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二

收藏

预览图
编号:9566659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2.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9-17 上传人:haoh****nku IP属地:贵州
20
积分
关 键 词:
积累 运用
资源描述:
积累与运用二 教学目标 1、 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 背诵成语组成的反义词。 3、 口语训练。 4、 习作。 教学重点: 1、 积累词语、成语。 2、 口语表达训练。 3、 进行习作能力训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 说说照片里的故事。 3、 丰富构成反义词的成语。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学习“温故知新” 语海拾贝 口语交际 指名读词语。 这些词语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范读词语。 你知道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你还知道这类词语吗? 学生自主学习。 讲解词语意思。 你知道各组成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你能举出一些反义词的成语吗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照片里的故事,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照片,讲一讲照片里发生的故事。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每个人都有许多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都隐藏着小故事,有时间在选一两张照片,把其中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读词语。 自读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自由发言。 自由轻声读,同桌互相纠正发音。 利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自选一张照片,小组内发言。 小组内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完成习作。 2、 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复习、巩固积累 指导习作 指导修改 听写用来写动作的词语。 听写语海拾贝中的词语。 指名读题。 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过渡:可以写照片里的任何人、事、物,只要与相片里记录情景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写。 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 小结:不管写什么,要把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让人看得明白。 请你把写好的习作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请你的同桌提提意见,在进行修改。 读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评价。 听写、互批。 反馈听写情况。 读习作要求。 写照片里的故事,可以写照片里的人,也可以写照片里的事,也可以写照片里的物。 选择照片。 自主回忆,选择习作的内容。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把交流的人 、事、物写下来。 写人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还有心理活动。要写出人的特点。 写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当时刹那间的事情、写照片里看不到的事情,可以充分想象。 自主修改。 互相评价。 11、江南水乡——周庄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周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自主积累好此佳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3、理清文章脉络。 4、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范读录音带。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1、板书课题:11、江南水乡——周庄。 2、揭示课题。 这个课题有什么特点?(中间有一个破折号) 你知道破折号有什么用吗? 3、简介“江南”: 抓住古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讲解江南水乡。 1、全班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 (解释、说明的作用) 3、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录音范读。 2、学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课文描绘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适时小结:描绘了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的江南水乡——周庄的美丽景色。 4、轻声自由读课文。 5、反馈学习信息。 你读懂了什么? 6、课文中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周庄的地理位置。 第2自然段:周庄的宁静、秀美、和谐。 第3自然段:周庄展示了历史的沧桑、文化的积淀。 第4自然段:总结了周庄的特点,表达了对它的喜爱。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自己不懂的词语。 3、学生自主阅读识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懂了周庄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懂了周庄的景色相当迷人。 学生:读懂了周庄是我国文化的宝库。 学生:读懂了周庄是祖国的沃土。 …… 三、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注重学生朗读的自评) 2、师生共评朗读情况。 3、学习生字、新词。 (1)整体认读:历史( )多余 ( ) (2)前鼻音:不禁( ) (3)后鼻音:画栋( ) (4)翘舌音:崭新( )历史( )贞丰桥( )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正音:杭( )是后鼻音。 2、第1自然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周庄的地点、特点)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这句话的含义? 4、反馈: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学生:我是这样理解的,它拥有苏杭的的特点。 5、全班齐读,感受周庄“灵秀、瑰丽”的特点。 学生:周庄它集 所有水乡的瑰丽于一身,它最美。 学生:周庄是具有苏州,杭州灵秀的特点。 ……(让学生在小组中,同其他人合作,在合作中交流,既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 1、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崭新 纯洁 压迫 不禁 历史 富饶 沧桑 古朴典雅 飞檐朱栏 雕栏画栋 2、周庄有什么特点?(生自由发言) 读词语 说主要内容 二、中心入手,直奔重点。 1、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 3、你知道两个句子之间为什么用分号吗? (因为这是两个让人喜爱周庄的原因,没有哪一方面更重要。) 学生:读懂了我们喜爱周庄的理由。 学生:读懂了周庄让人喜爱,因为它把人们带回了大自然。 学生:读懂了周庄还是祖国富饶的一方沃土。 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感悟 一、讲读第2自然段 1、生自渎本段,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 2反馈学习信息。 3、你是怎么理解“都市那种水泥丛林给人们的压迫感”这句话? (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读出周庄的宁静、秀美、和谐。 二、讲读课文第3自然段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3、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读懂了周庄展示了历史的沧桑,文化的积淀。 学生:读懂了周庄富安桥非凡的气势。 学生:读懂了周庄的名桥师勤劳建桥人的智慧的结晶。 …… 4、播放课件。 (观赏周庄的桥) 5、指导朗读。 (以自豪的语气来向人们介绍周庄的名桥。) 学生:读懂了周庄既有古典美,又有现代美。 学生:读懂了周庄的一切宁静、秀美、和谐。 学生:读懂了周庄让人轻松和畅快。 …… 汇报学习情况,老师相机点拨。 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作者以他那优美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周庄独特的美,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来领略周庄的风光。(播放VCD) 2、欣赏完周庄的美丽风景,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指导背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周庄的宁静、和谐。 2、你有什么科学的记忆方法? (引导学生用“分层法”“图文结合法”……) 3、给学生时间进行背诵,有时间可展示个人背诵。 总结全文 师总结:周庄,以它独有的江南水乡的灵秀,吸引了无数人对它的向往,希望大家有机会走进周庄,去了解周庄。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说说周庄美在哪里? 四、板书 设计 11、江南水乡——周庄 灵气 宁静 水 周庄 秀美 苏杭之灵气,水乡之瑰丽 平和 和谐 课后反思 12.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认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15个;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迭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的词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配乐朗诵的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课后生字并正确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激趣引入 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若教室挂着地图,可让学生找一找)。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   你们想去那儿旅行吗?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的严冬去?(学生会想急于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而产生学习全文的动机)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学生谈论,读课题。 生欣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认读生字词。 3、同桌互读,正音,评议。 4、(l)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四人小组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 (3)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人小组讨论: 1.学生说自然段段意。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记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提醒学生生字的书写。 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四、作业设计 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复述课文,体会寓意。 教学目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懂得认识事物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的道理。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2、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简单地说说吗。 3、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小兴安岭的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欣赏风景)配乐简介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 学生回忆:春姑娘来了,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急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什么似的。夏天,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展露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起迷人的舞蹈,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们的足迹。 二、精读感悟 1、我看见同学们已经陶醉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了。小兴安岭这么美,你们想去那儿旅行吗?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去,还是果实累累的秋天去?是夏天去欣赏枝叶繁茂,还是冬天欣赏白雪皑皑?简单说说原因。 2、课文以它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光。满足同学们想去旅行的愿望。 出示学习提示: 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相对应的段落。 4、全班交流: 春天: a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 b、是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真叫人喜欢,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读,喜欢这节的一起站起来读。 夏天: a、过渡: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还没看够呢,夏天又来了! b、小结:花木繁茂,团团白雾,明亮金光,,这些构成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夏景。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秋天: a、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哪能些景物吸引了你呢? c、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 冬天: a、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 4、总结: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大家却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引读最后一段。 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找出欣赏或感兴趣的景物,并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绘画、表演、理解词语等)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如: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写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嫩绿”反映出春天树叶的新生。 (可以通过理解词语、绘画、朗读的形式展示出来。) ②“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花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汇”写出雪化成水的动态美。“淙淙”写出溪水流淌美妙的声音。 (可以通过朗读、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③“小鹿在溪边散步……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惬意,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 (可以通过谈理解、朗读展示出来。) 如:①“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繁茂。 (可以通过绘画、谈理解、朗读的形式展示出来。) ②“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你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 (可以通过谈理解、朗读的形式展示出来。) ③“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可以通过谈理解、朗读的形式展示出来。) ④“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可以通过绘画、朗读的形式展示出来。) 