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材料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_第1页
不同材料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_第2页
不同材料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_第3页
不同材料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_第4页
不同材料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材料焊接接头组织的金相观察与分析,C,一、实验目的,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已成为焊接生产与科研中用以评判焊接接头质量优劣,寻找焊接结构失效原因的一种重要方法。 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焊接接头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观察焊接接头的宏观组织及焊接缺陷。 观察低碳钢Q235及管线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典型结晶形态及其分布特点。 掌握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C,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Q235和X80焊接接头试样 各1块 粗细金相砂纸 1套 平板玻璃 1块 抛光机 1台 吹风机 1个 4%硝酸酒精溶液、酒精 若干 脱脂棉 若干 10倍放大镜 一支 金相显微镜 1台 金相图谱 1套,C,3.1熔化

2、焊焊接接头 熔化焊是焊接成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焊接方法。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三、实验原理,熔化焊焊接接头实物,C,3.2焊缝金属的结晶(一次结晶) 分为两种:自发形核与非自发形核 (1)自发形核(均匀形核) 以过冷液态金属中存在的“相起伏”为基础的形核。,三、实验原理,C,均匀形核,三、实验原理,C,2)非自发形核: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三、实验原理,非均匀形核示意图,C,焊接时存在两种非自发晶核质点: 一种是合金元素,V,Ti,Nb等与C、N形成微小固相质点,从而形成晶核,并细化晶粒; 另一种是现成表面,焊接熔池边

3、界,正是固液相的相界面,熔池边界半熔化的母材晶粒表面为新相晶核的“基底”。这种称为交互结晶或连生结晶。,三、实验原理,C,晶粒长大: 晶核的长大方式有两种,即均匀长大和树枝状长大。 当晶体最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遏止,这就是选择长大。选择长大过程中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三、实验原理,均匀长大,树枝状长大,C,金属的树枝晶,金属的树枝晶,金属的树枝晶,冰的树枝晶,三、实验原理,C,晶核形成后便向各方向生长,同时又有新的晶核产生。晶核不断形成,不断长大,直到液体完全消失。每个晶核最终长成一个晶粒,两晶粒接触后形成晶界。,三、实

4、验原理,C,3.3熔化焊焊接接头特点 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受了不同的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材料热处理的特点: 整个热处理过程均在可控制范围内,按人的意志实现转变。,焊接热循环的特点: 局部加热。 熔池温度高。 移动速度快。 高温停留时间短。 自然冷却。,三、实验原理,C,三、实验原理,C,低碳钢根据焊接热影响区内各区段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范围不同,按距焊缝由近及远依次分为:,三、实验原理,熔合区(固相线-液相线,母材与焊缝交界的部位 ) 过热区(1100-固相线 ,低碳钢过热区晶粒粗大,主要是魏氏组织W ) 完全正火区(AC3-1100,即

5、正火区 ,晶粒细小均匀,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的区域。) 不完全正火区(AC1-AC3,部分相变区),C,低碳钢焊接接头宏观照片,三、实验原理,C,粗晶区,低碳钢焊接接头组织,焊缝,熔合区,三、实验原理,正火区,魏氏组织,C,焊缝 熔合区 粗晶区 正火区 母材,管线钢焊接接头组织,三、实验原理,C,3.4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方法 焊接接头的金相分析包括宏观和显微分析两个方面。,三、实验原理,C,四、实验内容及步骤,4.1实验内容 自制Q235钢与管线钢焊接接头试样。 对实验室制备好的Q235与管线钢试样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分析和比对。,C,4.2实验步骤 制样:将已焊好的试件(以结422焊条在15080

6、3mm的试件上堆焊),切成2525mm的试片,然后把试片四周用砂轮打去毛刺,并把四个角打磨成圆角。 抛磨:用金相砂纸打磨试片。必须注意,研磨试片的砂纸要由粗到细、依次制作,不要使粗砂粒带到细的砂纸上。试片研磨完后,用清水冲洗,进行机械抛光,抛光后再用清水冲洗试片。 腐蚀:将抛光好的试片,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大约经过510s左右,立即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无水乙醇轻轻擦去水分,并用吹风机吹干。 观察与分析:把已制备好的试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与分析。分清焊接接头各区域后,仔细辨认各区域组织的特征,在显微镜下,测定焊接热影响区各区域的组织。绘制各区域组织示意图。,四、实验内容及步骤,C,五、实验报告要求,5.1实验数据整理 绘制焊接接头的宏观图形。包括焊缝形状、鳞片、枝状晶及其成长方向,并简单说明相互关系。 绘制自已制作的焊接接头焊缝、热影响区各区域的显微组织示意图,注明试样制作条件、放大倍数等。 5.2实验结果分析 说明各区域组织的生成机理及其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解释同一焊缝中存在不同结晶形态的原因。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分别说明各焊缝组织从熔合区到焊缝中心变化的趋势。,C,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