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8月6-8日两课时文言文高频词积累——常见官职.ppt_第1页
(最新)8月6-8日两课时文言文高频词积累——常见官职.ppt_第2页
(最新)8月6-8日两课时文言文高频词积累——常见官职.ppt_第3页
(最新)8月6-8日两课时文言文高频词积累——常见官职.ppt_第4页
(最新)8月6-8日两课时文言文高频词积累——常见官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高频词积累,高,考,2017年8月6-8日 2课时,文言文备考高频词常见官职,课堂学习目标: 1、熟悉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职名称 2、完成文言文化常识关于官职的题目辨析,加深对文言阅读常见官职的理解 3、评讲课后练习,巩固官职类词语的识记理解。,官职类高频词积累运用方法 在阅读每一篇文言文时,圈划出每一个官职名,如果遇上没见过的官职名,就要查阅资料了解。消除官职名造成的文言文阅读难度。,高,考,文言文备考高频词常见官职,课后练习: 1、找出练习册第 13-14 页中2015年与2014年全国卷两篇文言文的官职名并翻译相应句子。 2、熟悉练习册配套小册子第 83-86 页的

2、常见古代管理部门及职能,2017年8月6-8日 2课时,大致来说,中国古代官职分为以下三类,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又称内史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至隋,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三省六部制,三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 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同一时期宰

3、相人数最多可达十余人,可能会有一个地位最高的宰相,可称为首相。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六部主要官职(由大到小):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1、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

4、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判断:正确!,2、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3、“尚书省”是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判断:正确!,4、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判断:正确!(2016年全国1卷真题),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5、兵部尚书,主要负责兵部的文秘工作,兼有参谋职能,但是没有实权。,判断:错误!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

5、长官),6、“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7、“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判断:错误!礼部掌管科举取士,8、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判断:错误!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9、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判断:错误!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常见的古代官职,【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

6、应。 【御史大夫】权利仅次于丞相 【三司】: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常见的古代官职,【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 【郎中】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10、“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判断:正确!,11、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

7、司马、司徒、司空。,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13、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判断:正确!,12、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判断:错误!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15、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判断:正确!,14、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判断:错误!

8、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17、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判断:正确!,16、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19、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判断:错误!有司指主管各部门的官吏(2016年全国1卷真题),18、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各部门主管的官吏。

9、,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21、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判断:正确!,20、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判断:正确!,常见的古代官职,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23、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判断:正确!,22、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

10、“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25、“太守”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秦时置“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隋初称“刺史”。醉翁亭记中就塑造了一个“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形象。,判断:正确!,24、太守是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汉代将“郡守”更名为“太守”,后代又更名为“知府”。,判断:正确!,常见的古代官职,【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 .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

11、长官,与都督并置。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27、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判断:正确!,26、“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29、以官受氏就是根据担任官职授予姓氏,如:司马、司徒、司空、上官、太史等。,判断:正确!,28、廉访使:宋、元时

12、期的职官名。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判断:错误!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判断:正确!,30、公为敬辞,尊称男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王、男”五等爵位。,31、“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33、“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32、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即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主要职责是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

13、的士人,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定出“品” ,按等级共分九品,供吏部选官参考。,判断:正确!,判断:正确!,与学校有关的部门与官职,庠、序是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学,太学,国子学,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国家的高等学府;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国子监里的主管官称祭酒,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35、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判断:错误!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34、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

14、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37、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判断:正确!,36、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39、“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38、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判断:错误!博士:文中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判断:错误!博士:文中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40、教授,学官名。始

15、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判断:正确!,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判断:正确!,41、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42、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43、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判断:正确!,判断:正确!,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45、进士甲科,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唐宋进士分甲乙科。,44、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判断:正确!,判断:正确!,判断:正确!,46、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各地模拟题已考过的官职类文化常识题辨析,48、“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47、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