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元代南戏,第一节南戏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戏剧成熟较早的一支,是从宋杂剧、金院本到元杂剧,另有一个成熟稍迟的分支,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南戏,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 南戏产生的年代,祝允明猥(wi 琐碎烦杂)谈说是北宋“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又据刘埙(xn )水云村稿所述,南宋咸淳年间,所谓“永嘉戏曲”在江西南丰一带也已经很流行。 在猥谈和南词叙录(徐渭)中著录的最早的南戏剧目是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都是写男子负心的故事。 宋代南戏也绝少有剧本传世,只有在永乐大典残卷中发现的张协状元一种,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宋代的旧作。,南戏最初
2、当是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南词叙录说它“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此外,它也吸收了宋词的曲调,以及唐宋大曲、诸宫调等乐曲成分,并在表演形式上受到宋代官本杂剧的影响。 以张协状元的情况来看,它的开头是用诸宫调的说唱来叙述故事,然后进入角色的表演,剧中并穿插了不少滑稽取笑的成分。 温州是古老的文化之都,又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南戏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得以成长,并逐渐扩展到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南宋都城临安。,元灭南宋以后,北方剧作家大批南下,杂剧占领了南方舞台,南戏较之已经高度成熟的杂剧显然相形逊色。 但是,它在南方民众中的基础是相当牢固的,所以仍旧在民间流行。而且,正是由于北
3、杂剧的南下,造成了南北剧交流的机会,一些北方作家参与了南戏声腔的改造和剧本的编写,一些北方演员参与了南戏的演出。 在这过程中,南戏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如改编杂剧的剧目,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杂剧曲牌联套的方法,采用杂剧的一些曲调而形成“南北合套”的形式等等,南戏的艺术因而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存宋元南戏剧目共二百多种,除大约六种出于宋代,其余均出于元代,可见元代南戏还是颇为兴盛的。到元末,琵琶记等剧本出现,标志着南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且为明清传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宋元南戏由于长期流行于民间,不受文人士大夫重视,有剧本流传的仅十九种,不足存目的十分之一,有残文佚(y同“逸”)曲流传的为一百三十种左右
4、。现存的南戏剧本,除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等少数几种,大都经过明人不同程度的修改。,宋元南戏存目共二百三十多种,其中,有传本的种,只有佚曲的有种。从现存曲目看,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纠纷的题材,占最大的部分,而表现金戈铁马的英雄题材则极为罕见。 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弥足珍贵。,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遇盗落难,得到王贫女的帮助,结为夫妻,后来赴京考中状元,忘恩负义,不认贫女,反欲将她杀害。 幸而贫女仅伤一臂,又得到宰相王德用的收养,最后同张协重圆。 这是一本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
5、戏文,与赵贞女、王魁同一题材。但既要谴责负心汉,又想保证贫女有个完满结局,只能采取调和的做法,悲剧的意识未能贯穿到底。这为元代后期一些作家将早期南戏悲剧作品的结尾改为大团圆开了先例。,南戏的题材与杂剧既有相同之处:有关婚姻、爱情的剧作和揭露社会黑暗的公案剧,在杂剧和南戏中都是重要的题材, 南戏的民间色彩更浓,而文人化的气息较淡:杂剧中梧桐雨、汉宫秋一类借历史故事表现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慨、历史意识而抒情性很强的作品,在南戏中几乎没有;反映家庭伦理问题,要求维护稳定的家庭关系的伦理剧,在南戏中更为集中和强烈。从赵贞女、王魁及张协状元开始,严厉指斥男子富贵变心就成为南戏最重要的内容。,这种剧作有其具体
6、的社会背景:宋代以来,政权通过科举制度向平民开放,许多“寒士”有了一举成名、步入仕途的机会,这容易造成原有婚姻的不稳定。 但读书求官,并不只是个人的行为,它常常需要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付出努力。相应地,这些读书人对家庭和家族利益负有一定义务。 在中国旧时代的社会观念中,能够接受以纳妾作为婚姻的补充,而婚变则不能为社会的普遍道德意识所赞同,因为它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家族的利益。,南戏的体制比杂剧自由。它的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却没有严密的宫调组织,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它的剧本结构,也不受音乐限制而形成“四本一楔子”的固定模式,而是以人物的上下场的界线分场,可长可短,大都比杂剧来得长;
