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作业 旅游理论前沿问题 聂欢欢_第1页
第八次作业 旅游理论前沿问题 聂欢欢_第2页
第八次作业 旅游理论前沿问题 聂欢欢_第3页
第八次作业 旅游理论前沿问题 聂欢欢_第4页
第八次作业 旅游理论前沿问题 聂欢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第一部分: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2一 旅游规划理论研究问题2二 关于区域旅游规划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6二 基于综合集成技术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研究11三 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方法探讨17四 区域旅游规划空间布理论18第二部分:旅游市场221.旅游业产业地位研究222.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23.对旅游市场时空动态规律的研究234.旅游产业转型、集聚和融合245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256旅游市场与旅游者研究26第三部分: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研究27一、旅游文化融合的内涵27二、出境旅游中外文化沟通途径研究27三、出境旅游中外文化融合途径分析28第四部分 旅游经济学关注的几个前沿问题30一旅游经济学理论和方

2、法论研究30二旅游产业经济研究32第五部分 LOFT与旅游34(一)LOFT旅游开发形式36(二)LOFT旅游开发模式41旅游理论前沿问题中国旅游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方面,在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市场、旅游文化等方面有趋热的表现,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企业管理体制方面的关注也有了明显增加;研究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对旅游开发、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经济效应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侧重实证定性分析,但有模型化定量分析的趋势。另外,我国在旅游基本概念体系建设、性与旅游、赌博与旅游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这与我们的文化体制有很大的关系)。第一部分: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一.旅游规划理论研究问题2

3、000年以来我国旅游规划相关研究总体上呈现持续、快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旅游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区域旅游、GIS技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西部旅游和利益相关者这七个方面。上述热点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互相渗透。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旅游规划的研究表现为多学科支撑、多角度切入以及新概念、新技术不断被引入的特点;与此同时,不同问题的研究进展又各不相同:有些尚处于概念引入和理论介绍的定性研究阶段,而有些则已经或正在向变量分析的层面挺进。 通过“旅游规划”的文章进行浏览,根据相关词汇出现的频度,初步整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一些前沿问题,分别是:生态旅游、GIS、乡村旅游、SWOT分

4、析、可持续发展、环境容量、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区域旅游、主题形象设计、社区参与、利益相关者等。根据旅游规划研究的内容层次,上述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关于旅游规划本身的研究,包括旅游规划的概念、内容、任务、性质等。(2)高于旅游规划的问题,即旅游规划中相对处于“战术层”的问题,例如生态旅游(尤其是广义上的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等。(3)与旅游规划处于同一层次的问题或属于旅游规划应用领域的问题,如城市规划、区域旅游、乡村旅游、西部旅游等。(4)作为旅游规划的组成部分、技术或理论支撑的问题,例如GIS、景观设计、SWOT分析、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等。在对热点问题进行确认的过程中,根据前期相关

5、研究对个别方向及检索结果进行了重新归并和整合: (1)根据对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可知,社区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格局中一个重要的利益主体,因此,将关于社区参与的方向归入利益相关者方向列入热点问题。(2)关于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因其核心内容的高度重叠性而被合并,但因文献数量不足,最终未能入选。(3)关于西部与欠发达地区,尽管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皆有较大区别,但结合我国的背景,考虑到其在特定研究情景下的相互覆盖度较高而被合并。从最终整理结果来看,检索到的热点问题基本全面涉及上文所述旅游规划研究各个层次的问题,且不同层次间问题的数量分布较为均匀。这初步表明本文对热点问题进行确认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6、和可信性。下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分别对上述七个热点问题进行述评从上述文献总量及年度分布状况可知,(一)生态旅游近年来,关于生态旅游理论的研究日趋升温,尤其是近两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生态旅游规划的概念性论述,涉及一般性的概念、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等。郑黎文、赖庆源和吴继林分析了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条件,提出区域旅游规划的原则、总体布局及保护规划,指出生态旅游是实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石金莲和李俊清介绍了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程序和环境容量问题。而吕敏和闫来英认为,生态旅游能否真正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规划是否合理。文章对当前生态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旅游

