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1页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2页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3页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4页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一)、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数学思考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

2、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3、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本学期课程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

4、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45.14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96人,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学习风气还欠浓厚。正如人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是低分低能”,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数学

5、九年级下册,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巧做安排。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四章,二次函数、圆、投影与视图、概率。这些内容都是初中代数、几何及概率统计中的重要内容,起作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又是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四、具体措施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适度安排教学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

6、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课堂。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7、开展分层教学,

7、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8、把辅优补潜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8、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教材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m2)与相邻于围墙面的每一面墙的长度x(m)的关系式是S=-2x2+100x,(0x50);电脑价格y(元)与平均降价率x的关系式是y=6000x2-12000x+6000,(0x1).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一般形式是y=ax2+bx+c(a,b,c为常数,a0)这样的函数可以叫做什么函数?二次函数.2.对于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会有一些限制呢?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上

9、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b,c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注意: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1)y=(x-3)2-x2 ;(2)y=2x(x-1);(3)y=32x-1;(4)y=;(5)y=5-x2+x.【分析】先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整式,依照定义分析.【教学说明】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1.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次.

10、3.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例2 讲解教材P3例题.【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3 已知函数y=(m2-m)x2+mx+(m+1)(m是常数),当m为何值时:(1)函数是一次函数;(2)函数是二次函数.【分析】判断函数类型,关键取决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能否为零,列出相应方程或不等式.【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会列二次函数的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A. B.y=3x3+2x2 C.y=(x-2)2-x3 D. 2.二次函数y=2x(x

11、-1)的一次项系数是( )A.1 B.-1 C.2 D.-23.若函数 是二次函数,则k的值为( )A.0 B.0或3 C.3 D.不确定4.若y=(a+2)x2-3x+2是二次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二次函数y=1-3x+5x2,则二次项系数a= ,一次项系数b= ,常数项c= .6.某校九(1)班共有x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每两名同学都握一次手,共握手y次,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它 (填“是”或“不是”)二次函数.7.如图,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半径为x的圆(圆心与正方形的中心重合),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试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2、(3)求当圆的半径为2时,剩余部分的面积(取3.14,结果精确到十分位).7.(1)y=25-x2=-x2+25.(2)0x52.(3)当x=2时,y=-4+25-43.14+25=12.4412.4.即剩余部分的面积约为12.4.【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待学生完成上述作业后,教师指导.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课后作业:1.教材P4第1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2 . 二次函

13、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函数y=ax2(a0)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性质.2.体会数形结合的转化,能用y=ax2(a0)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的经验,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情感态度】通过动手画图,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达到对二次函数y=ax2(a0)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重点】1.会画y=ax2(a0)的图象. 2.理解,掌握图象的性质.【教学难

14、点】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是什么?二次函数图象是什么形状呢?问题2 如何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图象呢?【教学说明】 略;列表、描点、连线.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教学说明】要求同学们人人动手,按“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图y=x2的图象,同学们画好后相互交流、展示,表扬画得比较规范的同学.从列表和描点中,体会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特征.强调画抛物线的三个误区.误区一:用直线连结,而非光滑的曲线连结,不符合函数的

15、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如图(1)就是y=x2的图象的错误画法.误区二:并非对称点,存在漏点现象,导致抛物线变形.如图(2)就是漏掉点(0,0)的y=x2的图象的错误画法.误区三: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抛物线要求用平滑曲线连点的同时,还需要向两旁无限延伸,而并非到某些点停止.如图(3),就是到点(-2,4),(2,4)停住的y=x2图象的错误画法.探究2 y=ax2(a0)图象的性质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x2, , y=2x2的图象.【教学说明】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图象,教师帮助引导,强调画图时注意每一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动脑筋观察上述图象的特征(共同点),从而归纳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

