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规划设计.ppt_第1页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ppt_第2页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ppt_第3页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ppt_第4页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景 观 设 计 (2),人性场所.景观空间设计 FOR:景观建筑设计专业11级 建筑工程学院 黄清平 邮箱: 手机问题:在没有任何条件限定下,同学们畅想一下喜欢生活在一 个什么样的环境中?,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之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景观设计以人为主体,以建筑为载体

2、,以水体和道路为脉络,以绿化为表征,以小品为装饰,这些就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景观要素,第3讲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3.1 概述 园林景观的定义: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等。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

3、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a.创造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b.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 c.创造新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1、不同的传统文化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3.2 东西方园林景观之比较,儒家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这些思想 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 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 自

4、然条件,模拟大自然 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 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 统一起来。主要体现于 江南诗情画意的私家园 林里。,道家 崇尚自然之美,老子以“道”是宇宙本原而生成万物,也是万物存在的根据,道家总结园林审美的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理论的产生为中国园林设计提供 了强有力的哲学依据,使园林中的自 然因素“山水”得到巩固和发展。道家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崇尚自然山水。为中国园林山 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以 水体为纽带的山水、 建筑组合关 系的建立。,佛家 思想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正如六祖惠能的传世之偈中所说的:“菩提本无

5、树。明镜亦非台,本来 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家美学 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 直觉感情等的作用,融入中国园林 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 境”升华到“意境”。这在一定的 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 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佛学思想对 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产生极 大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开始参与造园。唐朝王维是当时倍受推崇的一位,他辞官隐居到蓝田县辋川,相地造园,园内山水溪流、堂前小桥亭台,都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如诗如画的园景,正表达出他那诗作与画作的风格,写出了辋川闲居赠

6、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 烟。夏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苏 轼称赞说:“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 有诗。”而他创作 的园林艺术,也正 是这样。,苏 州 拙 政 园,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

7、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并以 “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2、不同的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 形式美和意境美 形式美 - 西方古典园林主要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形式美。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

8、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西方人以认识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定胜天、人与自然的对立,故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对于自然造景材料的处理,西方园林没有去表现它们原有的自然美,而是突出了人对它们的改造和加工,是通过这些自然之物来强化人工雕琢的艺术性,在西方园林景观中自然因素完全被人工化了,例如:雕塑的运用。它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意境美 -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

9、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古典园林所创造的风景形象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有理而无定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虽由人做,宛自天成”,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比性、协调性、和谐性,以自然来补充人工的不足。中国园林的美不局限于风景形象的外在形式,它还寄寓于风景包涵丰富的内涵上,例如:植物花卉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3、中西方园林景观风格上的差异,总的来说: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内敛、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对自

10、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可以这么说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一、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护自然景观,恢复或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观。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

11、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形式。 3.开阔的草坪要设在公园的中心地带。 4.选用当地的乔木和灌木来造成特别浓郁的边界栽植。 5.公园中的所有园路应设计成流畅的曲线,并形成循环系统。 6.主要园路要基本上能穿过整个庭园,并由主要道路将全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3.3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7.充分考虑到人民大众对公园的使用要求,丰富公园的活动内容及空间类型。 8.继承和革新我国造园艺术系统,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造我国特有的园林风格和特色。 9.因地制宜,使公园与当地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相结合,体现地方特点和风格,使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的特色。 10.充分利用公园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织公园各个构成部分,使

12、不同功能区域各得其所。 11.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满足工程技术和经济要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建设计划及经营管理措施。,二、规划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形式 1.规划布局的一般原则 (1)根据城市公园的性质、功能确定公园的内容、设施与形式。 (2)公园中不同功能的区域和不同景点、景区应注意各自位置的确定及空间的处理。 (3)城市公园应具有自己的特征,有突出的主题,同时注意到全园的协调统一。 (4)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及景观要素。 (5)充分考虑工程技术上的可实施性。,2.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 (1)规则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多依中轴线的前后

13、左右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并有一些纵横向副轴线对全园进行协调控制。 B.地形:在开阔较平坦的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或丘陵地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阶组成,其剖面为直线组合。 C.水体:其外轮廓均为几何形,以圆形和长方形为主,水体的驳岸多整齐、垂直;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瀑布、喷泉、壁泉、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D.道路广场: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线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统;道路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环状放射形,形成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E.建筑

