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doc_第1页
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doc_第2页
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doc_第3页
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doc_第4页
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再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构成一堂好课的因素是复杂的,这当中既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主要因素,也包括了其他一些次要但不能忽视的因素;既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相对稳定的因素,也有许多时时变化的即时性因素。不过,笔者认为,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最近,再次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不禁感慨万千,前辈已为我们指出了这种提升和完善的路径。一、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要上好课,必须拥有自己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一一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

2、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要让一种教学方法成为自己的方法,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智慧和鲜活的思想。要这样做,或者说能这样做的人,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叫老师领进门,其中的刘老师给学生讲了一千多则故事,如果这位老师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能编得出一千多个故事来吗?编不出故事,刘老师还能用生动的“故事法”来吸引“我”听课,引领“我”进入文学的大门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 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写点记录,以便

3、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竞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l 5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他说的就是积累: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

4、、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课。二、让个性飞扬在你的课堂 一堂好课往往是渗透了授课者独特个性与魅力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其实,我们平时的教学就是这样。有好多课,我们用自己的意思进行教学,往往教学效果会不错。当我们精心设计,试图模仿一些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时却深觉别扭,教学效果反而会不佳。那是因为名教师的教学方法倾注着他们自身独特的个性,我们往往无法模仿。我们只有领会其精神,融合自己的思想,加入自己的个性,把它融入整合到自己原有的教学图式中,才可能会得心应手。

5、其实,我们教书,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是自己的思想。只有拿出自己的思想,你的教学才有生命力,你的课才可能会是一节好课三、使课堂充满诗意与情感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透露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关于情感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这便是情感教学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用那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自然也没有什么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

6、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只有当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的课之后,“好课”才有可能会发生。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始终是检验教学成效的莺要标准。四、深情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的,即使再困难的学生。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共教育了1 3 7个最难教的孩子,最终使他们都转变了过来。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他不是把眼睛放在缺点和不足上,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孩子身上的优点或优势。他用

7、一双美的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我们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能会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成,才会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有效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会发生。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光荣中学马爱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储备创新的能量。但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细致观察、用心思考

8、,会发现有一些误区,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想方设法去突破,加强反思、研究,不断探索、改进,实实在在地推进课改。一、重合作讨论,轻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是一个学习团体。通过彼此间的交流讨论,互动共享,合作探究,可以激发思维碰撞,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切不可误认为:现代学习方式是一个问题下来,教师就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其中学生又有多少深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呢?结果只能是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作秀,不少热闹和活跃是以扼制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对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

9、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学生间有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考虑所提问题值不值得、应不应该拿出来讨论,能不能起到相互帮助的作用;有些老师在出示问题后,学生未经独立思考就进入合作状态,有时不到一两分钟就叫停。这样,那些思维较敏捷的学生往往会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思维相对迟钝的学生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的合作学习非但走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学习习惯。合作学习,应该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份宁静,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得各

10、自认识后,再合作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深度和广度,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可以说,缺少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是完美的。二、重开放教学,轻活动评价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开放式教学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切不可误认为:鼓励多种见解,可以不要活动评价,不要尺度,不要是非评判。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学生的回答、讨论有

11、时灵气四溢,袒露思维痕迹,对此,老师却不够敏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频频点头,或不置可否,或模棱两可,或闭口不言,搞得学生云里雾里,不辨是非,这样,对学生运用知识理解、判断、分析起着很大的误导作用,最后必然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开放式教学,应该是鼓励多元答案,让学生展开发散思维;但绝不可忽视答案的客观性、科学性对不准确的错误的应该指出来,并帮助改正;开放式教学绝不是放羊式教学,在开放时间、开方内容、开放程度上教师要把握好火候,课堂上最能出彩、最能凸显教师教学智慧的课堂点评是开放式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

