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4页)
编号:9451286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74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27
上传人:伐***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各地高考历史
试题汇编(打包13套)
各地
高考
历史
试题
汇编
打包
13
- 资源描述:
-
各地高考历史 试题汇编(打包13套),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打包13套),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打包,13
- 内容简介:
-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考点导图】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3)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4)监察制度:明朝在地方上设按察使司,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5)文化专制:八股取士。2清朝的军机处(1)设立背景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2)职能: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二、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私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出现。(3)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珐琅彩。3明清时期的商业(1)货币金融: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出现票号。(2)农产品商业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4)商帮: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4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三、明清时期的文化1思想的发展(1)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2)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人物主张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2. 科学技术成就(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2)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3)数学: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并外传。3文学艺术(1)文学: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最为著名。(2)戏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3)绘画:文人画成就突出,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等。主题一明清时期(13681840年以前)的时段特征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1政治上: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且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3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曲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4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乾隆实录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明夷待访录原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解题思路第(1)问,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第(2)问,回答黄宗羲对专制制度的批判,其原因可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分析。答案(1)理由: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从此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2)观点:君主制度导致社会动乱、矛盾激化。(或反对君主专制)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上,儒学的新发展(或理学、心学走向极端)。主题二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调整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郡县制;北宋知州通判;元朝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贵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请回答:依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解题思路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即可。答案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主题三结合明清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导致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的因素明朝中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是直到鸦片战争前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其原因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科技、文化等方面分析。1明末清初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未动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流通。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4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现象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5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中国经济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请回答:(1)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2)如果你同意上题中“停滞性”的结论,请再指出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解题思路本题的难点是对材料中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理解。把握亚当斯密的观点:法律和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2)同意;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等。主题四儒学的发展与社会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是它在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孔子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修己安人为价值取向。孟子、荀子在与诸子百家的争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秦朝推崇法家,使儒家文化受到政权力量的重创。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取得了“独尊”的社会文化地位,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魏晋以来儒、法、道融合,使儒家思想得到新的更新,宋明理学形成,丰富了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为挽救政治危机,王阳明创立了心学;同时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对理学弊端和封建制度的批判反思中复归了儒家经世致用的宗旨。【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请回答:(1)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一说明其“新”在何处。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解题思路第(1)问据材料分析“新”的含义;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可结合教材明代晚期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回答。第(2)问考查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把握明清之际时代特征以及黄宗羲等人思想的共同点即可。答案(1)“新”的表现: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社会原因: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2)变化: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开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时代特征: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如答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亦可)。通史排查真题对点知识点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1(2013重庆高考)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辨别选项a:明成祖时设立;b:“参预机务”;c:明朝已废除丞相;d:大学士无实权。答案b2(2013山东高考)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史实依据雍正之后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答案c知识点二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3(2013全国新课标卷)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材料信息“北货过南”“南货过北”。答案d4(2013浙江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调动知识以家庭为单位、“农本商末”。材料信息“计日受值”、“烟火万家”、“居者可七千余家”。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知识点三明清儒学的发展5(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理解题意材料从社会不同职业“各就其资之所近”“以求尽其心”,以达到“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6(2013山东高考)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调动知识明朝中后期中国尚未出现资产阶级。审题技巧否定性选择题。答案c知识点四明清时期的文化7(2013全国新课标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调动知识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材料支持“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答案c8(2013全国新课标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调动知识京剧脸谱图案是程式化的,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统一。答案b模块排查线性题组政治模块题组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助奏章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理解题意“中级官员”应该是指殿阁大学士。调动知识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整理批阅奏章,很少能参与决策,只是皇帝的助手。