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诉讼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收藏

预览图
编号:8974316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7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7-17 上传人:比*** IP属地:四川
20
积分
关 键 词:
法院 诉讼 调解 工作 调研 报告
资源描述:
审判庭诉讼协调业务调研报告 在实践科学学习发展观的活动中,广东省河源市中级__对当地的民情、社会情况和审判工作实际成立了诉讼调解工作主题调查组,最近深入到6个县区审判庭和5个代表性人民法庭,听取基层审判庭调解工作的报告,并与民商事法官和人民法庭审判官员商谈,发布问题单调查 分析了当前诉讼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诉讼调解工作的对策。 一、民事裁判调整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广东省河源市二级审判庭从促进案件衔接、建构和谐社会的高度,灵活运用“和”理念,把诉讼调解贯穿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诉讼调解工作,坚持当事人的自主原则,查明事实责任原理,调整合法原则,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 (1)河源审判庭的诉讼调解结实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这里是三年五载的看情况,xx年全市的审判庭审查一审民商事事件3815件,其中调停结束的是790件,调停率是20.7%,比上年上升2.4%。 xx年市全体的审判庭审查了一审民商事事件3560件,其中调停结束的为862件,调停率为24.2%,比去年上升了3.5%。 xx年全市审判庭审查一审民商事事件3594件,其中调停结束的为1114件,调停率为31%,比上年上升6.8%。 xx年全市审判庭审查一审民商事案件4512件,其中调停结束的有1993件,调停率为44.1%; xx年全市审判庭审查一审民商事案件4452件,其中调停结束2558件,调停率57.4%; xx年全市的审判庭从1月到4月调停结束的464件,调停的结果审率为63.2%,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6.37个百分点。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调解名人,表现突出的如全国模范法官、一等功臣、调解名人——连平县__隆街人民法庭副裁判长谢顶义。 (二)法官对诉讼调解工作有统一的认识 当被问到“搜查中是重视调停还是重视判决”时,被访问的法官中100%选择了“重视调停”。 没有人认为“调停不符合现代司法的要求,是司法权威不足的没办法的选择”“调停是‘和泥’,容易怀疑法官的能力和公正性”“诉讼周期短,没有时间进行调停”。 这表明“可以调整就调整,可以判断就判断,可以调整就结合,事件就结了”的要求已经深入我市审判庭法官的心中,在法官的事件意识中扎下了根。 其中90%的人认为“调停有助于解决不符点,从根本上停止纷争”; 87%的人认为“调停可以减少执行压力”; 92%的人认为“调停可以减轻当事人诉讼的疲劳,节约诉讼成本”; 占33%的人认为“调停自由度大,工作量少,减轻事务责任和风险”。 (3)法官的调解意愿很高 调查“平均每个案件调整的努力次数”,平均努力2次为62%,平均努力3次以上为28%,但不尝试仅1次调整的为10%。 对于“你认为怎样启动调停计程仪程序最合适”的调查,被访问的法官中有73%认为“应该由法官主动提出”,认为“应该由当事人申请”而给予调停的只有27%。 因此,我市的审判庭法官在调停工作中,很多人积极投入,面对一两次失败,还能努力一两次。 百分之百的被访法官认为,我国现在的调停制度“基本合理”或“合理”,没有人认为“不合理”。 (4)法官重视方式方法,使调解贯穿审判的全过程 对于“重视在哪个阶段进行调停”的调查,63%的被访问法官“不分阶段随时进行”,17%的被访问法官“开庭前”,10%的被访问法官“审判中”,10%的被访问法官重视。 在“你通常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调停的”的调查中,17%的被访问法官经常是“面对面”、独自进行的,18%的被访问法官经常是“背叛”、利用他人,65%的被访问法官将这些个两种方式“并用”“调停成功的事件的结果有多少60%的人回答“双方在法官的主要意见下达成和解协议”,40%的人回答“在当事人亲自提出的协议下达成和解”。 这些个都向一盏茶说明了我市审判庭法官对于诉讼调解工作,不仅积极性高,而且重视方式方法,仲裁水平高,有一定的仲裁艺术,在诉讼当事人中有一定的权威。 (五)诉讼当事人及其家属鼎力相助和协助诉讼调解工作; 随着诉讼调解的优越性以及近年来我市审判庭司法公信力的提高和对诉讼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的增大,诉讼当事人及其家属对诉讼调解工作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 很多民事案件诉讼当事人可以主动向法官提出,合作给予调停,而且其家人也可以积极支持审判庭的调停工作。 