12、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可以说,缺少了活动评价,开放式教学是没有实在效果的。三、重媒体课件,轻实验操作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度拓展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动态生成过程。现在有不少教师过分依赖和崇拜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最明显的是教师往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各式各样的图景展示各种动画、文本、声音等,而忽视了一些学科的特点理化等学科是实验科学。计算机模拟不能够代替实验操作,而一些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模拟,而忽略了亲自动手演示实验,忽略学生动手实验,这样不利于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

13、是教师把自己真正做的实验做成录像后接到多媒体上似乎有些不妥,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如何保证录像没有经过剪辑或其他处理,这个问题说不清,使实验的可信度大大降低,降低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可靠性。我们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不能摒弃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虽好,但也不能反客为主,毕竟它只是个辅助手段;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弥补实验的一些缺陷。要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角,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会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可以说,缺少实验操作,在理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是无源之水、海市蜃楼。四、重课前设计,轻动态生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14、应该是预设与生成共存的课堂,而且非预设性教学已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但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却过分依赖、过分局限于课前设计的教学环节,刻意去关注板块教学的设计模式,一味求顺、求纯、求完善,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较为轻视课堂教学中的流动美,对课堂教学中意外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缺乏应有的敏感,不能够及时加以捕捉并给以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失去了真实自然,失去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我们提倡教学设计,使课堂节奏、学生活动、教学过程等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力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认为,调节课堂节奏、学生活动,教学过程的标准不应是教案的预设,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教师时时关注的应

15、是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需求;在我们的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有生成的意识,课堂教学中应留有意外生成的空间和时间;即使当我们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也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应把产生的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之中,及时抓住学生的质疑,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并把它当作教学资源去开发、利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碰撞出越来越多的学生之间的,师生之间的思维火花。可以说,缺少了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一定不是真实自然的。 浅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作者:丁双六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0文章录入:dsl 有人认为,新课程不要预设的课堂只要生成的课堂。其实,新课程倡导“生成”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

16、意味着可以忽视预设,更不是否定预设。相反,只有充分预设,生成才会有效,课堂才有更多的精彩。1预设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有了预设,课堂教学就会有章有序,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优质高效,就可以避免盲目和杂乱。预设是对课堂教学作出规划、设计、假设、安排的一个过程,是对课堂教学的总过程作出的整体预案设计,这就需要教师精读课程标准,建立课程标准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直接和间接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学习与思维障碍,如何加以解决,怎样进行引导等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源于课前的精心备课,源

17、于课前的师生了解,源于学生的积极思考,源于教师的胸有成竹。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将是“放羊式”的无序过程,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2生成课堂教学活力的源泉课堂上得妙,讲得好,效果棒,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所谓“活”,其实就是师生在教学情景中因平等对话和互动而产生的种种“意料之外”;是师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因种种摩擦而产生的思维火花,是师生在讨论与辩论的过程中因创新而形成的自我建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动态生成”,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活力的源泉。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产生更多地信息和创新的火花,尽管是奇谈怪论、异想天开,但其中很多的信息是有价值的,对师生的今

18、后思维发展是有巨大作用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机智地将这些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焦点来重新组织教学,主动地去适应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3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延伸。没有预设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没有预设就没有有效的生成,没有充分地预设就没有更为精彩的生成。新课程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能为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空间,能为师生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进课堂多向信息交流的产生,只有充分地且正确地预设,真正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交流,

19、使师生在合作中共生,在不断地探究困惑的过程中生成更多的精彩。首先,教师在备课或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定要做到“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有机地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全,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及其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课堂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把学习、思考、提问、辩论、表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成为可调控、可增值、可发展、可完善的过程,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

20、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成了教师事先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表演式的舞台。其次,全面地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之中有生成,生成之中有预设。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以教师为中心、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一味地适合学生的口味,影响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和课堂上教师应肩负的教育“引导”、“塑造”学生的责任。片面地强调预设否定生成或者片面地强调生成否定预设都是错误的。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彼此启发、彼此提问的

