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8高一下菏泽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承蒙你看得起我,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我,遗憾的是毕竟资历尚浅,能力有限,我只能敬谢不敏了。B .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激动;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浅,谢谢你们的聆听!C . 我们家要是在过去可要算是“书香门第”了,家教一贯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D .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说:“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2、。”2. (2分)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目前,高考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这是同学们梳理知识、查漏补缺的关键时期,还有部分同学学习效率仍十分低下,要好好查找原因,针对学习效率低下的种种“病征”,采取措施,以期有所突破。B . 按照系里的精心策划和权衡,我们中文系的兄弟姐妹被分派到桥南、丰原两个实习点,有幸进入同一个战壕的仁兄们勾肩搭背、弹冠相庆 , 无缘在同一个点的则唉声叹气、黯然至于泣下。C . 那一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D . 我们应该看到,当前这种快餐式文化的风行纵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
3、,但促使这种文化风行的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7高一下武汉期中) 补写出句子空缺的部分(1)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写出山高入天,人在山水,呼吸困难,紧张不安的情景。(2) 秋兴八首直接点明作者漂泊他乡,思念故乡的句子是_,_。(3) 在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音乐的效果,琵琶行中“_,_”运用了同样的手法。(4) 在寡人之于国中,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5)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4、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4. (15分) (2016高二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儒家体系中,对伦理与道德关系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在孔子是“礼”与“仁”,在孟子是“五伦四德”,董仲舒以后则是“三纲五常”。但无论如何演变,伦理与道德始终一体,而且“礼”、“五伦”、“三纲”的伦理,之于“仁”、“四德”、“五常”的道德总是处在优先地位。孔子以后,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尤其是儒家体系中,总有三个结构性元素:伦理性的礼或人伦,道德性的仁或德性,而修养则是它们之间使二者同一的“第三元素”。修养的关键在于“修身养性”。“身”即人的个别
5、性或所谓“单一物”,“性”即人的公共本质或所谓“普遍物”。“性”作为普遍本质为人所共有,因而需要“养”;“身”作为个别的感性存在则潜在某种道德上的危险性,因而有待“修”。“修身养性”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的过程。可见,对于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在儒家思想中说是礼仁合一,伦理道德共生,伦理优先。儒家学说以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理想主义,对现实的伦理存在和道德状况采取批判的态度,提出“内圣外王”,“圣”是“王”的前提条件,以此作为对“王者”的道德教训。宋明理学通过儒道释的融合,以“理”或“天理”统摄“礼”的伦理与“仁”的道德,也是伦理与道德统一的一种诠释。到了理学阶段,中国道德哲学
6、核心概念,已经不是“礼”,也不是“仁”,而是“理”。与西方相比,中国没有强大的宗教。但人们一般承认中国伦理尤其儒家伦理的准宗教意义,这不仅因为中国伦理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也不仅因为作为完成形态的中国传统伦理的宋明理学中已经融合了佛教的因素,宗教参与了中国伦理的历史建构和现实发展,更重要的是,伦理精神本身与宗教有相通之处。伦理必须作用于人们的精神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实现。所以,中国道德哲学一开始就设置了兼具伦理与宗教意义的“天”的概念。到了宋明理学,形成所谓“天理”概念,标志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完成。“天”与“理”的结合,是伦理与宗教的结合。这种结合不能一般地解释为道德哲学中融合了宗教的因素,而是可以
7、看作中国伦理与宗教在哲学上的文化相通。在西方,伦理的实体被人格化,这就是上帝。在中国,伦理性的实体被哲学地把握和表达,但由于它同样具有某种终极性的意义,同样具有神圣性,因而寄托于集自然、伦理、宗教于一身的“天”的概念以表述和表现。孔子着力于“仁”,坚持“为仁由己”,求“仁”得“仁”,但却认为“仁”是一个精神境界。“伦”的实现,有赖于“精神”的信念和信仰,“伦理”便是所谓“伦”之“理”。因此,不仅实体性的“伦”,而且作为达到“伦”的条件的“精神”,都具有某种宗教的哲学气息。(有删改)(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道德哲学核心概念是“理”,它与“天”的结合,其实就是伦理与宗
8、教的结合。这种结合体现了中国伦理与宗教在哲学上的文化相通。B . 在儒家体系中,伦理与道德始终一体,无论它们的关系如何演变。在儒家思想中说就是礼仁合一,伦理道德共生,道德总是处于优先地位。C . “修身养性”里的“身”指人的“单一物”,潜在某种道德上的危险性,故而需要“修”。这个过程就是克服人的自私,完成人的社会性的过程。D . 儒家学说里有“内圣外王”的概念,认为“圣”是“王”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要先“内圣”,然后才能达到“外王”。(2) 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 . 伦理与道德的异同点B . 浅谈中西方伦理与道德C .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D . 伦理与