7、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生态旅游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孔凡斌和王晶则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原则、方法及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特殊性、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第二类是基于具体案例或特定背景的生态旅游规划分析,其中涉及多种规划理论和技术。刘忠伟、王仰麟和陈忠晓从旅游供给方、旅游需求方及二者的综合层次三个方面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定义,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上述三方面尤其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认为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景观变化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李

8、永东、陆其峰和潘晓玲则以天池风景区规划为例阐述了生态旅游规划应突破以风景区为主的单一旅游景观格局,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理论,按照景观格局的梯度性变化,以增长旅游线路、丰富景区类型、提高旅游收入为内容,以保护景区资源、开发景区资源为目标,开展基于发展“大旅游”思想的、以流域为单元的全面战略性规划。李铭、孙心亮和武弘麟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长白山二道白河生态旅游城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生态旅游城规划为“一核、两叶、三轴、四区”的布局结构,为二道白河生态旅游城的景观规划提供了依据。胡静和秦志玉则介绍了自然意识的缘起,比较了自然意识和人本环境论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其主

9、要特征的分析,探索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提出了自然意识对生态旅游规划的五点指导原则;并结合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对其应用进行了介绍。杨阿莉探讨了“增长极理论”在西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意义。熊姁等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研究表明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总结:旅游规划领域内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将规划作为实现生态旅游或旅游生态化发展的保障。无论是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还是对具体个案或者特定背景的生态旅游规划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更加强调立足于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并进

10、一步体现规划的技术性、保障性作用。同时,更多有利于实现旅游生态化发展的理念和技术将被引入旅游规划领域。旅游规划作为保障生态旅游的一项措施,也将会受到更多关注。(二)区域旅游(后文有具体阐释)根据本文关于旅游规划研究的内容层次的界定,区域旅游是一个与旅游规划处于同一层次的问题。近年来,关于各地经济社会跨行政区划发展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旅游研究领域,一方面,旅游资源的跨行政区域分布、旅游营销的整体性要求等是区域旅游及其研究得以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区域旅游又是地方经济社会跨行政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汪宇明在区域旅游规划中引入了“核心边缘”理论。该理论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

11、认知模型。该模型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景区土地利用功能配置与都会城市旅游圈层构造以及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方面可取得满意的实践成果。(三) GISGIS即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旅游规划编制的技术性支持,在旅游规划领域尤其是规划图件制作中受到重视。此外,近年来GIS技术还深入到区域规划的空间布局、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及管理系统的建设等领域。由此可见,GIS技术在旅游规划领域沿袭了“规划图件制作规划地空间布局规划地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的发展道路。总结:旅游规划中GIS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综合化发展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GIS技术将不再只是作为辅助性技术,而极有可能拓展和深化旅游规划的研究或者为旅游规划的

12、编制提供新的思路,甚至有可能彻底改变目前旅游规划编制的一般模式。不过从文献来源来看,GIS相关文献的来源相对比较分散,缺乏聚焦性、持续追踪性研究,近年来未有新的、突破性的研究发现,似乎在暗示相关研究遭遇了瓶颈。(四)乡村旅游这一领域的研究,根据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20002003年为概念性分析解说阶段。这一时期的文献涉及乡村旅游规划的一般性问题,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方法和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2)概念修正和案例研究阶段。承袭上一阶段的研究,本阶段的研究对前期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修正,在案例分析的领域迈出探索性的步伐。(3)多角度深入研究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除继续深入进行案

13、例分析外,还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拓展到乡村文化景观,提升到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的层面。总结:乡村旅游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有关乡村旅游的理论目前还不成熟,描述性的研究较多,缺乏更深层次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生活压力的加大,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故此,本文认为把LOFT旅游模式引进到乡村旅游研究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后文会有具体阐释。(五)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的意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发展理念。该领域相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基本上也是围绕如何通过旅游规划的方式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论述。对一般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念形成突破的

14、是最近发表的旅游规划环景,将利益主体理论应用到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中,对不同利益主体的旅游意识和利益表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利益主体理论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途径。赵荣和郑国则运用文化地理学的观点,从对区域景观文脉的认知入手,论述了区域旅游规划中景观文脉整合的重要性,阐述了区域旅游规划中景观文脉整合的方法。李君轶和马耀峰提出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区域旅游规划和管理的多层次方法,利用MapInfo( “Mapping + Information(地图+信息)”即:地图对象+属性数据的多重功能)建立区域旅游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数据查

