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试卷(I)卷_第1页
成都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试卷(I)卷_第2页
成都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试卷(I)卷_第3页
成都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试卷(I)卷_第4页
成都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 , 既被电影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B . 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着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 , 引人深思。C . 地震后的海地首都太子港,极寻常的牙膏竟然奇货可居 , 市民纷纷把牙膏涂在鼻孔下以掩盖令人作呕的尸臭味。D .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水平落后,这不是新闻;尽管从过程看,昨日清晨的那场欧洲冠

2、军杯大战称不上经典,但仍足以令中超显得相形见绌。2.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尽一切可能,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我们决不承诺使用武力。B .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第三个世界上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C . 不久前,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入世后的人才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D .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3. (2分) (2018河南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恭贺兄长弄璋之喜,祝

3、小侄子健康成长,光耀门楣。B . 你家公子在公司担任高管,爱女是记者,堪称椿萱并茂。C .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D . 王军对李明说:“你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4. (9分) (2018高三上汕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

4、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

5、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

6、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材料二: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

7、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材料三: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

8、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2017年4月26日)(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B . 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9、有较大的关系。C . 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D . 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2)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B . 在三则材料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如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 . 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让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而且更具说服力

10、,更加丰富了新闻的内容。D . 三则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修辞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3)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词,其在当代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分析。 5. (16分) (2019高三上朝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浮来一棵树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粗壮的树干,我们六七个小伙伴手拉手围起一个圈才能环抱住。浓荫密布的树下是我们的乐园。我们

11、坐在爆出地面的老树根上,阳光倾泻如瀑,穿过枝叶花花点点地打在我们头上、肩上。黔南的天气说变就变,山那边还出着太阳,树这边却突然下雨了,我们慌忙向树中央靠拢,树撑开它的枝叶,像一把伞,替我们挡住雨水。春天来了,我们在树下仰着脖子,等待大孩子摘一枚枚树叶扔给我们。我们将那扇形叶子对折成小鸟,一手捏着叶,一手扯着茎,仿佛一只大雁在不停地扇动翅膀。秋风秋雨至,吹落一地黄金叶,我们拾了洗净晾干,夹在书里。一整本书,夹了一个不长的秋天,随手翻翻就到了尽头。这是一棵野树,没人管它,也没人认领它。谁都可以扛着长长的竹竿,打树上结的果,但一般没人这样做,也不值得。累累果实摩肩接踵,悬挂枝头,被风扫荡,被雨痛击,

12、相互追赶着坠落,滚入银杏叶铺成的眠床,深深浅浅地埋入时光中,也被漫不经心的脚步带到四方。这棵树默默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我一同分享着一年又一年青黄相接的记忆。当我回忆起童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由它出发,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童年。牢牢扎根在记忆中的这棵树,是我童年的生命树,也是我成长路上的消息树。从它开始,我钟爱上了银杏树。它高大雄伟,宠辱不惊,叶黄知秋,长寿古老,是树中的君子、智者与寿星。大概是记忆中这棵树太根深蒂固了,我总认为其他银杏树都不如它老,它以强大而顽固的气场笼罩了我。直到我看见这棵银杏树。其枝干四下横生,莽莽苍苍;树身老气横秋,褶皱密集龟裂;根系暴露蜿蜒,仰之遮天蔽日。我承认,眼前这棵

13、树肯定比记忆中那棵树老,不仅因为它是“天下第一银杏树”,更因为它四千年通天入地所承载和记录的历史。穿过历史的烟云和尘土,我仿佛看见它密如蛛网的年轮间,盘旋着多少兴衰往事它也是一棵野树。它从一粒果实开始,也许是随着一阵风飘浮而来,也许是顺着一场雨漂浮而下,还也许是一只鸟,不知从哪儿衔了一粒银杏果,一松口,让它落了下去当然,想象还可以有另外一些。但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四千年前的一天,一粒银杏果落到了浮来山的山坳间,生根发芽,渐渐枝繁叶茂,根系像一只铁拳,紧紧攫住山石,任由狂风暴雨、地震海啸也撼动不了。浮来山山也可以浮来吗?像这棵树一样,飘浮或漂浮而来。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名字,动感十足,禅意

14、也浓,浮来一座山,又浮来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是多么不容易呀,它要忍受和承担一棵树与生俱来的宿命,比如风摧、雨打、雷劈、霜冻、鸟啄、虫咬、火烧、斧砍这个过程漫长而危险,它不会拔起自己躲避,只能站在原地逆来顺受,一声不吭地往下扎根,朝上和四周扩张。它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天灾人祸,直到它足够健壮和强大,一些宿命对它没了威胁,另一些宿命仍然如影随形。它在与身边的同伴赛跑,在年轮的跑道里跑,跑着跑着它成了浮来山上最老的树。此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身边居然有这么一棵树,活过了许多代人。他们开始意识到它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是它将纵横驰骋的根系扎入包容他们生死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一部分,共同托起了他们。他们无比信

