也使得李白诗歌语言富有弹性。B . “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清晨登陇首”“明月照积雪”,这些诗句无不是由直觉而得来,意象新鲜,犹如带着露珠。C . 钟嵘在诗品中特别强调了直觉之于诗歌的作用,作者不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因为作者认为诗歌需要直觉,但也并不排斥“用典”。D . 诗歌如果既要用典又要直觉,这时就要平衡好二者在诗中的作用,让它们在诗中各得其所,如此才能彰显诗歌的文化真趣和自然真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 本文所说“直觉”是特殊术语,因为它不是简单指对审美对象的外形描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