有木有遭遇“诉讼代理人和当事人的亲属从中煽动当事人不予受理审判庭调停”的调查,80%的被访问法官“少”或“少”,而“经常”的只有20%。 二、当前诉讼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河源市的审判庭重视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调整率逐年上升,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1)诉讼调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调解的认识有偏差。 有些法官认为对调解工作的作用、意义认识不足,单方面选择符合法律正义要求的判决方式,不损害平稳的调解方式更符合诉讼公正的本质,也符合审判职能的要求。 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少数法官不重视调停工作,不愿意进行严格的细致思想工作,影响了调停工作的良性发展。 2 .法官调解率的高低有明显的个人差异。 有些经历深厚的法官调解经验丰富,调解率高,有些调解人每年调解率达到80%以上的某些法官,特别是年轻法官,倾向于作出判决,不希望调解。 3 .强制调停现象依然存在。 在审判实践中,个别法官有时不严格遵守自愿合法的调解原则,强迫当事人调停,违反当事人的意愿,侵害当事人的提供诉讼权,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 这种现象不仅对审判工作没有帮助,而且有损……的形象。 4 .弱化调解的弊端日益显现。 调停率低的审判庭,案件上诉、投诉的比例高,访问压力增大。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问题单的主要结果如下: (1)主观方面:有7%的人认为调停很费事,持这种态度; 二是只有遇到困难事件才能积极调停的人占10%。 (2)在制度方面,现在的调解制度是不合理的,参加问题单调查的法官不同意的情况所占的比例,现在的调解制度基本上是合理的,法官们认为现在的调解制度基本上符合审判的实际,有些问题的调解前提是事实明确,是非分明, 责任必须明确,这种情况占30%的调整适用范围、方式不明确,占33%; 由于合同送达后才生效,当事人容易反感,由于受到占45%的审查限制,调停期限过短,占35%; 调停和审判界限不明确,影响法官的中立性,占40%; 法官调解中职权过大、当事人自主订正积极性不占48%的岗位审查规定调整率,引起硬调、欺诈调、拖拉调现象,占30%。 (3)客观上,案件类型发生变化,占10%; 近三年来公布的送达缺席审判案件比例为30%; 当事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难以说服的有25%; 由于人民法院调整等原因,法官与当事人、基层干部大众的地理距离变大,多次进行当事人的说服工作变得困难的有38%;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方人员在诉讼过程中不愿花费太多时间的占25%的诉讼代理人及当事人亲属从中煽动当事人不予受理审判庭调解的占20%; 审判方式改革的影响,强调法官的座堂审查案、中央审判和法庭审判,使很多法官转向重判决,轻调占40%的法官年轻化,缺乏调停经验和耐心,但占30%。 2 .根据上述问题单结果,分析了影响或制约调整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少数法官不重视调停制度,不能认识。 有些法官对我国调解制度的意义认识还不一盏茶,片面理解法官的职业化要求,重视审判,忽视调解作用的发挥。 年轻法官缺乏社会经验,调解方法不灵活,但他们学历高,有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这些个法官倾向于采取判决方式,容易发生不协调、不愿调整等情况。 对审判庭审判者调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一盏茶,调整艺术和调整水平还不高。 在云同步,由于我市审判庭民商事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审判庭审判力相对不足,案件压力增大,繁重的审判任务使审判者无暇顾及调解工作,有尽快判决,提早结束的思想。 二是一方当事人不知去向或缺席导致无调停的放矢。 在审判中,一方当事人经常不知去向或缺席,审判者只能依法审判,调停无法结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停率的提高。 三是少数执业律师和法律关系的负面影响阻碍了调解率的提高。 近年来,执业律师代理出庭被当事人本主儿的参与所取代,他们常常没有真正的调停权限和调停动机。 执业律师比当事人更关心法律问题,追求诉讼的风险和成本,使云同步过度相信当事人执业律师的作用,当事人本身也作为增加对峙实力的武器之一,使当事人放弃调停选择判决。 四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利益独立性增大,选择判决方式解决纠纷。 从我市审判庭近年来调解协议履行情况来看,自动履行率不高,对当事人的诉讼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 也就是说,不相信对方按照调停协议履行义务,认为调停不比判决有利,多选择判决。 五、调解和审判方式改革的不符点。 审判功能增强后,大部分案件要求直接开庭,调停在时间上陷入尴尬的状况。 因为是直接开庭,所以在审判前不能调停。 另外,开庭前,事实不明,也无法调停。 