21、基础上,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气、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能尊重个体差异,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总之,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需要同时努力关注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优势互补,缺一不可。参考文献:张海兵 沈涛 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上海教育科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

22、探究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的热情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

23、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

24、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

25、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

26、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三、 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大胆地去探索“创造”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

27、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并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一开始,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5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84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讨论接下来该怎样去发现并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

28、事半功倍。整个过程中,老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四、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例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

29、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有的学生分析:英语是一门新设学科,同学们倍感新奇,课堂形式也很活泼,所以大家最喜欢上英语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还有的学生建议:语文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其次,又引导学生设想个人实践目标:假如我是校长助理,想统计学校某一方面的信息,来协助校长做好日

30、常管理工作。最后,激励学生自由组合,制订小组实践计划:假如我们是XX,想统计做社会的好公民。这里,教师要求各小组设计好统计表,利用课余时间去展开调查统计。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参谋”、“校长助理”、“社会公民”这三个生活问题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去畅想、去讨论、去实践。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总之,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索 、主动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小语课堂教学

31、真正地“活”起来 案例: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有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能和自己拼的字,就拉着手在玩;有的小朋友马上离开座位去找自己平时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去聊天了;有的小朋友有点莫名其妙的在座位上,看着别人,也许不知怎样干过了几分钟,在老师声嘶力竭中,学生安静下来,老师拉出几对朋友,让学生拼读。然后,老师马上接着“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看拼音猜苹果树中苹果下是什么字(其实就

32、是读拼音拼汉字)。对猜的孩子每人奖励一只苹果,学生情绪一下子被煽了起来。由于苹果有限,结果奖励到苹果的孩子拿着苹果沾沾自喜,摸着苹果,也不注意老师还在要求他们下一项学习活动念儿歌;没有奖励到的孩子,眼睛也羡慕地注意看着苹果;有个别孩子还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零食,以示自己也不比别人差,也有吃的东西。学生的注意力都分散了。虽然看上去这堂课学生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得而知。 像这样空热闹,假互动的案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我想:我们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像这位老师那样积极倡导让孩子

33、多实践中,多合作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新教材的实践,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是,总不是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乱哄哄的吧!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课堂常规要求,就会扼止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玩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更何况是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呢!课堂学习更要有规范要求,这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怎样区分“乱”和“活”呢?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且伴着“给我”的声

34、音;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一、正确的认识 1、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 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

35、涵都必须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应体现在这里。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

36、、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 2、课堂上的“活”是有前提的。 是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要在真正的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二、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的

37、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常规训练虽然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1、明确目标。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让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可

38、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2、动静有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动”是一种学习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不能为“动”而动。课堂上应动静结合,放收有度。就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

39、自主学习,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处,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活动状态,使学生整堂课的精神处于亢奋之中。像上面案例中,游戏一个接一个,看看很“活”的一堂课,学生的收效却不大,连最起码静心学知识的常规都不能训练到位,难道我们的知识都是在这样环境中获得的吗? 3、安排有序。比如本文开头的案例中,课堂游戏前,教师应该将班内40余名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让学生在每个小组活动圈内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站在“光荣圈”内。那么学生开始活动就不会满教室跑,到处漫无目标地晃动。学生找到各自可以组成词语的朋友后,就手拉手站在“光荣圈”内,学生就不会找到后两个人就自顾自玩,站在“

40、光荣圈”内的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这样剩下的学生(没有找到朋友)少了,他们也会尽快地去找朋友,老师也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组织了,一目了然就看清了哪些学生已经找到了朋友。这样教室里就减少了吵闹的机会。另外老师在平时的游戏中要强调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要常常在游戏中渗透训练。 4、训练方法。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新的规范,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例如在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常规训练中,要求他们学会要用眼睛注意说话的老师或同学,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能记在心中或听出差异进行补充。对