16、和性质.【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y随x的增大时的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归纳,教师整理讲评、强调.y=ax2(a0)图象的性质1.图象开口向上.2.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低点.3.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右升;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简称左降.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已知函数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1)求k的值.(2)k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最低点是什么?在此前提下,当x在哪个范围内取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分析】此题是考查二次函数y=ax2的定义、图象与性质的,由二次函数定义列出关于k的方程,进而求出k的值,然后根据

17、k+20,求出k的取值范围,最后由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出x的取值范围.解:(1)由已知得 ,解得k=2或k=-3.所以当k=2或k=-3时,函数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2)若抛物线有最低点,则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k+20.由(1)知k=2,最低点是(0,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广东广州中考)下列函数中,当x0时,y值随x值增大而减小的是( )A.y=x2 B.y=x-1 C. D.y= 2.已知点(-1,y1),(2,y2),(-3,y3)都在函数y=x2的图象上,则( )A.y1y2y3 B.y1y3y2 C.y3y2y1 D.y2y1y33.抛物线y

18、= x2的开口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当x=-2时,y= ;当y=3时,x=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4.抛物线y=ax2上的点B,C与x轴上的点A(-5,0),D(3,0)构成平行四边形ABCD,BC与y轴交于点E(0,6),求常数a的值.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课后作业:1.教材P7第1、2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3.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函

19、数y=ax2(a0)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性质.2.体会数形结合的转化,能用y=ax2(a0)的图象与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的经验,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情感态度】通过动手画图,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达到对二次函数y=ax2(a0)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会画y=ax2(a0)的图象;理解、掌握图象的性质.【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其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会.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在坐标系中画出y= x2的图象

20、,结合y= x2的图象,谈谈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具有哪些性质?2.你能画出y=- x2的图象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画y=ax2(a0)的图象请同学们在上述坐标系中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y=- x2的图象.【教学说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调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学们完成后相互交流,表扬图象画得“美观”的同学.问:从所画出的图象进行观察,y= x2与y=- x2有何关系?探究2 二次函数y=ax2(a0)性质问:你能结合y=- x2的图象,归纳出y=ax2(a0)图象的性质吗?【教学说明】教师提示应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位置,y随x的增大时的变化情况几个

21、方面归纳,教师整理,强调y=ax2(a0)图象的性质.1.开口向下.2.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高点.3.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简称右降,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左升.探究3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及性质学生回答:【教学点评】一般地,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 ,顶点是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 点,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 点,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 ,总之,|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填空:函数y=(-x)2的图象是 ,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开口方向是 .

22、画出函数y= x2,y= x2和y=-2x2的图象,请指出三条抛物线的特点例2 已知抛物线y=ax2经过点(1,-1),求y=-4时x的值.【分析】把点(1,-1)的坐标代入y=ax2,求得a的值,得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再把y=-4代入已求得的表达式中,即可求得x的值.【教学说明】在求y=ax2的解析式时,往往只须一个条件代入即可求出a值.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关于抛物线y=x2和y=-x2的说法,错误的是( )A.抛物线y=x2和y=-x2有共同的顶点和对称轴B.抛物线y=x2和y=-x2关于x轴对称C.抛物线y=x2和y=-x2的开口方向相反D.点(-2,4)在抛物线y=x2上,也

23、在抛物线y=-x2上2.二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ax(a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3.二次函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 .4.已知点A(-1,y1),B(1,y2),C(a,y3)都在函数y=x2的图象上,且a1,则y1,y2,y3中最大的是 .5.已知函数y=ax2经过点(1,2).求a的值;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变化的情况.【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当学生疑惑时,教师及时指导.5.a=2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1)y=ax2(a0)

24、图象的性质;(2)y=ax2(a0)关系式的确定方法.课后作业:1.教材P10第12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仍然是从学生画图象,结合上节课y=ax2(a0)的图象和性质,从而得出y=ax2(a0)的图象和性质,进而得出y=ax2(a0)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4. 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画出y=a(x-h)2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它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2.能正确说出y=a(x-h)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h)

