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对联 牟定县茅阳第二小学 李红云,动画片 过年的来历_480 x320_2.00M_h.264.mp4,对联的由来,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便成了联。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把桃符改用纸贴,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

2、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 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互相学习,练习读对联。 把对联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收集到的对联。 探讨自己对对联的理解。,小组合作探究,我们的收获:,我们可以欣赏到很多非常美的对联。 认识对联,丰富了我们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