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寿文---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认识与理论问题的讨论.ppt_第1页
余寿文---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认识与理论问题的讨论.ppt_第2页
余寿文---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认识与理论问题的讨论.ppt_第3页
余寿文---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认识与理论问题的讨论.ppt_第4页
余寿文---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认识与理论问题的讨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认识与理论问题的讨论,余寿文 清华大学 2009-10-9,天津大学,我国工程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 工业化的进程中,处于现代工业化发展的中期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中国已成为工程教育的大国,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 1) 既要服务现代交通, 航天工程、通讯工程等 高端的工程 2)也要服务于需要密集劳动力的加工制造类等工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工程体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工程教育体系,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第一是工程向着综合性、系统化/复合巨型化的大工程发展 第二,纳米、信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必

2、然和工程技术相结合 第三,工程真/善/美。与人文/社会科学/美学交缘。 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拥有高端的创新性工程,同时也要服务于制造加工类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程。这是由我国近期的国情决定的,“走向创新”,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自己工程教育中的问题,提出“回归工程” “两条腿走路”中的“每条腿”都要重视、提倡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样性 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实现平衡,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全球发展的工程教育 提出几个认识上与理论上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什么是“大学”,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讲中有一段话,我稍详引述于下:“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

3、,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917年4月 ) 以研究高深学问与我们平常所言“从事科研”有别,其具体阐释为植基勤学。,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话”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引原文几句便可了然: 文称”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的知识,固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就是我们的精神修养,亦全赖有教授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之演说, 清华大学校刊第341号. 1931-12-14,),有大师

4、之资源,大师们在大学中“育才” 大学者,乃大师育才之谓也。 大学-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辞海) 大学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培养未来的人才发挥其学术价值 学术者,指专门的系统的学问.而学问两字,含学习与问难之义在学校中做学问,首要要培养学生 重视教师对于学生道德的引导,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开拓、知识的传递,二、大学评价-“投入”与“产出”,人们在寻求在当今中国教育体制下企业(人力资源用户)与大学工程教育联系的纽带。 产学研系统;企业孵化系统; 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到大学兼课 “工程专业教育评估( 认证)”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实践环节,师资队伍与教育资源及人才培养的产生结果(用户反映)

5、进行评估认证,,是又一条可以实行的增强人力资源用户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基于“产出”的评价与认证原则。其基本的原则的表述有三:(1)你设定的目标是什么?即你说你要做什么?(2)你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了什么,即你怎么做的;(3)举证说明你所做的。 关注其“投入”以规范其“准入”条件是有必要的,应该与“产出”评价保持适当的平衡,但其重点应当是“产出”而不仅是“投入”。 国内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其规模,也呈现快速的变化的趋势;,可称之为“非定常”发展的动态过程,要实现两个动态系统的对接是困难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基本上由政府及计划部门来确定其人才资源的流向.评价主要看其投入及内部的资源配置;计划

6、需求。 人力资源市场关心的是你学校提供的毕业生的质量,合格性及相应的数量 一个比喻,三、建设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大国”,中国现在有2千7百万的大(专)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学理工者约占1/3,是实实在在的世界上的高等工程教育大国。但要成为高质量高等教育大国。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创新者,但对创新的理解,也有不同的主张: 一种理解是“创新”是高深的活动。只有那些专业人士的精英们可为的事 另一种认识是人人都可成才,人人都可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层次来从事创新,这样社会才会获得最大的创新的迸发力,储有最大的创新能量的总和,每个人自己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平静的循规蹈距的学习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和在竞赛和专注寻知的过程中

7、所能学到的东西。后者的深度和总量可以是前者的许多倍。人们在充分激发状态下学习的成就有时是永生难忘的; 教育者,或者高等学校最成功之处是在于提供最可能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最大的求学能量,那么它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但不管那条线录取的学生(抑或未录取的青年学生)他们的自信心一定不能被窒息,他们都可成才!,人力资源的总能量:,每个人的全部潜能,是其真实发挥的潜能百分比,是其真实发挥的能量,青年心中求知之火渐渐熄灭,自认被划到了某一层次也就“认命”,再也不知自己原来可以蕴藏并可以发扬的有多么大的能量。于是社会的总蕴藏的能量被抑制且被低估了 这是中国储藏的最大的“富矿”。这样中国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就有了