15、询、数据集成与更新、缓冲区分析及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等功能的实现。周志红认为,旅游规划的对象逐渐由旅游业发展到整个旅游系统,旅游系统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旅游系统向旅游自组织系统进化。文章强调了旅游规划对促进旅游自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六) 西部地区西部旅游(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及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除一般性地介绍西部旅游开发的基本问题外,较多的是结合特定背景的案例研究,其中还涉及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问题。西部旅游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密不可分,因此,学术界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这一领域。西部开发中,旅游业被决策层认为是重要的突破口,也是避免破坏性开发的

16、一个重要产业走向,因此,各界对西部旅游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即旅游规划寄予厚望。然而,深入研究后发现,对西部旅游的开发和规划不能仅从经济学或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也不是简单地将其置之西部背景即可万事大吉的问题。总结:“西部”实际上不光是个地理概念,也不纯粹是一个经济总量比重和经济发展速度的概念。因此,对西部旅游的理解可能需要更为宽阔的背景和更加抽象的思维。结合国际相关研究,目前西部旅游研究停滞不前的状态很可能是传统的方法在西部背景下难以奏效而造成的。目前来看,似乎从“现代化”的角度着眼,以“后现代”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西部旅游或将有所突破。 (七)利益相关者旅游规划中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进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

17、当代旅游管理(包括旅游规划)研究的理论高度。利益相关者理论始于企业内部管理,后来拓展到相关相邻领域。正是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单主体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才建立起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管理的理念。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引入旅游管理研究,尤其是旅游规划中。利益相关者理论之所以会在旅游规划领域被广泛采纳,是因为在旅游规划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旅游”这一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几乎不存在“一枝独秀”的可能性。利益相关者理论所倡导的兼顾多方利益的理念为旅游规划的编制创设了新的“权利义务”情景。社区作为利益相关者格局中的重要一方,在旅游规划中因其特殊地位和利益诉求而受到重视,这是出现单独研

18、究“社区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从人类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如从人类学视角探析区域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尽管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旅游规划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自身研究遇阻,旅游规划领域的相关研究也相应地难以深入推进。利益相关者理论本身存在两个不足: (1)在一个利益格局中,难以对相关主体的利益权重进行明确界定;(2)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即存在着究竟由谁来实施管理的问题。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我国旅游规划领域对利益相关者及社区参与的研究正处于概念引入、案例分析和对相关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的时期。二关于区域旅游规划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1旅游规划的实质与功能定位规划即

19、是对未来状态的设想。所谓旅游规划,是指对未来某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产品开发、宣传促销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要事项的总体安排,它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宏观指导和动态调控作用。其实质就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与区域旅游业发展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优化配置,具体包括对旅游投资的正确引导、对旅游要素的合理调整以及相关部门的分工协作等。区域旅游规划的主导功能是通过优化配置旅游资源,使地区旅游业动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内化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体系之中,从而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体而言,表现在5个方面:(1)发挥目的地的资源、区位及文化等优势,提高旅游业的市场渗

20、透力。(2)针对目标市场需求,提供品质非凡、适销对路的产品,让旅游者获得更大满足。(3)营造“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主要包括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扶持、部门对旅游规划的协调实施、企业对旅游开发的积极参与以及居民对旅游者的友好态度。(4)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增强旅游供给的有效性和产业的竞争力。(5)追求旅游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图1)。2区域旅游规划的主要理论依据从1959年的夏威夷规划算起,现代旅游规划已有42年的历史,旅游规划理论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但由于分析角度不同等原因,不同专家、学者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问题的认识也不一样。例如,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规划专家吴人韦先生认为,旅

