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9552710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50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9-06
上传人:haoh****nku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余**(实名认证)
贵州
IP属地:贵州
20
积分
- 关 键 词:
-
以太网
使用手册
- 资源描述:
-
以太网盘
使用手册
烽 火 通 信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客户服务中心技术支援部
2004年11月
目 录
第一章 数据网概述 4
1.1 数据网定义 4
1.2 数据网分类 4
1.3 信息的交换方式—— 4
电路交换 4
1.4 分组交换 4
第二章 以太网 6
2.1 以太网 6
2.2 交换式以太网 6
2.3 VLAN 7
2.3.1 VLAN的定义及作用 7
2.3.2 划分VLAN的目的: 7
2.3.3 划分VLAN的方法: 7
第三章 MSTP 9
3.1 MSTP概述 9
3.2 MSTP以太业务的配置 9
3.3 典型的组网模式 9
3.3.1 由透传盘组建以太网专线 9
3.3.2 由交换盘组建以太网虚拟专线 10
3.3.3 由以太网交换盘和透传盘组建汇聚型业务 10
3.3.4 由以太网交换盘组建链型共享型业务 10
3.3.5 由以太网交换盘组建以太环网共享通道 11
3.3.6一个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应用环境较复杂的案例 11
第四章 烽火公司的MSTP设备 13
4.1 机盘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13
4.1.1 透传盘 13
4.1.2交换盘 13
4.2 单盘的介绍及作交叉的原则 14
4.2.1 低阶以太网盘 14
4.2.1.1 低阶以太网盘的通用交叉模式 14
4.2.1.2 单盘及单盘配置说明 15
4.2.2 高阶以太网盘 30
4.2.2.1 高阶以太网盘的通用交叉模式 30
4.2.2.2 单盘及单盘配置 30
4.2.3 低阶混合交换盘 33
4.2.3.1 单盘及单盘配置 34
4.3 以太网盘的告警说明 39
4.3.1 紧急告警 39
4.3.2 次要告警 39
4.3.3 提示告警 40
4.3.4 以太网盘的性能说明 40
4.4 以太网的测试 42
4.4.1 模式一 42
4.4.2 模式二 42
4.4.3 模式三 43
4.4.4 模式四 43
第一章 数据网概述
1.1 数据网定义
狭义上讲数据网就是计算机网,广义上的数据网则承载了更多类型的业务,如视频、多媒体、IPTV等。
1.2 数据网分类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1. 信号的复用方式
时分复用:又称为TDM方式,SDH传输和窄带业务采用此种复用方式;
1.3 信息的交换方式1——
电路交换
在用户间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对通信信息不作处理(信令除外),固定分配带宽,以时隙为单位,电路交换是实时交换。主要应用于传统的通讯网络,如PSTN交换网、窄带接入网、SDH(在SDH中称为交叉)网。
1.4信息的交换方式2----分组交换
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包),每个分组有一个分组头(包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控制信息。分组的长度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交换以分组为单位。只有在有信息发送时才占用网络资源。是非实时交换方式,主要应用于以太网、IP网。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PC1
PC2
表示电路交换:有固定传输路径,是面向连接的通讯方式;
表示分组交换:无固定传输路径,属于无连接通讯方式。
第二章 以太网介绍
2.1 以太网
以太网是由施乐公司开发的一种技术,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碰撞检测(CSMA/CD)机制,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太网从早期的共享式逐渐发展到交换式以太网,目前大量应用的局域网及MSTP城域网主要是采用的交换式以太网技术。IEEE 802.3规范则是基于最初的以太网技术于1980年制定的,后来有陆续制定了许多新的标准,如802.1q等。开始时以太网技术主要应用在局域网中,目前开始大量应用于城域网,并逐渐地和SDH设备融合形成所谓MSTP设备。
2.2 交换式以太网
所谓交换式以太网是由2层交换机构成的网络。二层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转发数据包的网络设备(每一块计算机网卡的MAC地址都是唯一且固化在网卡上的。MAC地址由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8位为厂商标识,后4位为网卡标识)。交换机根据地址表(交换机学习到MAC地址后建立地址表,以此来记忆路径)将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目的端口;如果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不在地址表中则对整个广播域进行广播,直到学习到目的地址并将其添加到地址表中,这些工作是由交换机自动完成的。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地址表
