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四川专用 通史版)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doc
(四川专用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20页)
编号:9369681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3.22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3
上传人:伐***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四川专用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
四川
专用
通史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三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教案
- 资源描述:
-
(四川专用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四川专用,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四川,专用,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 内容简介:
-
【步步高】(四川专用 通史版)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考纲要求(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必修三内容1背景2.代表人物思维导图地主阶级三个派别对西学的态度选修二内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史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序解读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来威胁,维护清政府统治。史料二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多年出使外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察和学习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张树声则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明确提出:“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解读史料充分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即遭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它实在不是一条富国强兵之路。史论1“睁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史论2“中体西用”的含义及其实质(1)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2)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1(2013重庆高考)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答案b解析此题的关键词句一是“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其含义是知道抵御外国的侵略虽然很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二是“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思想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四洲志主要介绍了西方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天演论的基本思想是优胜劣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2(2013大纲全国高考)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答案d解析本题以劝学篇切入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思想的比较,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张之洞是晚清地方督抚,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思想相对开明,但其主张并不能代表整个清政府,排除a、c两项;戊戌变法时期,张之洞的著作在知识分子中产生共鸣,既可看出洋务派思想没有完全过时,又可看出其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排除b项。答案选d项。3(2013天津高考)“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批评者具有国民意识,通晓世界形势,了解西方民主政治,应是维新派;而被批评者仅学习西方的“皮毛”,即先进技术,应是洋务派。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b解析从材料“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等信息可以排除a项,再根据“最初觉醒”,应指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新思潮萌发,引导人们关注世界,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5有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这一运动使中国“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近代社会方向运动”。“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a“中体西用” b维新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 d无产阶级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工业化)的起点,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选a。考点2维新思想与新文化运动必修三内容一、维新思想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1背景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4核心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5主要人物及主张6影响思维发散19世纪末维新思想盛行的原因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必修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必修2)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必修3)文化上: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西学东渐,学习西方逐步深入。选修二内容1康有为:托古改制(1)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等精神,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2)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3)坚持渐进的改革,主张君主立宪。2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1)强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2)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新民”必须具备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四要素。(3)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二、新文化运动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1背景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成为前期的指导思想,北京大学成为运动的中心。3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思维导图新文化运动知识拓展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关键词民主(德先生)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民主思想科学(赛先生)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道德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臣民道德)新文学平易、新鲜、通俗的国民文学旧文学雕琢、陈腐、艰涩的贵族文学一、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想史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解读郑观应曾是洋务派代表,后来思想发生了变化。他认识到洋务派的不足: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所以,史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史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解读史料表明了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手段,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思想。史论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重点先进科技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二、学习西方民主、共和与科学的进步思想史料一“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14年袁世凯祭孔令解读史料表明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股尊孔复古文化逆流。史料二“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陈独秀复辟与尊孔解读陈独秀认为孔教已不适于当时的社会,随之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则标志着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史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解读史料表明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以民主反对专制,以科学反对迷信与蒙昧,启发民智。史料四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解读陈独秀的主张是“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由此可见,他的主张是要么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要么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二者不相容。因此,陈独秀对东西方文化是持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史论1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2)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法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层层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4)民主共和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并围绕着三民主义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在中国得到初步实现。(5)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民主、科学为思想武器,宣扬民主与科学,倡导新道德、新文学,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6)马克思主义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史论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1)两个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的制度;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3)三大特征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不断促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1(2013安徽高考)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解析解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转折词,转折词后面的内容是解题关键。材料主旨是认识到国民的重要及唤起国民。说明梁启超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2(2013江苏高考)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文化,提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使“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因此新文化运动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为d项。3(2012四川高考)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题干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是革命进程中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政治用意是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康有为的用意主要是借鉴法国暴力革命的血腥,以此来坚定光绪帝变法的决心,故本题选择b项。4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严复认为,自秦以来,国君从人民手中窃取了权力;国家本来是人民的公有财产,王侯将相,本来是国家的公仆而已。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反映了人民主权的主张。