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史)(模拟练习).doc

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6443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9.80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 高考 历史 百日 冲刺 05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打包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高考历史,百日冲刺,第05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高考,历史,百日,冲刺,05,近代中国,反侵略,民主,潮流,打包
内容简介:
2014年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史)(模拟练习)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有人说,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 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南京条约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b.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2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3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的侵略行为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第一手资料d该日记写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答案】b【解析】从“圆明园为夷人劫掠”一句,排除a项,作者肯定了外国人的侵略行为。从“奸民乘之”分析出作者认为有中国人参与了抢劫,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作者亲 身经历了火烧圆明园,因此,材料不是一手材料,排除c项。圆明园被抢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其写作未必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排除d项。【考点定位】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4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l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5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6经济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7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a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b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c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 d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准确理解。题干前半部分强调太平天国在经济制度方面的人人平等的理念,后半部分强调了在政治制度中封建等级的观念,突出了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不协调,暗示太平天国存在严重问题。a、d与题干无关,b只是对题干较表面层次的阐述,其脱节的根源是太平天国运动仍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范畴,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定位】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8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部著作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新学伪经考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巨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种看法,甲午战争使中国在20世纪几乎遭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步。下列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史实是( )、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一方面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另一方面甲午战争也从反面刺激了中国近代救亡运动的开展,此后维新变法思潮和运动应势而起,所以a b c三项说法正确能够佐证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项说法错误,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1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2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说:“故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实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黄祸者,可以烟消灰尽矣。”列强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与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a”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观念,即否定了主权在君、君主专制的思想;b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君主的根本,体现了民本思想,不合题意要求;c意为君主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不合题意要求;d不对,“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言论,都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a体现了“主权在君”的思想,故选a。【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就这一趋势而言,奠定民主共和体制的宪法文件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有学者认为,改订新约运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是此前历次收回主权运动成绩最大的一次。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a. 大清政府 b. 南京临时政府 c. 北洋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1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17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依据是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军事、组织、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a b c d182009年底,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报告对中日近代不幸的历史研究第一阶段达成一些共识,但对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双方各执己见;对中日战争原因,日方的观点是“日本被军部的一部分势力拖入战争,从而将战线扩大”,中方观点是“日本有计划的侵略”。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准确的是第一阶段中日共同研究存在分歧 日方承认在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的事实日方否认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中日历史问题的研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a b c d19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考点定位】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20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二、材料题(共40分)2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1500年以来就有一个全球世界经济及其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和多边贸易直到1800年前后,亚洲至少继续支配世界经济达三个世纪之久。在世界经济的结构中,有四个主要地区长期保持着商品贸易的逆差。它们是美洲、日本、非洲和欧洲。前两个地区靠生产出口的白银来弥补它们的赤字。非洲出口黄金和奴隶。从经济角度看,这三个地区都生产世界经济中的其他地区所需要的“商品”。第四个贸易逆差地区,即欧洲,本身几乎不能生产任何可以出口来弥补其长期贸易赤字的商品。欧洲在弥补这种赤字时主要是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地区的出口,从欧洲出口到美洲,从美洲出口到亚洲,从亚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中国的这种更大的、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中最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及中心地位表现为,它的贸易保持着最大的顺差。这种贸易顺差主要基于它的丝绸和瓷器出口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另外它还出口黄金、铜钱以及后来的茶叶。这些出口商品反过来使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终极密窖“。世界白银流向中国,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的出口顺差。-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材料二 三角贸易中最核心的商品既不是白银,也不是茶叶和棉纺织品,而是鸦片,只有鸦片才是“造成19世纪中国与西方世界贸易全局变动的商品,印度鸦片比中国的茶叶、美国的原棉和英国的棉纺织品具有更大的战略重要性。这其中的主角是英国人,英国通过三角贸易统治印度,控制中国,既从中得到了财富,又得到了茶叶,还得到了本国棉纺织业发展最需要的原棉。有学者总结道,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最基本特征是:“印度鸦片输给中国,中国茶叶输给英国,英国统治印度!”只有这样,才是“这个三角贸易的平衡状态”。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必须经过中国才能实现。-仲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观察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一个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和欧洲在16世纪-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的基本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鸦片成为中英贸易最核心商品的原因(7分)(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白银、鸦片等“商品”在16-19世纪的世界贸易中的作用。(4分) 22(15分)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呈现新陈代谢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1872年李鸿章上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研究近代中国应该从三个层次来说明:第一、它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如危崖转石不达其地不止;第二、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5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打包2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64439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