PC1
MAC1
PC2
MAC2
2.3 虚拟局域网(VLAN)的应用
2.3.1 VLAN的定义及作用
VLAN字面意思是虚拟局域网,它将物理网络实体划分为多个在逻辑上相互隔离的广播域。只有同一VLAN的成员可以互相通讯。
2.3.2 划分VLAN的目的
将数据包限制到了一个VLAN内,可以防止广播风暴的产生;提高网络整体安全性,将不同用户群划分在不同VLAN,一个VLAN的数据包不会发送到另一个VLAN,确保了该VLAN的信息不会被其他VLAN的成员窃听,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保密;在进行网络管理时,使网络相对简单、直观。
2.3.3 划分VLAN的方式:
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这种划分是把一个或多个交换机上的几个端口划分一个逻辑组,这是最简单、最普遍的划分方法。该方式允许一个VLAN跨越多个交换机,或一个端口位于多个VLAN中。我公司交换盘采取该方式划分VLAN。
基于MAC地址的VLAN划分:网络管理员可按MAC地址把一些站点划分为一个逻辑子网。
基于路由的VLAN划分:路由协议工作在网络层,相应的工作设备有路由器和路由交换机(即三层交换机)。
IEEE 802.1Q协议
IEEE 802.1Q协议规范了基于端口的划分VLAN,将所有的端口划分在相应的VLAN中就可以了。每个VLAN都包含1个标识(VID),理论上一个交换机可以建立的VLAN数量可以达到4096个。
在工程应用中VLAN并不局限于单台的交换机,VLAN的划分经常要跨越多台交换机。实现方式是给交换机要转发的数据包添加一个VLAN标识符(VID),使此VLAN可以穿越多个交换机进行扩展。通常把两台交换机的互连端口设置为干道(VLAN Trunk)端口,当交换机把数据包从干道口发送出去的时候,会在数据包中加一个VLAN标记,其它交换机收到这样一个数据包后,会根据此数据包的VLAN标记将该数据包转发到指定的该VLAN所属的端口,从而完成了跨越交换机的数据传输。
下图描述了跨交换机的VLAN划分,其中
u PC1、PC3在VLAN1中,PC2、PC4在VLAN2中。
交换机1
交换机2
PC3
PC1
PC2
PC4
u 和PC相连的交换机端口被称为Access端口,该端口以untagged形式属于一个VLAN,其承载的流量只属于一个VLAN,该PC和交换机之间传送的是Untagged帧;交换机之间用干道连接,此端口被称为Tag Aware 端口(或 TRUNK端口),该端口以tagged形式属于一个或多个VLAN,一个干道端口承载多Vlan的流量,传输的是Tagged帧。
u 有标记VLAN1帧
u 有标记VLAN2帧
u 无标记VLAN1帧
u 无标记VLAN2帧
第三章 MSTP产品概述
3.1 MSTP定义
MSTP的中文名称是多业务综合传送平台,目前的MSTP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在SDH的基础之上增加了ATM和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能力,这样既支持传统的TDM业务同时又适应了新业务的需求,并由统一网管进行管理和业务调度。
MSTP起源于多业务应用发展的需求,由于现有的电信网从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逐渐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网络演进,通过映射、VC虚级联、GFP、LCAS以及总线技术等手段将以太网、ATM等成熟技术内嵌到SDH上,继承了SDH稳定、具备完善的管理手段、电信级的保护等特性,即保护了现有投资,又适应了新业务的发展。
MSTP将向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演进和发展。
3.2 MSTP以太业务的配置
MSTP以太业务的类型主要有2种:一种使用以太网透传方式实现对以太网帧进行点到点的透明传送,不需要MAC地址学习,该方式主要用于以太网专线接入。不同专线用户不共享SDH带宽,具有严格的带宽保障和用户隔离。另一种方式是利用以太网2层交换技术,提供以太网虚拟专线、2层汇聚、共享以太通道等业务。此类业务共享带宽,可以通过VLAN隔离不同的用户。
3.3 典型的组网模式
3.3.1 由透传盘组建以太网专线
A SDH B
ETH
ETH
LAN1 WAN1 WAN1 LAN1
LAN2 WAN2 WAN2 LAN2
3.3.2 由交换盘组建以太网专线
A SDH B
ESW
ESW
LAN1 WAN1 WAN1 LAN1
LAN2 LAN2
u 如果需要用VLAN隔离用户,B站的LAN1、WAN1划分在VLAN1中;LAN2、WAN1 划分在VLAN2中;其中LAN1存在于VLAN1,LAN2存在于VLAN2中,WAN1必须以tagged属性存在于VLAN1和VLAN2中,VLAN1、VLAN2的用户不能互相访问。若不划分VLAN,则所有端口的主机都可以互访。
3.3.3 由以太网交换盘和透传盘组建汇聚型业务
所谓汇聚是指多个端口向一个端口转发数据,具体针对MSTP来说就是多个WAN口向一个LAN口转发数据。
u 如果需要用VLAN隔离用户,则A站的LAN1必须以tagged属性存在于VLAN1和VLAN2中,A站WAN1划分在VLAN1中, A站WAN2存在于VLAN2中;B站的LAN1和WAN1划分在VLAN1中;C站LAN1和WAN1划分在于VLAN2中。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多层的汇聚业务。
ESW
3.3.4 由以太网交换盘组建链型共享型业务
A B B
ESW
ESW
WAN WAN
LAN LAN LAN
3.3.5 由以太网交换盘组建以太环网共享通道
u 在此应用方式下必须启用STP协议。并且MAC层的保护目前还不能达到电信级的要求,如果以后引入RSTP协议,则可以使切换时间小于50ms.