41、那些别人说话时,只顾自己,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再如,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注意轻轻讨论,遇到问题相互议论,评议,不能大声争论,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等。那么,案例中拿出零食吃的行为还会发生吗? 5、尊重学生。学生有活生生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

42、、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如案例中发生学生吃零食的事件,教师可以幽默地说:“啊,你的零食好香啊,可是老师这里还有比零食更香的东西,那就是比一比,谁能把儿歌读得好!”也可以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刚才有6个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苹果,接下去,我们要看看哪能个小朋友能更好的朗读儿歌,得到知识的金苹果。”而不能严厉地去呵斥学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案例中老师可以采用下面的评价,让学生投入到下一轮学习中。夸张评价法“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多爱学习,他已经把自己的奖品放到脑后,投入学习儿歌中去了,老师相信他还能得到更多的金苹果。”赞美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的做法与众不

43、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真懂事,做得真好,希望小朋友也能像他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把零食放到下课再吃,那多好啊!你能改正吗?”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改正不足之处。 另外,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课堂变得越来难以控制,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课时与教学任务产生了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调控”

44、上下功夫,让自己在课堂“调控”上游刃有余,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活”与课堂常规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讲评课是指在考完和练习之后对试卷和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要想提高讲评课的质量,就要把握其特点。作为讲评课,一要讲,讲考察知识点、讲解题策略、讲解题思路;二要评,评试卷、评学生、评教师;三要练,练“疑点”、练“误区”、练“提高”。 教师讲评试卷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否则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既浪费时间,又功效甚微。而要针对性地讲解,就必须广泛收集信息,仔细分析试卷案例1,教师按试题顺序逐题讲解分析,每题讲解时间基本相等,试题有所拓展,少量试题学生回答。案例2,

45、试卷中的每道试题都是先学生回答,接着教师每题讲解,错误答案分析相对详细,试题偶尔拓展。案例3,教师先简要分析试卷中共同存在的错误原因,接着让学生自查,然后同学间相互讨论疑难,最后未搞懂的试题汇总,由教师解疑。案例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试题的得分率,并就其中得分率低的3道题,作详细的分析和拓展。中度失分的试题只作一般性分析,得分率高的试题未作分析。四位地理教师的试卷讲评课各有特点,有的教师讲解多,有的学生活动多,有的拓展深入,用互动教学法讲评试卷评论推荐 摘要:中高考复习,考试密度大,考后讲评费时多由于复习时间紧,老师往往是在课堂上一股脑地将试题面向全体学生对答案讲一遍,这种传统方法往往达不到试

46、卷讲评应有的效果于是,探求一种素质教育效果比较显著的课堂试卷讲评方法,显得极为重要互动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方向之一,应用于试卷讲评课有利于提高中高考复习效率因此,笔者试做如下探索二、求活思品课理论性稍强,内容稍显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致一般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活课堂。其实一堂课就像一桌菜,只有经常换花样,学生才会感到新鲜。课堂上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用心想、动手做,这桌菜才会花样翻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和内容,可灵活运用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专题演讲法、巧设悬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一)讨论法讨论法包括两层内涵:一是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为解决某个

47、或某些问题而进行探讨,以达到明辨是非,深化认识,提高觉悟以及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二是学生自己在探索求知过程中,大胆质疑,然后由教师汇总归类,通过集体共同探讨,以达到启思、释疑的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组织讨论的形式和方法可采用以下两种:1、定向式讨论定向式讨论就是围绕讨论主题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思维背景中。思维背景的设置因课而异,可采用事例背景、故事背景、小品背景、漫画背景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依据背景提出讨论主题,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如在讲述“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朦胧价、客高一尺,商高一丈两幅漫画,围绕漫画,我提出了:两幅漫画讽刺了市场交易中哪些不法现象?这些现象将导致什么后果?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结合漫画简单而又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层层设疑探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耐人寻味,回味无穷。2.争辩式讨论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