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培育技术_第1页
真菌培育技术_第2页
真菌培育技术_第3页
真菌培育技术_第4页
真菌培育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药用真菌培育技术,一、概述 自然界中的真菌种类繁多,按经典分类属植物界; 通常所说的药用真菌,多限于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形成个体较大的子实体或菌核的高等真菌; 已知的药用真菌分布于40多个科中,它们在生长发育代谢活动中,能够产生氨基酸、多糖、生物碱、甾醇、萜类、苷类以及维生素等对人体疾病有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物质。,第一节药用真菌培育研究概况,药用真菌,如:僵蚕、麦角、马勃、冬虫夏草(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猪苓、雷丸等; 食药兼用菌,如:黑木耳、银耳、香菇、松江蘑(松茸)、亮菌(假蜜环菌的菌丝体)等 .,冬虫夏草,猪苓,松茸,直接利用子实体、菌丝体或菌核入药

2、 茯苓(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 麦角(为麦角科真菌麦角菌寄生在禾本科植物黑麦等子房中所形成的菌核) ; 利用所产生的菌素物质入药,如猴头菌素、亮菌素等 。,主要入药部位:菌索、菌核和子实体 菌索:菌丝平行结合成绳索状; 菌核:菌丝组成坚硬的休眠体 子实体: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的有一定形状和结构, 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茯苓,随着从平菇、草菇、金针菇中发现抗癌成分,从真菌中寻找抗癌药为业界所瞩目。 从银耳、茯苓、猪苓、云芝和香菇等担子菌中所提取的真菌多糖,具有对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毒性极小,不同于其他毒性类药物直接杀伤细胞,从而为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开辟了新途径,引起国内外高度

3、重视。,二、药用真菌培育发展概况 东汉 紫芝的栽培方法 唐代 木耳的栽培方法 宋代和元代 香菇的栽培方法 我国银耳栽培始于近代的光绪20年(1894 年),100多年来除我国能大规模生产外,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能小批量栽培。,新中国成立后,对灵芝、蜜环菌、亮菌、猴头、猪苓、茯苓等进行了发酵、药化、药理及临床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新工艺的形成使麦角新碱、密环菌片、亮菌片等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现在药用真菌的来源已有野生采集、人工栽培和工业化生产3个途径。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药用真菌的开发与利用将显现出广阔的前景。,第二节药用真菌的生活习性 一、药用真菌的生活方式 异养 共生 从活的有机

4、体吸取养分,同时又提供该活体有利的生活条件。 猪苓与密环菌 菌根真菌,伴生 松散联合,可以是一方得利,也可双方互利。 银耳与香灰菌 银耳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弱,也不能充分利用淀粉,只有与香灰菌丝混合接种在一起时,才能较好地利用香灰菌丝分解木屑的产物繁殖结耳。,腐生 从死亡的动植物体或其他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分 1专性腐生菌 木腐生菌:香菇、银耳 草腐生菌:草菇、双孢蘑菇 2兼性腐生菌 以寄生为主但也具有一定腐生能力的真菌,如安络小皮伞类。,寄生 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养分 1专性寄生菌 冬虫夏草、麦角菌 2兼性寄生菌 兼有腐生菌和共生菌的特征 密环菌类 在枯木上腐生,也和兰科植物天麻共生

5、 黑木耳,二、药用真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一)药用真菌的生长 1菌丝体的生长 菌丝体以顶端为生长点,不断向四周呈辐射状伸展,形成菌落。 2子实体的分化发育 菌丝聚集、子实体分化、发育及成熟,人工虫草菌丝体,灵芝孢子粉,(二)药用真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温度 一般菌丝体较耐低温,在0左右只停止生长,并不死亡,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 子实体发育温度较一般植物为高,且因菌种类而异 低温型:适温在20以下, 如香菇。 中温型:适温在2024之间, 如银耳。 高温型:适温超过24, 如灵芝。,2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 菌丝体和新鲜子实体中约有90%的水分,它们绝大部分来自培养基,所以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一

6、般在60左右; 大多数菌丝体生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子实体发育阶段为80%95。,3空气 大多是好气性菌类 CO2浓度 子实体形成前期 (0.034%0.1)是必要的,后期0.1以上 对子实体有毒害 大于0.1时,双孢菇往往出现菌柄长、开伞早; 超过0.6时,菌盖出现畸形; 灵芝在CO2浓度为0.1时,一般不形成菌盖,菌柄分枝呈鹿角状。,4光照 菌丝生长时一般不需要光,但子实体分化发育时大部分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而直射光不利于生长。 喜光型真菌 香菇、草菇、灵芝、金针菇 厌光型真菌 双孢蘑菇、茯苓等 中间型药用菌 黄伞,5酸碱度 大多数药用菌喜pH值36.5的偏酸性环境,最适为5.