9、道德关系发展历程(3) 依据文本内容,概括人们承认中国伦理尤其儒家伦理的准宗教意义的原因。5. (22分) (2019高三上房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榕树的美髯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一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木棉、石栗、椰树、棕榈、凤凰树、木麻黄这些树木,自然都洋溢着亚热带的情调,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在和南方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点来说,谁也比不上榕树。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桠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
10、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随处都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容易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
11、,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巨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个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
12、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榕树的种子很小,只有一粒黄豆大小,淡红带紫。我们坐在榕树底下乘凉,有时不知不觉会被撒个满身。把玩着那些柔嫩的榕子,真禁不住赞美造物的神奇。谁想得到,这么小一粒榕子,培育成长起来,竟可以成为参天大树,甚至形成一片小树林呢!榕树最奇特的毕竟是它的根,气根落地又成树干,这就使得古老的榕树形成了一个个的穹窿门,可以让儿童穿来穿去地捉迷藏。它的地下的根也气势雄伟,往往在树干的底座形成了一团盘根错节的突起物,假如是城市街道旁的榕树,那拱起
13、的树根甚至能使水泥地面都为之迸裂。南方有些乡村,在榕树的基座灌上一层一两尺厚的水泥,造成一个和树身紧连在一起的平滑的圆台,这就使得“榕树下”更加成为一个纳凉消夏的好去处了。榕树躯干雄伟,绿叶参天,没有强劲深远的根是难以支撑树身的。因此,它的地下根又很能够“纵深发展”,向四面八方蔓延,一直爬到极深和极远的地方。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大胆和爽快的了。在名山胜地的悬崖峭壁上,我甚至看过一些榕树,不需要多少泥土
14、,也能够成长。一粒榕树种子落在峭壁上,依靠石头隙里一点点儿的泥土,好家伙!它成长起来了。它的根不能钻进坚硬的石头,就攀附在石壁上成长,在这种场合,这些根简直像一条条钢筋似的,它们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把石壁上的一点一滴的营养,都兼收并蓄,输送到树身去了。因此,你在石壁上看到有一株扭曲了的榕树在泰然地成长,一点也用不着惊奇。这样重视它的根的树木,在适宜的气候之中,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生长的呢!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株榕树是自然枯死的。如果不是由于雷殛注 , 不是由于斩伐,它似乎可以千年百代地活下去。正因为榕树具有这样神奇的生命力,在旧时代,一株老榕身上常常被人贴满了祈福禳祸的红纸,甚至在树根处给人插上了香烛,
15、有好些迷信的老妇还在向它们焚香膜拜。(取材于秦牧的同名散文,有删改)【注释】雷殛(j),雷击。(1)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潋滟:水波流动的样子B . 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保守:保持使不失去C . 没有强劲深远的根是难以支撑树身的强劲:强有力的D . 有好些迷信的老妇还在向它们焚香膜拜膜拜:跪在地上举双手虔诚地行礼(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写到了椰树、棕榈等树木也洋溢着亚热带的情调,也具有独特的风格,是用来衬托榕树更具有独特的情调与风格。B . 作者把老榕树比作小说里常写的“美髯公”,是因为榕
16、树有一簇簇像老人胡须似的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不停的“气根”。C . 榕树的根无论是突现在地面,还是悬挂在空中,还是盘缠贴附在树身上,都是错综纠缠的、变化万千的、古怪奇特的。D . 结尾提到了旧时代的人们曾经向老榕树焚香膜拜来祈福禳祸的旧俗,目的是批评旧时代的当地人跪拜榕树那种迷信思想。(3)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它的根不能钻进坚硬的石头,就攀附在石壁上成长,在这种场合,这些根简直像一条条钢筋似的,它们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把石壁上的一点一滴的营养,都兼收并蓄,输送到树身去了。A . “钻进”“攀附”这两个词语的准确使用,把榕树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形态,表现了它
17、喜爱依附他人的性格。B . 把榕树的根比作条条“钢筋”,生动形象地写出榕树的根钻进强硬石头中或攀附在陡峭石壁上的顽强生命力。C . “一点一滴”“兼收并蓄”这两个词语,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榕树的根艰难地从石壁上吸收并输送营养的巨大作用。D . 整句话运用了极富表现力的手法和词语,表现出榕树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能依靠强劲有力的根生存并且成长。(4) 文章开篇作者说“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一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作者为什么会投票给榕树?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5) 作者在第三段说“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
18、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试借助这种由物及人的联想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某种树木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6. (9分) (2017高二上安顺期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释】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缪。”随遇而
19、安之意。筱(xi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裛(y):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B . 颔联描写草堂景物,景中含情。上句言翠竹迎风,呈其疏秀;下句言红荷沾雨,吐其芬芳。C . 颈联写客中少助,生活局促的情境。昔日厚禄故人书信断绝,稚子形色凄凉。用语十分沉痛,欲扬先抑,为下文张本、D . 尾联点题,升华主旨。诗人不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狂傲的态度来对待世俗人生,这就是诗人的“疏放