15、赖它,虔诚地膜拜它,因为他们在它身上看见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笼统地归之于生命力。他们生病时取一片它的叶子入药煎服,逢灾时对它祭拜祈祷,没病没灾时系上一条红色福带,朝它说出自己的心事,借助它四千年的寿命,搭起与天地对话的阶梯,也听到了雄浑苍凉的回声。它是一棵长满故事的树。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鲁莒两国曾在此树下会盟。它见证了两国国君笙歌弦舞、化剑为犁的情景。莒国虽小,“毋忘在莒”之典故,自春秋至西汉,犹如这棵树繁密的根系,在管子吕氏春秋新序等典籍中鲜活地延续,逐渐由臣子规劝君王居安思危、不可忘本,演变为普通人之间的相互告诫。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则有揪出罪魁祸首,不杀不足以求安

16、宁、平民愤的意味这些都发生在它眼皮底下,四千年不过它的四季,由绿转黄,从繁华到凋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它扎根于历史腹地,矗立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历二十朝代,铭记多少成败是非,洞悉多少善恶兴亡。公元495年,一个叫刘勰的莒地读书人,先后经历了丧父丧母的打击,又以一介清贫白衣,在寺院中孤苦伶仃地苦读十年。而立之年的一个夜晚,他梦见自己手捧祭器,追随孔子南行。他认为这是孔子在暗示他要有所担当,遂决心著书立说,树德建言。此后历经四个寒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之中,终生未娶的他终于有了一生最得意的孩子文心雕龙。人因文显,自此刘勰名噪一时,他也终于从寺院中走出来,做了一系列小官。正当他渴盼施展政治抱负之际

17、,梁武帝下诏解除他的职务,敕令他重回寺院编纂经藏。两年后,完成任务的他“燔发出家”,改名慧地。从此,俗世少了一个官,寺院青灯下多了一个孤傲的身影。通往这棵银杏树的黄泥古道上,常常能够看见他鹑衣百结,飘然而过。校经楼中,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楼外银杏树绿了黄了,经年不辍一千五百年后,我站在这棵银杏树下,才意识到文心雕龙也是一棵结满累累成语、格言和警句的银杏树。这棵树氤氲着千载充沛文气,雕版着千年工笔乡愁。我绕着这棵树走了一圈又一圈。我想能够生长如此长寿树的地方,必得吸纳天地之精华。我要围绕着它,呼吸它的气息,啜饮它的甘露。临走我还要拾一片它的落叶,我将重温我曾被它荫庇的童年和少年。归来我仍是中年,

18、但从此,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取材于简默的同名散文)(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追忆了夏、春、秋三个季节银杏树带给作者的不同乐趣,富有童趣与诗意。B . 第段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浮来一棵树”中“浮来”的含义。C . 在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树”的启迪下,刘勰决心著书立说,创作了文心雕龙。D . 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使银杏树更加可亲可敬,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 下列对文中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累累果实摩肩接踵摩肩接踵:形容果实密集B . 树身老气横秋老气横秋:形容年

19、老体衰、缺乏朝气C . 化剑为犁的情景化剑为犁:与“化干戈为玉帛”意思相近D . 自此刘勰名噪一时名噪一时:与“声名鹊起”意思相近(3) 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这句话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阐述。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追忆了夏、春、秋三个季节银杏树带给作者的不同乐趣,富有童趣与诗意。B . 第段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浮来一棵树”中“浮来”的含义。C . 在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树”的启迪下,刘勰决心著书立说,创作了文心雕龙。D . 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使银杏树更加可亲

20、可敬,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5) 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这句话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阐述。 6. (10分) (2017高三上韶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有人把人工智能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符号智能,一类是计算智能。符号智能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推理进行问题求解。也即所谓的传统人工智能。计算智能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建立联系,进行问题求解。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进化程序设计、人工生命等都可以包括在计算智能之内。人工智能从19

21、56年提出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功。1976年Newell和Simon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认为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这样,可以把任何信息加工系统看成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系统,如人的神经系统、计算机的构造系统等。Minsky从心理学的研究出发,认为人们在他们日常的认识活动中,使用了大批从以前的经验中获取并经过整理的知识。该知识是以一种类似框架的结构记存在人脑中。因此,在70年代他提出了框架知识表示方法。到80年代,Minsky认为人的智能,根本不存在统一的理论。1985年,他发表了一本著名的书Society of Mind(思维社会)。书中指出思维社会是由大量具有某种思维

