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4届高考历史交流预测试题.doc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交流预测试题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40722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7.59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3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全国 通用 高考 历史 交流 预测 试题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交流预测试题,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交流,预测,试题
内容简介:
2014届同心圆梦高考预测试题1甲午战争后海军衙门要幸存的海军官佐条陈海军惨败的原因。有一官佐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仿照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句话反映出洋务派学习西方过程的主要缺陷是 ( )a以“中体”来限制“西用”b“拣了芝麻丢了西瓜”c完全固守“祖宗之法”d脱离国情,“全盘西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不是我们通常说的要从事物的条件和需要出发,要适合中国国情,而是以是否不违背封建“朝制”为取舍准则的,就是以“中体”来限制“西用”。2.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对美国友人斯诺说:“一九七二年美国要大选,这年的上半年,尼克松可能派人来。”这句话说明尼克松访华的意图之一是 ( )a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b联合中国抗衡苏联c拓展贸易提升美国的国家形象d争取连任下届总统【答案】b【解析】美国要大选是指美国将要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尼克松派人到中国来意图之一是为了争取主张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选民的支持。也就是想借助改善中美关系多捞选票,连任总统。3.目前“一超多强”之间既相互借重、利用与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这说明 ( )a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b“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c霸权主义的威胁已消除d美国已放弃建立单边世界的企图【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表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a正确。目前,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建立,b错误。美国仍然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试图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c、d不符合实际。4.挽联,又称哀挽联,是哀悼死者所做的对联。一般以歌颂死者或描述死者生平为内容,下列对联中属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对联是: ( )a.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b.无君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c.两语服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爱;三杰并时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宁。d.金瓯一统,伟业辉煌耀千古;陆台两分,大志未遂憾一生。答案:ca纪念鲁迅;b纪念黄兴;d纪念毛泽东。5有人把西方社会的历史归结为两个半苹果的历史。他们认为两个半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那半个成就了乔布斯.实际上是什么成就了乔布斯 ( )a相对论b量子力学c自动化和控制论d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答案解析:d6电视节目中有档栏目帮大哥,内容是帮助调节各种社会矛盾和家庭纠纷。其中有好多期是在讲因为老人分家不均导致儿子儿媳不敬老养老的案例。你认为中国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缺乏的是 ( )a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教育b人文主义精神中独立的人格教育c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d人文主义中的独立的人格教育和法制教育答案解析:d。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大部分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教育还是做得挺好的,但无论老人和年轻人普遍缺乏的是独立的人格精神和法律意识。7.唐太宗曾说:“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贞观政要)据此可知,唐太宗强调 ( )a.选官要做到公正公平b.加强对官吏的培训c.缩小科考录取的比例d.官员必须量才录用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唐太宗认为任命的官员不必多,但要称职。也即强调用人要审慎,在选拔官员时须量才录用,务必要做到省官简政。由此可知,d为正确答案。材料强调官员的素质而不是选官的方式,a错误;b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唐太宗强调省官,并不能说明当时的科举考试录取比例缩小,c错误。8.1875年7月6日的纽约时报直接指出:“把人的知识来源限定在这些古代经典大师们的身上,是大清国教育制度最大的弊端把教育模式限制在如此狭窄的道路上,致使人的心智就像清国妇女的小脚一样被挤压而萎缩。”以下史实中开始冲击这种教育模式是 ( )a.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开办b.新文化运动时期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c.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d.新中国成立后制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答案:a【解析】由“把人的知识来源限定在这些古代经典大师们的身上”可知,晚清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也即传统的儒学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开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主要学习西方的科技,这就开始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故a为正确答案。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的“开始冲击”要求。9.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部分形势示意图,下列观点中哪一项最能体现该历史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影响最为深远 ( )a.中共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开始创建b.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在军事上得以纠正c.土地革命在湘赣地区取得了初步胜利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已发生重大转折答案:d【解析】由图示中箭头方向以及“井冈山”、“中央”、“瑞金”等重要文字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的创建情况,这说明中共领导下的革命道路由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转变,这对中国民主革命影响最为深远,由此可知,d为正确答案。a、c两项观点虽能体现,但其影响不及d;遵义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b可排除。10.(25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加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6-1906年间,天津的城市人口从19万增至42万,增长了1倍多;1906-1928年间,城市人口从42万增至112万多,增长了2.6倍,人口增速仅次于同一时期的上海,成为华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其中,因为天灾和战乱被迫逃离家乡的农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刘海岩空间与社会近代天津城市的演变.2003.材料二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城市人口(%)210%275%520%农村人口(%)790%7350%480%引自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材料三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报告,在过去的10年间,5岁和5岁以上,讲汉语的美国居民人数翻了一翻。