20、”。E . 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2)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出。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7. (16分) (2017高三上垦利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大防进士及第,调永寿令。县无井,远汲于涧,大防行近境,得二泉,欲导而入县,地势高下,众疑无成理。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准之,不旬日,果疏为渠,民赖之,号曰“吕公泉”。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故时,圭田【注】粟入以大斗而出以公斗,获利三倍,民虽病不敢诉。大防始均出
21、纳以平其直,事转闻,诏立法禁。青城外控汶川,与敌相接。大防据要置逻,密为之防,禁山之樵采,以严障蔽。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封汲郡公。三年,吕公著告老 , 超拜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大防见哲宗年益壮,日以进学为急,请敕讲读官取仁宗迩英御书解释上之,置于坐右。又摭乾兴以来四十一事足以为劝戒者,分上下篇,标曰仁祖圣学,使人主有欣慕不足之意。大防立朝挺挺,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 , 凡八年,始终如一。宣仁后崩,寻改永兴军。未几,左正言上官均论其隳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相继攻之,夺学士,知随州,
22、贬秘书监。言者又以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诋,徙安州。兄大忠自渭入对,哲宗询大防安否,且曰:“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大忠泄其语于章惇,惇惧,绳之愈力。绍圣四年,遂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至虔州信丰而病,遂薨 , 年七十一,谥曰正愍。大防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选自宋史吕大防传,有删节)【注】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
23、复相见也/B . 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C . 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D . 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权、夺在文中分别是指官职提升、暂时代理官职和削除官职。B . 告老,古代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致仕”、“下车”等。C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吕大防曾被封为汲郡公,故称之。D . 谥,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的封号。吕
24、大防为官清正,仕途遭忧,故谥“正愍”。(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吕大防有经世致用之才。他采用水地置泉之法,为永寿县百姓成功解决了汲水不便的问题。B . 吕大防有公正为民之心。他主政青城时,改革旧弊,统一粟米出入的量具,还百姓以公平。C . 吕大防精心辅佐皇上。他摘录乾兴以来四十一事,编成仁祖圣学一书,使哲宗自感不足。D . 吕大防为官有劣迹。他曾经毁坏役法,还在主修神宗实录时直书其事,有污神宗圣明。(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8. (16分) (2
25、019高三上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 , 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而已,故不足称
26、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
27、至大官。(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B .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C .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D .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态/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典章、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B . 对策,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回答自汉朝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C . 五伯,即春秋五霸,说法之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D . 茂材,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而改称,明清乡试所中的秀才也沿用此称。(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董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建筑设计管理办法
- 企业超限超载管理办法
- 代理记账审批管理办法
- 企业创业导师管理办法
- 企业逾期人员管理办法
- 产业基金管理办法修正
- 人员档案归类管理办法
- 云南技改备案管理办法
- 企业离职流程管理办法
- 企业抽奖活动管理办法
- T-GDNAS 043-2024 成人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技术
- DB21T 3496-2021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记录编写指南
- 天猫店铺运营规划方案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罗茨风机培训资料
-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解读
- 会议管理制度例行会议
- (高清版)DB42∕T 2133-2023 建筑施工侧埋式悬挑脚手架技术规程
- 城区供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 高频地波雷达现场比测试验规范
- 异地就医备案的个人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