22、能力的单元组成的复杂社会。以Mccarthy和Nilsson等为代表,主张用逻辑来研究人工智能,即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客观世界。逻辑学派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强调的是概念化知识表示、模型论语义、演绎推理等。McCarthy主张任何事物都可以用统一的逻辑框架来表示,在常识推理中以非单调逻辑为中心。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思路是“自上而下”式的,它的目标是让机器模仿人,认为人脑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一些公式和规则来定义,因此希望通过把人类的思维方式翻译成程序语言输入机器,来使机器有朝一日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这一理论指导了早期人工智能的研究。节选自人工智能【材料二】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

23、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研究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待发,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些都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人工智能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约束等挑战依然严峻,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

24、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节选自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材料三】近年来,一款名为“天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引来了不少观众驻足参观。这款传统人工智能机器人由北京一家公司研发,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据介绍,目前该骨科机器人已在全国不同层级医院应用,累计完成了3200余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在同类型机器人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节选自人民日报之机器人走进智能时代【材料四】自动驾驶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等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一

25、旦普及,那整个城市的生态将发生彻底改变。出租车司机将会失业,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价格会大幅下降,这会导致绝大多数家庭不再购买车辆,而是随时随地租用无人驾驶的汽车。整个汽车行业保守估计将萎缩三分之二。与之相关的产业如石油、车险、4S店等将面临市场大幅缩小,无数人将面临失业。由于小区、商场和写字楼将不需要再修建停车位,房地产也会重新估价。节选自廖雪峰人工智能时代的危机(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简述人工智能的研究对象、分类、发展进程;材料二简述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6、将产生的作用;材料三,四简述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B . 根据材料一,三,四可以推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自动驾驶技术都应该属于人工智能中的计算智能范畴。C . 逻辑学派认为,如果能把人类所有思维方式翻译成程序语言输入机器,有朝一日机器就能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甚至能战胜人类。这一理论是人类研究人工智能的指导思想。D . 根据材料二,我国人工智能以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类脑智能等为发展重点,且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明显。E . 据材料可以预测,医疗机器人的迅猛发展、自动驾驶的推广普及,势必会带来大量医护人员、司机的失业,从而出

27、_现“机器与人抢饭碗”的现象。(3) 根据上述材料,请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北燕冯弘裔孙。高瞻敏行,有天下计。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论贼形势,素奇之,曰:“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平之,拜汉阳太守。从炀帝伐辽东 , 迁左武卫大将军。番禺名贼洗宝彻等反,杀官吏,盎率兵破之。宝彻兄子曰智臣,复聚兵拒战,盎进讨,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若等识我耶?”众委戈

28、,袒而拜。贼遂溃,擒宝彻、智臣等,遂有番禺、苍梧、硃崖地,自号总管。或说盎曰:“隋季崩荡,海内震骚,唐虽应运,而风教未孚,岭越无所系属。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位未正,请南越王号。”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武德五年,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太宗诏右武卫将军蔺谟发江淮甲卒将讨之,魏征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帝乃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喻盎,盎遣智戴入侍。帝曰:“征一

29、言,贤于十万众。”五年,盎来朝,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獠叛,诏盎率众二万为诸军先锋。贼据险不可攻,盎持弩语左右曰:“矢尽,胜负可知矣。”发七矢毙七人,贼退走,盎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帝诏智戴还慰省,赏予不可计,奴婢至万人。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一时清晏,得民欢心。卒,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选自新唐书列传三十五,有删改)【注】獠:古民族称呼,分布在今闽、粤、湘、川、云、贵等地区。(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B . 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

30、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C . 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D . 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仆射,本为主射者掌事,魏晋隋时为尚书省官员,唐初和北宋末行宰相权,宋后废。B . 辽东,指辽河以东,辽河以西称为辽西。古代有山东、山西,指太行山以东、以西。C . 赠,文中指“追赠”,即赐予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等,有赠官、赠谥、赠典等形式。D . 柱国,原为保卫国都之官,隋唐成为一种功勋级别,其

31、中最高等级为上柱国。(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冯盎有才有为。杨素与他讨论局势,对他刮开相看,惊讶于蛮夷中竟能有这等人才,便拜他为汉阳太守,去平定叛乱。B . 冯盎能征善战。他曾跟从炀帝征伐辽东,且击败叛贼洗宝彻等,之后又率军讨伐罗州、窦州的叛乱,战功赫赫。C . 冯盎知足谨慎。当有人劝说其倚仗南越自立为王时,他当即表示人生已得富贵,拒绝了这样的请求。D . 冯盎善理政务。他查阅财务账册,揭露检举隐藏的行奸作恶的人和事,一时间社会安定,深得黎民的欢心。(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若等识我耶?”众委戈,袒而拜。尔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7高一上天水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1) 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