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平均速度的测量_第1页
教学设计:平均速度的测量_第2页
教学设计:平均速度的测量_第3页
教学设计:平均速度的测量_第4页
教学设计:平均速度的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实验器材 学生:停表、卷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w W w .x K b 1 .c o M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

2、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二、新课教学(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四、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30m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

3、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可以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

4、,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3)介绍实验步骤等下我们将到大操场上去完成今天的实验内容,要求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认真操作,遵守纪律,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1、 在操场上,测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次记号。2、 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处。3、 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4、 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的路程。5、 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6、

5、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第45页的表格中。学生到操场上完成实验,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回到教室。(4)实验结果讨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提问: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明确:不相等。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ms,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ms,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

6、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X k B 1 . c o m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三、课堂小结1、可以利用公式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四、布置作业1、 完成书第46页的实验2和实验3,请同学们分别设计出实验方案。2、 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学后记解:海啸传到马尔代夫所需

7、时间:海啸传到马尔代夫的时间:8时30分+3时=11时30分(1分)孩子们到达高地所需时间11时30分一30分=11时 孩子们若能获救必须在上午11时以前接到海啸警报。1. 解:(l)让小车作变速运动(使小车获得速度或平衡摩擦力均可) (2)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或让小车停止运动均可)2.分析:在火车过桥的全部过程中,火车头所通过的路程s应等于桥长与列车长之和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t =36千米/时=10米/秒,即可求t 解:列车过桥时间 t= =100秒 3.分析:在90分钟的时间里,两列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1和s2两个车之间的距离s应等于s1t和s2的

8、和 解:其中一列火车的路程 s1=1t =20米/秒9060秒=108103米 =108千米 另一列火车的路程s2=2t =68.4千米/时时=102.6千米 两个车站间的距离 s=s1+s2=108千米+102.6千米=210.6千米 4.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可以认为是匀速的4秒是声音在人和高山之间来回的时间,所以计算距离时t应取2秒 解:人和高山之间的距离X| k |B| 1 . c |O |m S = t=360米/秒2秒=680米=0.68千米 5.分析:部队在被摩托车追上时,共走了小时,部队在这段时间里所走的路种与摩托车在1/4小时 的时间里行驶的路程相等 解:部队所走的路程 s

9、 = t =6千米/时时=13.5千米 摩托车的速度= = =54千米/时 6.分析:由图22来分析,甲、乙两人分别从A、B出发,各以 1、2的速度同时相向运动,经t秒在C点相遇甲、乙分别走过的路程为s1、s2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应有下列二式成立 s1 =1t s2 =2t 又依据题意s1和s2之和应等于出发前两人之间的距离,即 S =s1+s2 将与式代入式得出S =1t+2t=(1+2)t 甲、乙两人由出发到相遇所经过的时间 t = =500秒 相遇处距甲的出发点之间的距离,即s1 =1t =1米/秒500秒=500米 1.分析:汽车行驶的总路程是60千米汽车在前15千米行驶的速度是

10、30千米/时,由此可以求出汽车行驶这15千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路程是60千米15千米=45千米速度是45千米/时,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时间也是可以求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根据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的行驶时间求出它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了解: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60千米汽车在前15千米行驶的时间 t1= =0.5时 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路程S2=SS1=60千米15千米=45千米,行驶的时间 t2=1时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40千米/时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螺旋浆飞机的速度一般为150米/秒(现在超音速飞机的速度可超过340米/秒)我们知道枪弹的速度一般比这个值要大,它刚出口时的速度可达到800米/秒左右但是子弹在飞行中受到空气阻力,速度将逐渐减小题中所说的那颗子弹飞行一段距离进入座舱后速度可以达到150米/秒,这时子弹对于飞机是相对静止的,所以法国飞行员顺手可以把它抓住答:发生这件事的条件是,子弹与飞机沿同一方向飞行,而且他们速度的大小很相近xK b1.C om创新园地问题答案1因为,尽管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开赛后甲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