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 专题02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含解析) .doc
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 专题02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含解析)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7页)
编号:9367723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05.42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
专题02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含解析)
高考
历史
考点
总动员
专题
02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解析
- 资源描述:
-
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 专题02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含解析),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专题02,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含解析),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专题,0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
- 内容简介:
-
考点二、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母题再现】高考选题:(2014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解题技巧:图形试题是以简表、历史图片、图表和历史地图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从命题形式来看,图片主要包括有关历史场面的历史照片、漫画、邮票、宣传画、美术作品、宣传标语、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历史地图等,它们能够反映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一些社会特征。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表历史信息,挖掘图片、图表反映的历史时期蕴涵的历史观点、历史本质及其历史结论等能力。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充分利用和挖掘图片、图表信息,尤其要注意观察捕捉与所学知识有关联的细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把握信息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尤其重视图片图表的时间标志、注释说明、文字解释,将其定位到特定的历史阶段,调动该阶段相关的历史特征和历史结论,开拓思路,展开合理的历史想象来解决问题,切不可凭感觉判断。从整体上观察图表、图片所反映的一般趋势和规律,在注意到图片图表的细节问题的同时,变换角度,从局部到整体来观察,通过对整体信息的类比整合,推理出结论。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进步作用和消极作用1.进步作用:(1)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国侵略;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范围内的传播。2.消极作用:(1)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并不能促进了地方自主性,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例1】(2014年浙江文综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例2】(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1. 1. (2014年北京文综14)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2. (2014年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3. (2014年天津文综0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确;皇权至高无上,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演进、专制主义4. (2014年新课标2文综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 (2014年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夯实基础:1. (2014年海南单科0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2. (2014年上海单科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答案】得分3分1分1分0分33cadb【解析】3. (2014年上海单科37)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问题:(14分)(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4分)(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什么?(2分)(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4分)(4)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4分) 【解析】试题分析:(1)六颗玉玺意味着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任命政府官员和任命四夷官员用不同的的御玺,说明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六颗御玺有不同的职能和用处,说明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实行中央集权体制。4. (2014年江苏单科(3)(4)(8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答案】(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5. (2014年浙江文综38(1)(3)(17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答案】(1)(8分)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能力拓展:1.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研究联盟2014届高三返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西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君主专制技术的发展2. 【浙江宁波市2014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有学者说:“(唐朝)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这表明唐朝的官僚制度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 可有效制约君权 提高了行政效率 可以减少决策失误a bc d3. 【浙江省东阳市2014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a1 b2 c3 d44. (2014年安徽文综)(28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图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5. (2014年江苏单科21(1)(2)(4)(9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等自我提升:1. 【浙江台州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统练高三历史试题】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信息中可以看出从秦朝到唐朝末年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在两级制和三级制中左右徘徊,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着矛盾与困局,所以d项说法符合题意。【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2. 【浙江台州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统练高三历史试题】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带“州”的名称,下列对“州”的区划沿革表达正确的有 a“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开始于唐代b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各州仍能行使一定的国家主权 c有些州名源于传说中黄帝时代将全国划分的“九州”d新中国成立后“州”的行政区划仍然存在3. 【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