8、确实的人力资源的保证,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工程教育,有一些教育研究者观察国外的当今或某一时段的工程教育,并与中国的教育现状作一比较,很容易地引导出我们应该从那些现状比较研究中,学到什么并应该怎么做的结论 因为现状如同某一河流的某一断面,它不是“流”,每个国家的重要单元大学、政府、工业企业界(还有中介方)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每个不同的时代,这些单元的大小、权力、能量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力是随着时间的流驶与历史的发展而演化,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是不同的 探察各单元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以及它的历史变化过程,才能深刻理解该国工程教育的昨天和今天,并可能预测其明天,四元系统的相互作用

9、与演化:,五、现代中国工程教育与“多样性”,1.我们已建立了一个基本完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2.它的总量现今在校生有2千七百万;足够的多,规模足够地大 3.它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在六年多时间内在校生曾经增加了4倍多,这增加速度拟似一个快变化的动态系统; 4.偌大的教育,必有强大的政府在主导着,它与较小的国家办教育不同,5.中国教育的发展在沿海大城市与偏远地区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6.中国全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的过渡阶段,决定了我们人力资源需求的特点。 7.独生子女的政策与相应的人口老龄化的倾向 必需考虑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与中国国情.即所谓“Glocal”新词所表达的“全球/本土”的不断调整的平衡。 要求不

10、同的人才规格:有的偏重于科学的研究,有的偏重于科学与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这两大类的人才缺一不可,当然也还有复合型的人才,大学平面图-(欧洲),过门槛值后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才市场展现了多样性的需求,社会承认了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政府前瞻性地促进人才多样性培养的实施 对不同的培养途径严格其准入的最低门槛的标准,并给以制度与机制上的保证 这样广大学生的能量才能充分的迸发与调动,才能出现人人都自信并努力成才 学校产业联系的多样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六、如何认识现代的“专业”,即如何看待工程教育的“专业”与“实践”这个困难的问题。 大学本科阶段、意在培养“现代工程师的毛坯” 近年来提出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

11、专业教育”算是一种解脱工程教育困境的一种设计 工程向着“系统化”发展发生了大的变化。诞生了大工程、大尺度工程、微尺度工程、具有系统集成的特征;,其二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和与社会的和谐提到工程人员的面前 其三工程与企业的创业,科技的创新、经济的发展常常密不可分 工程必须求真、求善、求美 实践环节官产学的利益交集地区发展不平衡,分类的解决办法 -“专业”教育,而是通过专业的学习,在掌握专业的过程中认识更广泛的“外部世界”,这个外部世界仍具上述现代工程的特征,七、现代工程教育认知过程的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及瑞典许多工业大学试点实验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 1958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八级结合“密

12、云水库”的调查设计施工运行的“真刀真枪搞毕业设计” 19721977,“结合典型产品组织教学“? 到后来将“研发”与“企业孵化”相结合的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式,为实践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试验形式,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有体现与工业企业和科学技术实验相结合的基于工程系统性与智能化新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来完成,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具有现代工程教育特色的认知过程是什么? 它与古典的工程教育认知过程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新的特点 只有这样的研究搞清楚了,那现代工程师毛坯的培养计划才是建立在牢固的认识论根基上的工程教育,符合人们认识过程的工程教育,大学-评价-“大国”历史(四元图)-多样性专业与认知过程 结束语: Change-变化 Integration-综合 Balance平衡 Innovation创新 ( President-Vest:Report-MIT,;1993,) 观变化 善综合 巧平衡 重创新,参考文献,1 张维 王孙禺 江丕权编著 ,工程教育与工业竟争力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 李曼丽, 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