25、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1.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y=a(x-h)2的图象及性质.【教学难点】理解y=a(x-h)2与y=ax2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a,h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 x2与y= (x-1)2的图象,完成下表.2.二次函数y= (x-1)2的图象与y= 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3.对于二次函数y= (x-1)2,当x取何值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

26、取何值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归纳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并完成下表.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教材P12例3.【教学说明】二次函数y=ax2与y=a(x-h)2是有关系的,即左、右平移时“左加右减”. 例如y=a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y=a(x+1)2,y=a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y=a(x-2)2的图象.例2 已知直线y=x+1与x轴交于点A,抛物线y=-2x2平移后的顶点与点A重合.水平移后的抛物线l的解析式;若点B(x1,y1),C(x2,y2)在抛物线l上,且- x1x2,试比较y1,y2的大小.【教学说明】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对称轴为

27、分界,画图象取点时以顶点为分界对称取点.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二次函数y=15(x-1)2的最小值是( )A.-1 B.1 C.0 D.没有最小值2.抛物线y=-3(x+1)2不经过的象限是( )A.第一、二象限 B.第二、四象限 C.第三、四象限 D.第二、三象限3.在反比例函数y= 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二次函数y=k(x-1)2的图象大致是( )4.(1)抛物线y= x2向 平移 个单位得抛物线y= (x+1)2;(2)抛物线 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抛物线y=-2(x-2)2.5.(广东广州中考)已知抛物线y=a(x-h)2的对称轴为x=-2,且过点(1,-3).(1)求抛

28、物线的解析式;(2)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3)从图象上观察,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解疑.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1)y=a(x-h)2的图象与性质;(2)y=a(x-h)2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课后作业1.教材P12第1、2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5.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掌握y=a(x-h)2+k的图象和性质.2.掌

29、握y=a(x-h)2+k与y=ax2的图象的位置关系.3.理解y=a(x-h)2+k,y=a(x-h)2,y=ax2+k及y=ax2的图象之间的平移转化.【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1.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感受通过认识观察,归纳,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乐趣.【教学重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教学难点】由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的轴对称性列表、描点、连线.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复习回顾

30、:同学们回顾一下:y=ax2,y=a(x-h)2,(a0)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y随x的增减性分别是什么?如何由y=ax2(a0)的图象平移得到y=a(x-h)2的图象?猜想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随x的增减性如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y=a(x-h)2+k的图象和性质1.由老师提示列表,根据抛物线的轴对称性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y=- (x+1)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随x的增减性如何?将抛物线y=- 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抛物线y=- (x+1)2-1.2.同学们讨论回答:一般地,当h0

31、,k0时,把抛物线y=ax2向右平移h个单位,再向上平移k个单位得抛物线y=a(x-h)2+k;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由h,k的值来决定.抛物线y=a(x-h)2+k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y随x的增减性如何?探究2 二次函数y=a(x-h)2+k的应用【教学说明】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是,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a0时,开口向,当a0时,开口向.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已知抛物线y=a(x-h)2+k,将它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又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1)2-4,求原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平移过程中,前后抛物线的形状,大小不变,所

32、以a=-3,平移时应抓住顶点的变化,根据平移规律可求出原抛物线顶点,从而得到原抛物线的解析式.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抛物线y=-7(x+4)2-1平移得到y=-7x2,则必须( )A.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B.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C.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D.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2.抛物线y=x2-4与x轴交于B,C两点,顶点为A,则ABC的周长为( )A.4 B.4+4 C.12 D.2+43.函数y=ax2-a与y=ax-a(a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4.二次函数y=-2x2+6的图象的对称轴是 ,顶点

33、坐标是 ,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5.已知函数y=ax2+c的图象与函数y=-3x2-2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则a= ,c= .6.把抛物线y=(x-1)2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所得抛物线经过Q(3,0),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教师引导解疑.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如何由抛物线y=ax2平移得到抛物线y=a(x-h)2+k.【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加深理解掌握y=ax2与y=a(x-h)2+k二者图象的位置关系.课后作业

