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液膜分离.ppt_第1页
第十一章液膜分离.ppt_第2页
第十一章液膜分离.ppt_第3页
第十一章液膜分离.ppt_第4页
第十一章液膜分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液膜分离,1. 液膜的概念和特点 液膜分离技术是1965年由美国埃克森(Exssen) 研究和工程公司的黎念之博士提出的一种新型膜分 离技术。直到80年代中期,奥地利的J. Draxler等科 学家采用液膜法从粘胶废液中回收锌获得成功,液 膜分离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液膜是一层很薄的液体膜。它能把两个互溶的、 但组成不同的溶液隔开,并通过这层液膜的选择性 渗透作用实现物质的分离。根据形成液膜的材料不 同,液膜可以是水性的,也可是溶剂型的。,液膜的特点是传质推动力大,速率高,且试剂 消耗量少,这对于传统萃取工艺中试剂昂贵或处理 能力大的场合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另外,液膜的 选择性好,往

2、往只能对某种类型的离子或分子的分 离具有选择性,分离效果显著。目前存在的最大缺 点是强度低,破损率高,难以稳定操作,而且过程 与设备复杂。,2. 液膜的组成与类型 (1)液膜的组成 膜溶剂:有机溶剂或水, 构成膜的基体 表面活性剂:控制液膜的稳定性 添加剂/流动载体:提高膜的选择性, 实现分离传质的关键因素,(2)液膜的类型 从形状来分类,可将液膜分为支撑型液膜和球 形液膜两类,后者又可分为单滴型液膜和乳液型液 膜两种。,图1支撑型液膜示意图,1)支撑型液膜 把微孔聚合物膜浸在有机溶剂中,有机溶剂即充满膜中的微孔而形成液膜(见图)。,此类液膜目前主要用于物质的萃取。当支撑型 液膜作为萃取剂将料

3、液和反萃液分隔开时,被萃组 分即从膜的料液侧传递到反萃液侧,然后被反萃液 萃取,从而完成物质的分离。这种液膜的操作虽然 较简便,但存在传质面积小,稳定性较差,支撑液 体容易流失的缺点。,2)单滴型液膜 单滴型液膜的形状如图2所示。其结构为单一的球面薄层,根据成膜材料可分为水膜和油膜两种。图2a为油膜,即 W/O/W 型,内、外相为水溶液。图2b为水膜,即 O/W/O 型,内、外相为有机物;这种单滴型液膜寿命较短,所以目前主要用于理论研究,尚无实用价值。,油膜(W/O/W)和水膜(O/W/O)示意图,图2.a油膜(W/O),W/O/W体系; b水膜(O/W),O/W/O体系,3)乳液型液膜 首先

4、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高剪切下制成乳 液,然后再将该乳液分散在第三相(连续相),即 外相中。乳状液滴内被包裹的相为内相,内、外相 之间的部分是液膜。 一般情况下乳液颗粒直径为0.11 mm,液膜 本身厚度为110 m。根据成膜材料也分为水膜 和油膜两种。,如图3所示的是一种油膜,即W/O/W型乳液 型液膜。它是由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和有机膜溶 剂(如烃类)组成的,膜溶剂与含有水溶性试剂的 水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形成油包水型小液滴,含有水 溶性试剂的水溶液形成内相。将此油包水型乳液分 散在另一水相(料液),就形成一种油包水再水包 油的复合结构,两个水相之间的膜即为液膜。料液 中的物质即可穿过两个水相

5、之间的油性液膜进行选 择性迁移而完成分离过程。,图3 乳液型液膜示意图 上述三种液膜中,乳液型液膜的传质比表面最 大,膜的厚度最小,因此传质速度快,分离效果较 好,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3.液膜的制备,表面活化剂 它是液膜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用于控制液膜的稳定性,常用的油膜表面活化剂是Span809单油酸山梨糖醇酐),水膜表面活化剂是Saponin(皂角疳)。 膜溶剂 膜溶剂是构成膜的机体,为了保持液膜的稳定性,要求溶剂具有一定的黏度.溶剂不溶于膜内相和外相.在油膜中,国外一般采用S100N(中性油)和ISOPAPM(IsoparM)(异链烷烃)做溶剂。 添加剂分离操作过程中要求液膜具有一定

6、的稳定性,而在破乳阶段又要求它容易破碎,为了使二者统一,通常使用添加剂 。 流动载体 液膜分离中流动载体是实现分离传质的关键,流动载体主要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而离子型载体又分为正电性载体和负电性载体。一般非离子型载体比离子型载体好,如冠醚就是一种分离型优良的流动载体。,4.液膜分离原理,无载体液膜分离原理 有载体液膜分离原理,(a)-选择性渗透;,(b)-滴内化学反应,(c)-膜中化学反应,(d)-萃取和吸附,无 载 体 液 膜 主 要 分 离 机 理,图(a)逆向迁移机理 (1)载体C与溶质1反应,同时释放出供能物质2;(2)载体络合物C1在膜内扩散;(3)溶质2与载体络合物反应供入能

7、量,释放出溶质1;(4)载体络合物C2在膜内逆向扩散;(5)未络合的溶质1在膜内溶解度很低,故不能返回去;结果溶质2的迁移引起溶质1逆浓度梯度的迁移,图(b)同向迁移机理 (1)载体与溶质1,2反应,溶质1为欲浓集离子,而溶质2供应能量;(2)载体络合物在膜内扩散;(3)溶质2释放出来,并为溶质1的释放提供能量;(4)解络载体在膜内反向扩散;结果:溶质2顺其浓度梯度迁移,导致溶质1逆其浓度梯度迁移。,有载体液膜分离原理,5液膜分离的优点,()分离过程中没有相变化,他不需要使液体沸腾,也不需要使气体液化因而是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分离技术 ()分离过程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因而对那些需避免高温分离,分

8、级,浓缩与富集的物质,如果汁,药品等,显示出其独特的优点 ()分离技术应用范围广,对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制品等均可适用; ()分离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制造方便,6. 液膜分离技术应用领域 (1)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在生物化学中,为了防止酶受外界物质的干扰 而常常需要将酶“固定化”。利用液膜封闭来固定酶 比其他传统的酶固定方法有如下的优点: 容易制 备; 便于固定低分子量的和多酶的体系; 在 系统中加入辅助酶时,无需借助小分子载体吸附技 术(小分子载体吸附往往会降低辅助酶的作用)。,(2)在医学中的应用 液膜在医学上用途也很广泛。如液膜人工肺、 液膜人工肝、液膜人工肾以及液膜解毒、液膜缓释 药物等。目前,液膜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