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话题选择.ppt_第1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话题选择.ppt_第2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话题选择.ppt_第3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话题选择.ppt_第4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话题选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话题选择与情境的设计,明确项目,小组合作完成观察中的发现(三上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教学设计。10分钟说课,重点说说教学情境的创设。,话说三分,巧说为妙,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叶子梗在喉咙口,害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口语交际能力是现

2、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内涵,口语交际,是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会交往需要,运用连惯标准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一种双方互动的社会活动。 四要素: 交际主体、交际对象、交际媒介、交际环境 特点:动态性、复合性、情境性、简散性,口语交际教学的演变,古代语文教学重文轻语 。1912年前未提及口语 1920年改国文为国语 1923年小学国语课程纲要听话说话教学具有了明确的地位 1929年中小学暂行标准中国语科的作业包括“说话”一项,对各学年的具体训练项目作出明确规定

3、。 1949年语文, 第一次提出了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思想。 2000年将原小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 改为“口语交际” 2001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用“口语交际”的提法。,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话说话教学的区别,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理解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听话、说话要注意文明礼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 1992),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话说话教学的区别,口语交际目标(第

4、三学段),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248249),总目标 阶段目标,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新课标,口语交际话题的类别,介绍类 独白类 交往类 表演类 讨论类,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立足教材,活用话题 灵活处理,凸显互动 开展活动,寻找话题 联系生活,拓展话题 巧抓时机,生成

5、话题 寻找热点,扩大话题,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新课标,口语交际情境的分类,(1)社会生活情境 (2)家庭生活情境 (3)学校生活情境 (4)想象生活情境,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策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事先布局创设情境 模拟表演创设情境 教学媒体创设情境 借助活动迁移情境,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1)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 重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 (3)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精心准备、精心选择 (4)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口语交际教学流程,1课前准备 2导入情境 3模拟交际 4评价激励 5拓展延伸,口语交际教学的其他渠道,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一)预习第五章第二节阅读教学(184-223),复习第四章第四节(160-162),结合落叶教学设计交流小学语文阅读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