7、它也不像杂剧那样每本戏规定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而是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各种形式,能把曲、白、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到了明代,杂剧渐渐衰微,从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终于取代了它的地位,这同东南地域文化优势的增长有关,同时,也是由于南戏的自由体制,更便于展开复杂的剧情,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第二节高明的琵琶记,一、作者介绍,高明(?), ,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瑞安(今浙江)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是理学家黄溍 (jn )的弟子。 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做过多任地方官。任职期间,颇有能声,也意欲有所作为。 1351年,从军南征方国珍起义,因与统帅论事不合,兼之目睹时政日
8、非,在对现实生活失望的同时,感悟“功名为忧患之始”(元赵汸东山存稿卷二送高则诚归永嘉序),萌生了隐遁的念头。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于浙东宁波的栎社,以词曲自娱,并创作了琵琶记。 另有少量诗文传世。,从高明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对仕途险恶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民间疾苦的了解和同情。 另外,他还写了些表彰孝子节妇的诗文。通过宣扬儒家传统道德来纠正“恶化”的风俗、调和社会矛盾,是高明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他创作琵琶记的基础。,二、琵琶记悲剧意蕴,琵琶记是对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改编,写赵五娘和蔡伯喈(ji)的故事。蔡伯喈即蔡邕(yng),东汉末著名文人。 在民间传说中,蔡伯喈只是借
9、用历史人物之名。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说: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此诗可看到: 一是蔡伯喈故事在南宋已成为民间讲唱文学的流行题材; 二是蔡伯喈已被描述成反面人物。,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情节大致写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 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力支撑门户,赡养公婆,竭尽孝道。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茔,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是个孝顺贤惠的苦命妇女。 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chui ),致使神天震怒。最后,蔡二郎被暴雷轰死。是个不忠不孝的反面人物;,琵琶记基本上
10、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又对剧情作了重大改动。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把他抛弃家庭、另娶贵妻处理为被人胁迫而不得已。 为了终养年迈的父母,他本来并不热衷于功名,只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这“三不从”导致一连串的不幸,落得个“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琵琶记的开头: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另做眼儿看。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骅骝(hu li )方独步,万
11、马敢争先? 琵琶记所叙写的,是“子孝与妻贤”的内容。高明强调封建伦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戏曲“动人”的力量,让观众受到教化。因此,明太祖曾盛誉琵琶记是“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 。在这方面,琵琶记产生过一些消极的作用。同时,高明能正视社会生活的真实,在肯定孝子贤妻的同时,揭示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展示由于封建伦理而产生的社会悲剧,而给予观众强烈的震撼。,琵琶记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三不从”而展开的。 剧本第四出“强试”是冲突的开端。 蔡伯喈考虑到父母年老,无人照顾,在面临科举考试的前夕,决意暂时放弃功名,谢绝了州司的推荐。但其父蔡公却迫切期待儿子获得功名,强调只要儿子中举,改换门庭,他纵然死了
12、,“一灵儿终是喜”。甚至责备蔡伯喈以尽孝为借口,其实是贪恋新婚的妻子。 蔡伯喈既不能违背孝道伦理原则,又不能违抗父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离开了家门,向悲剧的境地迈开了第一步。,蔡伯喈如期赴试,得中状元,便得到牛丞相的青睐。牛相执意招他为婿,皇帝也玉成其事。蔡伯喈倒不想滞留京师,他在辞婚的同时,上表辞官,希望皇帝任命他为乡官:“乡郡望安置。庶使臣,忠心孝意,得全美。” 但朝廷的答复是:“孝道虽大,终于事君;王事多艰,岂遑(hung闲暇)报父?可曲从师相之请,以成桃夭之化。” 君命难违,蔡伯喈不得已入赘牛府。但荣华富贵的生活,始终无法消除他的内疚和痛苦。 另一方面,蔡伯喈家乡灾祸频仍,蔡公蔡
13、婆衣食无着,最后家破人亡。就这样,一个努力按照封建伦理行事的“孝子”,却因伦理纲纪的不合理以及伦理纲纪自身的矛盾,成为可怜可悲的牺牲品。,封建伦理,是统治者赖以维护封建秩序的支柱。儒家以血缘为基础,推衍出一套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按伦理纲常行事,以维护封建秩序。 然而,伦理纲常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即是因为伦理纲常本身经常出现抵牾的局面。 蔡伯喈服从了皇帝朝廷,便照顾不了父母家庭;反过来,他要做“孝子”,便做不了“忠臣”。至于个人的意愿,更遭到无情的践踏。这一来,努力按照伦理纲常行事的蔡伯喈,只能陷入两难的境地之中。,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
