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 第二章:煤的形成 How did coal form ?,第二章 煤的生成,主要内容: (1)成煤的物质是什么? (2)煤是如何形成的?,研究煤的生成规律,有助于了解煤千变万化的特征和规律,对煤的勘探、开发、加工利用都有直接关系。,煤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假说,? 煤是和地球一起形成的,有地球就有煤 ? 煤是由岩石演变而来的 煤是由植物形成的,煤层底板有植物根化石 显微镜下观察到煤中有远古植物化石或残体 人工煤化实验由木材合成了类天然煤物质,第一节 成煤物质,1、煤是由植物形成的 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沉积有机岩。 1.1 植物的演化及种类 一般认为,
2、植物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化的,植物界传统是划分为四大类: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或将第一种称为低等植物,后三种称为高等植物。前三种又称为孢子植物,就是植物用孢子繁殖。而种子植物则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组成差别较大,且对成煤的性质有较大影响。,1.2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特点 低等植物:包括菌类和藻类,是由单细胞和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进化论认为,高等植物由低等植物长期进化而来,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区别。,低等植物海带,低等植物地衣,高等植物华南毛蕨,高等植物松树,成煤
3、植物的演变和主要聚煤期,1.3 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1)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质 )(2)木质素(3)蛋白质(4)脂类化合物,从化学角度看,植物的有机族组成可以分为四类:,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质。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分子式是(C6H10O5)n,具长链状结构,其分子量约为100万200万。纤维素一般不溶于水,在溶液中能生成胶体,容易水解。在活的植物中,纤维素对于微生物的作用很稳定,但当植物死亡后,在氧化性条件下,易受微生物作用而分解成CO2、CH4和水。在泥炭沼泽的酸性介质中,纤维素可以分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简单化合物。 半纤维素:化学组成和
4、性质与纤维素相近,但比纤维素更易分解或水解为糖类和酸。 果胶:糖的衍生物,呈果冻状。在生物化学作用下,水解成一系列单糖和糖醛酸。,1.3.1 碳水化合物,1.3.2 木质素,木质素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常分布在植物根、茎部的细胞壁中。木本植物的木质素含量高,木质素是具有苯基丙烷芳香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含甲氧基、羟基等官能团。木质素的单体以不同的链连接成三度空间的大分子,比纤维素稳定,不易水解,易于保存下来。在泥炭沼泽中,在水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与其他化合物共同作用生成腐植酸类物质,这些物质最终转化成为煤。所以木质素是植物转变为煤的原始物质中最重要的有机组分。 木质素,其组成因植物的种类
5、不同而异,见图。,针叶树的松柏醇,落叶树的芥子醇,乔木的香豆醇,1.3.3 脂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中脂类化合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脂肪:属于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高等植物中含量少(1-2%),低等植物含量高(20%左右)。在生化作用下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分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参与成煤作用。 蜡质:主要是长链脂肪酸与含有2426个碳原子的高级一元醇形成的脂类,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受细菌分解。 树脂: 树脂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当植物受伤时,胶状的树脂不断分泌出来保护伤口。针状植物含树脂较多,低等植物不含树脂。树脂不溶于有机酸,不易氧化,微生
6、物也不能破坏它,因此能很好地保存在煤中。角质和木栓质、孢粉质: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溶于有机酸,微生物也难以作用,在成煤过程中能保存下来。,1.3.4 蛋白质,蛋白质:由若干个氨基酸结合而形成的结构复杂的高分子由于含羧基和羟基,蛋白质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强烈亲水性胶体。 高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少;低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高。 植物死亡后,完全氧化条件下,蛋白质完全分解为气态物质;在泥炭沼泽和湖泊的水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喹啉等含氮化合物,参与成煤作用,但对煤的性质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煤中硫、氮元素的来源之一。,1.3.5 不同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性,1.4 煤炭的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煤炭的物质基础划分
7、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主要是:腐植煤、腐泥煤、残植煤。 (1)腐植煤: 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和地质变化作用生成。自然界中分布最广,蕴藏量最大。煤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 腐泥煤: 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储量大大低于腐植煤,工业意义不大。 残植煤: 由高等植物残骸中对生物化学作用最稳定的组分(孢子、角质层、树皮、树脂)富集而成。残植煤在自然界中的储量很少,常呈薄层或透镜体夹在腐植煤中。 腐植腐泥煤:由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腐植煤与腐泥煤的主要特征,特,征,腐,植,煤,腐 泥 煤,颜 色,光 泽,用火柴点火,氢含量(%),低温干馏焦油产率,多数为
8、黑色,光亮者居多,不燃烧,一般 ,一般,多数为褐色,暗,燃烧,有沥青味,一般 ,一般 ,第二节 成煤的条件和环境,煤炭的生成,必须有气候、生物、地理、地质等条件的相互配合,才能生成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煤炭矿藏。这些条件包括: (1) 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生物、气候的影响) (2)植物遗体不能完全氧化适合的堆积场所(沼泽、湖泊等) (3)地质作用的配合(地壳的沉降运动形成上覆岩层和顶底板多煤层),第三节 成煤作用过程,由高等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整个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作用过程和煤化作用。图示如下:,煤化程度的概念:在褐煤向烟煤、无烟
