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ppt_第1页
课堂教学改革.ppt_第2页
课堂教学改革.ppt_第3页
课堂教学改革.ppt_第4页
课堂教学改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堂 教 学 改 革,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叶显发,“变革中的每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环境与条件”。 -迈克.富兰,改革,从招生改革争议说开去-,向商品服务业学习如何了解学生,1.网上购物,即时了解顾客的需求,1)素质教育的社会阶层土壤分析。 2)教育成为社会阶层流变的重要机制。 3)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4)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路途。,2020/9/28,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社会背景,1. 素质教育的应为与难为,2.课堂教学经受的挑战 传统的错误 “美丽”的错误 3.学生自主意识的反叛式觉醒,雷人的标语,湖北惊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东莞某中学高三全班男生裸上身读书 “赤膊班”走红网

2、络,衡水中学的口号: 班级墙上的标语:“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班级旗帜上的标语:“为梦想浴血奋战”。 教学楼大厅墙上的“三思”标语:“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 跑操时喊的口号:“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放飞青春, 勇攀高峰”、“自强不息,志与天齐”。 楼道上的横幅:“万念归一,用虔诚追求梦想”。,人才的摇篮? 大学生加工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不谐音,二、教学改革,1.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 知识动力学 知识本体论 (物的秩序) 知识认识论 (人际关系) 知识价值论 (价值判断),先学后教 尝试辅导 展示教学 学案导学 问题导学 目标

3、教学,几种新教学方式,2.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人才培养方式 内适质量 外适质量 知识掌握 能力运用 文本 情境 学生学习角色 接受者 体验者 反思者 发现者 创造者,对教学的反思 价值性反思-高度 情境性反思-温度 技术性反思-力度,Company Logo,人才培养方式变革,提供可以操作的载体,让细节操作更完善,福柯:对熟悉的东西再次陌生化。,变与不变,体验者 条件: 载体: 替代:,反思者 条件: 载体: 替代:,发现者 条件: 平台: 替代:,创造者 条件: 平台: 替代:,能力与情境,从学会到会用,能力是直接影 响人的活动效率, 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 征。,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

4、果。,事物在不同实际条件中 各种境况。,技能是指从事某种工作所需要的实践经验。,技能,情境,知识,能力,3.六条判断标准 教学应提供有效信息量。 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应能促进学生主动交流。 教学实现学生学习角色的转变 帮助学生成为独立与自律的学习者。,一是批判性思维,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二是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有想法。 三是团队合作精神。 四是沟通与交流。 五是乐趣,让学生们乐于学习。,4.21世纪的能力目标,5.课程资源开发 孙维刚: 八方联系 浑然一体 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 学习内涵: 增进知识 记忆与再现 学习的量 简单应用 理解内容的涵义 从不同角

5、度看问题 学习的质 改变个人经验,6.比格斯的SOLO分类评价法: 比格斯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在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给予合理的评价。,前结构:没有形成

6、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单点结构: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 多点结构: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 关联结构: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 拓展抽象结构: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放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7.直接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的策略 (1)清晰的讲授 (2)课程资源开发 (3)提升有效信息量 (4)关注学生心理窘迫感 (5)在知识的接口处的铺垫 (6)教师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 (7)学生知识检查(包括强化训练),Company Logo,三、

7、几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1)“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 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小学课堂中小组学习,1.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心中有目标 眼中有学生 胸中有资源 手中有方法,2.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程改革之初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手常举 小口常开 小脸通红 小眼发亮,3.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评价标准:,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标准是: 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 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 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杜郎口中学课堂的与众不同和受到震撼,主要就是源自学生在课堂展示中所显现的积极、活跃

8、和热烈的情绪状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学生预习在小组中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和交流。,杜郎口中学 的课堂,荆州北门中学学生课间写下小组的观点,荆州北门中学的小组学习,荆州北门中学课堂讨论,对小组学习的即时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长效机制,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 (升级版),小组合作学习发生机制 1.问题设计:联系知识并可以深化讨论的问题 2.脑的分工机制:读式思维与说式思维 3.原始思维显现与还原:发声想 4.身体的调动参与:坐着说话不腰疼 5.微观社会心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6.评价小组集体:即时评价与趣味评价,Company Logo,4.叶澜的“五实”标准:

9、(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5.陶西平:和谐的课堂评价标准:,三话,三交,三声,6.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的转变,变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功能为诊断功能,7.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问题 1、一堂课不能承受如此之重。 2、评价标准缺乏校本教研特色。 3、泛化的评价标准教师们难以把握。,求解 1、确定校本课堂教学特色。 2、寻找关键行为要素集。 3、突破每一个关键行为要素。 4、变评价为校本研训活动。,1、热认知 热认知的内涵:热认知是全面的认知,它是

10、包含“知、情、趣”等全面因素、体现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认知过程。传统认知缺乏生命的感性,是冷冰冰的逻辑过程。 问题中提到的“热”是指认知过程不仅具有逻辑的意义,更具有情感的、人格的意义,富有鲜活的生命热情。 例:,Company Logo,四、课堂教学评价趋势与走向,2、对话(发声想): 以往的哲学是“主-客”或“主-主”二元对立的研究,新近哲学走向“关系”研究,对话就是一种“关系”研究。是以“关注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为基本出发点,教师、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交谈沟通、生生个体之间的思维碰撞、组与组群体之间的交流补充。 ISCED关于教育的定义: 1974年版: 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

11、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1997年版: 教育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当今,教学、教育的本质是交流、互动。,Company Logo,3.重叠共识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此在”,在教学开始之时,学生不是“白板”,任教师们去涂写或修改,他们都会带着“他的世界”进入课堂,因此,从他出发而对知识产生任何的曲解、误解都是他的理解,这就是主客未分的状态。我们常常讨论“知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主客未分就是这种讨论的来源。教师们认识不到这一点,教学中常常会做出报怨学生、甚至侮辱学生现象。 我们将学生“他的世界”称为“个人知识”,将教科书称为“公共知识”。有两种途径方式进行,一是从“个人知识到

12、公共知识”,谓之为“压迫性认识”,为负向认识,负向认识的课堂是不健康的课堂。一是从“公共知识到个人知识”,谓之为“重叠性共识”,为正向认识。重叠性共识的方式主要是“激发”、“唤醒”和“对话”。归结如下: 低效教学:个人知识_压迫认识_公共知识。 有效教学:公共知识_重叠共识_个人知识。,主题一 教育评价发展趋势,主题三 课堂教学评价,主题四 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的转变,主题二 课堂教学准则,主要内容,一、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1.教育评价的发展阶段与时代特征,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人才培养方式 内适质量 外适质量 知识掌握 能力运用 文本 情境 学生学习角色 接受者 体验者 反思者 发现者 创造者,变与不变,体验者 条件: 载体: 替代:,反思者 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