7、05.5 ; 大于7.0时生长受阻,大于8.0时生长停止。 草菇喜中性偏碱的环境。 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将pH值适当调高,或添加0.2磷酸二氢钾作为缓冲剂。,第三节 药用真菌菌种分离与培养,一、 药用真菌的营养与培养基的制备 (一)药用真菌的营养 1碳源纤维素、木质素、单糖、有机酸等 2氮源马铃薯汁、麦麸、马粪等 在子实体形成期培养料中氮素的含量须低于菌丝生长期,一般菌丝生长期碳氮比为15201,出菇期为30401。不同的菌类对碳氮比的要求会有一定差异。,3水分在真菌有机体中含量最大。 4无机盐类钾、钠、钙等。 磷、硫、钾等元素在培养基中的适宜浓度为100500g/L,而铁、钴、锰等需要量甚微(千

8、分之几毫克)。 5生长因素是真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极少的有机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 维生素在120以上时易被破坏,(二)培养基制备 天然培养基:利用含有丰富营养的天然有机物质制成的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利用已知成分的化学药品配制成的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采用部分天然物质为碳源及生长因素的来源,再添加些无机盐类。 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二、消毒与灭菌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过滤除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 药物灭菌法 0.1%升汞液可作非金属器皿和材料的表面灭菌 2%5%漂白粉液可用于恒温室、接种室墙壁消毒。 70%75%乙醇可作非金属器皿和材料的表面灭菌。 7.5ml/ m3的甲醛-高锰酸钾熏

9、蒸接种箱、无菌室,三、菌种的分离培养与保存复壮(一)菌种分离培养,组织分离法 是指通过药用真菌菌体组织或其生长基质分离提纯菌丝的方法。 孢子分离法 是利用真菌的孢子,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萌发长成菌丝体以获得纯菌种的一种方法。它可分为多孢子分离法和单孢子分离法。 寄主分离法 对于茯苓、木耳、银耳、香菇等木质腐生菌,可以从其寄主板木上分离出菌丝做菌种,或直接做原种和栽培种。,(二)、菌种保藏,斜面低温法 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到菌丝旺盛生长 移放到4左右的冰箱 中 经36个月转接一次 使用前一两日置常温下活化转管,麸曲法 用麸皮加水拌匀, 分装于小试管, 厚约1.5cm; 常规灭菌, 冷却后接入菌种培养至长

10、好 室温下放入装有CaCl2的干燥器中干燥几日, 20以下可保藏12年。,石蜡油封藏法 在菌种的表面灌注无菌的液体石蜡 ; 直立放在低温干燥处保存12年。 保藏孢子,可将砂土装入小试管并经过严格灭菌后,再将无菌孢子拌入其中,用石蜡封口 。,(三)、菌种的衰退与复壮,菌种的衰退多次无性繁殖、培养条件影响 菌种的复壮 采用低温保藏,培养温度不宜超过28。 减少传代, 控制突变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机会。 单菌落分离, 选育生产性能良好的菌株 ,并有计划地把无性和有性繁殖的方法交替使用,组织分离最好每年进行一次,有性繁殖3年一次。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选择有利于高产菌株的培养条件。,四、接种培养 (一)

11、一级菌种(母种)的培养 制斜面培养基 选优良健壮成熟的种菇, 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小块接于培养基上; 置2530下培养出菌丝, 即得纯菌种。,(二)二级菌种(原种)培养 选适当配方,营养成分高于母种培养基,灭菌。 从母种内挑取45mm3的小块放入培养基中央; 置适温培养至菌丝长满瓶。,(三)三级菌种(栽培种)的扩大培养 选择适当的配方,营养再高于原种 ; 取原种长满菌丝的小块(或木块12片与混合物少许),接入瓶内; 培养至菌丝长满瓶 。 制种后可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如段木、袋用料等)上大规模培养,原种、栽培种生产,培养基的配制木屑-米糠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 种木培养基 米粉培养基 灭菌 高压蒸汽与常

12、压蒸汽灭菌,原种、栽培种生产,接种 每支试管可接45瓶原种,每瓶原种可接5080袋栽培种。 培养 一般培养温度为2028,在接种12 h后,菌种即可恢复生长;23 d后,种块上菌丝逐渐伸入培养基内;1周后有的菌种有红褐色、褐色或黄色分泌物出现,有的有原基出现,可用于生产。,第四节 药用真菌的人工栽培,段木栽培,(一)选择场地 与真菌种类有关 茯苓喜酸性砂壤并排水良好的南坡 灵芝、银耳选水源方便、遮阴潮湿、避风向南的场地。,(二)段木准备 野生 壳斗科植物 营养丰富、水分适中时期砍伐, 常以晚秋落叶后到第2年春树木萌发前为好 剃枝、锯段、干燥、打孔等项处理。,(三)接种 栽培的关键 接种前应严格

13、检查段木组织是否枯死 水分状况是否适中 选择阴天进行为宜。,(四)管理 栽培的关键 保持栽培场地清洁; 搭棚、遮阴、加温、喷水等调节菌对光照、温湿度、空气的要求。,(五)杂菌污染与病虫害防治 霉菌、线虫及白蚁 霉菌青霉、曲霉、毛霉等 培养基灭菌要彻底; 严格检查菌种质量,适当加大接种量; 立即销毁污染菌种。,线虫由土壤或水进入段木, 蛀食菌基部。 段木靠地面不宜太近, 保持水源清洁; 覆土材料最好进行巴氏消毒,并在地面上撒施石灰; 隔离病区,停水使其干燥,并用1%的冰醋酸清洁处理烂穴, 防止蔓延。,黑翅大白蚁,(六)采收 因菌类不同从接种到采收所需时间及采收次数各异。 银耳接种后40日即可陆续采收多次; 灵芝4个月收获,每年可收23次。,代料栽培,工艺流程菌种准备(母种原种栽培种)备料配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袋料栽培工艺流程,菌种准备,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加工,采收,出菇管理,菌丝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