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157-2008 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_第1页
GBT 23157-2008 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_第2页
GBT 23157-2008 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_第3页
GBT 23157-2008 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_第4页
GBT 23157-2008 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 C S1 3 3 4 0 1 0 Y5 7 a 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2 3 15 7 2 0 0 8 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 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 S a f e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n dt e s tm e t h o d so fb u o y a n ta i d sf o rs w i m m i n gt o b eh o l db yc h i l d r e nf o ri m p o r ta n de x p o r t 2 0 0 8 - 1 2 - 3 0 发布2 0 0 9 - 0 9 - 01 实施

2、车瞀徽鬻瓣警矬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况1 ” 刖吾 G B T2 3 1 5 7 2 0 0 8 本标准修改采用E N1 3 1 3 8 2 :2 0 0 7 ( ( 游泳浮力辅助设备使用说明第2 部分: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 辅助器材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E N1 3 1 3 8 2 :2 0 0 7 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引用了G B T1 8 8 8 6 ( (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相应的国家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附录I 、附录J 和附录K 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

3、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志贵、戴建平、郭仁宏、庞书南、吴天良、黄海民。 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 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 G B T2 3 1 5 7 2 0 0 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安全要求、试验方法、警告 与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手持或身体穿戴的自具浮力或可充气的c 类游泳辅助器材。 本标准不适用于拖拉浮标、浮力辅助设备、救生衣以及水上玩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4、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2 5 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 B T2 5 0 - - 2 0 0 8 ,I S O1 0 5 一A 0 2 :1 9 9 3 ,I D T ) G B T3 9 2 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 B T3 9 2 02 0 0 8 ,I S O1 0 5 一X 1 2 :2 0 0 1 , M O D )

5、G B T3 9 2 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 B T3 9 2 2 一一1 9 9 5 ,e q vI S O1 0 5 E 0 4 ) G B6 6 7 5 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 G B T6 6 8 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测试方法( G B T6 6 8 22 0 0 8 ,I S O3 6 9 6 :1 9 8 7 ,M O D ) G B T8 4 3 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氯化水色牢度( 游泳池水) ( G B T8 4 3 3 - - 1 9 9 8 ,e q vI S O 1 0 5 E 0 3 :1 9 9 4 ) G B T1 8 8 8 6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6、耐唾液色牢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浮力b u o y a n c y 游泳器材完全浸没于水中时具有的向上的漂浮力。 3 2 自具的浮力i n h e r e n tb u o y a n c y 密度比水小的物体、或具有气室的物体本身具有的漂浮力。 3 3 浮力游泳器材b u o y a n ts w i m m i n gd e v i c e 某种需要正确穿着的物品或握持的器材,用来帮助使用者熟悉水中的运动、学习游泳或改进游泳姿 势而提供浮力。 3 4 浮力最小值m i n i m u mb u o y a n c y 本标准要求的最小浮力。 】 G B

7、T2 3 1 5 7 2 0 0 8 3 5 初始浮力o r i g i n a lb u o y a n c y 对游泳器材首次试验时测得的浮力。 3 6 A 类器材c l a s s Ad e v i c e 让使用者位于浮力结构内与水接触的儿童用器材。该器材用于让使用者熟悉水中环境并在水中移 动。该器材保持被动使用者处于稳定的下鄂底部居于水面或高于水面的漂浮位置。 3 7 B 类器材c l a s s Bd e v i c e 安全地附着于人体、帮助主动使用者改善游泳姿势的浮力游泳器材。 3 8 C 类器材c l a s sCd e v i c e 手持、人体穿戴或双腿携持,帮助改善游泳

8、姿势或改进游泳技能的器材。 3 9 穿戴器材d e v i c et ob ew o r n 具有自具浮力,或可充气,人体安全穿戴且不会意外滑脱,为使用者提供积极浮力的器材。 3 1 0 握持器材d e v i c et ob eh e l d 可双手握持,或双腿携持,或附着于人体,为使用者提供浮力的器材。 3 1 1 预处理c o n d i t i o n i n g 游泳器材为了模拟正常使用和储存条件所进行的一系列处理程序。预处理包括浸没在氯消毒的游 泳池水里及在冷、热环境下的贮存。 3 1 2 成分c o m p o n e n t 构成具有浮力、功能或安全性的整个器材的原材料。 3