3.3.6有时会遇到较复杂的组网环境,下图是一个在实际工程中遇到案例
u 如图所示,大客户的数据设备同时和移动、电信的MSTP连接,其用意是构成备份路由。从设备的所有权分析,有3个业主,网络被分割成了3部分;从网络的角度分析,其实是一个整体网络,需要统一3方规划,否则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冲突。提醒:MSTP的应用的难点在于数据链的整体分析。首先在工程规划时设计必须合理,在建网和维护时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了解网络整体设计思路,然后才能更好的使用MSTP产品。
第四章 烽火公司的MSTP设备
目前烽火公司的MSTP的实现方式是在SDH设备上的通用槽位增加数据业务处理卡(如以太板、ATM板、RPR板),通过封装协议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信号映射到虚容器中来实现对数据业务的支持,这样即保护了运营商的原有投资同时具备了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
4.1 机盘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4.1.1 透传盘
ETH
ETH
LAN WAN SDH WAN LAN
图中的实线表示交叉所要建立的连接。在完成交叉配置后,将WAN口和WAN口连接起来就已经建立了以太网专线通道,在网络中的属于物理层,开通简单,和传统的E1通道类似,经过端到端的测试后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4.1.2交换盘
ESW
ESW
LAN WAN SDH WAN LAN
利用交换盘组网比较复杂,首先交叉的配置必须正确(这一点对传统的SDH维护人员相对简单一些),其次交换机的运用要合理(这点很关键,其前提是技术人员要有一定的数据网基础,这就需要自己去积极学习相关基本知识,产品手册一般不会过多涉及基础知识性内容)。同类的交换盘和透传盘的交叉配置原则完全相同,对于透传盘来说,当交叉数据下载到数据库后,以太网的透明通道就算建立了。相对于交换盘来说,交叉数据下载后只是完成了其物理层的连接,相当于将2太交换机用SDH通道连接起来了,还必须在单盘中进行交换机的相关配置,如VLAN的设置,各种协议的选择等。由于涉及到数据链路层,可能会涉及到多厂家的设备,因此技术人员能多了解2层交换机、ADSL、ATM、路由器等产品对使用MSTP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可以提高MSTP设备的使用策略和技巧。
4.2 单盘的介绍及作交叉的原则
按照以太网盘交叉映射颗粒的选择可以分为低阶盘、高阶盘、高低阶混合盘3类,业务的配置涉及2个方面:交叉连接和单盘配置。不同类型的以太网盘的交叉配置的基本模式是相同的,但具体的操作细节有不同的地方;单盘配置模式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交换和透传2种基本类型,各种设备的以太网盘都具有相似的配置界面和内容,所以在下面的单盘介绍中,只将这2种类型的单盘配置模式详细的讲述1次,除非有必须单独说明的地方,一般不会对每块以太网盘单独地重复描述。首先就3类机盘的交叉的基本模式进行介绍:
4.2.1 低阶以太网盘
主要应用与IBAS130、622-06A、2488-01B/C/D设备上。实现方式是将以太帧映射到低阶虚容器中,经过SDH传输到其他节点。此类机盘有多个WAN口(系统侧),每个WAN口的带宽是可配的,占用1-49个VC12,单盘的所有WAN口总共占用63个VC12。在作交叉时WAN口、支路时隙、群路时隙无须一一对应,但时隙必须连续选择并且不能重叠使用(注意:使用没有LCAS功能的机盘时,只要有1个VC12不好,则整条通道就不可用,启用LCAS功能后可以避免此问题)。
4.2.1.1 低阶以太网盘的通用交叉模式
所有的以太网盘的交叉配置的风格是一致的,用命令行在低阶交叉列表中填写交叉语句。其以太网信号的表示法与E1信号的相似,区别在于交叉元素中增加了WAN口。语法格式为:TX.Y.Z—-群/支路时隙;x表示以太网盘的WAN口,Y表示支路槽位,Z表示支路时隙。
具体交叉举例,如下所示:“t2.8.1-63—w.5.1-63”表示支路8所插以太网盘的WAN口2从西向群路的第5个VC4下话。注意此交叉共用了63个VC12,实际上只需用49个VC12即可达到100兆的链路带宽,其他的VC12都被浪费了,并且同一块盘的不同WAN口不能重复使用时隙。在全局设置中一项参数“sorteth”,在62206A、B/C/D等设备和IBAS130、IBAS110设备之间建立数据链时,在62206A等设备的相关交叉界面中必须将该项设置为“YES”。
要注意:IBAS设备的交叉方式有2种:除了通过交叉命令外还可以在以太网单盘配置中填写时隙来配置交叉,就如同E1业务。在着2种方式中以太网盘的支路时隙和群路时隙必须是完全一致的。另外,622/155-06A设备有些特别,由于1个支路占用2个物理槽位,当同时有2块以太网盘插在同一支路时,从左往右第1块盘的WAN口排序是WAN1、WAN3,第2块盘的WAN口排序为WAN2、WAN4。