21、游规划的理论体系可分为经济、环境和人文三大板块,也可从哲学、科学和技术3个层次来考虑。另有学者提出,指导我国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4个学派,即景观园林建筑学派、生态学派、地理学派和历史经济学派。首先“影响最大的是以形体规划见长的景观园林建筑学派,其次是以综合规划见长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地理学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观点都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做出了很好的归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旅游规划是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其基本原理是借助不同学科中的已有成果,预测旅游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或解决方案。这客观上决定了旅游规划所依据的理论不是单一领域的,而是多门学科的综合。况且

22、,在旅游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旅游规划的市场导向来越明显。换句话说,市场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区域旅游规划编制的重要理论依托。概括而言,区域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体系由七大学科组成,每门学科侧重解决旅游规划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一份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规划报告(表1)。3区域旅游规划的演进模式区域旅游规划是寻求旅游业对地区居民福利和环境质量的最优贡献,其发展主要受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旅游市场的变化对区域旅游规划的演进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随着旅游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市场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受教育水平

23、普遍提高,旅游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自主化。这客观要求区域旅游规划从分析旅游者需求入手,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区位等优势,合理选择目标客源市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体系。其次,旅游学的自我完善使得区域旅游规划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学、经济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被应用到旅游开发实践中来,这不仅增强了区域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为其提供了更多、更新的规划方法与技术。第三,不同旅游发展水平对区域旅游规划的要求也不同。在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目的地一般只注重自己拥有什么旅游资源以及如何将其开发成产品;而在今天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产业,区

24、域旅游规划需要解决的不仅是传统的产品-市场组合问题,更重要的是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即如何实现旅游业的最大综合效益。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最终的成果形式上,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都表现出3个突出的特点:(1)旅游规划的市场导向趋势越来越明显。(2)旅游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交融逐步加深。(3)日益强调旅游六大要素的协调发展与优化配置。鉴于此,作者根据主要分异点、理论基础等指标,将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演进模式归纳为4个发展阶段(表2)。4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于指导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区域旅游规划将随着旅游学科的发

25、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取得长足的发展(图2)。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4.1编制过程规范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业尤其是国内旅游的迅速发展,全国兴起了一股规划热,许多省、市、县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专家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形式的规划机构、各种模式的规划编制过程、各种版本的规划报告大量涌现。规划小组成员构成的随意性以及规划报告内容的无标准性极大地影响了旅游规划的质量。随着国家对旅游规划编制的日益重视,在未来几年,这一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首先,将实行资格审查和等级评定制度。即依据人员构成、设备配置和科研能力等指标,对各旅游规划机构进行资格及等级认定,并统一颁发证书

26、,实现统一管理,以进一步规范旅游规划市场。其次,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各级旅游规划编写的规范,并颁布有关技术标准。其中,编写规范主要规定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和规划报告的核心内容,技术标准也有一定弹性。这样既可以保证旅游规划的基本质量,又能充分发挥旅游规划人员的创新能力。1999年3月29日和2000年11月22日,国家旅游局先后颁发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为今后对旅游规划的规范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就目前的实施情况看,上述两个法规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4.2规划技术整合化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规划的跨行业性和跨学科性。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涉及社会、经济、文化

27、、环境、市场等诸多学科领域,这客观要求旅游规划小组必须是一个多学科专家的集体,以便“博采众长,解决旅游规划中的难题”。然而,这正是目前许多旅游规划的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是规划报告的内容不平衡,有些问题分析得比较深刻,而有些重要问题却很一般甚至一笔带过。旅游规划技术的发展主要有4种途径,即旅游规划理论的自我完善、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最新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旅游规划实践的经验总结。以上4种途径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旅游规划的技术水平,从而使规划更加科学、准确。此外,随着旅游规划的发展和旅游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专门的旅游规划人才将得以出现。这些规划人员不仅熟悉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掌握至少两门以上与

28、旅游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对组织其它学科的专家参与编制规划具有良好的驾驭能力。由此可见,技术整合化是旅游规划发展的又一个必然趋势。4.3规划层次有序化旅游规划层次的有序化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旅游规划与土地规划、交通规划、城市规划等其它类型的规划相互融合,以避免重复性建设,并加强旅游与土地、交通、城建、环保等部门的协作;二是不同级别的规划之间应有效衔接,以便一个地区统一布局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塑造鲜明一致的市场形象和开发系列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为实现旅游规划层次的有序化,地区有关部门应着重做好两项工作。首先,在编制工作开始前成立专门的规划领导小组,以增强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并切实提高相关部