9、1 3 游泳座椅 s w i ms e a t 用于帮助游泳初学者树立信心、熟悉环境的浮力器材。游泳座椅为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但依然存 在溺水的危险。游泳座椅是学习辅助器材,而不是水上玩具。 3 1 4 游泳座椅系统s w i ms e a ts y s t e m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或紧急倾覆后仍具有稳定的漂浮条件的游泳座椅的结合体。 3 1 5 逃逸e s c a p e 游泳座椅或游泳座椅系统一旦倾覆,试验模型与游泳座椅完全分离的情形。 3 1 6 评估专家组a s s e s s m e n tp a n e l 在具有一定资格和授权的测试机构工作并具备评估游泳浮力设备经验的3 人组成

10、的团体。 3 1 7 踢板k i c kb o a r d 设计用于手持或双臂抱持的浮力辅助器材,帮助使用者身体居于水平面或水中某一稳定的位置改 进游泳技术。 2 G B T2 31 5 7 2 0 0 8 3 1 8 拖拉浮标p u l lb u o y 由双腿携持用以保持双腿在水中居于水平位置,帮助使用者改进游泳技术的浮力器材。 4 分类 游泳浮力器材的分类见表1 。 表1游泳浮力器材的分类 类别分类依据 使用者位于浮力结构内与水接触的儿童用器材。该器材用于使用者熟悉水中 A 类器材环境并在水中移动。该器材保持被动使用者处于稳定的下鄂位于水面或高于水 面的漂浮位置。 B 类器材 安全地附于

11、人体、帮助主动使用者改善游泳姿势的浮力游泳器材。 c 类器材手持、人体穿戴或双腿携持,帮助改善游泳姿势或改进游泳技能的器材。 5 安全要求 5 1 概述 游泳浮力器材的结构设计应具备与使用目的相符的式样、尺寸、安全性、强度和耐用性。如果游泳 器材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所有部件均应符合安全要求。如果器材本身不自具浮力,器材应该具备至少 两个独立的气室,以保证其中一个气室失效后,浮力器材仍具备功能与安全性。 手持器材应由评估专家组评估它们是否符合人类环境改造学的要求( 详见7 4 和附录A ) 。 出于安全原因,这些产品应该使用明亮的颜色,不能使用浅色或暗色材料。尽管任何高亮度的颜色 或混和色也是可

12、接受的,但最合适的颜色范围推荐使用从黄色到橘红色的色度系列。 5 2 浮力 5 2 1 器材的整体浮力性能 按附录B 规定的程序进行测试时,器材的浮力最小值为1 5N 。 5 2 2 剩余浮力 按附录B 测试时,靠充气、填充小颗粒物质、气囊或类似物质的任何用于游泳教学浮力器材,完全 放掉气室中的气体,就像是没有充气,或除去5 0 填充物质,其剩余浮力应为7 5N 0 7 5N 。 如果器材本身不自具浮力,器材应该具备至少两个独立的气室;器材由两个以上部件组成时,完全 放掉气室中的气体,就像是没有充气,每个部件的剩余浮力应不小于该部件完全充气时浮力的 5 0 士1 0 。 5 2 3 功能保持性

13、 B 类游泳器材即使某一气室损坏,仍应具备它们的设计功能。 游泳器材应由评估专家组根据附录A 测试。 5 3 安全设计 5 3 1 边缘、边角和尖端 B 类器材不能有对使用者产生伤害的设计。坚硬的边缘和边角及刚性材料应制成斜面或圆角。 圆形的边缘或边角其半径不应小于1m m ,而且当斜面是设计的组成部分时,倾角应为4 5 。5 。角, 且宽度不小于11 X 1 I T l 。器材应无钩状物或其他尖端。应对边缘、边角和尖端进行测量或根据附录A 中 表A 1 进行触觉评定。 5 3 2 小零件 不可拆卸小零件应能承受9 0N 土2N 与设备分离方向的拉力。根据G B6 6 7 5 ,可拆卸小零件应