4.2.1.2 单盘介绍及单盘配置说明
以太网盘产品目录
设备型号
盘号
类型
面板
网管
GF155-03F
(IBAS110)
WKE 2.151.064/WKE 7.822.688
双口100M以太网透传盘
WKE 2.151.046/WKE 7.822.688
GF155/622-03B/C
(IBAS130B/C)
WKE 2.170.480/WKE 7.822.486
R1B
双口100M以太网透传盘
ETH
ETH_2
WKE 2.170.480/WKE 7.822.486
R1C
双口100M以太网透传盘
ETH_2A
WKE2.170.482R1B/R1C/WKE7.822.486
对内2方向,对外4口,带100M交换以太网盘
E2X
E2X
GF622-06A
(IBAS150)
WKE 2.170.367/WKE 7.822.067
双口100M 以太网透传盘
ETH
ETH-1
WKE2.115.069/WKE 7.822.492
对内2口,对外6口, 100M交换以太网盘
ESW
ESW
GF2488-01B/C
(Citrans550B/C)
WKE 2.018.330/WKE 7.822.732
双光口 100M以太网透传盘
FE-F2
FE-F4
WKE 2.170.425/WKE 7.822.067
双口100M 以太网透传盘
ETH
ETH-1
WKE 2.170.602/WKE 7.822.527
8口100M以太网透传盘
ETH-8A
ETH8A
WKE 2.170.464/WKE 7.822.403
单光口1000M以太网透传盘
GE-1
GE-1
WKE 2.170.442/WKE 7.822.320
对内2方向,对外6口, 100M交换以太网盘
ESW
ESW
WKE 2.170.503/WKE 7.822.527
对内8方向,对外8口,100M交换以太网盘
ESW_8
ESW8A
WKE 2.115.170/WKE7.822.759
8个FE(LAN口)和1个GE口100M/1000M以太网盘混合交换盘
GFS1L
GFS1L
WKE 2.115.156/WKE7.822.772
对内8 FE+2 GE,对外8FE+2GE口带交换以太网盘
GFC1
GFC1
WKE 2.115.153/WKE7.822.759
对内8FE+1GE,对外8FE+1GE口100M/1000M以太网盘混合交换盘
GFSW1
GFSW1
GF2488-01D
(IBAS180)
WKE2.170.590/WKE7.822.609
4路100M以太网透传盘
FE-4
ETH4
WKE2.170.528R1C/WKE7.822.609 R1C
4路100M以太网交换盘
ESW4
ESW4
WKE2.115.189/WKE7.822.909
4路100M以太网交换盘
ESD1
ESD1
GF9953-01C
(Citrans750)
WKE 2.170.418/WKE7.822.216
双口1000M以太网透传盘
GE-2A
GE-2A
WKE 2.115.073/WKE7.822.512
对内8GE方向,对外8GE口,带交换1000M以太网盘
GSW
GSW
WKE 2.115.154/WKE7.822.760
对内8 FE+1 GE,对外8FE+1GE口100M/1000M以太网盘混合交换盘
GFSW2
GFSW2
GF9953-01C
(Citrans750)
WKE 2.115.168
对内8 FE+2 GE,对外8FE+2GE口100M/1000M以太网盘混合交换盘
GFF1
GFF1
1、 IBAS130双口以太网透传盘
本盘可插在IBAS设备的任意支路槽位上。共有2个WAN口和2个LAN口,每个WAN口可配置1-49个VC12,2个WAN口和E1业务所占资源的总量是63个VC12。
面板指示灯说明
1) ACT工作指示灯:
u 灯亮表示机盘处于激活状态,工作状态时闪烁。
2) RJ45接口指示灯:
u 绿灯常亮表示该以太网双较线接口处于LINK UP状态;
u 绿灯闪烁表示该以太网双较线接口有数据包到达,每次闪烁的时间为30ms;
u 黄灯闪烁表示该以太网双较线接口有数据包发送,每次闪烁的时间为30ms。
单盘配置
在单盘配置中通道层的大部分参数由网元的交叉数据确定,只有2项参数需要注意:
1) 支路FE端口模式
可选择“自动协商”、“100M全双工”、“100M半双工”、“10M全双工”或“10M半双工”。在和其他设备互连时,建议采用强制方式,这需要双方约定,自协商方式有时的效果可能会不理想。
2) 性能值上报设置
该项设置的目的是设置一个门限,来统计以太网端口在设定的时间内所收到的包是否能达到该门限设定的收包数,如果低于门限值,则会产生告警,该功能只是用于检测该通道上是否有数据在传递,并不作为实时的流量监控。
FE性能统计时间片(min)
可以在0—10范围内选择测试时间长度(0分钟—10分钟)
FE性能统计门限
可以任意设定某个期望值。
注意:该盘在查看告警/或查看性能值时的线路号1-2指分别只LAN口1和LAN口2。
2、 IBAS130以太网四口交换盘