1990年讲东亚语美国人有300多万,是1980年的两倍。1990年有1/7的美国人在家里不讲英语,比10年前增加了34。1990年有1700万人讲西班牙语,法、德、意、汉的美国人分别在100-200万之间,讲朝鲜语和他加禄语(菲律宾国语)的美国人数目分别上升了127和87。-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1)根据材料一,分析1846-1928年天津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天津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8分)(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本质问题,并说明这一现象对美国产生的影响。(9分)【解析】本题以近现代中国和世界人口的流动为主题,考查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等考点。解题关键在于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回顾时代背景来分析。第(1)问根据1846-1906年这个时间段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直接根据城乡人口所占的比重来概括;第二小问要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来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要抓住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回答;第二小问根据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影响来回答。【参考答案】(1)特点:人口增长幅度大。(2分)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6分,回答出其中3个事件即可)(2)现象:农村人口不断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农村人口。(4分)原因:圈地运动的进行;工业革命的推动。(4分)(3)本质问题:经济全球化(3分)影响:有利于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美国语言文化的繁荣。(6分)11材料探究题一 翻开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古代仁人志士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观点、诗句、事迹比比皆是。成汤“网开三面”、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周敦颐“窗前草不除”等事迹传诵千古。杜甫的“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重温这样的故事,重吟这样的诗词,对人的心灵是一种净化。管仲主张“山林梁泽以时禁发”;庄子主张“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自然无为;孟子倡导“仁民爱物”,君子“远庖厨”,对动物要有同情心。汉代连小孩都懂得“雉方将雏”,不能捕捉。特别是唐、宋时期,学者们已经深入地揭示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欲的无限性之间的尖锐矛盾,论述了对毒蝎“杀之则伤仁,舍之则害义”的道德二难选择问题、保护动植物与解决老百姓的生计之间的矛盾问题,并深刻认识了乱砍滥伐森林、围湖造田、过度屯田垦荒的危害性。二 公元前4世纪公元初年(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战国中期,下游大规模修筑堤防后,固定下来的河道就是汉书2地理志里记载的大河,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多股分流、改道频繁的局面,我们暂时作为黄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 在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稀少,初筑堤防时,两岸堤距宽达50汉里 (1汉里相当现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内游荡,河道蓄洪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决口。以后生齿日繁,在大堤内河槽两旁淤出的大片滩地上进行了垦殖,修筑民埝以自卫,远者距水数里,近者仅数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险情迭出。西汉末年,今河南浚县境内河道,“河水高于平地”,显然已成“悬河”。这是秦汉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结果。公元11年王莽时黄河又东决,河、淮之间水灾延续了60年之久。公元110世纪(东汉至唐末) 公元11年(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以上决口,河水一直泛滥至清河郡以东数郡。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认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此后,在将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偶尔有决溢,也未造成大规模改道。其原因: 一,东汉开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对减弱。 二,公元70年,在王景领导下,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条新的河道,大体流经冀鲁交界地区,从长寿津(今濮阳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河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山东利津县境入海。三,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泽洼地,都起着分洪、排沙与调节流量的作用。三 英国社会学家亨利.梅休在伦敦劳工及伦敦穷人中,列举过这样的现象:“我们用泰晤士河的水烧菜炖肉,煮咖啡沏茶,我们将自己的家畜的内脏三番五次地扔进河中,而这种水又回到我们嘴里,被我们饮用。我们进口海鸟粪,饮用自己的粪便酿制的溶液:这是一种可以使它比外国的海鸟粪还要有价值的肥料。”有两种恶性疾病与人类的排泄物有关,首先是霍乱。另外一种是伤寒。1848年,伦敦终于爆发了霍乱疫情,当时,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把各种脏东西用水冲走,就能解决问题泰晤士河又成了最大的下水道,使情况更加严重。到1949年疫情结束,已经有超过14000人死于霍乱。此后,霍乱又多次光临伦敦,导致伦敦和其它沿岸地区三万多人死于该病。人类终于意识到自然的报复,从霍乱发生、1858年“大恶臭事件”后,泰晤士河的治理也开始上了日程,从此开始了一半多年的水污染大治理。钓一条鱼,获一座银杯1983年,伦敦的一位钓鱼爱好者拉塞尔?多伊格竟然得到了一项大奖:一座银杯,还有190英镑的支票。颁奖给他的,是英国泰晤士河水管理局。而他获奖的原因,并不是为河水治理募捐,也不是他为环保做了什么贡献,只是因为他无意中从泰晤士河中钓上了一条鲑鱼。钓上一条鱼有什么稀奇?在其它地方没什么稀奇,但在泰晤士河,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没看到什么鲜活的生物了,这一条鲑鱼,反映了英国人一百多年努力的成效。在这一百多年中,伦敦修建了大型的下水道系统,也颁布了水资源法,同时,为了避免各个官僚机构之间的扯皮,对水的供给和管理行业实行私有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据调查,到目前为止,泰晤士河中已经有100多种鱼和350多种无脊椎动物。其实,在这一百多年之间,不仅仅英国人在努力,同样努力的还有其它一些欧洲国家。最典型的就是莱茵河。在19世纪,这条优美的河流,也曾经堕落成“欧洲的下水道”“欧洲的公共厕所”。同样,经过不懈努力,莱茵河也继续成为沿途好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源,成为世界上“人与水”关系处理得最和谐的河流之一。问题:1,2013年在中国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通过“微博外交”赚足人气。有网友提问“雾都的称号被我们拿下,作为英国首相是否感到羞愧?”这个问题被网友一片叫好,这反映了目前老百姓开始关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什么问题?(1分)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问题,请举出2个具体事例?(2分)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儒家、道家的什么思想?(1分)儒家思想中关于环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是谁明确提出的?(2分)3到西汉末年,今河南浚县境内河道,“河水高于平地”,显然已成“悬河”。请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总结黄河在这一时期成为“悬河”的历史原因。(10)4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回答,是什么导致了18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交流预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40722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