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虚实结合(共17页)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虚实结合(共17页)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虚实结合(共17页)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虚实结合(共17页)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虚实结合(共1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4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虚),(实),(虚),(虚),(虚),(实),古典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虚实,NCYHH,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虚幻世界和梦境,例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未来之景,例3: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

2、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例4: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设想之境,已逝之景,1、虚幻世界和梦境 2、设想的或未来之景 3、已逝之景(回忆),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诗歌中“虚”和“实”的关系主要有:,虚实结合:,是指实景与虚景相结合,交织在 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1)虚景与实景有时是截然相反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

3、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扬州慢 姜夔,(2)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交融在一起,互相映 衬,渲染某种气氛,从而突出中心的。,如雨霖铃,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设想二人分离之后的情景,二人分别的场景,渲染凄凉气氛 表达离愁别绪,虚 景:,实 景:,诗歌中“虚”和“实”的关系主要有:,虚实结合:,是指实景与虚景相结合,交织在 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 变无形为有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4、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化虚为实,1、指出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虚景和实景,化虚为实:,3、分析作用,虚实结合,虚景与实景相对照,形成强烈的对比, 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情感。,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某 种气氛或表达某种情感。,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更生动形象地表现 某种情感。,答题步骤:,常用的表述方式是:,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注:梅花落,曲调名,“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虚实手法。,答: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步骤一),一二 句写实景

5、,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牧马归来,在清朗的月色下,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随风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步骤二)。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表达出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步骤三),例题分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高考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案: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实写作者灯前抱膝孤坐,唯有影子相伴,显得形影相吊;后两句虚写

6、,作者想像家人围坐灯前,并且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虚实结合,互相映衬,表达了浓浓的思家之情。,课堂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问: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答案:这句诗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离愁本是无形的、抽象的,诗人把离愁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化抽象情感为具体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那无穷无尽的离愁。,课堂练习,课堂小结:,1、虚幻世界和梦境 2、设想的或未来之景 3、已逝之景(回忆),诗歌中的“虚”包括:,“虚”和“实”的关系主要有:,虚实结合 化虚为实,答题步骤:,1、指出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虚景和实景,3、分析作用(联系诗歌的主旨或作者 的感情),完成诗歌鉴赏: 青玉案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布置作业:,最能含蓄地表现“深山藏古寺”画题意境的是( ) A、崇山峻岭之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