14、:主要建筑多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均衡设计,并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结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F.种植规划:与中轴对称的总格局相适应,全园树木配植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亭的应用是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园内常用,大量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以图案式模纹花坛、花境为主,或由数组花坛组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G.园林小品:规则式园林中盆树、盆花、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物应用较多,雕塑多置于道路轴线的起点、交点、终点上。 (2)自然式:其主要

15、特征为 A.地形:多为自然地形或自然地形与人工的山体水面相结合,再现自然界的山峰、山颠、崖、岗、岭、峡、谷、坞、坪、洞、穴等地貌景观;在平原,多为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缓和曲线。 B.水体:岸线多为自然岸线,驳岸多用自然山石布置,或作自然倾斜坡度,水面形式多样,有溪流、池沼、,三、城市公园的类型与功能,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公共区域。同时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科普教育的场地。 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和居住区游园一起构成了城市绿地系统,一起有着改善和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一)

16、、城市公园的类型,城市公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头公园。 综合性公园面积不宜小于10ha 儿童公园面积宜大于2ha 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ha 专类植物园、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a 居住区公园面积宜在510ha之间 居住区小游园面积宜大于0.5ha。,全市性公园的规模在10公顷以上,要求有比较齐全的设施;区公园的规模为58公顷;居住区级的公园或小游园 ,规模在1公顷左右。 全市性公园按照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设一处或多处,要求位置适中,交通方便。 区公园服务半径不大于1公里。 居住区级的公园或小游园的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1、公园按其价值高低、景观效果、规模

17、大小、管理水平等原则分为三级。 规模较大,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较高,景观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有健全管理机构的定为一级公园。 有一定规模和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景观环境较好,设施较完备,有相应管理机构的定为二级公园。 规模较小,有一定的景观环境和设施,机构具有管理能力的定为三级公园。 2、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绿地分为五类。 (1)综合公园:指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综合性的公园一般有观赏游览、安静休息、儿童游戏、文娱活动、文化科学普及、服务设施、园务管理等内容。 (2)社区公园: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18、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3)专类公园:指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的休憩设施的绿地 包括儿童公园、纪念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花园、体育公园、游乐公园和森林公园等多种形式。 (4)带状公园: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休憩设施的狭长绿地。 (5)街旁绿地: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二)、城市公园的功能,1、游憩 2、生态 3、美化 4、防灾,四、综合性公园规划,(一)概念、位置及面积指标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规模较大,自然环境条件良好,休憩、活动及服务设施完备,为全市或区域

19、范围内的居民服务的大型绿地。 一般全市性综合公园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约2550分钟到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 区域性综合公园服务半径为12km,步行约1525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510分钟可达。 (二)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明。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三)综合性公园项目设置,观

20、赏游览:主要内容为园内的化草树木、山石水体、名胜古迹、建筑小品等景观。 安静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散步、晨练、小坐、垂钓、品茗、棋艺等等。 儿童活动:内容有儿童的器械活动、游戏活动、体育运动、集会以及一些科普知识的普及及教育活动。 文娱活动:内容包括露天剧场、电影场、游艺室、俱乐部、游戏、戏水、浴场及群众表演的场所等。 文化和科普宣传:内容包括展览、陈列、演说、座谈、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等。 服务设施:有餐厅、茶室、小卖部、公用电话、问讯、指示、厕所、垃圾箱等。 园务管理:内容有办公、职工宿舍、食堂、仓库、变电站、苗圃、温室等。,(四)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1、入口区 直接关系到游人是否能方便安全地进入公园,影响到城市的交通秩序及景观,同时还对整个公园的结构、分区的形成以及活动设施的设置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主入口:应与城市主要道路及公园交通有便捷的联系;有足够的用地解决大量人流疏散、车辆同转停靠等问题;位置的选定利于园内组织游线和景观序列等。 次入口:可设于人流来往的次要力向,还可设在公园有大量人流集散的设施附近。 专用入口:是为公园园务管理的需要设置的。,2、文化娱乐区 公园中的“闹”区,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