说得很好,能读好吗? ①森林中的变化: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中飞舞。 是呀,这一切变化又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谁愿意美美地读? (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②在这美景之中人们的收获可不少。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图片) 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甜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人参等名贵药材。 ③这么多的收获真是让人目不暇接,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书上的这句话,好吗? ①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 (可以通过理解、绘画、朗读的方式展示) ②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 (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的方式展示出来。) 三、延伸拓展.引向深入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去观察校园内的花儿、树儿……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春 生机勃勃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夏 花木繁茂  美丽的花园             秋 果实累累  巨大的宝库             冬 雪花纷飞         五、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13、香港夜色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迷人夜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5、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欣赏香港夜色的迷人,从而激发学生对特区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关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谈话引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尽情欣赏“香港夜色” 2、说说你们看到的夜景 3、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太美了! 学生:简直太迷人了。 学生:我永远夜忘不了这迷人的夜景。 ……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板书课题,13、香港夜色 2、你能说说对香港的了解吗? 3、师简介香港特别行政区。 4、录音范读。 (学生用笔画初本课的生字、新词。) 5、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6、讨论、交流: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围绕课文自由发言,提问) 第1自然段:写香港的夜色师“世界四大夜景之一” 第2自然段:写作者在车上欣赏香港的夜景。 第3自然段:写作者在太平山顶的嘹望台上欣赏香港迷人的夜景。 第4自然段:写香港的 夜色很美。 第5自然段:总说香港的夜色很美。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自由拼读生字、新词。 (1)前鼻音:印象( )林立如笋( ) 万吨( ) (2)后鼻音:匆匆( ) 琼浆玉液( ) (3)平舌音:撕开( ) 林立如笋( ) (4)翘舌音:山势( ) 摩天大厦( ) 白昼 ( ) 罩住( ) 4、学生互相抽读。 5全班齐读生字、新词。 四、精读课文内容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再读本段。 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齐读本段。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液色美景给作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夜色美景令人难以忘怀。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夜景是“世界四大夜景之一” 学生:读懂了香港的夜景太美了。 …… 课堂小结 师:香港的夜景太美了,让我们以惊喜的语气来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吧。 四、作业设计 1、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印象 撕开 山势 匆匆 林立如笋 摩天大厦 琼浆玉掖 万吨 白昼 辽阔 2、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抽生发言 学生听写朗读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抽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余学生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自主学习本段,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围绕本段内容提出质疑。 4、大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来是很认真的,提出了这么多有有价值的问题,在解决它们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象。 5、播放“香港夜色”,师生共同欣赏。 6、刚才的问题,通过大家的观看,解决了吗?(这些问题,通过直观的视觉素材,学生迎刃而解) 7、全班齐读本段,感受香港夜色的壮观辉煌。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抽生朗读本段。 2、自主学习本段,小组讨论、交流。 3、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第二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定小组朗读本段。 2、自主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并围绕内容质疑。 (引导学生针对本段中难理解的词语进行质疑。举例:相映成趣,如同白昼。) 3、再次播放“鸟瞰香港夜色”,帮助学生理解。 五、讲读第5自然段 1、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播放课件“香港夜色” 学生:什么是“错落有致”? 学生:“雪白的两道车灯撕开低垂的夜幕”这句话究竟该怎样理解呢? 学生:夜幕低垂,华灯初映,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过度段,第一句是承上启下,第三句是引出下文。) 5、全班感情朗读本段。 4、找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句子,进行朗读,并感受夜色的迷人、美丽。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香港夜色的迷人与美妙。) 5、全班齐读,读出对香港夜色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三、指导朗读 1、自由体会朗读,并再各段中标出该用的语气。 2、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帮助。 3、第1自然段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第2自然段要读出香港夜色的壮观辉煌,第3自然段要读出夜风的轻柔和身临其境的感觉。第4自然段要读出夜色的迷人、神奇。最后一个自然段应读出对夜色的向往与留念。 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总结全文 师:这就是迷人的香港夜色,它以那诱人的美堪称“世界四大夜景之一” 五、板书 设计 灯火辉煌 13、香港夜色 错落有致 美 流连忘返 相映成趣 六、作业设计 1、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段落。。 14、莫高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指导分段。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三、指导写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学生观看录象,谈自己的体会 (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二、 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四、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五、板书设计 位置 甘肃敦煌 14、莫高窟 彩塑 栩栩如生 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壁画 宏伟瑰丽 课后反思 15、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把课文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自读故事,初步感知。