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1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2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3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4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尝试探究】这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想一想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处于丁图中的哪一位置?“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哪一岸(南或北)?为什么?“桑落洲”又是怎样形成的?,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地貌概况 (1)分类:按成因分为 地貌和堆积地貌。 (2)成因:形成和发展主要与 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 (1)初期:呈“V”字型,下蚀和侧蚀造成,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2)成熟期:呈槽型,侧蚀加

2、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展宽。,自主预习学案,侵蚀,外力,3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的情况下, 下来而成。 (2)典型地貌及组成: 平原,包括 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三种类型。 洪积平原:山区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 ,河道变得 ,流速 ,泥沙堆积形成。洪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减弱,堆积,冲积,洪积冲积,开阔,趋缓,减慢,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 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其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在河流 处水下坡度 ,流速减慢,

3、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凸,入海口,平缓,思考,【思考提示】A处。A处为凸岸由于流速慢而易被淤塞,河床底部不断堆积,逐渐形成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B处为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河床受流水侵蚀。如下图:,1.下图中能形成河漫滩平原的是A、B中的哪处?为什么?,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了城市,且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越 。 2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 、 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 和运输;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密集,生产,生活,对外联系,冲积平原,3不同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比较,思考,2.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为什么

4、? 【思考提示】不一定。如热带平原地区,由于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而热带高原区由于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宜聚落发展分布。,1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的主要形式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核心要点突破,(2)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由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1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

5、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2区分三类侵蚀作用及不同河段谷地相应的特点,可借助下图理解记忆:,1河流堆积地貌只能形成于河流中下游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虽然在河流上游地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但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密度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但

6、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因此上述规律并不正确。,1(2010年深圳模拟)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回答(1)(2)题。,(1)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Bb Cc Da (2)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类型及河流侵蚀地貌的判断。a处属河流上游,河谷的发育初期,

7、横剖面呈“V”型,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b处属河流中游,河谷的发育中期,形成河湾,以侧蚀为主;c处属河流下游,河谷发育的成熟期,形成“U”型河谷,堆积了大量泥沙。 答案:(1)D(2)A,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这些地貌又形成发育在不同的地区与河段,因而不同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不同。现总结如下:,1河流地貌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侵蚀地貌不具备上述条件,对聚落没有什么吸引力。,2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均

8、是聚落密集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 山区的聚落一般呈团块状分布冲积平原因地势低平,聚落的分布无规律可循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青藏高原因地势高、气候寒冷,聚落一般在河谷呈带状分布 A B C D,解析:选C。山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和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上,呈带状;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沿河谷呈带状分布,如青藏高原上沿雅鲁藏布江谷

9、地分布的聚落;冲积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沿河或沿海岸分布。,(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高考真题赏析,(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通过水系特征和等高线的变化可判断该地地形为盆地,其次根据经纬线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为刚果盆地。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流量丰富,但含沙量小。原因可从流经地区的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答案】(1)盆地或刚果(河)盆地。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或四周高,中间低,或河流从四周向中间流。

10、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从经纬(网)度判断该地形区为刚果(河)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必须答出)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降水丰富或多对流雨;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多支流);集(汇)水区面积广或流域面积广。,(3)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或因洋流影响,泥沙不易沉积或因为地形高差大或海岸较陡或海拔较高;河流落差大或流速大(快)。入海泥沙量较少或河流含沙量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或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随堂自测巩固,课后活页训练,流水侵蚀“小土丘”探究 探究目的:了解流水侵蚀小土丘的状况,以及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探究用品:铁锹一把,“浇花用压力水壶”(或塑料软水管)。 探究地点:室外未硬化的裸露土地,靠近水源(自来水或河湖、水井附近)的地方。 探究步骤: (1)用铁锹培土,大约直径为一米高为一米的圆锥形小土丘。,探究学习园地,(2)靠近自来水的地方,接上塑料软水管,打开自来水开关,由小变大调节水流。让水流集中喷洒一处,调节水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