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13.1分子热运动 序号 01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学习重点:通过对演示实
2、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学习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教学方式:讨论法、实验法。教学用具: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物质是由 组成的,若把分子设想成球体,它的直径大约为 m;2、 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扩散现象跟 有关。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4、问题导学方案,课本导读P3,第一题。P4科学探究、第三题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啄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示如何传播的呢?
3、2出示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入:分子的体积很小,肉眼看不见,怎样知道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1、演示1:利用准备好的二氧化氮,演示课本上的13.12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演示2:向平静的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黑色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3、将煤堆在墙角处,过一段时间墙皮深处也变黑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大量事实说明 , 、 、 都有扩散现象。4、演示3:在一个
4、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黑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扩撒现象跟 有关。5、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引入:分子既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没有非散开,而是聚合在一起呢?6、演示课本上的13.15,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了: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够被压缩说明了: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同时又说明了: 归纳以上的实验事实得出: 7、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P4,1题。8、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P5,2题三、展示反馈: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四
5、、学习小结: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不同物质的物质互相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如何正确理解扩散?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五、达标检测:1.物质是由_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和_.扩散现象表明_ 。 2.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 3.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_时候扩散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分子_ 的缘故。
6、4.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_。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_。5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6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图15-17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分子有一定的
7、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8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9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10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11.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12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
8、的顺序一般是_图15-213“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板书设计:13.1分子热运动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不同物质的物质互相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如何正确理解扩散?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课题:13.2内能 序号02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
9、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学习难点: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导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10、实验演示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课 时:1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势能和动能统称为 (2)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有 (3)问题导学方案,P7,2题二、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1)、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2)、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 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2.出示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叫做分子动能; 叫分子势能 叫内能。在家自己尝试实验:温度高-扩散 -分子运动 -分子动能 -
11、内能温度低-扩散 -分子运动 -分子动能 -内能结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思考: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呢?改变内能的方法有: 和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举出相关实例);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 (举出相关实例)三、展示反馈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四、学习小结:(一)内能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 做功 2. 热传递:(三)热量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 单位:焦耳
12、 符号: J 3. 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五、达标检测:1、内能是物体内部 和 的总和。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 。3、 叫做热量。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 和 。5、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6、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7、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B
13、、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 C、冬天手冷时,搓搓手就暖和了 D、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太阳照射而发烫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些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些物体分子则是静止不动的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 C、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时,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D、巨大的冰山没有内能10、问题导学方案P10课表导练,1题11、问题导学方案P10课表导练,4题课后练习: 板书
14、设计:(一)内能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 做功 2. 热传递:(三)热量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 单位:焦耳 符号: J 3. 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课题:13.3比热容 序号03学习目标:1、 知识和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
15、问题的能力。导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课 时:1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二、课堂导学:1、情境导入: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的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落山,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问题导学方案,课本导读P11,2题。2、出示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
16、查比热容表。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阅读P11,实验,思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这代表物质的一种 性质。2、 叫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 物理意义: 3、P12“小资料”水的比热容是 。物理意义表示 。北方冬天室内使用的暖气为什么要用水做媒介 。通过阅读你有什么发现 4、热量的计算P13“想想议议”总结热量计算的公式(吸热和放热一样吗?)5、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日温差小的原因是 城市的市区比郊区温差大的原因是 6、问: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 。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容大些 水和冰的比热容一样吗 。 总结:对比热容有影响
17、的因素有 、 。三、展示反馈: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四、学习小结:比热容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2.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为J/(kg)应用:五、达标检测:1、下列各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 )A比热容 B 内能 C 热量 D 温度2、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升高较多的是 ,温度升高较少的是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为_焦,这是通过_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若使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则煤油吸收
18、的热量_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4、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A.1:2 B.2:1 C.2:9 D.9:25、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c铜c铝) ,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将( )A.一定从铜传给铝 B.一定从铝传给铜 C.不会发生热传递 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6、质量为100g、初温是24的实心金属小球吸收2.3103J的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到74。那么,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从下表可知此金属是什
19、么?物质比热C/J/(kg)铝8.8102钢铁4.6102铜3.9102铅1.31027、比热容是指_温度每升高_放出的热量。8、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放出的热量,跟温度_吸收的热量_,即等于它的_。9、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_。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它表示_。10、砖、水、铜、冰按其比热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11、散热设备中常常用水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B水是冷的不良导体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D水的比热容比较小12、质量均为1千克的下列四种物质各放出2103焦的热量,温度正好下降1的是13、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P13,1题。14、问题导学方案,自
20、我检测P14,4题。A.煤油B橡胶C水银D松木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为J/(kg)3、应用: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课题: 14.1 热机 序号:04 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阅
21、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4)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重点: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学习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导学方法:探究法 讲解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 1、内能的利用方式: 2、热机:定义: 3、热机的工作原理: 4、热机的发展过程: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课本14.1_3实验中,水沸腾后,能看到什么现象? 2.出示目标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了解内
22、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内燃机: 。 (1)汽油机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工作原理。 (边动作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
23、。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能的转化。 (2)柴油机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 ;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压缩情况不同(问:汽油机压缩冲程末温度、压强多大?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所以
