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1页
道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2页
道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3页
道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4页
道家的管理智慧.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管理哲学 课件(本科课程教学使用),讲解人:程宇宏 E-mail: Tel: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道家的管理智慧,一、老庄其人其书二、道家文化的特质三、道家治道的基本原则四、道家式领导五、道家的激励智慧六、“道”的理念与企业文化管理七、 “柔弱胜刚强”的管理艺术,【目录】,一、老庄其人其书,(一)老子生平 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子。 司马迁史记老子传中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氏之史也。老子,隐君子也。” 据孙以楷先生的考证,老子姓老,名聃,春秋末年宋国相人(今安徽涡阳附近)。孔子曾数度问学于他,他当比孔子大二

2、十岁左右。 老子著老子(又名道德经),成为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老子后来又被汉晋兴起的道教尊为“太上老君”。,老子学于商荣,商容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老聃年少时曾就学于他。有一次商容病重,老聃前往探视,问商荣说:“先生病情很厉害,还有什么话要教诲弟子的吗?” 商容说:“你就是不问,我也将要告诉你。君子经过故乡的时候,在礼节上要下车步行,你知道吗?”老聃回答说:“经过故乡的时候要下车,大概是不忘故旧根本的意思吧?” 商荣又问:“从高大的树旁经过的时候要弯腰伛背快步走过,对于这一点,你懂吗?”老聃回答说:“从高大的树旁经过的时候要弯腰伛背快步走过,大概是表示尊敬老一辈的意思吧?” 商荣点点头,觉得这个

3、学生非常聪明,就进一步启发他认识谦和守柔的道理,于是张开嘴,问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回答地说:“是的。”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看了看,说:“全部落光了。”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聃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聃沉思了一会,说:“先生您年寿很高了,舌头之所以还存在,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之所以落尽了,却正是因为它的刚强。” 商容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是的。舌头因为柔软而长久存在,牙齿因为刚强而落完了,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现在你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已经把最根本的东西教给你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了。”(说苑敬慎),孔子问学于老子,(孔子)适周问礼

4、。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己。”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

5、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史记老子传),老子晚年隐居,留书函谷关,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传),老子之书,老子,又名道德经。今本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八十一章,五千余言。“道”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什么是“道”?从词源上看,“道”的含义始于“道路”的意思。老子将其升华为一个哲学概念,这一用法而后逐渐为各家所接受,成为中国哲学各流派都接受的核心观念. 陈鼓应先生指出:老子的 “道” ,事

6、实上是一个虚拟的问题。老子把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统统附托给所谓的“道” 。,(二)庄子生平,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庄子传),庄子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

7、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踔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

8、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耶?”(庄子山木),庄子淡泊名利,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

9、庄子秋水),庄子好辩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无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庄子豁达生死,庄子妻

10、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忽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列御寇),

11、庄子之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本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是庄子学派的论文集。 后人尊庄子为南华经。,中国历史上的道家之学,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孙以楷先生认为,“道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存在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道家

12、形成的第一阶段原始道家 (2)道家发展的第二阶段道家哲学体系建构的完成与黄老学的形成 (3)道家发展的第三阶段黄老学的分化: 与士林儒学的结合走向玄学; 与纬学与方仙道的结合走向道教 (4)道家发展的第四阶段玄学 (5)道家发展的第五阶段重玄学,二、道家文化的特质,隐士文化,史官文化,楚文化,三、道家治道的基本原则:“自然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老子三十七章)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十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五十七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

13、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自然”范畴的内涵:,“自然”:本义为“自然而然”,不是今天“自然界”的意思。 “自然”又指一种“自己如此”的理想状态。 “自然”的涵义: (1)“自己如此”:事物的内在动力与发展原因 (2)“本来如此”:事物存在的原初状态 (3)“势当如此”: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4)“通常如此”:事物现存状态的延续(含“规律”、“道”之义),适应现代社会的“自然”原则的四个标准:,发展动因的内在性 外力作用的间接性 发展轨迹的平缓性 总体状态的和谐性 以上标准可以归纳为两条: (1)动力的内在性 (2)发展的平稳性,“无为”范畴的内

14、涵:,老子书中的“为”字的用法,不是一个具体动作的指称,而是泛指人的行动、行为、活动、动作等,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 “无为”是一个集合式的“簇”概念,代表了一系列与通常观念不同的处世方法和态度,如无欲、无争、无事、不居功、不恃强、不尚武、不轻浮、不炫耀等一系列反世俗、反惯例的方法性原则。 总体而言,“无为”的特点是:“实有似无”。,四、道家式的领导,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在领导者的心态修炼中,体现为一种静定持守的思想境界;在管理行为上,则体现为一种“为无为、事无事”的领导方式。,(一)“大成若缺”的心态修炼,老子四十五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这是说“道”作为最完满

