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8单元 同步训练(打包8套)新人教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7页)
编号:943658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8单元
同步训练(打包8套)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同步
训练
打包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8单元 同步训练(打包8套)新人教版必修1,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8单元,同步训练(打包8套)新人教版必修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同步,训练,打包,新人,必修
- 内容简介:
-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一、选择题1.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2.(2013上海单科)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3.以下是一位美国政治家的著名演讲:“美国应该做任何它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我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将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完全的合作。”该演讲的历史背景是()a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c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 d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4.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5.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贸总协定 d杜鲁门主义6.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公布该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反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终于完成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b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c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重要标志d标志着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7.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2月开始实行,到1952年结束,美国共向西欧16个国家和德国的美英法占领区提供了总额为132亿美元的援助。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延缓了“冷战”的进程在经济上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奠定了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基础a bc d8.1947年,美国人乔治凯南在美国顶级外交刊物外交季刊上以“x”先生的身份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第一次为他的对苏政策取名,此政策由此成型,并贯穿整个“冷战”时期。材料中是指()a战争 b存异c遏制 d和谐9.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美苏对抗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美国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借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a bc d 10.“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a企图阻止西德的军国主义化b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预示着欧共体的形成 11.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12.“即使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斯大林有歧见,罗斯福总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对国际事务的谅解与苏联打交道,而未见过世面的杜鲁门则往往鲁莽地采取好战和不合外交常规的办法。”下列属于杜鲁门“好战”行为的是()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发动越南战争c迫使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d发动伊拉克战争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四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2)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己的看法,综述马歇尔计划的作用。第16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一、选择题1.1974年,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西欧()a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力图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c强烈要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d企图摆脱北约的约束2.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3.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4.与会国认为:“战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如此严重的后果威胁着人类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首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c亚非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5.下图分别是1988年和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a“冲突加剧了” b“盟国时代来临了”c“冷战该结束了” d“美国人输了”6.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7.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8.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三尼之说”的出现体现了那时的国际形势是()a美苏争霸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9.某社论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10.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11.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作者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结束是因为该事件()a是20世纪末的最后一件大事b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c是苏联“缓和”战略的产物d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12.针对20年前苏联的解体,环球时报于2011年12月26日公布了在中国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如下看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原因比例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52.7%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45.7%苏联在世界搞霸权主义,与美国军备竞赛41%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37%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29.9%其他2.2%不知道,不好说4.9%a.受访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没有历史根据b苏联解体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d苏联解体是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必然结果二、非选择题 1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1)材料一中马歇尔声称“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材料三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第八单元第15讲1c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敌对,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2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形态等分歧与对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故a项最准确。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故b、d项正确。c项表述不正确。但b、d与a项相比,a项更符合题意,答案选a。3c材料中“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反映的是二战后的状况。4c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结合本题,“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5a据材料,“它”要符合三个特征:出现在“冷战”时期、具有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具有出口商品的经济目的,符合三个条件的只有马歇尔计划。答案a。6b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47年。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错,符合题干设问要求,选b。7b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苏“冷战”的措施,错;马歇尔计划只有西欧国家接受,错。答案b。8c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苏政策,根据时间1947年,美国开始对苏“冷战”,其实质是遏制苏联势力的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答案c。9b由“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影响”知正确;由美国全球扩张和“苏联国家利益”知正确;符合材料信息;说法错。10c分析材料,“条约”应指“华沙条约”。所谓西德的军国主义化只是苏联缔结华约的借口,与事实不符,排除a;“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排除b;欧共体是一个经济组织,排除d。11c从材料“长时期的和平”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冷战”由于双方的势均力敌和不直接诉诸武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正确答案为c。12a根据所学知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属于杜鲁门“好战”行为的是a,b、c时任总统的是肯尼迪,d时任总统的是布什。答案a。13(1)相印证:四则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若回答:材料一、四都认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想通过经济援助来控制欧洲;或者材料一、三都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道路。均可)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四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苏联。(2)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了美欧联系);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和走向一体化。第16讲1a从材料看,欧洲共同体不希望由于美国的参与而影响自己的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前途,即欧共体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选a。2d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二战时,是法西斯国家,曾经入侵波兰,而波兰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说明局势趋向缓和,因此,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b项说法错误;c项无从体现。答案d。3d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4b从材料 “冷战”、“核灾祸”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反对核战争和美苏“冷战”。5c从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美苏领导人的讲话可以看出,美苏双方都希望缓和同对方的关系,这说明世纪之交的世界形势整体上趋向缓和,所以,恰当的评论应是“冷战该结束了”。答案c。6d二战后的美、苏对抗,是全球性的,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了,因此选d。7c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小。“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格局变化决定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多元化促使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答案c。8d20世纪60年代是两极格局时期,印度的崛起反映了发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