24、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用途方面: 。三 四。展示反馈: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五、学习小结:1、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燃料的热值3、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六达标检测:1、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3、热机的工作原理: 4、热机的发展过程: 和 5、1769年,
25、 设计并完善了蒸汽机。6 、蒸汽机工作原理:六、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热机一、汽油机1、构造:2、工作原理:3、能的转化:二、柴油机1、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2、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1)构造方面:(2)工作过程上:压缩情况不同点火方式不同(3)用途方面:八、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课题: 14.2 热机效率 序号:05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 1)能利用燃料的热值表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2)了解热机工作时能量的主要流向,对热机效率有初步的认识,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2、过程和方法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
26、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生活中体会到燃料燃烧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同时还要注意到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自觉的环抱意识。教学重点: 1、知道热机的效率; 2、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教学难点:建立废物利用的观念。导学方法:探究法 、讲解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收集信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了解,收集各种燃料的名称。如: 等,并了解这些燃料时如何被使用的?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二、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 在课本图14.11实验中,水沸腾后,能看到
27、什么现象?结合现象,请思考在整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情况。2.出示目标1)能利用燃料的热值表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2)了解热机工作时能量的主要流向,对热机效率有初步的认识,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燃料种类很多, 是好燃料。(2) 是热值。(3) 是完全燃烧。(4)燃烧后的废气中有能量吗?(5)内燃机工作中会发热吗?(6)机器的转动有没有摩擦?消耗能量吗?(7) 叫热机的效率。三、展示反馈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四、学习小结(一)、热值(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未能完全燃烧2、废气带走
28、很大一部分能量3、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散热上4、克服摩擦做功五达标检测 1、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2、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 的那部分能量和 放出的能量 叫做热机的效率。3、公式: 4、常见热机效率: 。5、热机中能量损失的原因 ; ; 6、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 ; 六、课后练习 。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热机的效率一、热值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未能完全燃烧2、废气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3、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散热上4.克服摩擦做功八、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课题: 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序号:06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 (1)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列举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实例;(2
29、)理解“永动机”不能实现的原理。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计算一些简单的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是很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教学重点: 重点内容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学习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教学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导学方法:探究法 讲解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有哪些实
30、例2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吗?二、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完成课本第27页的一组小实验2.出示目标:(1)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列举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实例;(2)理解“永动机”不能实现的原理。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1)运动的汽车紧急刹车,汽车最终停下来。这过程中汽车的 (2)把一铁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内水,直至水沸腾。在这一过程中,铁块从周围水中吸收了热量使它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过程中水的 。2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1)介绍其他形式能:我们学习过机械运动有机械能,热运动有内能,实际上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同形式的运动
31、,每种运动都有一种对应的能量,如 。(2)不仅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其他形式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举例说明:(同时放映幻灯片) 电炉取暖: 。 煤燃烧 炽热灯灯丝发光 。(3)其他形式的能彼此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画出图表让学生回答分析:3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大量事实证明: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这就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历史上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虽然很多人,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各种努力,但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设计者完全违背了 ,任何机器运行时其能量只能从一
32、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果它对外做功必然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就无法对外做功,因而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造成功的。三、展示反馈: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四、学习小结:能量的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无论什么问题,什么现象,都服从能量的守恒定律。它是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有力武器。五、达标检测: 1.能量既不会_,也不会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_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克服摩擦或压缩气体做功时,消耗_能,使_能转化为_能,而且消耗多少_
33、能,就得到多少_能,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3.“和平”号空间站完成使命后,安全坠入南太平洋海域,当“和平”号进入稠密大气层时,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是将_能转化为_能,在“和平”号坠入南太平洋的过程中,它的_能增加,_能减少,而能的总量_.4.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电动机可以把_能转化为_能;太阳能电池把_能转化为_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_能转化为_能,燃料燃烧时发热,将_能转化为_能.5.秋千荡起来,如果不继续用力会越荡越低,甚至停止;皮球落地后,每次弹起的高度都会比原来低.在这两个过程中,机械能_了,转化成了_能.机械能是否守恒_,能的总量是否守恒_.六、课后练习
34、七、板书设计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2、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八、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课题:15.1两种电荷 序号07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5)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6)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2、过程和方法:1)体会人们认识
35、“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求电的知识的兴趣学习重点: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学习难点: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导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认真预习并完成有关问题: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 (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二、课堂导学:1.情境
36、导入: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出示目标: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2)认识两种电荷;3)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4)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5)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观察课本图,结合课本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1)验电器的原理是 。 (2)验电器的用途是 。
37、(3)验电器的构造有 。2、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 。3、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英国科 学家 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2)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 带负电。(3)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 ,常用符号 表示e=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4、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观看视频)演示实验(1)电荷在金属杆中 移动。(2)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 、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电靠的是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 的界线。5、导学方案P
38、34科学探究1三、展示反馈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四、学习小结:1.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 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e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_导电。五、达标检测:1、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 A库仑 B伏特 C欧姆 D瓦特2、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
39、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3、通草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吸引,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从摩擦起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5、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甲和乙,相互排斥,那么甲球一定是 【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与乙球相同的电荷6、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 橡胶手套 B 玻璃杯 C 塑料盆 D 钢尺7、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具有较多的 【 】A. 原子核 B. 自由电荷 C. 正负电荷 D. 质子8、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和一个带正电的物 体B,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它们连接起来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 ,瞬间电流的方向是 。9、导学方案P33 自我检测第4题;10、导学方案P35 课标导练第2题。归纳反思: 第一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库
- 塞罕坝区域地理教学课件
- 碘量法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15课件
- 第三章防火防爆技术47课件
- 学生把脉入门教学课件
- Brand KPIs for milk:Country Delight in India-英文培训课件2025
- 小学生秋收课件
- 2025年新高一英语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选择题》
-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项目绿色施工组织与成本控制研究报告
- 中暑防治课件图片高清版
- 脑卒中溶栓护理课件
- 2025年城建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国LTCC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5至2030中国扭蛋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商业模式与投融资战略报告
- 2024年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
- 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 GB/T 1796.7-2018轮胎气门嘴第7部分:零部件
- 分光计的使用与调节-课件
- 新概念英语入门级AUnit3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