本盘可插在GF155/622-03B系统设备的任何一个支路槽位,4个 LAN口,2个WAN口,等效于6口的交换机。
单盘面板示意
单盘配置
该盘是交换盘,其通道层的参数设置与透传盘相同,在此不予赘述,只介绍交换功能的使用。
1) 生成树
启用该协议能够自动检测网络中出现的逻辑环路(注意与SDH拓扑成环不相关),保留并行链路中的一条,阻塞某些端口,消除环路。使用时必须是整个2层网络同步启用该协议,并且必须配置该盘的全局MAC地址。
2) MAC地址老化时间
交换机将周期性的自动删除动态地址表中的地址,然后重新学习,该周期称为老化时间,以秒为单位,最小值为5s,最大值为65535s,一般设置为80s。
3) 端口聚合
将多个以太网端口聚合成为一个逻辑端口,从而线性增加交换设备间的连接带宽,并增加链路的可靠性。参与端口聚合的所有端口应工作于全双工方式并具有相同的速率,VLAN属性必须一致。本盘支持最多4个端口形成一个端口聚合(打开端口聚合功能必须关掉生成树)。
4) 端口镜像
在同一交换盘内,将某个端口的流量复制到另一个端口中,此功能主要用于网络状态监视及故障诊断。例如,我们想查看某个端口的流量状况,可以把该端口的流量镜像到另一个端口中,然后在镜像端口接仪表或安装了抓包软件的计算机分析该流量的内容。
5) 交换机MAC地址
在打开STP生成树协议时必须设置该参数。MAC地址的数值一般贴在交换盘的里面。
6) 端口开关
打开或关闭某个端口,一般由交叉命令关联,不需要手工设置。
7) 地址学习开关
用于使能或关闭某个端口地址自动学习和更新功能,缺省配置为打开,关闭则交换机失效。
8) 流量控制
该项设置无效,缺省选“关”。
9) 静态MAC地址设置
静态MAC地址是通过网管界面配置的MAC地址表项,即将静态MAC地址绑定到某个端口,这样的MAC地址不会被自动更新掉,可以实现端口锁定功能,该盘的单盘配置界面支持40个静态MAC地址项配置,此外还可以用控制命令的方式逐项增加或删除静态MAC地址项。该项功能一般很少用。
10) VLAN设置
该盘支持32个VLAN,缺省的VID为0,此时该盘可以透传802.1q以太帧。创建某个VLAN时的操作很简单,在某个VLAN的VID设置中添加一个数值(2-4094),然后在该VLAN的端口列表中选择将相应的WAN口和LAN口以tagged/untagged的属性加入该VLAN即可。
PC2
例如:
VLAN ID 为2的配置方法是:
字节1 0X00
字节2 0X2
VLAN ID 为15的配置方法是:
字节1 0X00
字节2 0XF
注意:当字节的前缀为OX时,表示该数值为16进制,否则就是10进制。该盘在性能和告警显示中的线路号分别表示端口序号,1-2指WAN口,3-6指LAN口
端口聚合实例
PC1
交换机
ESW
1 LAN5 LAN1
3 2 LAN6
在单盘配置中,展开“端口聚合”。在“聚合状态”选项中选择“基于源和目的”,“聚合端口1”中输入“5”即LAN5;聚合端口2中输入“6”即LAN6(此时的LAN5/LAN6的VLAN属性及端口的工作方式要完全相同),这样就把LAN5和LAN6捆绑为一个高速端口。拔掉LAN5或LAN6所连接的任一根网线,链路仍不会中断,2台PC的通讯仍然正常。
端口镜像实例
PC3
PC4
ESW
LAN2
PC2
LAN4
LAN3
PC2和PC3通讯,将LAN3的流量镜像到LAN4上,PC4上的网络监视软件查看LAN3的流量。点击单盘配置,展开“端口镜像”,打开镜像功能,在“被镜像端口”中输入“3”,即将LAN3作为被镜像端口;在“镜像端口”(即监视端口)中输入“4”,即将LAN4作为监视端口。为验证端口镜像功能是否已起作用,可用Sniffer软件查看LAN4的流量状况(该软件的用法在技术支持的网站上有),若LAN4与LAN3的流量一致,说明LAN3的数据已被镜像到LAN4,镜像功能已生效。性能查询时线路号
3、 622-06A双口以太网透传盘
该盘为2口透传盘,配置在GF155/622-06A设备,插在支路盘槽位。
单盘面板示意图
单盘配置中与IBAS设备的透传盘相同,设备硬件选择需要设置,有2.5G和622可选。性能查询时线路号
4、 622-06A设备6口以太网交换盘
具有2个WAN口, 6个LAN口,等效于8口交换机。插在支路槽位,建议不要插在扩展框,交叉数据和单盘配置遵循以上介绍的低阶交换盘的通用原则。
单盘面板
单盘配置与IBAS设备的交换盘相同,设备硬件选择设置,有2.5G和622可选。
注意:性能和告警显示中的线路号1-6指LAN口, 7-8指WAN口。
5、 2488-01B/C设备6口以太网低阶交换盘
插在B/C设备的低阶支路盘位,建议不要插在扩展框。该盘的网管名称与622设备的6口交换盘相同,但硬件不同,单盘配置相同,同样要选择“622、2.5G”设置项。
单盘面板示意
单盘配置与IBAS设备的交换盘相同,只是设备硬件选择需要注意,有2.5G和622要选
注意:性能和告警显示中的线路号1-6指LAN口,7-8指WAN口
6、 2488-01B/C设备8口低阶透传盘
可插在低阶槽位(包括扩展子框)。交叉及单盘配置遵循透传盘的通用原则,只是须注意该盘LAN口只支持100M全双工方式。告警及性能查询时端口线路号说明1-8 指WAN口,9-16指LAN口