法庭上的调停需要时间,很可能会影响到法庭上的判决。 离婚案件的情况下,调停必须经过手续,但并不是在比较短的开庭时间内完成的。 由于调停时间长,违反了诉讼效率和审查限度的要求,法庭后的调停有可能无法在法庭上结束。 六是调解制度的设定修订有缺陷。 弄清事实,弄清是非的调停原则违反了调停制度的价值观。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庭调解必须坚持明辨事实、明辨是非的原则。 为了弄清事实,审判庭必须进行严格的调查。 因此,法官必须承担调解人和裁决人的双重作用。 调解的制度价值是自由和效率,当事人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处置自各儿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达到迅速解决纠纷的目的。 在审判实践中,很多调停协议是在事实不明、是非不明的情况下达成的。 一味要求明确事实,明确是非,不符合审判实务的需要,调停的难度也增加了。 此外,调解的程序规定过于原则。 民事诉讼法将调解进程与审判过程融为一体,无视诉讼调解工作的特点,没有详细规定调解主体、调解模式、调解时限等内容,对审判实践产生负面影响,直接影响调解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三、改进民事诉讼协调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调整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调整的适用范围,积极有序地开展调整工作 坚定和谐司法理念,重视协调工作,以促进当事人和平交往,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积极妥当地开展协调工作,讲道理,促进当事人相互理解,和解解纠纷,保证事件的结局。 调解应当按照合法、自主的原则进行,防止当事人利用调解实现违法目的,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第三方的合法权益,防止法官以拖延、诱惑、恐惧等方式强迫当事人调解,明确调解协议的内容超出诉讼请求范围, 调停协议在一方为履行调停协议而约定提供担保或者他人的诉讼调解中,必须明确重点进行调停的案件和不适用调停的案件,使法官的放矢开展调停工作。 (二)建立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其他调解组织的紧密联系反应历程,鼓励当事人优先接受其他组织的调解 __结合司法行政机构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可以选择多种形式,如派高级法官上人民调解员培训班课,聘请人民调解员为人民审判者,选择典型案件组织的人民调解员旁听开庭审理等,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构培训人民调解员。 应当通过适当审查人民调解协议的方式,依法支持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 当事人直接向审判庭起诉的案件,审判庭应当向当事人说明诉讼风险,并建议当事人先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离人民法院、审判庭较远、交通不便的当事人,可以委托当事人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应当重点进行诉讼调解的案件,聘请人民调解人、有关机关和个人 (3)提出多阶段、全过程的调整要求,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调整 对于诉讼调解的主体,形成法官助理——主审法官——裁判长——裁判长或主管院长的多次调解模式。 案件诉讼的各个阶段,如起草、投递、交换证据、开庭审理和判决等阶段,可以根据情况组织调停,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开展调停工作。 (4)改善调解的环境和条件,促进调解的顺利开展 积极创造条件,为调整创造方便、缓和、融洽的环境和氛围。 设有专门的调停室,以圆桌会议的形式配置,配备电脑、打印机、茶具等设施,让当事人可以自由协商、妥协。 参与调解的法官等人员应当严格维护调解信息,当事人要求不公开调解协议的内容的,应当行政许可。 (五)实行审查相对分离制度,加强审前协调工作 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立即审查,调停和审判都由同一法官主持的其他民事案件协调、审查的相对分离,即由不同的法官负责开庭前的调停工作和案件的开庭审判工作。 审判庭在起草法庭内设立了专门的调解机构,选任有丰富调解工作经验的法官,专门负责一审案件的审前准备工作和调解工作,可以指导当事人固定诉讼请求、明确争议焦点、举证和交换证据,积极促进当事人的调解。 庭前调停必须贯彻积极、灵活、方便的原则,不受召唤方式、调停次数、调停场所等方面的限制,可以以非公开、背靠背等方式进行。 (六)完善审判调整方式,确保审判调整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法院诉讼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8974316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