9、煤转化的进程中 ,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煤处于不同的转化阶段。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程度,或煤级(Rank)。按煤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褐煤、烟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1 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的概念: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在这一阶段,植物首先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水解为分子量较小的性质活泼的化合物,然后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植物经泥炭化作用成为泥炭,在两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1)组织器官(如皮、叶、茎、根等)基本消失,细胞结构遭到不
10、同程度的破坏,变成颗粒细小、含水量极大、呈胶泥状的膏状体泥炭;(2)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植物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泥炭中显著减少,蛋白质消失,而植物中不存在的腐植酸却大量增加,并成为泥炭的最主要的成分之一,通常达到40%以上。, 植物变成泥炭后组成的变化, 泥炭的组成,腐殖酸:高分子羟基芳香羧酸的混合物 沥青质:脂类化合物转化而来 未分解的植物组织 壳质组分,2 煤化作用,煤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1 成岩作用 泥炭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降速度较大时,泥炭将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泥炭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
11、一系列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样,泥炭逐渐变成了较为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2.2 变质作用,当褐煤层继续沉降到地壳较深处时,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增大,地温不断增高,褐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速度加快,煤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植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随着煤层沉降深度的加大,压力和温度提高,煤的分子结构继续变化,煤的性质也发生不断的变化,最终变成无烟煤。 成煤过程中的化学组成变化(P25),变质作用的因素: 促成煤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低(5060),褐煤的变质就不明显了,如莫斯科煤田早石炭
12、世煤至今已有3亿年以上,但仍处于褐煤阶段。通常认为,煤化程度是煤受热温度和持续时间的函数。温度越高,变质作用的速度越快。因为变质作用的实质是煤分子的化学变化,温度高促进了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3、腐泥煤的生成,腐泥化作用:在停滞缺氧的滞水盆地中,浮游生物和菌藻类等低等植物死亡后,在缺氧的环境中,由厌氧细菌的作用,低等植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受到分解,再经聚合和缩合作用,形成一种含水很多的棉絮状胶体物质。这种物质再经过脱水、致密,比重增大,逐渐形成腐泥。 腐泥经煤化作用而成腐泥煤。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腐泥煤发生的变化与腐植煤相似。,4、瓦斯和煤层气的生成(coal bed methane)
13、,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形式,但瓦斯又是宝贵的资源。煤中的瓦斯主要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煤分子上的侧链和官能团不断分解和脱落,生成低分子气体,即煤层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70%96%)。在自然条件下,生成1吨褐煤可产生68 m3甲烷,生成1吨肥煤、瘦煤、无烟煤分别可产生甲烷230 m3、330 m3和400m3。 如果煤层周围的围岩不透气,在煤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被吸附在煤的孔隙中,或逐渐聚积形成煤层气田。,成煤作用过程小结,腐植煤的分类,泥炭 褐煤 烟煤 无烟煤,典型的腐植煤,腐植煤的主要特征,土状,无明显条带,棕红棕黑 褐色 无色 无 棕红
14、红色 无色 无 多 较多 较少 少 1.101.40 1.201.45 1.351.90,硬 度 很低 低 较高 高 燃烧现象 有烟 有烟 多烟 无烟,自然水分 密度(g/cm), 泥炭,又称草碳,是棕褐色或黑褐色的不均匀物质.含水量高达85%95%.经自然风干燥后水分可降至25%35%,其时相对密度可达1.291.61.泥炭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植物根,茎,叶的残体,有时用肉眼就可以看出,因此泥炭中的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含碳量在50%以下.此外,泥炭中还含有一种在成煤过程中开始形成的,可用碱抽出,用酸沉淀的新物质(即腐植酸)和可被有些有机溶剂抽出的酸性沥青. 主要用作锅炉燃料,低温干馏
15、原料,肥料,褐煤,大多呈褐色或暗褐色,因而得名.无光泽,相对密度1.11.4.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褐煤颜色变深变暗,相对密度增加,紧密程度增加,水分减少,腐植酸开始增加,以后又减少.外表上已看不到未分解的植物组织残体,含碳量60%70%,热值低.,褐煤: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 烟煤,灰黑色至黑色,燃烧时火焰长而多烟.不含有腐植酸,因它已溶合成为更复杂的中性的腐植质.硬度较大,相对密为1.21.45.多数能结焦,含碳量75%90%,热值27.237.2MJ/kg(65008900 kcal/kg).在工业
16、生产上,为更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根据煤化程度,结合煤的挥发分和粘结性,又将烟煤细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等., 无烟煤,俗称白煤或红煤.呈灰黑色,带有金属光泽,是腐植煤类中最年老的一种煤.相对密度为1.41.8.燃烧时无烟,火焰较短,不结焦,含碳量一般在90%以上,热值33.433.5MJ/kg(80008500 kcal/kg),无烟煤主要供民用和做合成氨造气的原料;低灰、低硫、且质软易磨的无烟煤不仅是理想的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用的还原剂,而且还可以作为制造各种碳素材料如炭电极、炭块、阳极糊和活性炭、滤料等原料;某些无烟煤制成的航空用型煤还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Properties of different rank coals,P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品车间应急处理预案
- 特色美食街商铺租赁及运营管理协议
- 企业团队复制授课课件
- 汽车抵押贷款反担保条款合同样本
- 生态农业餐厅加盟合作经营协议
- 道路修整造价投标方案
- 商业车库租赁及广告投放合同模板
- 企业团支部工作培训课件
- 水库骨架施工方案
- 交流基地运营方案
- 招商大使选聘管理办法
- 智慧教育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 2025年中国铁路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DLT 5035-2016 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DZ∕T 020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正式版)
- 小小科学家《物理》模拟试卷A(附答案)
- 《风电场项目经济评价规范》(NB-T 31085-2016)
- 企业拆除前现场清查登记表
- 国家网络安全检查操作指南
- 《腰椎解剖》PPT课件
- 旋转型灌装机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