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1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2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3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4页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辽宁朝阳十三中聂静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

2、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 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

3、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

4、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

5、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

6、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老师存在这种情况,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内容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

7、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同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老师一直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老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只要我们领悟

8、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出语文味梁启超说:“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我觉得这句话用于新课程改革本身很适合。因为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之精要令人内心折服,之广博令人眼界大开。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些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这些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对语文教材编写、教学指导、语文评估与考试等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我觉得要从根本上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9、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课外多读书。而这也的确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要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辩,激活他们创新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求学的欲望高涨,由此获得的教学效率也极高。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而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对话者,一个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演而非主演的角色,起到的应该是穿法针引线的作用而非仅仅是传授而已。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发现问题以及给予学生方法上

10、的点拨,而不是充当他们可靠的拐杖。当然,在备课方面,包括教材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对不同课型的处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对诗歌单元的处理以学生多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去品味诗歌,而对文言文的处理则是要稳打稳扎,要求学生的翻译要落实到字词句,一点也不能马虎。另外从听课中我也渐渐领会到讲课重要的是要解决重点难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反而容易造成重点不突出。而教学手段也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不能因为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因此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逐步学会合理处理课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思路,并且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内容。另外,我也深切

11、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时的知识积累与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多么重要。知识储备足够了,才能很好地驾御课堂。因此在工作之余仍需不断地读书充电,更新知识,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驾御课堂,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在师生双边交流、在学生答与辩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现在的课程改革可谓热火朝天,但是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反思,比如有些人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课改是赶时髦,是走形式,是要让课堂热热闹闹,对学生不能批评不能惩罚 其实不然,那些并不是新课程的核心,教育改革要落到实处,扎实有效,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今后,对于自己的教学我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实践

12、反思调整,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也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成熟,不断地产生积累灵感。正如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共同携手并进,创造明天的辉煌吧。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建议是“实施建议”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中贯穿的一个思想是树立现代语文的教育观:“包括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

13、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这一部分首先讲了一些原则问题,即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四个关系;而后具体到教学各个方面,阐述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大力改进语文教学。 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在以往的接受学习中,往往被教师剥夺了,现在要一一还给学生。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学生就一定“爱学”语文。 一个是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学生如果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一个是学习

14、语文的方法、习惯。学生如果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样,每一个学生必然热爱你,必然喜爱你所教的语文课程。如果你能不断地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教师要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使学

15、生在校园、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之中;教师在课上要营造融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宽松,愉悦,师生之间极具亲和力,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收获,肯定每个学生学习的进步,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使“后进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最好的动力。”个个都是成功者,个个都企盼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还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吗? 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

16、。教师的指导,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归。要坚决摒弃形形色色的“牵着学生走”的“导”,要目中有学生,目中有学情,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来“导”,要顺着学生的学,就大家共同关心的“疑”“惑”来“导”。在“导”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的习惯。而这些方法、习惯,不应是教师讲出来的,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一点一点发现的、领悟的、小结的、归纳的。这样的方法才是活的、管用的方法,这样的习惯才是对自己有触动、愿养成的习惯。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

17、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要做的十分重要的指导工作。 教师要想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做一个称职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不断转变观念,用现代教学论武装自己;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要虚心地向教育对象小学生学习,学生中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而且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教学相长”,在21世纪,绝对是一个真理。我认为,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于教师的修养和学生的兴趣上,具体来说,教师教得好必须拥有超过教材十倍的专业涵养(苏霍姆林斯基语),由此对教材游刃有余,如果没有必要地知识储备,势必在课堂上紧紧巴巴,只能依照本课仅有的书

18、本知识教学,学生自然就不想参与,我的方法是一半课堂知识,一半知识拓展,用幽默的语言组织课堂语言,令学生在课堂中学到超出语文课本的知识。教师一定得幽默,讲话抑扬顿挫,希望能帮到你。要确立“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尽力 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巧妙的有趣的导入,使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创设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的氛围。二是尽力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多让学生动手 、动口、动脑,多让学生读书,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多让学生钻研探究,多让学生深 入思考,多让

