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史)(考点讲解).doc

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6443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9.80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 高考 历史 百日 冲刺 05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打包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高考历史,百日冲刺,第05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高考,历史,百日,冲刺,05,近代中国,反侵略,民主,潮流,打包
内容简介:
2014年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史)(考点讲解)考纲要求:考纲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纲2、侵华日军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考纲3、太平天国运动考纲4、辛亥革命考纲5、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纲6、新民主主义革命命题趋向本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区域。因为内容的充实性和地位而决定题型比较全面。从近年呈现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在列强侵略中重点考查一些大的事件及影响,对近代中国的民主的民主革命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重大革命活动上。尤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内容为重中之重。借鉴历史的经验,吸取历史的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崛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一直是社会的长效热点之一。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奠定基础的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复习时应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对这一专题的复习。考题分布考纲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每年的高考命题或多或少的涉及此考点;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方面。近五年此考点在2013高考北京卷、2013重庆文综历史、2012年新课标卷41题、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37题、2009年上海高考33题、2008年上海高考36题、2010高考安徽文综36题、2009年海南高考27题、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37题、2011年海南高考27题。考纲二: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各地高考时常有命题考查。此考点近几年在2012年重庆文综、2012年海南卷、2011年新课标文综、2010年山东文综、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9题考过,2013年未涉及到。考纲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考查。辛亥革命的领导组织、革命思想、革命成果、革命性质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此考点近五年在2013年高考海南卷、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38题、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2题、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38题、考过。考纲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年高考都对本考点进行命题考查,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长征、重庆谈判及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的方针、政策等。仅仅在2013年和2012年这两年,就有2013全国卷2历史、2013重庆文综历史、2013安徽文综历史、2013福建文综历史、2013浙江文综历史、2013四川历史、2013江苏文综历史、2013高考北京卷、2013年高考海南卷、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012年上海历史、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考查过。思维导图近代列强侵略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考点聚焦主线一 18401945年间列强对华的侵略考点一 鸦片战争【要点精讲】(1)背景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国际:工业革命的影响。目的:英国为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导火线:林则徐禁烟运动。(2)过程:1840年6月,爆发;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请求议和。(3)中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政治腐败;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落后。主观原因: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4)结果及影响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疑难点拨】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革命性质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状况新思潮的萌发;向西方学习。【高考再现】(2013浙江文综历史)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可解读为“一国获利,各国均沾”,即: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b。【考点定位】片面最惠国待遇考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要点精讲】(1)起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列强企图通过“修约”扩大侵华权益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2)结果:清政府战败议和,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影响: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高考再现】(2013高考北京卷)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考点三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要点精讲】(1)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推行征韩侵华政策;明治维新后发展资本主义所遇到的原料市场问题;天皇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懦弱;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2)主要战役平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之战威海卫之战。(3)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民族危机,各阶层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高考再现】2013年此考点未涉及考点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起因: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2)结果:清政府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同时,同列强议和签订了辛丑条约。(3)影响: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高考再现】2013年此考点未涉及考点五 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年)(1)原因: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国际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围剿”红军。(2)局部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3)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4)中华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共产党领导抗战: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战(5)抗战胜利的意义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疑难点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满足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将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5)从动力上看,主要来自于“大一统”国家的需要,缺乏民间的参与和支持。【高考再现】(2013高考北京卷)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中“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苏维埃区域、苏区代表全国国会”等相关信息判断是在抗日站战争时期;而a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是解放战争时期,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c。【考点定位】抗日战争主线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要点精讲】(1)原因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的灾难;直接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直接推动了农民起义。(2)过程:金田起义攻克南京,建立政权天京事变,由盛而衰天京陷落。(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4)意义: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疑难点拨】关于太平天国运动(1)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2)时代特征: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3)天京变乱: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4)天朝田亩制度:它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平均分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相反。【高考再现】2013年此考点未涉及考点二 辛亥革命【要点精讲】(1)背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政治:外国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准备思想准备:三民主义的提出组织准备: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3)过程与成果过程:1911年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创立民国成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2)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意义:推翻君主专制、创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疑难点拨】史观角度: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高考再现】(2013天津文综历史)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考点三 五四运动【要点精讲】(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五四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中心北京。第二阶段:运动的主力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上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和勇于解放的精神。【高考再现】(2013山东文综历史)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考点四 中共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要点精讲】1.中共成立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共“二大”:制定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1)国民革命与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原因:反革命势力强大,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基础:新三民主义。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成就: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发展的基础。(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武装起义:中共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指导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红军长征: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的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抗战时期(1937-1945):见前面主线一 、考点五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64439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