14、不 3 G B T2 3 1 5 7 2 0 0 8 应完全放入小零件测试筒。 5 3 3 特定元素的迁移 游泳辅助器材应符合G B6 6 7 5 的要求。 5 3 4 线 为了缝合相关负载部件,只能使用聚酯或聚酰胺纤维生产的缝线,缝线生产商应提供符合性证明 文件。 5 3 5 气嘴与气塞 可充气的B 类器材应安装气嘴回止阀,气塞应与气嘴主体相连接。充气膨胀后,气嘴和气塞的突 出部分应不超过器材表面5m m 。 打开气塞后,根据附录c 及按附录B 规定的程序进行测试,气嘴回止阀应保证充气器材2 r a i n 后仍 具有至少7 5 的初始浮力。 5 4 材料的机械性能 5 4 1 充气器材的缝

15、合强度和耐用性 根据附录D 规定的程序进行测试时,器材经过一个完整循环测试后仍应保持气密状态。 5 4 2 耐戳穿性 根据附录E 规定的程序进行测试时,具有气室的游泳辅助器材其气室应保持气密状态。 5 4 3 泡沫材料或其他自具浮力材料的耐水性 根据附录F 规定的程序,对未使用过的并经预处理的自具浮力材料进行测试时,样品浮力的减少 不应超过初始浮力的1 0 。 5 4 4 泡沫材料或其他自具浮力材料的耐压缩性 用泡沫材料或其他自具浮力材料生产的B 类器材,正常使用时的压缩或其他运动不应造成永久浮 力的丧失。 根据附录F 规定的程序,对未使用过的、经预处理且未作其他试验的自具浮力材料进行测试时,

16、样 品浮力的减少不应超过初始浮力的1 0 。 5 5 材料和标识的化学性能 注:本试验不适用于在器材表面压印或模制的标识。 5 5 1 耐氯化水性能 根据6 1 的程序进行预处理后,整个未充气器材应进行变色和破坏试验。变色试验应根据 G B T8 4 3 3 进行,且色牢度不低于3 级。充气器材经干燥后再充气到最大体积,检查是否漏气。所有 器材应检查是否破坏或失效。 5 5 2 标识的耐唾液色牢度 根据G B T1 8 8 8 6 规定的程序进行测试,标识的耐唾液色牢度按G B T2 6 0 评定应不低于3 级。 5 5 3 标识的耐汗渍色牢度 根据G B T3 9 2 2 规定的程序测试,标

17、识的耐汗渍色牢度按G B T2 5 0 评定应不低于3 级。 5 5 4 标识的粘附性 根据G B T3 9 2 0 ( 干和湿) 摩擦1 0 0 次时,标识完好无损且评估专家组评定为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6 试验方法 6 1 预处理 测试应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进行。除另有规定外,测试应在装配好的器材上并按先后顺序进行。除 非另有规定,应使用同一产品以获得应力的累积。 d 进行任何试验前,产品或材料样品都要首先在一1 0 l 条件下放置2 4h ,然后在6 0 土2 条件下放置2 4h ,最后在2 0 2 ( 室温) 条件下放置2 4h 。 其次,产品或材料样品应在黑暗和2 0 土2 室温下单独浸

18、投在搅动的氯化水中2 4h 。充气器材 处于未充气状态。测试样品一定要湿透。样品从氯化水中取出后用蒸馏水漂洗,并在温室下悬挂风干。 氯化水的配制:在每升含有5 0 m g 有效氯,p H 值为7 5 土o 0 5 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溶人3 0g 氯化 钠( N a c l ) 。次氯酸钠溶液按G B T8 4 3 3 配制。次氯酸钠溶液需用G B T6 6 8 2 规定的3 级水现配 现用。 适用于预处理程序的仪器包括一个玻璃或不锈钢容器,体积满足浴比为1 0 0 :1 的盛装氯化水及电 动搅拌器能以4 0r m i n 旋转的要求。为获得稳定的室温条件,测试过程应在恒温室进行。 6 2 试验