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渎课文,勾画、批注 三、理清脉络,精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3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5 "祖先"该怎么理解? 6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2 指名读, 生评议. 3 齐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1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2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3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4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5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学生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 长城 不朽诗篇 15、长城和运河 劳动人民的智慧 运河 动人诗篇 课后反思 积累与运用(三) 教学要求 1、学习并学会使用拟声词。 2、积累叠词。 3、编写广告词。 4、完成本单元习作。 5、在读、背记中形成积累词汇的习惯。 6、在说、听、评中形成口语表达训练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学会使用拟声词。 2、积累叠词。 3、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4、进行写作能力训练。 课时划分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并学会拟声 2、积累叠词 3、编写广告语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学习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 2、指名分句朗读。 3、你发现了什么? 4、你还能用上哪些象声词描写水流?(哗啦啦,哗哗哗) 二、学习语海拾贝。 1、指名分列朗读。 2、全班齐读。 3、发现规律。(词语为四字叠词) 4、学生举例“AABB”。 5、师指名举例,适时予以肯定。 6、全班再读词语。 7、听写词语。 8、同桌互批。 三、编写广告语。 1、指名读题。 2、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哪里? (2)为什么?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 4、反馈:训练口语表达。 (每组选举一位同学发言) 5优秀发言(示范) 6、自主编写“广告语”。 7、将你的广告语念给同桌听,互相修订。 8、指名发言。 (师生共评,适时修订) 9、展示优秀广告语。 四、课堂小结 师小结:请给我们的家乡编写一些优秀的广告语吧! 五、作业 1、摘抄“语海拾贝” 2、编写家乡广告语。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 2、自主修改习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香港夜色。(播放课件) 2、指名说说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播放课件) 3、那么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你们仔细观察了吗? 指名说说你观察到的地点。 二、指导本次习作。 1、指名读题。 2、小组交流。 (1)你观察了什么地方? (2)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3、指名发言。 4、师生适时补充。 5、师点拨:在写作的过程中应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生作文,师巡视。 四、作业布置。继续写作文。 第3课时 一、完成习作,修改习作。 二、将修改的习作读给同桌听。 三、同桌互批习作。 第四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课文中的词语。 2、 了解动植物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3、 学习寓言,懂得其中的一些道理。 4、 了解想象的重要性,学习写想象作文。 16、人类的老师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学会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 理解文章,说说人类的方面受到那些“老师”的启示 (4)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5)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从小样成爱方面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 讨论你不懂或感兴趣的内容 4、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脉络,初知文意 3、 学习课文1。2段 4、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揭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16、人类的老师 2、 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3、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师无须引导) 学生: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人类老师是谁? 学生: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 录音范读 2、 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 反馈信息。 人类的老师是谁呀? 5、 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 第二个自然段:写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很多 第三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鸟,蜻蜓,苍蝇等生物的启示,造成了性能优良的飞机 第四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鲸鱼的启示,提高了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第五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鸡蛋薄壳结构的启示,设计出许多轻便,生料的建筑物 第六个自然段:写人们模仿袋鼠造越野汽车,模仿贝壳造坦克 第七个自然段:写广大生物界是人类的好老师 1、 录音范读 2、 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 问题假设: 学生:是鸟类 学生:是蜻蜓 学生:是苍蝇,蚊子,蜜蜂 学生:是大海中的鲸 学生:是鸡蛋 学生:是袋鼠,是贝壳。 …… 5、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生字 1、 请小老师带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并及时给与正音。 2、 出示本课学习的生字。全班齐读。重点指导:前鼻音:研(yn)究 蚊(wn)子 均匀(yūn) 坦克(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ng) 工程(chng) 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近字:末(m) 未(wi)齐读、开火车读 3、 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也来给他们找找朋友(组词) 4、 现在我们把这些朋友请到家里坐坐,不过他有个要求就是必须把他的名字叫准确。齐读课文 5、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读,全班交流并及时正音。 1、 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认真读准字音。 2、 注意读音:前鼻音:研(yn)究 蚊(wn)子 均匀(yūn) 坦克(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ng) 工程(chng) 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近字:末(m) 未(wi) 3、 给生字组词。 4、 齐读课文 5、 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指导写字 1、 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 重点指导:“毁” “祸” “末” “某” 3、 书写生字。 