故选b项。5“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这段话反映的应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b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c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d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从材料信息中实现“自主自由之人格”,“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等信息可知,该思想主张实现民主自由,摆脱奴隶之羁绊,实现思想解放。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故选c项。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名师助学(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适应并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2)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传播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3)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式发表论文、论著、演讲、论战、成立一些组织等。史料上海劳动界第七册上刊登了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宣言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劳动界解读史料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思想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发生了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史论1十月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热衷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原因(1)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给正在苦苦寻找救国之道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2)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3)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它在指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史论2近代前期学习西方概貌1(2012上海历史)“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2(2011浙江高考)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a b c d答案b解析题干表述“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中提到了马克思,但是并没有表明“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由此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排除。3“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意国将是工人的意国了,英国将是工人的英国了。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上述材料选自一个工人的宣言书。这份宣言书可能诞生于()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后期 d解放战争后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包括“俄国”“工人”“快到中国”,可以判断是指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故选c项。4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答案a解析注意“1929年”这一时间信息,这一时期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宣传部门利用五四运动十周年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称之为“过火”。故本题选a项。5(2013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3)庶民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第(3)问,结合材料中的“庶民”及所学知识可知是庶民的胜利。结合时间“1918年”、“资本主义的失败”,“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使先进的中国人向苏俄学习,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1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二者根本对立。错误。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共同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2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则“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正确。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3陈独秀、李大钊都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因此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错误。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来讲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都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他们才演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无产阶级的代表。4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正确。新文化运动只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2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3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4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5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6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它既是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训练23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 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2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这一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的忠实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基本属于旧时代范畴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答案b解析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材料强调林则徐维护旧时代的实质。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其思想主张基本属于旧时代范畴。3“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陈旭麓先生这一观点的是()a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c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变迁。a项不符合“1860年”这一时间限制,c项不符合“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d项不符合史实。b项正确,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等。4“晚清以来的一种潮流,外界传入中国的一种新事物,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制度方面的,总会有人出来证明,中国古已有之,暗示外国人只是拾了中国古人的牙慧,至少是受了中国古人的教化或影响才有的”。下列符合这种评价的是()a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潮b“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潮流d20世纪初民主共和的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一种潮流”可知b错;根据“中国古已有之”可知c、d错。故选a。5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反对君主制度 b介绍研究西学c宣传民主政治 d传播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注意题中时间点“道咸(18211861年)以后”,可知“新”在介绍研究西学,b项包括a、c,社会主义传播是在清朝灭亡以后。6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答案b解析从表格信息看,“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说明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故选b项。7“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马克思主义者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维新和共和都没有成功,都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要解决这种现象,必须要唤醒民众,主张思想领域里的解放。故选c。8“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斗争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土地改革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答案a解析从材料内容看,主张劳动者(即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这与“一大”上通过的党纲(无产阶级以暴力推翻资本家的统治)内容相符,a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革命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则是采取争取资本家支持的和平改造方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念。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c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答案c解析a项属于革命派的主张,b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思想,c项属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d项属于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主张。10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早期维新派主张的理解能力。他们的主张是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a项是顽固派,b项是鸦片战争后的爱国人士,d项是革命派。故选 c。11“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犹如思想界的一大飓风,孔子改制考则如火山大喷火,二书给中国死寂的政坛和学界造成极大震荡,这使康有为成为维新运动众望所归的旗手。”根据材料,康有为能成为众望所归的旗手的主要原因是()a康有为的思想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得到爱国志士的肯定b康有为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的学习方式、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c康有为的思想推动了国人关注时政d康有为的思想突破了“中体西用”命题,强调学习西方的“体”,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破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突破了中体西用的局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12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a全面吸收西方文化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d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本质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反对专制制度的上层建筑即法制和民主。故选c。13“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材料: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视角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2)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视角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3)按照现代化的视角,你能从“中体西用”的思想中得到什么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答案(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理解: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