19、程序 试验程序按附录A 至附录K 规定的程序执行。 7 警告与标志 7 1 概述 标志上“警告”字样需用高度不小于5m m 的大写黑体字印刷或压印,文字内容用高度不小于3m m 的小写字体。标志的颜色不加限制,但应字迹清楚易读,并与背景形成反差,由评估专家组检验、测量后 确认。 器材及包装上的所有警告与标志( 见7 2 ) 和生产商提供的资料,均应使用汉字或出口国官方文字。 对于充气器材,警告距充气嘴的距离不得超过1 0 0m m 。 每件器材都要用汉字或出口国官方文字注明不少于7 2 7 4 规定的警告信息内容。 7 2 产品上的警告和标记 在“警告”字样的下面应印刷或压印下列文字内容: a

20、 ) 注意溺水危险; b )所有气室应保持充气状态; c ) 只限于在有成人监护的条件下使用; 注:需要时可使用图形符号。 还需要附加以下信息: 执行的国家标准编号( G B T2 3 1 5 72 0 0 8 ) ; 生产商、进口商或销售商的名称或商标; 如果器材由几个部件构成,所有部件均应组装并完整地使用。 7 3 生产商应提供的资料 生产商应随同产品附上以下信息,也可以单独印制如下的说明书: 详细说明如何对游泳辅助器材充气、排气以及保护气嘴气塞的方法; 一一详细说明游泳辅助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产品特定用途的握持方法; 详细列明产品储藏和保养程序; 有目的地为使用者选择合适的器材的信息。

21、7 4 以销售角度的消费者信息 产品包装上应按规定的产品信息表( 见表2 ) 的设计列明,如有变化,也应包含相同的信息。如果透 过内包装可以清晰地看见产品,也可直接将信息印制在产品上。产品包装上规格尺寸与分类应按照 表2 的格式要求在游泳器材信息表相应栏目上打。 信息文字大小不得小于1 _ 8m m ,“警告”字样高度不低于5m m 并使用大写黑体字。 5 G B T2 315 7 2 0 0 8 表2 产品信息表推荐格式 游泳浮力器材使用说明执行标准:G B T2 3 1 5 7 - - 2 0 0 8 体重k g 适用说观类别 1 1 以下 1 1 1 51 5 1 81 8 3 03 0

22、 6 0 6 0 以上 引导使用者熟悉水中环境, 适用被动使用者 A ( 穿戴) 引导使用者学习游泳姿势, 适用于主动使用者 B ( 穿戴) 用于握持并改善游泳姿势 C ( 手持) 耄篓告 吾口:1 谨防溺水危险; 仅供适用年龄人群使用。 大体的体重与年龄组的对应关系为:1 1k g 以下1 岁以下,1 1k g 1 5k g l 岁2 岁,1 5k g - - 1 8 妇2 岁 3 岁i 】8k g 3 0k g - 3 岁6 岁;3 0k g 6 0k g 6 岁1 2 岁;6 0k g 以上1 2 岁以上 注:表中打“”示例,指该器材是适用于体重在1 5k g 6 0k g 范禹( 对应

23、于3 岁及3 岁以上) 儿童使用的C 类 器材。 6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适用性、功能保持性、边缘、边角和尖端的测试程序 G B T2 315 7 2 0 0 8 A 1 概述 用于游泳教学的浮力器材的整体性能,包括各项性能和性能特征,很难通过测量或其他客观方法来 评估的。另外,让儿童在水中使用某一浮力器材来测试器材性能也是不可取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降低试验成本,以判断器材在某些方面的有效性,规定使用评估专家组。 A 2 风险评估 评估专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以决定器材使用风险程度: A 2 1 使用说明的清楚明白程度。 A 2 2 对使用者产生的伤害或不适。 A 2 3 当某一主要气