答案a2“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参与国事决策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 bc d材料支持由“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可得;由“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可得。答案c3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辨别选项a:秦以来,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化;b:明成祖时丞相早已不复存在;c:汉武帝设中朝,宋太祖设二府三司,明成祖设内阁;d:行省制为元朝所设立。答案c经济模块题组4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不可能的”。他这样说的依据主要是()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b明清时期商品生产发展程度较低c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贸易公司史实依据中国明清时期的统治者,继续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让其组建大型的贸易公司以发展商业是不可能的。答案c5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下表,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自耕农地主佃农工人商人占总人口比例11%23%35%21%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材料支持佃农比例超过自耕农,反映出租佃关系发展;工人和商人比例上升,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d6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理解题意民窑发展迅速一方面说明了其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辨别选项a、b两项题干反映不出来;c项是鸦片战争后的史实。答案d7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材料支持材料中清政府运用政策命令使对外贸易发生改变。答案b文化模块题组8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辨别选项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不能体现“异质”;c:说法不正确;d:扩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答案a9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理”与“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c唯物与唯心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辨别选项a:属于程朱理学;b:两者都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c: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王夫之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d: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答案c10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a山水画 b写意画c宗教画 d风俗画材料信息“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答案b11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a清兵入关 b军机处的设立c八股取士 d徽班进京主要依据“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与京剧形成相关。答案d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答案b解析材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权与相权是其基本矛盾之一;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权。黄宗羲这一言论说明了宰相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入阁由皇帝选任 其实就是宰相 取得决策大权 地位逐渐提高abcd答案c解析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可知正确。从“成祖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可知,明内阁大学士在成祖时仅备顾问,到仁宗时位高权重,故正确。由“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可知错误。说法错误。3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东京梦华录 明史职官志 明史太祖本纪 明成祖实录a bc d答案d解析设立内阁制是职官的变化,可选。此外明代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因此也可选。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城市风貌的著作,不可能记载明代的事情,排除。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但没有设内阁,排除。4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答案a解析“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说明手工业者内部出现分化,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必需的要素劳动力已经具备。根据“什百为群”并不能直接推测出失业现象比较普遍。5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该变化趋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时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a经济中心地位日益确立使吴江县集市增多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答案d解析江苏吴江县成为经济中心之一是在宋代,而非明代这三个时期,a项错误;明代的经济政策为“海禁”“重农抑商”,阻碍市镇的发展而非促进,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对表中第一时期至第二时期的变化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从“明清”“棉纺业”“陶瓷业”“冶铁业”“转运码头”等信息,说明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反映在经济思想上就是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发展工商业,当时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故b项符合时代潮流。7“(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恭拟上谕”“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等信息,说明军机处密旨或者内外大臣的奏事,都通过密封速递,迅速传达执行或者上奏,说明了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8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纂起居注。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严格约束,其实质是皇权加强的表现。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以偏赅全,故选b项。9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江南市镇,一些先进知识妇女兴起一股以诗文“结社会友”的新风气,“诗社争名功倍半,天然风韵压须眉”。导致这种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包括()商品经济繁盛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市民阶层兴起发展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a bc d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现象说明了当时思想获得了解放,社会有了进步。这与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等因素息息相关。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江南市镇”,都已经是真实的社会存在,而且都推动了材料所示现象的出现。但当时西方的民主思想还没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排除含有的选项。10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答案a解析清朝初年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同海外的交往,而不是禁绝,所以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11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a红楼梦 b水浒传c三国演义 d西游记答案a解析红楼梦是明清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12杨国强先生认为“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他在明夷待访录中直言人君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由此表露出来的沉痛和激愤在当时和后世都具有足够的震撼力”。从中可获取到的正确信息有()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传及日本乃至欧洲黄宗羲是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第一人黄宗羲抨击“家天下”,推动了以后的反专制斗争黄宗羲的批判思想源于自然经济的瓦解a只有一项 b没有一项c仅有两项 d全部正确答案a解析材料“走得最远”是说黄宗羲抨击专制君主制度、传递“民主”精神对后世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而不是“传及日本乃至欧洲”,不正确;在黄宗羲之前的李贽已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不正确;材料“直言人君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反映的是其对“家天下”君主专制的抨击,正确;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发生在鸦片战争后,而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不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材料二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材料三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於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了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宰相的职责。(4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个阶段依次是什么?你认为宰相制度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演变的内在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8分)(3)试分析比较材料一、三所反映宰相制度的异同?(6分)答案(1)宰相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或答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管理全国政务的人)。(2)三个阶段: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推动力: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原因:相权与皇权是一对既统一又冲突的矛盾。国家政权的正常运作要求在皇帝的专制之下,宰相有效地行使职权,而宰相权力的扩大又必然削弱皇权。皇帝既依赖宰相治理国家,又对宰相存有疑忌之心,不时地采取各种措施限制相权,把剥夺回来的种种中央行政大权交给自己身边的亲信。于是,相权逐步转移,“三公制”因此也逐渐演变为“三省制”。 (3)相同: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不同:汉武帝采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14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