7、 2488-01B/C 8口低阶交换盘
具有8个WAN口,8个LAN口,等效于16个端口的交换机,插在低阶槽位(包括扩展子框)。有R1Q和R1R2个盘号,R1Q网管名称为ESW8,R1R网管名称为ESW8A。单盘配置与E2X相同。
单盘面板
注意:告警及性能查询时端口线路号说明1-8 指WAN口,9-16指LAN口
8、 GF2488-01D的低阶以太网交换盘
插在支路槽位,有4个LAN口和 4个WAN口。交叉语句与稍有不同,采用LT作为低阶支路信号,其余相同
单盘面板
单盘配置交叉配置和单盘遵循通用模式。
注意:性能及告警查询时端口的线路号网管已解析。
9、 2488-01D四端口低阶透传盘
单盘配置和交叉方法遵循通用原则。面板与交换盘类似。
注意:性能及告警查询时端口的线路号网管已解析。
4.2.2 高阶以太网盘
主要配置在2488/10G设备上,以太帧映射到高阶虚容器中。目前高阶以太网盘的封装支持HDLC或GFP2种协议。
4.2.2.1 高阶以太网盘的通用交叉说明
交叉的原则与O622分支盘的交叉类似,交叉语句必须在高阶命令列表中写。由于高阶以太网盘的WAN口和VC4时隙是严格对应的,因此不需要在交叉界面中特别指定WAN口的序号。交叉说明以下图的设备配置为例,选用了2.5G01B的交叉界面作说明。
高阶交叉列表所示,39槽位GE盘的WAN1口映射到西向群路,将群路的7、8两个VC4进虚级联(注意:级联的通道必须是连续的VC4),交叉语法与622-02很相似。
4.2.2.2 单盘及单盘配置说明
10G设备双口千兆双口透传盘
机盘插在GF9953-01C设备的支路槽位,有2个GE光接口(不可插拔), LAN1口可占用第1—8个VC4,LAN2口占用第9—16个VC4,二者之和最大带宽为16个VC4。
单盘面板与低阶以太网盘的单盘配置类似,需要注意的是端口工作模式,有自适应和强制千兆全双工(关闭自适应功能即可)2种方式可选,建议选择千兆全双工方式。
2 10G千兆以太网交换盘
8GE光口交换盘,该盘插在GF9953-01C设备的10G群路槽位,用户侧有8个GE光接口(光模块可插拔),对系统一侧具有8个VC4虚级联通道,每个VC4虚级联通道的级联数在1—8之间任意可选,8个VC4虚级联通道共占用64个VC4带宽。
单盘面板
单盘配置同低阶以太网交换盘,只是封装协议有HDLC或GFP可选。
高低阶混合交换盘
4.2.3.1 单盘及单盘配置
1、 10G设备FE/GE混合交换盘
该盘有8个百兆电口和1个千兆光口,千兆WAN口必须映射到高阶虚容器中,百兆WAN口既可以映射到高阶虚容器也可以映射到低阶虚容器中,所以称为高低阶混合交换盘。LAN1-LAN8为FE电接口,LAN9为一个GE光接口(不可插拔)。
单盘面板
单盘配置与低阶交换盘相同
交叉配置说明
1) WAN1-WAN8为FE口,共同占用该盘所在支路的第9-12个VC4,WAN口的交叉可以选择高阶路径也可以选择低阶路径,建议选择高阶交叉路径,这样可以节约低阶交叉资源。WAN1-WAN8口的交叉路径有2条:
u 光路时隙高阶交叉盘低阶交叉盘支路的9-12 VC4 WAN口;
u 光路时隙高阶交叉盘支路的9-12 VC4 WAN口;
u 注意:WAN1和WAN2,WAN3和WAN4,WAN5和WAN6,WAN7和WAN8必须占用支路的同一个VC4。
2) WAN9为GE端口,其交叉路径必须选择高阶交叉。占用该盘所在槽位的第1-8个VC4。
3) WAN9的交叉路径:
光路时隙高阶交叉盘支路的第1-8通道WAN9口。
交叉数据以下图为例进行说明
1) WAN1-WAN8口选择高阶交叉路径
2) 高阶交叉命令在低阶交叉列表中列出,但必须在全局设置中optimizelist参数项的列表中列出VC4时隙,表示WAN1口的交叉语句虽然是在低阶交叉列表中写入的,但该交叉路径选择了高阶;
该盘以太网信号的表示方法
3) WAN1-WAN8
选择低阶交叉路径
u
u
u
u 如上图低阶交叉列表所示,在全局设置中optimizelist参数项设置为NO,表示交叉路径选择了低阶。
u 注意:在选择低阶交叉路径时WAN1和WAN2口必须占用支路的同一个VC4,依次类推3和4、5和6、7和8必须占用支路的同一个VC4。
4)WAN9口的交叉必须在高阶交叉列表中写入。
2、 2.5G-01B/C设备FE/GE混合交换盘
有8个百兆LAN口和1个千兆LAN口,和8个百兆WAN口。该盘配置在高阶支路盘位和群路盘位,占用该盘位的第1-4个VC4。
单盘面板
单盘配置与低阶交换盘相同
WAN口的交叉路径选择
1) 光路时隙高阶交叉盘低阶交叉盘支路的9-12VC4WAN口;
2) 光路时隙高阶交叉盘支路的9-12VC4 WAN口;
低阶交叉路径
高阶交叉路径(optimizelist设置项后必须填入VC4序号)
3、GFF1盘
物理配置:
本盘可以插在GF9953-01C系统上除高阶交叉盘(XCU),时钟盘(CKU),以及网元管理盘(EMU)和公务盘(EOW)这6个槽位外的任何一个槽位,即可以插在E1---E10,W1---W10这20个槽位的任意槽位。配置为低阶交叉时与早期版本以太网盘不能互通,配置为高阶交叉时可以和部分早期千兆以太盘互通(如GE-2A,GFSW,GFS1L)
交叉配置:
WAN1-8口占用支路的第13――第16共4个VC4时隙,WAN之间可以任意选择支路的VC4,这点与以上2种高低阶混合交换盘不同,可以更灵活地配置;
WAN9-10口可以占用1――16任意时隙。其中13――16时隙与百兆口共用,但不能同时使用;WAN9可以占用1-8时隙,WAN10可以占用5-16时隙,5――8时隙WAN9和 WAN10共用(WAN9、WAN10各自最多只能占用8个时隙)。
交叉举例
GFF1盘插在W5槽位,STM-16光盘插在W3槽位,WAN1-8口选择低阶交叉路径时配置交叉如下:ADD W2.5.13.1 to w.3.1.1/n50 。说明:W2.5.13.1是表示用W5槽位GFF1以太网交换盘的第二个WAN口及第13个VC4的第1-50个VC12上话到西3槽位的第1个VC4的第1-50个VC12。
WAN1-8口做交叉时选择高阶交叉路径时的配置方法如下: 直接高阶交叉列表中写入ADD W2.5.13 to w.3.1。
WAN9-10口的交叉如下(槽位配置同上):ADD E9.5.2 to w.3.2/n4 。说明:表示用W5槽位GFF1以太网交换盘的第九个WAN口使用第2-5个VC4上话到西3槽位的第2-5个VC4。
单盘配置:
基本配置
1)告警代码屏蔽和性能代码屏蔽。
2)VC4下话交叉页,由交叉数据确定,无须手工设置。
3)JI、J2设置,使用缺省项即可。
4)LAN口和WAN口告警屏蔽设置。
5)端口开关,不管作交叉与否,所有的LAN口缺省都是关闭的,需要手动使能需要使用的LAN口。
4)FE--口以太网帧封装用来选择封装形式,百兆WAN口目前只支持GFP封装
5)FE--WAN口时隙映射模式――-交叉不能自动设定,需手动配置。
选择低阶交叉时,一般配置为VC12,如需要也可以选择VC3
选择高阶交叉时,配置为VC4
6)FE--WAN口LCAS设置――-用来设置链路容量调整方案功能(LCAS)。LCAS功能可以支持在不中断业务的前提下灵活改变带宽,当某些虚级联的成员(VC4、VC12)失效时将其去除,并在其正常后自动恢复,其增减的过程是平滑的。如果正在使用的链路中的某个VC12损伤了,该链路不会终断,只会减少带宽。在设置为LCAS功能时,无须手工填写SQ值;在不选LCAS功能时,SQ值有手动和自动可选,一般选自动。如用户没有指定用LCAS功能时,建议关闭该功能。
7)FE--WAN口时隙设置。
自动关联于交叉设置,无须手工设置。
8.)GE以太网帧封装。注意:早期的程序中WAN10口不提供LCAS功能,且WAN9启用LCAS后,需要关闭WAN10端口。
交换机配置
1) 端口工作模式
用来配置单盘上各LAN口的工作模式
2) 端口接收帧类型设置
依据网络需求我们可以有三种设置,仅接收VLAN标记帧、接收所有帧、仅接收非VLAN标记帧,一般选择缺省配置。
3) 端口优先级
用来配置各端口的绝对优先级,级别范围0――7(级别由低到高),此选项需要将“拥塞控制方式”配置为“优先级方式”后才能生效。
注:当端口收到的非标记帧时,可以单独使能该功能,当收到的是标记帧时,必须同时打开该端口的VMAN功能,才能对所有类型的帧起作用。
4)流量控制项
用来打开和关闭各端口的流量控制功能,此选项需要将“拥塞控制方式”配置为“流控方式”后才能生效。
注:在有数据收发的情况下打开或关闭流控功能时,流控功能不一定正常,建议开关端口后再使能或关闭流控功能,不过需要中断业务必须经过允许。另外,启动流控后因PAUSE帧占用带宽,会导致双向速率下降,降低带宽利用率,这是正常的。此功能若用户不提出要求,最好不要开启。
5)端口聚合
方法同早期版本的以太网盘。
6)端口镜像
方法同早期版本的以太网盘。
注:不能镜像PAUSE和CRC等特殊包;镜像端口不能处于被镜像端口所在的VLAN中,否则镜像出来的数据包可能会被添加tag标识。
7)端口PVID设置
一般交换机的端口总会以untagged的属性存在于一个缺省的VLAN中,该VLAN可以修改但是不可删除的,并且是唯一的,本盘的缺省VLAN为1。(放入VLAN配置中)页:41
通常,交换机的内部进行MAC帧交换时,帧必须是带VLAN标记的,但当某个端口收到的是untagged帧时,交换机端口必须给该帧加上一个VLAN标记才能向本交换机的其他端口转发,那么这个添加的标记就是该端口的PVID,其实质是将接收到的非标记的帧向该VLAN转发。本盘所有端口的PVID缺省是1。注意:在这里必须将VID和PVID的概念区分开。VID针对的是VLAN,PVID针对的是端口。
+PVID进行转发
非标记帧
按VID进行转发
标记帧
每个端口只能配置一个PVID,如果要修改PVID,就必须创建某个VLAN,该VLAN 的VID与PVID相同,并且该端口一般以UNTAGGED属于该VLAN。
8)端口vMAN设置
上面说到了untagged帧的转发,如果当交换机端口收到的是带标记帧时,同时打开VMAN功能,可以在收到的标记帧上再添加PVID,这也称为VLAN嵌套。用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
A站 MSTP B站
按tag转发
按tag转发
收发标记帧时
(a)不使用VLAN嵌套功能
MSTP
+PVID转发
+PVID转发
A站 B站