24、室在水中失效后的安全性能。 注1 :请参考表A 1 的评估指南。 注2 :表A 1 所列的风险并不详尽,不要忽视显著风险。 表A 1整套器材适用性的专家组评估指南 项目特性风险评估判断准则评估备注 在地上移动或在水中运 动时,器材的任何部分,如 对使用者或第三方的边缘、边角和尖端,或对正没有缺陷:器材合格; 其他状况可参照5 3 。 伤害和( 或) 不适感风险常的身体,部分肢体、呼吸, 有缺陷:器材不合格。 正常视觉的妨碍等,会对使 用者产生伤害或不适吗? 失效指由于漏气器材失 可能的使用中,当某一当某一主要气室在水中 没有缺陷:器材合格; 去浮力,或需要更新填充 主要气室在水中失效后失效后,

25、会导致器材安全性 有缺陷:器材不合格。 材料。 的安全性能的明显降低吗?其他状态参照5 22 和 5 2 3 。 当存有疑虑或状态不明确时,评估专家组应展开讨论并以投票简单多数来作出决定。 A 3 对器材所附说明书的再评估 随着器材评估的完成,应对器材所附的使用说明重新进行评估,并评定其有效性。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器材整体浮力的测量 B 1 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定器材在空气和水中的浮力。 G B T2 31 5 7 2 0 0 8 B 2 仪器 标准称量框,质量( k g ) 大于所测浮力的1 1 倍; 水箱称量装置,深度足够容纳器材表面位于水面下1 0 0m m 1 5 0m m

26、 ,并具有经校准的测压元件或 天平。 B 3 程序 对可充气浮力器材,使用人工充气管吹气,使其压力达到正常使用时的压力( 或1 4k P a z k 0 1k P a , 用嘴吹气) 。然后将浮力器材放人称量框。 带有测压元件的称量框悬浮在2 0 士2 的清水中且水面高于器材上表面1 0 0m m 1 5 0m m 。 记录此时的浸没质量A 。 整个称量框连同器材在水中保持2 4 0h + 0 5h ,然后称量并记录此时的质量B 。 最后将浮力器材从称量框中取出,此时浮力器材的质量,加上再次将称量框浸入水中测得的质量, 记录为质量C 。 B 4 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见式( 1 3 1 ) 式(

27、B 3 ) : 最初浮力值一C A 一( B 1 ) 最终浮力值一C B ( B 2 ) 浸没引起浮力的损失一最初浮力值一最终浮力值( t 3 3 ) 应分别记录试验开始时和2 4h 后每试验完成时的水温、室温和大气压力,并将浮力值修正为标 准温度和大气压力状态值。 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充气器材气嘴回止阀的功能试验程序 C 1 充气器材气嘴回止阀的功能按附录B 规定的试验程序执行,可以用嘴吹气膨胀到最大体积的充 气器材除外。具有非插入式气塞的充气器材,应在试验仪器的水浴中浸没2r a i n 。 C 2 充气器材的浮力保持性能,是通过观察试验周期内充气设备在试验仪器中外观质量的变化,记录

28、 试验开始与试验结束时的浮力值( N ) ,浮力损失率( 8 ) 的计算见式( c 1 ) : s 一导娜。 式中: 8 浮力损失率,; B 。一一试验开始时的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岛一一试验结束时的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附录D ( 规范性附录) 充气器材缝合强度和耐用性试验程序 D 1 充气器材两个相邻气室应交替排气。 8 ( C 1 ) G B T2 3 1 5 7 2 0 0 8 D 2 第一循环:将气室A 充气到0 0 5P a 的气压,保持3 0S ,然后将气室A 完全排气。再将相邻气室 B 充气到0 0 5P a 的气压,3 0s ,然后将气室B 完全排气。

