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8单元 同步训练(打包8套)新人教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3658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8单元 同步训练(打包8套)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同步 训练 打包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8单元 同步训练(打包8套)新人教版必修1,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8单元,同步训练(打包8套)新人教版必修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同步,训练,打包,新人,必修
内容简介: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早期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下图是甲骨文中的“降雨”两字。人们可以在甲骨文卜辞中看到很多商王求降雨或丰年的内容,但奇怪的是商王并不是直接向他们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2.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映的是()a“大同社会”理想的表现 b宗法观念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度的反映3.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下列哪一项能够说明材料所述现象()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天子受命于天”c“周公摄政四年建侯卫(指分封)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d“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5.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则算数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6.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7.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a王位世袭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8.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9.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工商皆本思想出现c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10.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这体现了()a分封制的瓦解 b宗法制的衰落c适应小农经济发展 d井田制的终结 1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贵族政治向公民政治转变 12.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记载。可见()a世卿世禄制的终结b相权是专制皇权的一部分c相权始终依赖于皇权d任人唯贤形成二、非选择题 13.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请回答:(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两例加以说明。第2讲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2.白居易说:“国家立谏诤之官,开启沃之路久矣。”自周代以降,各朝皆有谏官设置。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朝夕耳目天子行事”,一切是非“无不可言者”。这说明唐宋谏官()a只是皇帝的花瓶、君主制度的摆设b主要职责是向皇帝进谏、规劝皇帝c是皇帝的耳目、监察百官d听命于宰相、向宰相负责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5.元史百官志七说:“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行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b行中书省管理地方,中书省管理中央机构c元朝在边鄙普遍设立行省d行省之设立是元朝的制度创新6.南宋遗民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然则行台省之名,苟非创造之初,土宇未一,以此任帷幄腹心之臣;则必衰微之后,法制已隳,以此处分裂割据之辈,至若承平之时,则不宜有此名也。”马端临评价的是()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宋朝的地方机构改革c元朝的行省制度 d唐宋的科举制度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8.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9.中国现代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盖中国自宋以下,贵族门第之势力全消,宋儒于科举制度下发挥以学术领导政治之新精神。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明太祖、张居正则皆此潮流下反动也!” 在钱穆看来,明太祖、张居正的“反动”是因为他们()a强化了君主专制b削弱了君主专制c明太祖废除了实行千年之久的宰相制度d张居正违背明朝祖制重新当上了宰相 10.君主专制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是()元朝创立行省制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宋朝设立三司使唐朝设立节度使a bc d 11.(2013江苏单科)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12.下图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古代()a服饰的演变 b王朝的更替c君主专制的演变 d皇帝接见外国使节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秦朝疆域图图2元朝行省图材料二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时人柳贯认为行省“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秉承,兵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元人程锯夫说“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钱粮羡溢,而百端欺隐把握兵权,伸缩由己”。材料三元朝行省的划界打破了以往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的原则,犬牙交错原则更加突出。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有广东清朝储大文总结说:“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请回答:(1)结合图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地方管理措施方面有何相同点?据此概括两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2)元朝行省权力比秦朝郡县长官的权力要大得多,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具体表现。(3)依据材料三,分析行省制与郡县制相比更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第一单元第1讲1c判断选项的依据是题干信息。由祖先转达、“帝”决定是否降雨可知a错;由“商王求降雨或丰年的内容”可知b错;由商王向神求雨或丰年、神意决定可知c正确;“祖先”只是商王和神“对话”的传话人,不能得出d。答案c。2b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此材料描述的是宗法群体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亲属关系为纽带组成,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这种强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群体,是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答案b。3a材料中的信息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姬姓)。西周大量分封王族为诸侯,是为了让同姓诸侯代周王镇守各地,从而实行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b、c、d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与材料信息符合且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直接目的。答案a。4a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理解能力。从“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推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正确;b项讲的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讲的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d项讲的是宗法制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5d考查分封制下的等级制度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从历史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抓住“欲以爵次分之”。题干说明分配多少是由其爵位决定的。6d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和纯任“德教”,即反对只用儒家思想,而礼乐制度属于儒家思想范畴;西周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制定了礼乐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与儒家思想没有直接关系。答案d。7d幽王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这说明他破坏了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8b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的理解能力。抓住关键词“政治”,可排除a项(属于经济方面土地制度的转型)和c项(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转型);d项,“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虽然属于政治方面的转型,但完成奴隶到封建制的转变应该在秦朝统一后就完全完成了,故d项不符题意;b项,商鞅变法行县制,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开端,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极盛,汉武帝的推恩令,逐步消除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9a“克敌者”即获军功,可因军功授爵受赏,“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显然,原先按血缘的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10b材料中的“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县制”反映了爵位继承由血缘世袭变成了国家任免,这就是宗法制的衰弱。a项分封制在此时并未瓦解,c、d两项都是经济方面的变化,材料不能反映出经济的变化。答案b。11a考查对从西周到秦政治制度转变的理解以及对血缘政治和官僚政治两个概念的理解。西周为血缘政治,秦为官僚政治之始,a正确;西周非军功政治,秦朝不是选拔读书人参政,b错;“专制政治”不符合“积极意义”的要求,c错;秦及以后的朝代都非公民政治,d错。答案a。12b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a项与材料无甚关联,排除a。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从材料“倚辨于上”、“皆决于上”可以判断出材料强调的是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在于“始终”,且材料强调的重点是皇权,排除c。故正确选项为b。13(1)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变化:“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原因:丞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丞相)。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2)材料二观点: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材料三观点: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第2讲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a题干提供的观点强调宰相制度的存在有利于制约君权,换而言之废除宰相制度导致君权极端化。这说明观点主张限制君权,答案选a。2b关键是注意谏官职责: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主要是向皇帝进谏。古代的谏官进谏绝非是摆设,而是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a错;由唐代谏官评议皇帝得失和宋代谏官“朝夕耳目天子行事”,可知b正确、c错;在君主专制下,一切官员都只对皇帝负责,d错。答案选b。3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学生可能容易受教材知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的影响,从而不能较好地理解材料。由题干中的“心怯”、“不敢照常式封发”、“不敢用朱笔”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故b正确。在封建社会,君权至高无上,故a错误。在材料中无法反映出c与d。答案为b。4c中书门下为宋朝宰相,按宋制主管行政,“三司”主财实际上是分割相权,因此a错;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明清时期的政治特征,b错;宋实际上是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实质是皇帝防止宰相集权,c正确;材料表述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错。答案c。5d元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元朝共设有十个行省,a错;“都省”即中书省,是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同时管理大都、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西藏既不由中书省直管,也没有设行省,而是由中央机构宣政院直接管辖,b、c错;地方设立行省,为元首创,且该制度加强了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管理,d正确。6c解答此题,关键在于阅读、理解材料。“行台省”为行中书省的简称,马端临的意思是:行中书省权力很大,在国家初创时期可以实行;如果中央政府力量不强大,可能导致割据;因此,当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后,应裁撤行中书省。材料中没有涉及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地方机构改革、唐宋的科举制度的信息,因此可排除a、b、d。答案为c。7d材料的主要信息是:从汉至清,中央过于集权;过于集权导致地方政治一天不如一天。a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材料中没有中央与地方分权的信息,c错;材料表述的现象是中央过于集权的结果,那就说明要使地方政治健康发展,只能适当集权,d正确。8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8单元 同步训练(打包8套)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36589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