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_第1页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_第2页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_第3页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_第4页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 黄琳淑,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 2、理解作品里的意象、意境,象征手法。3、学习词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4、 背诵本词积累名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品味意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鉴赏意象,1、全词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缺月、疏桐、漏断、幽人、

2、孤鸿、寒枝、沙洲。,月缺,桐疏,漏断,人幽,鸿孤,枝寒,沙洲冷。,知人论世,“乌台诗案”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里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多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有二十多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由于其才华卓著,很多人为救他奔走呼告,终于免于一死。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院。到黄州之初,他一时灰心杜口,谢绝交往。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鉴赏意象,

3、2、这些意象特点有什么作用?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缺月表面写月亮的不圆,其实在人生层面比喻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悲凉阶段,暗示了那个封建社会的残缺黑暗,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烟稀少,荒凉清冷。,小结: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

4、洲,每个意象都那么幽寒清冷,全词笼罩着浓郁的孤独与感伤的气氛,意境清幽绝尘,3、分析本词写作特色?,本词以孤鸿为喻而暗喻自己,托物言志。以象征手法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苏轼为人正直有操守,故新旧两党虽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说主旨,随堂练习,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 _等景物,渲染了_的氛围。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疏桐,孤鸿,孤寂凄清,“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