15、的“大成”,却好像有欠缺一样,然而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道”同时也是最充盈的“大盈”,却好像是冲虚无物,然而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普通人认为完美无缺谓之“成”,富足充实谓之“盈”,不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更无法理解“若缺”、“若冲”的涵藏内敛的“大成”、“大盈”的圣人心态。,(二)居下无私的道德修养,老子说:大江、大海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就是因为它处卑居下,百川顺流而至。管理者,特别是最高领导者也要有这种大江、大海一样的胸怀。要管理好人民,就必须在言行上对他们表示谦逊;要领导好人民,就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后,只有如此,人民才会感到轻松自在,管理者才能得到天下

16、人的爱戴。表面看起来,领导者谦逊卑让,与世无争,与民无争;但就象大海不与江河争锋而自成其大、高山不与土石争锋而自成其高一样,领导者不与老百姓争锋,是因为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他一较短长。 老子第七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认为,高明的管理者,特别是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要效法天地,做到无私欲、无私念 .这样的领导者,处在民众之上而民众没有感觉受到压迫,处在民众之前而民众没有感觉受到侵害,民众都乐于拥戴他而不感到厌恶,反而成就了领导者自己。,(三)“功成身退”的博大胸怀,老子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

17、,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又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四)“为无为,事无事” 的行为方式,老子要求领导者保持“无为”的态度,按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与法则,因势利导地“为”,有所作为地“为”,不要妄为,不要强为。应该“为无为,事无事”。这里老子在“无为”前面添一个“为”字,其意是告诫人们,在“为”之前,应经过慎重的思考和审视,可为之事就立即为之,不可为之事就坚决不为,应该为其可为而不为其不可为。,(五)“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五十四章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这是说,以身体本来的样子来观照身体,以一个乡本来的样子来了解这个乡,

18、以一个邦本来的样子来认识这个邦,以天下本来的样子来认知天下。老子强调按照事物的自然状态来获得对事物本来面目的认知,不要先入为主,不要主观臆断。 老子四十九章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道家这一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在于:管理者不能够轻易假设自己已经了解员工的需要,应当意识到,驱动员工行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管理者应当更谨慎地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例】一项态度调查显示的管理层与员工的态度差异:,【附】赫塞与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美国学者赫塞与布兰查德提出下属“成熟度”的概念,即下属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能力和工作意愿的程度。 赫塞与布兰查德认为下属“成熟度”水平决

19、定了四种有效的领导风格: (1)下属对于完成某一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时,领导者需要给予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指示(讲述型领导)。 (2)下属缺乏能力,却愿意从事工作,领导者需要表现出高任务行为,同时采取高关系行为(推销型领导)。 (3)下属有能力却不愿意从事工作,领导者需要表现出更多的高关系行为(参与型领导)。 (4)下属有能力又愿意工作,领导者则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授权型领导)。,成熟的员工,不成熟员工,4 有愿望 有能力,3 没愿望 有能力,2 有愿望 没能力,1 没愿望 没能力,领导者对任务的关心程度 低 高,高 低 领导者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五、道家的激励智慧,激励(motivation):激

20、发动机,鼓励行为。即人在追求既定目标时而被引起的意愿程度。 激励能够导致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绩效。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一)人的行为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人的行为千差万别,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即都是围绕着人的特定需要进行的。,未满足 的需要,心理 紧张,动机,行为,需要 满足,新的 需要,(二)激励的实质,从狭义上说,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影响人的需求或动机达到引导人的行为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的强化过程。 激励的作用机制: 1、需要的强化 2、动机的引导 3、提供行动条件,(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它是最著名的激励理论,由马斯洛提出。 马斯洛

21、早期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要点:,人的需要存在着一个“需要层次体系”(hierarchy of need) 人的“需要”服从两个原则: (1)级进原则(progression principle) (2)亏空原则(deficit principle),中国古代思想家注意到人的需要既具有共同性,也具有差异性。作为“类”存在的人,“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 (孟子告子上),人的一些基本需要比如生存的需要、繁衍后代、安全和财产有保障等方面是大致相同的; 另一方面,人的有些需要如精神寄托、审美趣味、

22、人生志向以及需要的强度等方面则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儒家的“忠恕之道”注意到并立足于人的需要的共同性。从人的需要的共同性出发,我知道我自己不喜欢什么,也就能够知道别人也未必喜欢,那么我就不把我所不喜欢的强加给别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儒家的“恕”道。另一方面,我所欲望的就是别人所欲望的,我不喜欢的别人也不喜欢,我由我所欲望的东西也就能知道别人的所欲,我自己希望有所成就,就知道别人也会希望有所成就,因此就帮助别人成就他的理想,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儒家的“忠”道。 “忠恕之道”的价值在于肯定了任何人,都具有与我们同等的需要、权利和尊严,而不仅仅是我们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和手段,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本思想。,道家则注意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