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区分课件_第1页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区分课件_第2页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区分课件_第3页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区分课件_第4页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区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

2、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比喻的类型明喻:明喻就是本体、

3、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例如: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如: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徐志摩曼殊斐儿),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如: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冲,一时掉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奔驰博喻:博喻就是用不只一个喻体去说明和描述本体。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借代

4、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如: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指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

5、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析2: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

6、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对偶 用结构

7、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满招损,谦受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

8、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设问和反问 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

9、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比喻,就是利用一种相似的东西,来说明另一个东西.但是你用来比喻的东西常常是大家熟悉的,而且具体的,来形容说明的东西常常是很有内涵,或者抽象的.常用的词有好像,好似,像,像.似的.高级一点的有如,一般,等等. 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明镜一样.就是说今天的月亮很圆,很亮,甚至都像镜子一样可以反光的境界. 拟人,就是赋予没有声明的东西一些人性化的性格或特点.比如向日葵迷恋的看着太阳,到了夜里,又深沉的弯下了腰.向日葵花盘向日光是有科学道理,但是迷恋的看着什么什么,是人才特

10、有的,而且弯着腰,腰本身是人体的一部分,弯腰也是人的特点. 夸张,就是夸大的手法描写一样东西.比如,今天的天气特别热,仿佛街上的广告牌都被太阳晒化了.天气再热,也不可能把广告晒化了.所以是典型的夸张.,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 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

11、喻手法. 排比,就是重复几次的句式,描写的是一类相关的东西.比如毛主席是我们的领袖,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救世主.等等. 对偶,就是相关的俩东西.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骈文多用对偶.但是现在没必要特意写,你能辨认出来就可以了.在诗词里,又叫对仗,但是从我的理解看,对仗是更工整的对偶,更严格的对偶.,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和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

12、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二、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叙述一件事(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

13、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

14、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简析: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

15、、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5、说明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例: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对比、烘托、象征、用典、白描、托物

16、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例析: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的表现手法。 简析: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例示:1试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白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7、。,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 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 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 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玉壶:比喻月亮。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

18、上戴的装饰物。阑珊:零落。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 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

19、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以“那人”自比,抒发了词人满面腔的闲愁与寂寞。就修辞而言,本词主要用了如下几种:比喻:“花千树”将元夕的焰火比作千万棵繁花锦簇的花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吹得如雨落下的星星;“玉壶”喻月亮。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 、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

20、、详略、繁简。 4、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写作手法如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

21、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1、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22、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

23、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只写情,绘景而不只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3、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成语, 胸臆:胸腔,内心,引申为心意。)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24、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4、衬托 对比,(1)概念: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的作用。衬托一

25、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 (2)作用: 使主体的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例: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

26、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宗璞抱秋),在写玉簪花之前,作者先写自己种花的经历,尤其写到把有“死不了”之称的太阳花种死了,这样写反衬了玉簪花生命力之强。,(3)分类:衬托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正衬:“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使用的就是正衬。课文中使用正衬的有爱莲说,文中的“菊”和“莲”构成了正衬关系,捕蛇者说先写蛇之毒: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接着写“赋”之毒,最后得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结论,“蛇”和“赋”就构成了正衬关系。反衬:“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里用 “百丈冰”反衬梅花坚强和耐寒的品性,这么冷的天气而梅花依然自我

27、的开放着。,5、烘托,(1)概念: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分类: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

28、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以物烘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

29、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6、托物起兴,托物起兴,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如古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从而引起全篇。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清纯又极富形象性。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倍觉亲切。愿君多采撷,仍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语诚恳动人。此物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

30、,妙用双关,加上这最字更显含蓄深婉。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7、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1)什么是诗歌中的“虚”?,内容分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

31、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忆昔(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持帆席,枫叶落纷纷。,(2)什么是诗歌中的“实”?,在诗

32、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3)“虚”与“实”的关系,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

33、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

34、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4)小结,学习虚实的关系离不开诗词的主题,碰到类似问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的问题时,只答虚实相生是不够的,必须和主题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常用的表述方式是: 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感慨。 虚实相生,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8、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典型示例: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

35、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手法分类:,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

36、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以静衬动 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