29、门甚至包括主要旅游企业在规划编制中的参与程度,让旅游规划内化于其它相关行业规划之中;其次,建立区域旅游规划旅游区规划旅游景点规划三级控制体系。从原则上讲,低级别的旅游规划应严格服从高一级的旅游规划,但对于一些重大分歧问题可提交旅游发展委员会讨论决定。4.4实施监管协作化旅游规划是一项跨行业的综合性规划,其监督实施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内许多地区的旅游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一是由于责权不明确,旅游规划制定出来后没有具体的部门去负责实施,即人们常说的“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二是几乎完全由旅游局“负责”,从而给旅游主管部门造成极大压力;三是相关部门发展旅游

30、的积极性都很高,但由于协调机制缺乏,各部门落实规划的步调不一致,进而导致重复性建设较严重。以上这些不良现象势必会降低旅游规划的实施效果,甚至给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旅游规划实施和监管的协作化已迫在眉睫。旅游规划实施的协作化与规划层次的有序化是辅相成的。旅游规划与其它部门规划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旅游规划的顺利实施。另外,旅游规划的实施牵涉到相关行业或部门的利益,因而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此建议,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由分管旅游的政府官员牵头,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或旅游规划执行委员会,具体负责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相关协调工作。二 基于综合集成技术的区域旅游规划

31、系统研究区域旅游系统要素: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如何实现区域旅游规划高效化、智能化、科学化一直是区域旅游规划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运用综合集成思想及技术,通过系统定性问题、系统分解、建立模型、资源集成、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综合集成设计等一系列步骤完成了对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综合集成。集成后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具有数据录入、存储、管理、输出; 规划分析; 辅助决策; 规划实施、监测、及反馈等功能,并且是一个人-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与区域旅游规划有机融合,高度智能化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综合集成技术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使得区域旅游规划工作更加科

32、学化、高效化、智能化,对我国区域旅游规划思维创新、规划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 综合集成技术1 1 概念与特点综合集成技术是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判断力( 知识、智慧和创造性) 相结合,形成和提出经验性假设( 如判断、猜想、方案、思路等) ,再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人机结合、以人为主,通过人机交互、反复对比、逐次逼近,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从而对经验性假设做出明确的科学的结论。综合集成技术具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 科学理论与经验知识相结合; 应用系统思想把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根据复杂巨系统的层次结构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统一起来; 要有大型计算机系统,

33、拥有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综合集成功能等特点。综合集成方法将专家群体、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和人的经验知识结合起来。其理论框架是: 世界学术讨论会 Seminar; CI 及作战模拟;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 信息情报技术; “五次产业革命”; 人工智能; 灵境技术( Virtual reality,一般译为虚拟现实) ; 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 系统学等。1 2 综合集成技术解决问题的理论流程与工作步骤运用综合集成方法解决问题的理论流程是:首先通过专家的定性综合集成,提出问题并形成经验性的假设或猜想; 然后对系统进行描述、建模及模拟实验,进行定

34、性、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形成一些定量的分析结论; 再由专家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形成研究结论。这一流程分为定性综合集成、定性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 3 个相继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循环往复、逐次逼近的。复杂系统与复杂巨系统问题,通常是非结构化问题。在逐次逼近过程中,综合集成方法实际上是用结构化序列去逼近非结构化问题。解决复杂巨系统问题的工程步骤一般是: 提出定性问题、系统分解、建立模型、资源集成、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决策优化和计划实施等。在这些步骤中,有的只需要定性综合集成过程,有的需要经过多次定性综合集成,有的甚至是需要经过多次重复定性定量相结合综合

35、集成,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过程。如系统分解、资源集成、系统综合等重要工作。因此实际的每个步骤允许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具有各自特点的工作步骤串联起来,构成了实际解决复杂巨系统问题的工程方法。2 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区域旅游规划内容很多,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庞杂,所需知识也多,如何将这些内容和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就需要有系统理论来指导旅游规划的编制。运用系统论的层次性将旅游规划系统分解为子规划系统,一层一层地分析下去,直至落实到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 然后再利用各个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各个系统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最终将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综合集成起来,形成一个科