19、学生提出问题,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量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绝不能包办代替。三是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和习惯,要打消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很大的学习潜力 ,许多问题通过自己的钻研能够解决。同时,还要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例如怎么入手,怎 么钻研,怎么提出问题,怎么学记叙文,怎么学议论文,怎么学小说、诗歌等,常言道:“ 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要使学生认识到,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意 识和习惯,这是一辈子受益无穷的。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人”,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

20、“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新的先进的教育 思想观念的体现,指明了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组织者和引导者”。本人体会到,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 完成的,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有学生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担负着学生学习的组织责任,例如一堂课,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 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的任务、目标和重点,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第二,教师担负着一堂 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学节奏的组织,使学生在课堂上科学有序地进行学习 。第三,教师应选用有效的教学方

21、法和手法,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效果更好。例如在教学 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环节选用对话的方法,有的环节选用朗读、诵读的方法,有的环节 选用讨论的方法,等等。这样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灵活,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 更有兴趣。第四,教师肩负着答疑和传授知识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中总会产生许多问题,教 师就要准确地给予解答,学生毕竟要学习一些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是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 面,教师应该传授的知识必须传授,不能推卸责任。第五,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另外,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要充 分发挥作用之外,还要组织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课内

22、外结合的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一条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得由教师来帮助养成,要尊重“主人”,尊重其个性差异,鼓励

23、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转变观念,加强自身建设,以创新精神和崭新姿态组织好语文教学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同时还是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依据,简明的教学目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切忌笼统、空泛的多而杂的教学目标设计。其次,要“精于施教”。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才能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语文课满堂灌,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等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语文学习方式。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打好基础的同

24、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讲授。所以我们提倡“精于施教”。“精于施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倡导的教育思想,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反三这个目标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精于施教”特别强调“教为主导”的重要性,其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是指教师讲解内容的精当,抓住“牵一发

25、而动全身”的知识点因势利导,举一当十的启智促思的训练。“精”着眼于点拨,教师要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发挥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因而,以此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第三,要让学生乐学,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教师一进课堂,必须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

26、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新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二、灵活运用教法,激起学生想学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发挥自己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教”更好地服务于“学”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课一法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

27、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如在具体阅读时,要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有的可直入重点,中心突破;有的可篇未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三、注重传授学法,引导学生会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教师传授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鲁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也就强调了教之以法的重要性,即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教学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所谓“扶”是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

28、启发、引导和讲解。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当然,我们要注意,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提倡质疑问难,促使学生好学。通过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总之,只有真正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4、前言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教材中的综

29、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是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这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未有过的,是破天荒第一次。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尤其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校“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课题组在近乎四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开展了大量系列化活动,通过系列化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语文实践的能

30、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我结合开展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课题,编订了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这本资料,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指导教学提供方便,同时,也希望各位同仁为我提出宝贵意见。 谈谈语文活动课的设计 语文活动课是活动课的一种,它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学生对语文活动课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如何使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受学生青睐呢?以下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语文活动课的目标要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

31、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活动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语文活动课重视活动形式的完美,更追求活动目标的落实。为此,在设计语文活动课目标时,既要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机整合,又要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活动水平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情感的熏陶、品德的教育、心理素质的训练等。要发挥活动的多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初中语文新课程教法”讲座 第五讲刘文东重塑课堂,活化语文教学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从学习

32、者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技能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关注探索和研究过程。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综合化和生活化的理念,是对“大语文”教育观的实践,是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育的必然选择,更是对现存课程资源和地区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二)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要素1、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从语文学科出发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为

33、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将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如,以“大自然与语文”为题让学生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收集、理解有关描写大自然胜景的篇章,或者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基础上有新的创作时,需要学生走进名山大川,走进地方景观,引进人文地理。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自然的地理知识。虽然我们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中,把综合性学习的重点放在提高语文素养上,但是还应该重视作为发展语言凭借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因为它支撑起了学生在这个

34、学科或领域学习语言、发展能力空间。2、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学习目标的综合、学习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从学习目标来看,既要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综合,又要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从学习内容来看,综合性学习既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综合”主要指:语文知识的综合,即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能提出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尝试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语文能力的综合,如自主组

35、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如根据对各门学科的了解提出了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作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从学习方式来看,既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又是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的结合,也是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同时又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结合。3、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活化”的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