34、1.教材P15第1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6.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2.会用配方法求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y随x的增减性.3.能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或最小值;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体会建立二次函数y=ax2+bx+c(a0)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2.在学习y=ax2+bx+c(a0)的性质

35、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情感态度】进一步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用配方法求y=ax2+bx+c的顶点坐标;会用描点法画y=ax2+bx+c的图象并能说出图象的性质.【教学难点】能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一些问题,能通过对称性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1.把二次函数y=-2x2+6x-1化成y=a(x-h)2+k的形式.2.写出二次函数y=-2x2+6x-1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3.画y=-2x2+6x-1的图象.4

36、.抛物线y=-2x2如何平移得到y=-2x2+6x-1的图象.5.二次函数y=-2x2+6x-1的y随x的增减性如何?【教学说明】上述问题教师应放手引导学生逐一完成,从而领会y=ax2+bx+c与y=a(x-h)2+k的转化过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如何画y=ax2+bx+c图象,你可以归纳为哪几步?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一般分为三步:1.先用配方法求出y=ax2+bx+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对称轴右边的部分图象.3.利用对称点,画出对称轴左边的部分图象.探究2 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性质有哪些?你能试着归纳吗?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抛物线y=ax2+

37、bx+c= ,对称轴为x=- ,顶点坐标为(- , ),当a0时,若x- ,y随x增大而增大,若x- ,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a0时,若x- ,y随x的增大而减小,若x2 B.12C.12 D.1,24.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则方程ax2+bx+c=0的解为 .5.(湖北武汉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x2-(m+1)x+m的图象交x轴于A(x1,0),B(x2,0)两点,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且x21+x22=10.(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过点D(0,-)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M、N,与x轴交于点E,使得点M、N关于点E对称?若存在,

38、求出直线MN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教学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和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根据根的情况可以判断交点个数,反之也成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点评:求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值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二次函数问题可转化为对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问题.课后作业1.教材P28第1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9.二次函数的应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

39、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体验运用数学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体会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1.体验函数是有效的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敢于面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碰到的困难,积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重点】用抛物线的知识解决拱桥类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抛物线的知识来解决.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通过预习P2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1.要求出教材P29动脑筋中“拱顶离水面

40、的高度变化情况”,你准备采取什么办法?2.根据教材P29图1-18,你猜测是什么样的函数呢?3.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比较简便呢?试着画一画它的草图看看!4.根据图象你能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吗?试一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 直观图象的建模应用例1 某工厂的大门是一抛物线形水泥建筑物,大门的地面宽度为8m,两侧距地面3m高处各有一盏壁灯,两壁灯之间的水平距离是6m,如图所示,则厂门的高(水泥建筑物厚度不计,精确到0.1m)约为( )A.6.9m B.7.0m C.7.1m D.6.8m【教学说明】根据直观图象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和解析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溶洞是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图所示

41、.现测得水面宽AB=1.6m,溶洞顶点O到水面的距离为2.4m,在图中直角坐标系内,溶洞所在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A.y= x2 B.y= x2+ C.y=- x2 D.y=- x2+2.某公园草坪的防护栏是由100段形状相同的抛物线形组成的,为了牢固起见,每段护栏需要间距0.4m加设一根不锈钢的支柱,防护栏的最高点距底部0.5m(如图),则这条防护栏需要不锈钢支柱的总长度至少为( )A.50m B.100m C.160m D.200m 第2题图 第3题图3.如图,济南建邦大桥有一段抛物线形的拱梁,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bx,小强骑自行车从拱梁一端O沿直线匀速穿过拱梁部分的桥面OC,

42、当小强骑自行车行驶10秒时和26秒时拱梁的高度相同,则小强骑自行车通过拱梁部分的桥面OC共需 秒.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3.建立二次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点的坐标.(3)合理设出函数解析式.(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5)根据求得的解析式进一步分析,判断并进行有关的计算.课后作业1.教材P31第1、2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10. 二次函数的应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用抛物线知识解决最值问题的思路.2.初步学会运用抛物线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优化问题的探究过程,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发展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