36、学合理的系统。根据系统论的层次性可以将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分解成旅游系统、规划编制系统、管理系统 3 个子系统。旅游系统也可以称之为区域旅游规划的对象系统,包括目的地系统、客源市场、出行系统和支持系统。规划编制系统也是区域旅游规划的主体系统,包括: 规划参与者系统( 规划领导组、规划顾问组、规划编制组、规划协调组、规划监督组和规划评审组) ; 规划内容编制系统( 产业分析与定位、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空间规划与布局、项目产品开发与设计、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等) ; 利益主体系统( 政府部门、当地市民、旅游企业、积极团体、游客、竞争者、本地商户等) ; 规划方法系统( 规划理论、规划

37、方法、规划技术) 。管理系统是区域旅游规划的流程系统,负责管理和协调区域旅游规划工作,包括: 前期管理( 基础性管理和前期准备) ; 中期管理( 跟踪过程和规划评审) ; 后期管理( 审批、保障、实施和反馈) 。3 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综合集成的技术路线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综合集成技术是为确保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所要求的提高区域旅游产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和合理使用资金及最优资源配置而在系统进行需求论证、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及集成、解决系统使用出现的问题和系统演进等过程中应用的相关技术的集合。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综合集成技术路线。4 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 1 基于综合集成技术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设计区

38、域旅游规划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综合集成技术贯穿系统全过程,通过提出定性诊断、系统分解、建立模型、资源集成、系统分析、系统综合、集成设计等一系列步骤,最终设计出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基于综合集成技术下设计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是以区域旅游规划编制流程为基本线索,以区域旅游规划编制为主体,运用综合集成研讨厅模式,人-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与区域旅游规划有机融合为一体,构建了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综合集成下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它能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信息全部集成,从多方面的定

39、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综合集成技术下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示意图详见图 2。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环环相扣。其主要工作流程: 接到规划任务后,首先组建规划参与者系统,紧接着利用规划方法系统对旅游系统进行规划分析研究,将数据及分析结果录入数据库系统中。然后以规划编制内容系统为主体,将规划参考者系统、规划分析研究、数据库系统、规划方法系统、旅游系统、利益主体系统、规划编制内容系统全部纳入综合集成研讨厅进行综合集成分析研讨。之后编制区域旅游规划草案,完成区域旅游规划草案。草案完成后,由规划委托方,提出申请,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组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由委托方报批

40、实施。在实施中若规划能够满足区域旅游发展要求,则规划终止; 若规划本身或因市场环境变化而不能满足区域旅游发展需要,则需要对区域旅游规划进行修编,重新回到系统最初接到新的规划任务阶段,实现系统循环。4 2 系统功能分析4 2 1 数据录入、存储、管理、输出功能 数据库系统是系统的基础,也是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的基础,具有数据进行录入、存储、管理、输出功能。数据库系统包含数据库、模型库、学科知识库、理论技术库等,存储着大量的信息,系统对数据信息收集越全面,信息管理越科学,区域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就会更强。4 2 2 区域旅游规划依据及基础分析 数据库建立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科学而充足的依据及基础,在建立的

41、数据库基础上,采用综合集成技术对区域旅游规划依据及基础进行分析,如运用专家系统、人-机结合系统、定性与定量结合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对区域旅游市场进行准备预测,对区域旅游形象进行准备定位等。4 2 3 辅助决策功能 区域旅游规划也是一种经济管理行为,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具有良好的辅助决策功能。通过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对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产业等基础条件分析,并运用综合集成技术,通过系统分解、建立模型、资源集成、系统分析、系统综合集成进行决策优化。4 2 4 规划实施、监测、及反馈功能 区域旅游规划编制成果都是通过规划的实施而体现,而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具有规划实施让规划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旅游发展,