29、 D 3 第二循环:从气室A 开始重复第一循环。 D 4 ”次循环:共进行5 0 0 次。 附录E ( 规范性附录) 充气器材耐戳穿强度试验程序 用一根直径为1 0r a m 土0 0 5m m 、尖端半径为0 5m m 的钢针,对充气器材外表任一部位在5s 内 逐渐施加压力至5N ,保持5s 。然后将充气器材浸没人一个冷水浴中,观察有无漏气现象。 F 1 概述 附录F ( 规范性跗录) 耐油和耐水试验 将浮力器材( 可充气器材应在未充气状态) 完全浸入油和人造海水里。在两种浸泡过程之间,应将 浮力器材清洗干净,并按生产商提供的说明书要求干燥1 7 0h 士0 1h 。 对自动充气型浮力器材,

30、试验期间应关闭自动触发机械装置,试验结束时再使用人工机械办法 充气。 F 2 耐海水试验 在正常室温条件下,将浮力器材浸入装有人造海水( 含氯化钠4 5 ) 的水箱中7 2h ,器材上表面距 水面3 0 0 m m 3 0 m m 。 试验导致浮力器材任何功能性损坏,则判断该浮力器材不合格。 F 3 耐油试验 试验前关闭样品自动触发机械装置,将样品浸没在附录K 规定的参考油料B 中三次,每次5m l n , 在两次浸没过程之间将样品自然风干3 0r a i n 。完成最后一次浸没后,将样品扶油料中移出,让表面的 油料滴下5m i n 。然后按设计充气范围,用主要的充气方法对可充气样品进行充气。

31、 试验导致浮力器材任何功能性损坏,则判断该浮力器材不合格。 附录G ( 规范性附录) 泡沫材料或其他自具浮力材料的耐压缩性的试验程序 G 1 计算修正初始浮力值 裁取三块样品,每一样品的尺寸( 长宽高) 为( 1 0 0m m 2m m ) ( 1 0 0n l n l 土2r a m ) ( 2 0m m 2m m ) 。 试验前,先将样品存放在温度为2 3 2 、相对湿度5 0 士5 条件下2 4h ,并在此温湿度条件 下进行试验。分别测试三件样品的初始浮力值( B 、B 。、B m ) ,按式( G 1 ) 计算三件样品的平均初始浮 力值( B 。) 。 G B T2 315 7 2 0

32、 0 8 B ,一坠号出 式中: B 1 三个样品的平均初始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B ,。试样1 的初始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B :。一一试样2 的初始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B 。试样3 的初始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则修正初始浮力值计算见式( G 2 ) : B c l _ B I 忐揣 式中: B 。修正初始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 G 1 ) ( G 2 ) B 1 三个样品的平均初始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P 。测定初始浮力时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 k P a ) ; 丁。测定初始浮力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 G

33、 2 试验程序 G 2 1 将每件样品置于比样品尺寸至少大2 0 的金属平板下,在水中以2 0 0m m m i n 的速度压缩样 品直至达到5 0k P a 的压力( 为了不破坏试样以至影响下面的试验循环,压力值可以设置低于5 0k P a ) , 然后对样品完全解除压力。重复这一循环四次。 G 2 2 将样品放置在温度为2 3 土2 、相对湿度5 0 土5 条件下风干7d ,并且在无水状态下重 复G 2 1 的压缩循环5 0 0 次。如果样品发生变形,就需要用较低的压力值进行试验,以保证完成整个 试验周期的压缩解压的循环次数。 G 2 3 再将经过上述试验的样品置于温度为2 3 2 、相对

34、湿度5 0 5 条件下至少3d ,测定 样品此时的浮力值( N ) 。每次试验三个样品,按式( G 3 ) 计算三个样品的平均最终浮力值( B r ) 。 。B 1 F + B 2 F + B 3 F 3 F 一i 一 式中: 脐三个样品的平均最终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B ,试样l 的最终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B :,试样2 的最终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B 。,试样3 的最终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G 2 4 按式( B 4 ) 计算修正最终浮力值 B c F B ,忐揣 式中: B 。,修正最终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 G 3 ) ( G 4 ) B ,三个样品的平均最终浮力值,单位为牛顿( N ) ; P F 测定最终浮力时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 k P a ) ; T F 测定最终浮力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 G 3 计算浮力损失率B 。 浮力损失率以浮力损失与修正初始浮力值之比的百分率表示,按式( G 5 ) 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