1、 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 重点提醒:“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末”有什么好方法来学习这个字吗?(末是没有的意思所以第二横短)。“某”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3、 书写生字。 作业: 1、 写生字和词语 2、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课后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 2、 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3、 说说人类从老师身上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导入新课 1、 听写词语。 2、 同桌互相批改 3、 你能说说问中介绍的老师有那些? (学生自由发言) 1、 听写词语。 2、 同桌互相批改 3、 你能说说问中介绍的老师有那些? (学生自由发言) 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 指名朗读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2、 学生自主学习这两段 3、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 4、 你能说说蝙蝠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5、 哪一句话说明能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很多? 二、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注意子音以及读破的词句) 2、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 你读懂了什么? 4、 你遇到了什么难题?(学生自由发言) 三、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自主学习本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 3、 人类手到鲸鱼的什么启发?(鲸鱼的流线体外型) 4、 播发多媒体课件,讲述流线体 5、 解释“轻而易举” 6、 受到启发,有什么作用呢? 7、 全班齐读本段 四、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师范读课文,先自主学习本段。(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 2、 出示鸡蛋,指名演示 3、 幻灯出示“无论怎么样用力,都不能把鸡蛋捏毁” 4、 指名用“无论……都……”句 5、 你知道薄薄的蛋壳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吗?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 6、 幻灯出示:“建筑师耕具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学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7、 播放课件:讲述“薄壳结构” 8、 指名用“既……又……”造句 五、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发音:某(mǒu) 制(zh) 2、 学生自主学习本段,并提出质疑(如:越野车怎么和袋鼠联系上的?) 3、 反馈学习信息。 4、 体会本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六、 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 全班齐读本段,并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2、 反馈这段话的含义。 3、 你能把多少换一个词。但是不改变句意(许多,非常多,无数,数不清) 4、 请你举出一个人类的好老师(先让学生册地地理解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依刚句本地进行拓展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到位) 认真读,认真听,认真评价,认真体会 交流预设:学生:读懂了科学家受到鸟类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学生:读懂了人类受到蜻蜓的启发,防止了机翼剧烈抖动学生:读懂了飞机设计师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方法,造出了学多优良性能的飞机 …… 找出“何止”来说明人类的“老师”的生物很多? 学生:读懂了科学家受到鸟类的启发,发明了飞机 学生:读懂了人类受到蜻蜓的启发,防止了机翼剧烈抖动 学生:读懂了飞机设计师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方法,造出了学多优良性能的飞机 …… 很容易就能解决问题。 (改进船体设计,提高轮船航行速度) 找句子: “是因为他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客的各个部分” 读准字音 (越野汽车的防正,抗正跳爻装置就是从袋鼠身上受到的启示,贝壳非常坚硬,坦克的外壳也非常坚固) (这里的“多少”表示非常非常的多) 有锯子的草——锯子 大大的菏叶——雨伞 拓展延伸 1、 在广大生物界中,谁还能称得上人类的“老师”呢? 2、 老师总结:是呀!在广大的生物界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他们都是人类的好老师,大家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创造,发明出更多更好的事物,造福全人类。 有锯子的草——锯子 大大的菏叶——雨伞 作业: 1、 说说人类还有那些好“老师” 2、 用“无论……都……”、“既……又……”造句 3、 完成练习 板书: 16、人类的“老师” 发明 蝙蝠————雷达 鸟类————飞机 鲸————船体 鸡蛋————屋顶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课后总结: 17、钟表店里的争吵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抄写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话。 3、 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自主积累好词佳局 6、 通过学习,知道应用发展的淹灌去认识新事物 7、 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生字,新词。 2、 背诵课文最后一句话。 3、 比较机械与电子表的异同。 4、 本文的寓意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 机械钟表与电子表各一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脉络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17.钟表里的争吵 2、 全班齐读课题 3、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说的? 4、 你们知道是谁在争吵吗?(出示机械钟,闹钟,电子表等) 5、 就是他们在争吵,你想知道他们为了什么事而争吵的吗?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读课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引导学习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2、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用笔勾画出生字和新词 3、 你读懂了什么? 4、 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麻烦?(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质疑) 读课文 交流预设:读懂了钟表们在滴滴答答地走着;读懂了电子表静悄悄的,从来不发出声音;读懂了电子表没有时针,分针,而用数字来表示;读懂了它不用上发条而是用电池…… 学习生字 1、 自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同桌互相学习生字,说说自己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3、 检查自学情况: A齐读生字,重点指导:“纽、衡、框、慌、” B找出本课生字的形近字 C组词 4、比赛读课文 读课文,同桌互相学习生字 纽-纽 秒-妙 摆-罢 吊-布 慌-慌 业-亚 框-眶 衡-街 书写生字 1、 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 重点指导:“惯,纽,慌,衡” 3、 书写生字。 "惯"的"贝"上面是"十";"纽"的中间是横;"慌"中见点的位置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积累与运用二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566659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