42、通过监测,对规划实施起到促进和监测5 系统设计对区域旅游规划的意义综合集成是一种从定性到定量,科学理论、经验和专家判断力相结合的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学。其实质是将专家体系、信息和知识体系、计算机体系集成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系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综合的功能。5 1 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规划思维的创新规划思维在创新中发展,需要应用综合集成方法。综合集成技术是 20 世纪 3 大技术之一,综合集成技术给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更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综合集成技术应用于区域旅游规划中,重新审视区域旅游规划,更全面、更高层次、更科学地进行区域旅游规划。5 2 有

43、助于促进区域旅游规划技术的创新与规范在区域旅游规划过程中,一些规划人员逐渐将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其中,另外一些最新的高新技术也不断地被应用于规划当中。如 3S 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综合集成技术融入到区域旅游规划中不但有利于提高区域旅游规划成果的科技含量,也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旅游规划工作效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人-机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减少规划的主观成分,也实现了规划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5 3 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规划管理的创新现阶段我国区域旅游规划存在着缺乏特色、思路不实际、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是一个多要素的复杂巨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高度

44、的关联,任何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系统的变动。综合集成技术集成了各个阶段、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对以旅游系统为对象的旅游规划子系统,树立了全过程的、动态的管理和监控。保持区域旅游规划的科学管理,保障区域旅游规划的顺利、科学实施。5 4 有助于促进我国区域旅游规划水平的提高综合集成技术应用于区域旅游规划促进了规划思维的创新与集成; 促进了规划系统的联系与整合,使规划系统更加完善; 提升了规划技术; 完善了区域旅游规划管理。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层面上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区域旅游规划水平。5.5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的应用区域旅游规划集成技术的应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旅游客源市场

45、分析。与一般产品不同,旅游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只能在资源所在地进行,必须依靠旅游者自行前来购买才能实现旅游经济运转,因此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丰富度,更在于客源市场的可靠度。其次是旅游设施的选址。旅游设主要包括旅馆、餐饮、购物、会议、展览、医疗保健、邮电服务及观光、游憩等设施,而选址问题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因此,科学选址、合理布置旅游设施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至关重要。再次是旅游路线的选择及组织。旅游路线应该有机穿插游赏空间和过渡空间、连接最具风景特征的空间形象且要主体鲜明,既有统一感,又有层次感和变化感为最佳;最后是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要研究旅游环境容量和游

46、人规模,并且要根据供需匹配的原则,使二者实现动态平衡。总结:对于综合集成技术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研究、应用还相当有限,特别是对综合集成技术在区域旅游规划中深入研究、实际应用研究迫在眉睫.集成后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实现了人-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与区域旅游规划有机融合为一体,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对综合集成技术在区域旅游规划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也只停留在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层面上,需要更深入向实际应用转化,特别是对区域规划综合集成探讨系统的开发( 如: 开发出区域旅游电子公共大脑、群体研讨环境等系统平台) 对于旅游规划研究工作者来说是一个

47、巨大的挑战。相信随着综合集成技术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不断深入研究与应用,区域旅游规划将更具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完整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区域旅游规划水平的将会得到全面提高。三 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方法探讨 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方法框架与三段式流程设计模式根据区域旅游规划的实践经验,设计出一套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方法“4162”框架,即四个规划依据、一个规划总纲、六个规划主体、两个规划目标。技术方法框架以区域旅游产业系统为规划对象,有基础(规划依据)、有战略(规划总纲)、有战术(规划主体)、有目的(规划目标),是体系完整、前后呼应、相互匹配的规划结构。它既有宏观策划(发展战略),又有微观设计(对规划主

48、体尤其是对景区建设的规划);既有产业规划(市场策划、产业要素、支持系统、保障体系),又有景观设计,体现了融百家之长的优点(图1)。三段式流程设计模式由地脉文脉梳理、理念认定与提炼、理念渗透与扩散三部分内容组成,是一个脉络相连、互相照应的组织结构。若在实践中运用它,将能使规划用地很好地展现地方个性与特色的效果。(1)地脉文脉梳理。地脉文脉是旅游地的脉络和魂魄,包含着所有的地方性内涵。对地脉文脉的梳理不是对规划地的自然地理基础与历史文化进行简单阐述,而是对地方分散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加以凝练的概括,是对旅游地聚焦性的精神之魂的感知。(2)理念认定与提炼。以地脉文脉为本源,以旅游地为载体,进行理念认