36、实生活中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语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活”的,不再局限课本上死的知识,鼓励学走出课堂,接触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二是学习的过程是“活”的,学习即使是呆在教室里,学习中也应时常贯穿表演、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更多地走进阅览室、图书馆,走向社会,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在实践参与中体验语文,学习语文;三是学习的手段是“活”的,可以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等,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四是学习的方法是“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内容和环境

37、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因此,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充分地体验。4、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既有自主又有合作的文化实践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语文实践的自主性。自主性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什么”“怎么学”都是由学生自主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强调“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强调“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既是综合性学习的决策者,又是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者。(2)语文实践的合作性。

38、人际交往和合作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综合性学习强调“共同讨论”,强调“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正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学习合作活动中,既能发挥自主性,又能注重合作,从而学会合作,学会分享。(3)语文实践的文化性,即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文化内涵。如,组织学生对广告词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局限在搜集一些广告词上,还要分析广告词的美学价值、人们的接受心理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这样就体现了

39、学习活动的文化内涵。当然,这得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进行选择和组合。(4)语文实践的体验性。综合性学习十分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用大量的行为性很强的动词强调学生的体验。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抽象的分析和说教。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勤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5、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关注过程注重过程是语文学

40、习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尤其要关注过程。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主要注重:项目确立和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学习价值和可探索性;资源利用是否具有最优性;探究方法、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策略是否科学;实践活动是否能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学生所提出的见解是否深入、独到、符合情理,学习效果是否达到;学习效率是否高效;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是否积极,合作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三)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1、初中语文阶段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的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如下:(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

41、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从阶段目标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实际运用,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和体验。2、语文教学对综合性学习的体现(1)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构建的综合发展。教学中,要把语文课中应有的听说读写训练

42、、思维训练以及促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能力、运用学习方法、熏陶情感、培养良好的品德、情趣等整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阅读课文,在理解和感悟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注重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综合设计。教师要对每篇课文从课程标准、整册教材、整个单元出发来全面考虑,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用活教材综合考虑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抓准知识点、能力、思维训练点、情感契合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合理设计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3)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实践中得到发展。语文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

43、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收获或存在的问题,并着手逐步解决问题。(4)拓展实践的空间,培养学生实践的兴趣和习惯。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课内与课外沟通,把自然、社会、生活带入课堂,促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走向社会生活。并注意激发学生进行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践

44、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5)重视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的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是一篇小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辩论、一场表演剧、一次主题演讲、一本研究笔记,还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只要能够呈现学生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四)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实施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要经历五个阶段;准备阶段

45、、指导阶段、实践体验阶段、交流分享阶段和评价阶段。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做好准备,如统筹安排时间、引导学生明确专题方向、开设讲座、组织参观等,目的是为综合性学习做些背景式铺垫工作,扫清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障碍,创设引发学生参与的学习情境,撩拨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学生也要做好准备。这种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性的准备,如保持一份渴望探究的心情,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具有一种与人合作的愿望,显现一股学习的热情。2、指导阶段指导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在指导阶段,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选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基本程序,帮助建立合作小组和指导制定合作计划等。同时要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搜集

46、、查找资料的方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方法以及掌握简单的研究报告的书写格式。总之,指导阶段要不遗余力地激活学生既有的知识储备,又要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进行专题探究的基本步骤,为综合学习的实践阶段打下基础。3、实践体验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主活动的阶段,即学生具体地开展语文活动或就已经确定的主题开展研究。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及思考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主题,编制计划和方案,然后展开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起观察、帮助、提醒和督促的作用,决不可代为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并不排斥教师的调控和组织。确定课题应与语文知识或语文有关的活动相联系。又如,

47、当个别能力较差的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有困难却又不好意思和其他学生合作时,教师就应鼓励他们抛弃自卑,告诉他们合作的重要,引导他们主动找其他学生合作探究等。4、交流分享阶段表达交流阶段是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交流,实际上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之间交流的内容,既可以是活动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是可见可感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是失败的体验和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学生们首先应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在分享别人的经验,在交流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无论交流什么,都是一种分享,都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互动。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48、,要敢于争辩和质疑。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重在参与、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重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而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重在亲身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极少人参与的特权。5、评价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因此,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的激励性。评价可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对于评价是否重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教师要注重学生口语交际活动中学