收发标记帧时
(b)使用VLAN嵌套功能
在(a)图中,MSTP的相关端口必须按照全网的规划统一设置VLAN,也就是通过多少VLAN就要在MSTP上创建多少VLAN,这就增大了工作量,并且MSTP的单盘配置变得相对复杂;在(b)图中,在使用VLAN嵌套功能后PVID作为内部标记,无须按照全网的规则配置VLAN属性,创建一个局部的逻辑域,可以把其想象成一个隧道,类似于透传盘的用法,这样可以简化操作,关键是使MSTP的配置相对简洁,应用时不易出错。因此建议当MSTP需要通过大量的VLAN时,打开VMAN功能。
9)生成树及其他设置
设置方法与早期盘相同
10)PING功能
该功能是为了方便以太网通道的测试,可以给远端交换盘绑定一个IP地址,通过本地LAN口连接的PC直接ping远端交换盘。使用时首先打开远端交换盘的PING 功能,关闭本地交换盘的ping功能,然后配置好本盘的MAC地址,而且MAC地址不能配置为组播地址,全局IP地址配置为与本端主机同一子网。注意:在PING功能使能时确认没有收发数据业务。如下图所示,可以直接由PC ping B站的交换机,而无须在B站接1台PC,方便了开通与维护。
A B
配置IP
PC
VLAN配置:
配置原则与老盘相同,只是界面稍有差异
如上图,将鼠标移到右上角,点击右键出现添加VLAN,用左键确认后出现一项条目:
如上图用右键单击VLAN,出现下拉菜单,可以继续添加VLAN,也可以选择样式出现如下界面
可以通过拷贝的方式批量增加VLAN条目。其中最左面的数字表示条目的序号,然后是VID,备用(无意义),接着是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其配置规则和早期版本的以太网盘一样。
广播风暴抑制:
由于广播风暴针对的是VLAN,因此需要首先在VLAN配置中添加相应的VLAN。
展开该条目,首先写入VID,然后写时间单元用来配置端口广播包抑制比(注意:此处的时间单元单位为1/100秒),时间单元可通过的包数以16为一个等级(0-15无效)。例如时间单元为1,可通过包数为16的时候,那么可通过的包数为每秒1600个包
静态单播地址
指定数据帧向一个端口转发称为单播,该功能在指定的VLAN内为数据包指定了一条静态路径,其实现方式是将指定的用户(MAC)绑定到指定的端口。
VLAN-ID:在单播过程中,被指定端口所属的VLAN-ID。
MAC地址:单播信息的目的MAC地址。
端口:选择指定端口。
静态组播地址
数据帧向全部端口转发称为广播,指定数据帧向多个端口转发称为组播。同样由人工直接指定数据的传送路径,将多个指定端口和组播地址(和用户PC的MAC地址不同)进行绑定,使组播数据包群发到所有指定的成员。
注意:此处的MAC地址项必须配成以01开头的MAC地址表示数据为组播包。
二层流配置
用来配置各端口基于端口、MAC和VLAN的限速功能,通过此项设置可以限定某个用户对带宽资源的占用,收费不同则带宽不同,达到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而早期的以太盘交换盘的带宽资源是无原则的共享竞争,虽然早期的透传盘可以达到此目的,但是必须作到每个用户独立占用物理通道,仍然不经济。
具体配置时,首先手工添加条目。在流分类规则里选择是针对端口、MAC还是VLAN,然后根据此项选择再配置下面的相应选项,例如:流分类规则选“基于端口”,则下面就配置源端口、目的端口和限制带宽选项即可。
单盘控制命令配置
“最大数据帧长度设置”项里可以设置单盘各个端口允许通过的最大帧长度的大小范围(1518-9642),该项配置是为了支持传输长度超过802。3规定的最长帧1518字节而设的。
环回控制的作用与SDH设备相同,不过在正常使用、PING或用仪表测试时不要该命令,因为以太网要尽量避免环回,只有在出现LP、HP的告警时用该命令帮助查找故障点。
性能及告警查询时端口的线路号网管已解析。
4、GFC1盘
物理配置:
在GF2488-01B系统上,可以插在30~33,38~3D共10个槽位。 与O622-2光盘类似。
在GF2488-01C系统上,可以插在05~07,0A,0B,0D共6个槽位。
交叉设置:
WAN1-8口占用第5~8 VC4时隙,WAN口可以任意占用这4个时隙;WAN9-10口占用第1~8 VC4时隙。注意,第5~8 VC4时隙既可以分配给FE口也可以分配给GE口,但不能同时使用。下面举例说明交叉。
1) WAN1-8口的交叉
ADD t7.24.1 to w.17.1/n50 ,
说明: 38槽位GFC1盘的WAN7口使用第8个VC4的1-50时隙上话到31槽位群路盘的第1个VC4的1-50时隙。
注意:FE口的交叉既可以选择低阶路径也可以选择高阶路径,选择高阶交叉路径时不用写出VC12的序号,并且交叉语句写入高阶交叉列表。
2) WAN9口的交叉:
ADD w9.17 to w.17/n4
说明:38槽位GFC1盘的WAN9口的第个1-4VC4上话到31槽位群路盘的第1-4个VC4。
注意:如果要启用LCAS功能做多径传输时,则必须将SortETH配置为No
- 内容简介:
-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