49、定与提炼,构建支撑整个规划的战略理念。这种战略理念既具有产品的形象性,又具有战略方向的指导性。(3)理念渗透与扩散。架构的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应在规划的各个相关部分之中得到很好地诠释与应用。这种理念渗透与扩散主要包括产品开发和市场规划两个方面,产品开发包括景观创意、城市设计、旅游商品设计、特色餐饮规划、旅游交通创意、地方节事策划、服务设施建设、代表娱乐项目创新等内容,市场规划包括旅游形象、市场定位、促销口号、旅游标志、地方名称、营销方式等内容(图2)。四 区域旅游规划空间布理论理论基础:区位理论、地域分工理论(静态比较优势原理、动态比较优势原理、区位主导产业理论)、发展理论(旅游地生

50、命周期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增长极理论与区域旅游规划空间布局1 增长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1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Perroux)提出。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首先出现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集聚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集聚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1.2 增长极理论的新发展 在佩鲁之后,区域经济学者将增长极的概念和思想引入区域经济研究之中,并且与地理空间概念融合起来,就形成了解

51、释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和机制的区域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增长极具有三方面特点: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主要有三种方式:支配效应、乘数效应以及极化扩散效应。1.2.1 支配效应 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1.2.2 乘数

52、效应 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此过程中,受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1.3 极化与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扩散效应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许多经济学家还将增长极理论进一步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用于解释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如赫希曼(A.Hirschman)提出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弗里德曼(J.R.Friedman)提出

53、的核心边缘理论等。2 增长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价值增长极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它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变的解释模型。区域增长极的形成,一方面将会使区域的各种产业以增长极为核心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将会改变区域的原始空间平衡状态,使区域空间出现不平衡,造成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将引起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增长极理论也成为区域规划专家进行区域规划的手段和理论工具。旅游是指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一种产业,同时旅游又是一种地

54、理现象。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形成,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旅游客源地、目的地以及旅游通道三个方面。正因为此,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甚至影响到了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以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作为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增长极理论,对于解释旅游经济活动的空间发生过程和不平衡性同样适用,特别是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 增长极理论与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增长极形成之后,将引起旅游发

55、展的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空间结构也会不同。具体来说,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3.1极核式空间结构 由于多种原因,在开发初期,区域中某个景点旅游发展加快,明显超过其它景点时,就形成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而这个区域只有这一个独立的旅游发展极,那么这个增长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3.2点轴式空间结构 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增长极在区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会与周围的其他景点之间产生相互影响,于是带动了周围景点的发展和交通线路的建设;同时,由于区域旅游发展的特殊要求,交通沿线地区的相关景点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形成了区域旅

56、游发展的轴线。3.3 网络式空间结构 这是点轴系统发展的结果。随着区域旅游开发的深入,位于轴线上的各景点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一个景点可能与周围多个景点之间发生联系,以达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强化吸引力、赢取客源市场的需要。相应地,在景点与景点之间就会建设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通讯、动力供给网络。(二)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价值一、循环经济基本理论1、内涵。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

57、革,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 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2、原则。 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 (Reduce)、 再使用原则 (Reuse) 和再循环原则(Recycle)。 减量化原则主要针对的是输入端,要求从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资源使用的节约和污染的减少, 要求用较少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 此外还要求包装简单朴实,以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再使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 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延长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 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

58、够以初始的形态被多次使用,而不是一次性产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效率;再循环原则是属于输出端方法,这一原则要求生产出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 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没有用处的垃圾。 废弃物能够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利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 废弃物的再循环能够减少垃圾和污染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二、循环经济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可以在旅游业发展初期从开发投入到开发过程,直至开发后期经营等一系列过程都必须做到符合“3R”原则,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对于旅游规划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所强调的三原则,主要是针对资源的利用而言的,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如果遵循了三原则,不仅可以在旅游地建设过程中减少资源的使用量,节约资源,而且在旅游地经营过程中对于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有利于旅游地保持原生状态,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将人类开发活动对于旅游地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 同时,废弃物的少量排放和回收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