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转换性障碍ppt课件_第1页
分离转换性障碍ppt课件_第2页
分离转换性障碍ppt课件_第3页
分离转换性障碍ppt课件_第4页
分离转换性障碍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分离(转换)性障碍,精选,目的要求,一、掌握: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二、熟悉: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三、了解:神经症与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关系。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法律责任。,精选,分离(转换)性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s源于早期的歇斯底里(hysteria),由于歇斯底里在非医学界被广泛理解为无理行为的贬义词,故在中国译为癔症(hysteria)。在ICD-10中,癔症的概念已经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分离(转换)性障碍。,精选,分离(转换)性障碍,概念是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2、主要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分离,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转换,精神刺激引起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消退。,精选,共同特点是: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或身份,或出现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暴发。患者可以有遗忘、漫游、人格改变等表现,症状可具有发作性。起病前心理因素常很明显。,精选,疾病的发作常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发泄压抑的情绪、获取别人的注意和同情、或得到支持和补偿,但患者本人可能否认。反复发作者,往往通过回忆和联想与既往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即可发病。在适当的环境下,或在催眠或精神分析治疗中,精神世界分离或“丢失”的部分可以恢复;有

3、时可很快完全恢复。,精选,共同特点的核心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躯体感觉与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精选,患病率:国外报告终身患病率女性36国内12个地区总3.55;农村5.0城市2.0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大多数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农村,精选,一、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社会文化因素,分离(转换)性障碍,1.生活事件2.幼年创伤3.性格特征,现代社会兴奋表现减少躯体表现多,遗传?身体健康状况?,精选,发病机制(心理学假说),精神分析观点沟通理论观点知觉阻滞观点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点,精选,二、临床表现(ClinicalFeatures),精选,(一)分离(

4、转换)性障碍,1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amnesia)2分离性漫游(dissociativefugue)3分离性木僵(dissociativestupor)4出神与附体(tranceandpossessiondisorders),精选,5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dissociativemotorandsensorydisorders)(1)分离性运动障碍(dissociativemotordisorders)肢体瘫痪、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起立不能、步行不能,失音症,精选,(2)分离性抽搐(dissociativeconvulsions)(3)分离性感觉障碍(dissociate

5、anaesthesiaandsensoryloss)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觉异常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精选,(二)其它分离(转换)性障碍,1.多重人格障碍2.Ganser氏综合征3.情感暴发另外,分离(转换)性障碍也可在一些人群中集体发病,精选,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1.具有分离(转换)性障碍中各种障碍的临床特征;2.不存在可以解释症状的躯体障碍的证据;3.有心理致病的证据,表现在时间上与应激性事件、问题或紊乱有明确的联系(即使患者否认这一点)。,精选,分离(转换)性障碍,诊断(CCMD-3)标准心理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下列一项: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多重人格;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

6、运动和感觉障碍;其他癔症形式。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起病和应激事件之间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精选,(二)鉴别诊断,1癫痫分离性抽搐应与癫痫发作相鉴别癫痫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瞳孔多散大且对光反应消失,可发病于夜间;发作有强直、痉挛和恢复三个阶段,痉挛时四肢呈有规则的抽搐,常有咬破唇舌,跌伤和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完全不能回忆;脑电图检查有特征变化。(躯体疾病,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癫痫大发作等),精选,2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症状的发生、发展与精神刺激因素的关系密切,患者在强烈的应激性事件后立即发病,病程短暂,无反复发作史。,精选,3诈病多发生在监狱、法庭、工伤及交通事故中;有明确的目的;

7、症状受意志控制、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无一定的疾病过程其规律。,精选,4.躯体疾病躯体疾病病史、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可进行鉴别5.精神分裂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出现的情感爆发、幼稚行为、附体妄想、木僵等易与精神分裂症所出现的症状相混淆6.躁狂症7.器质性遗忘症多为表现顺行性遗忘、逐渐加重、智能全面下降,精选,四、治疗,治疗中应贯彻以下原则:不直接针对症状;不鼓励症状的残留;掌握适当的环境;采取综合治疗方法。,精选,(一)心理治疗,可采用暗示性技术、催眠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电刺激等。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医源性暗示。,精选,(二)药物治疗,消除焦虑、抑郁、失眠等症

8、状。常用以下药物: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催眠药(地西泮),精选,分离(转换)性障碍,病程和预后病程有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种发作性: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多重人格;癔症性精神病持续性: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一般认为癔症的预后良好,大约60%患者可能一年内自发缓解,精选,案例1,马某,女,60岁。因“反复鬼神附体,言行紊乱6年,再发伴眠差5天”患者平素心胸狭窄,2007年婆婆去世被吓,随之出现学婆婆讲话,称婆婆附在自己身上,借自己嘴讲话,阵发性哭泣,大叫大喊,之后装“昏死”。当年曾住院治疗,7天好转出院。后于每年清明节或“七月半”时上述症状便出现。此次将自己反锁于家中,脱衣裸

9、体,称要跳楼,要去死。时唱歌,时哭泣。时大哭大闹。称婆婆附身,用婆婆的语气讲话,要自己去将没下葬的骨头下葬。,精选,诊断:分离(转换)性障碍出神与附体,精选,案例2,王某,男,82岁,退休在家。“烦躁,乱骂人,发脾气失眠,左腿活动受限一月”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感左腿活动不变,行走困难,为此心情烦躁,与老伴吵架,乱骂家人,乱发脾气,失眠。家人带入院就诊。既往2年前,因“脑梗”曾经“右侧偏瘫”,治疗后恢复可,可在拐杖辅助下行走,稍跛行入院诊断:1、“脑梗待查?”2、分离(转换)性障碍?入院后脑MRI未见新梗塞病灶,查体左下肢活动欠佳,外观正常,腱反射正常,余()。入院一周后,出现左小腿肿胀、疼痛,考虑“左下肢静脉血栓可能”,急查超声,未见血栓。感染?骨折?,精选,摄片检查发现“左足跟5cm异物”转外院,异物取出后一月,左腿活动可,情绪平稳,精选,案例3,张某,女,32岁,在家务农。“不语不动,拒食三天”一周前患者与家人争执后出现情绪不稳,时行为躁乱,哭闹,失眠,三天来出现不语不动,拒食,时显兴奋,胡乱叫喊,来院就诊。入院后患者问话不答,不语不动,拒进食。有大量流延。入院诊断:分离(转换)性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