49、生参与的热情和质量;重视学生写作的讲评;重视整个过程的评价;重视每一个学生;注重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学生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评价,如能否主动积极参与;能否注意合作;能否根据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否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是否充分等。(五)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惟语文”倾向(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应避免单一技能的活动演练,不考虑综合性要求,只在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功夫。(2)应避免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做情景作文的做法,认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写作

50、收集资料、积累素材。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的活动主题,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其实,这一单元除了作文功能外,还有以下期望: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在对家庭中平时不被注意的寻常事物的调查了解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关爱,理解关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2、注重课外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完全可以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也只是提供一

51、种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可是,就目前综合性学习的实验来看,还缺乏现代语文教育资源意识和语文大课程观,特别是新教材观。具体表现如下:(1)过分依赖课本,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开放性特点;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没有认清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的根本区别。(2)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生活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以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

52、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教师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要善于发现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来加工整理、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3、对“学习过程”认识不足,对“整体考虑”关注不够(1)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和督导。开展活动直奔目标而去,既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不确定性、丰富多彩性和目标生成性,又忽视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如,“感受自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其中有一项“我有一个朋友”的主题活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

53、,决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写作题材,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秋游”,而是如同课文要求的那样,“投向自然的怀抱”“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 ”。所以,在指导这一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投向”“对话”“结交”的具体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体验和表现,调动、引导学生以心灵贴近自然,在与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相融、相知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遐思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和言语方式,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但这正是要达成的活动目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给予引导、激发、激励,而不能仅在活动结束后来甄别优劣。二、听说读写整体发展的教学设计(一)听说读写整体发展

54、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叶圣陶提出:“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读说写四项本领。”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做到能听、能读、能说、能写。听读说写具有连带关系,听就是用耳去读,读就是用眼去听,说就是用嘴去写,写就是用手去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帮我,我助你”,谁也离不开谁,语文能力是口头与书面、吸收与表达的综合,听和读是口头语言,读和写是书面语言,各有各的用场,不能有所偏废;听和读是吸收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各自承担各自的任务,不可顾此失彼。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二)听说读写整体发展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听说读写整体发展是一种综合课型

55、、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综合体现听说读写,把教学过程变成听读说写“四能”培养的过程。1、教学中听说结合教学中听说结合主要训练说和听的能力。在听课文、听老师提问,认真阅读和思考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清晰、准确、简洁的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将思维转换成口头语言,这就有一个构思、转换、执行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从先想后说、边想边说、现想现说、不用讲稿也能说好一席话的目标。2、教师读说结合引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学会朗读知识,可以全文阅读,也可以分段阅读。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可以是全神贯注地快速阅读,也可以边读边找答案。阅读还可以分组阅读,可以是四人小组,也可以

56、全班为一组,或齐读,或分组读,或自由读,方式灵活多样。目的是要在读中思考、体味,并且要表达出来。这样读和说才能有效结合起来。3、教学中融入写在教学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让同学书面作答,把一个个准确、通顺的答案按顺序分段写在本子上,暂时答不出和漏答的可写在后面,答案要紧扣题目要求,每个学生快速独立完成。当然,写不仅仅局限在书面回答题上,还可以与作文写作结合起来。比如,春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记,写一篇春的作文,或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等。三、初中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融合的教学设计(一)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融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融合主要是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依托语文的学科

57、,注重与其他课程的综合。主题的设计要体现跨学科、跨领域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从课内外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学习收集信息的方法,并能分析处理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解决问题。这种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使学生学会资料检索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人际交往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也就是学会占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够正确分析、解决问题。(二)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融合的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1、基本步骤(1)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确定主题的要求是:首先要围绕学习的内容,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专题或单元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兴趣。其次,注意所确定的问题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有联系,使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获得的资源去解决问题。(2)确定信息资源收集的具体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目标,要接受怎样的评价,明确信息收集所需要的过程及时间期限。(3)实施收集信息资源的策略与过程。可以通过书刊、音像、影视、网络、音乐、个人采访、博物馆、图书馆等途径去搜寻信息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