14、目的),但通篇展示的却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可以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结果)。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之中。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三、琵琶记的艺术成就,琵琶记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人物心理刻划方面尤为突出。 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相关。他努力按照伦理纲常行事,但封建伦理本身难以周全的矛盾却使他无所适从。从君从父的伦理要求,使他难以违抗;家庭的灾难,又使他难辞其咎。
15、所以他始终处于夹缝之中,难以两全。 入赘相府的那一刻,他情不自禁,流露出“喜书中今日,有女如玉”的喜悦; 他也确实思念前妻,牵挂父母,经常彷徨苦闷,忐忑难安。他想过弃官而归,又怕与“炙手可热”的牛相发生冲突,招来不测,只想等待三年任满,趁牛相“不提防”,“双双两个归昼锦”。当他苦苦做着团聚终养之梦的时候,家中早已是支离破碎。可以说,正是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的软弱性格,造成了蔡伯喈的人生悲剧。,蔡伯喈虽然被塑造成一个孝心昭著、恪守经训的形象,但他也有对新婚妻子的爱恋,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些都因为与君亲之命相冲突而不能满足。他在一段唱词中说: 我穿着紫罗襕(ln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到拘束我不自
16、在,我穿的皂朝靴怎敢胡去揣?我口里吃几口荒张张要办事的忙茶饭,手里拿着个战钦钦怕犯法的愁酒杯。 因为个人的意愿被否定,在政治生活中的不稳定感,愈益增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赵五娘形象的刻划也比较成功。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在她身上,体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 琵琶记还揭示出赵五娘的不幸,其实也是礼教纲常所造成的。赵五娘的初愿,是“偕老夫妻,长侍奉暮年姑舅”,甘守清贫的生活。 但这位封建时代的小媳妇,无法把握自身的命运。像丈夫赴试这样的大事,她根本不得参与;她曾埋怨蔡公逼试,要向蔡公劝说,但欲行又止,深怕被
17、责“不贤”,被说要将丈夫“迷恋”。,伯喈被迫赴试后,照看公婆的责任全部落在她的身上,使她落到了不得不做孝贤媳妇的境地:“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得名书青史,省了些闲凄楚!”礼教的熏陶,家庭的责任,使她不得不咬紧牙关,只能干脆以做个“孝妇”自解,“索性”两字,充分说明了她的无奈。 然而,她的尽心尽力、自食糟糠的行为,还要受到婆母的猜忌。蔡婆说:“亲的到底只是亲,亲生孩儿不留在家,今日着这媳妇供养你呵,前番骨自有些鲑(gu )菜,这几番只得些淡饭,教我怎的捱(i )?更过几日,和饭也没有。”并对赵五娘诸多责备,甚至怀疑她独自在背地里偷吃好食。,面对内外交困的悲剧命运,赵五娘心力交瘁,苦不堪言。因为礼法
18、规定媳妇不得与婆母顶嘴,赵五娘纵然心中不平,“便埋冤杀了,也不敢分说”。她怨肠百结,只能对糟糠倾诉: 孝顺歌呕得我肚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嘎(g )住。糠,遭砻被舂杵,筛(shi )你簸扬你,吃尽探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出。 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贵与一贱,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给得公婆甘旨?,但从作者的本意来说,即使对赵五娘这样的人物也有同情,主要的还是为了借助严酷的处境来突出男性社会要求于妇女以自我牺牲来维持家庭的品格
19、。 而且,他在赵五娘的性格中加入明确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说教:赵五娘的种种行为,根本上都是“代夫行孝”,而“代夫行孝”,又被解说为妇女的本分; 作者甚至借赵五娘之口说:“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得名书青史。”这是一种理念的表达,一种道德诱劝。,琵琶记作为一部有意识宣扬道德教化的剧作,受到统治者的欢迎。但剧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如“忠“、“孝”的矛盾,个人意愿与社会统治力量的冲突,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在进入明清“传奇”阶段之前发展的顶峰,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整部剧情以赵五娘和蔡伯喈不同遭遇的双线并行发展的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条线是蔡伯喈步步陷入功名的罗网,满心苦闷地
20、处于一片繁华富贵的气氛中,一条线是赵五娘含辛茹苦,拼命挣扎在满目荒凉萧条的境地,许多场面不断交错出现,相互对映,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受。,剧中的语言,大都本色自然,能够比较深入地写出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活动。 糟糠自厌出中赵五娘两段唱词孝顺歌、前腔 以口头语写心间事,刻写入髓,委婉尽致。 总之,经过高明这位著名文士的加入,南戏从民间俚俗的艺术形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这在戏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第三节四大南戏荆刘拜杀,在元末明初,还有些较著名的南戏剧作。其中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称为“四大家”。这些剧作的传世剧本都经过明人的修改加工,已非原貌。 荆钗记被认为是元人柯丹邱所作。剧本叙穷书生
21、王十朋和大财主孙汝权分别以一支荆钗和一对金钗为聘礼,向钱玉莲求婚,钱玉莲因王十朋是“才学之士”,留下了他的荆钗。成婚后,王赴京考中状元,因拒绝万俟(m q )丞相的逼婚,被调至烟瘴之地潮阳任职。他的家书被孙汝权截去,改为“休书”,玉莲不信“休书”是真,坚拒继母要她改嫁孙汝权的威逼,投江自杀,被人救起。王十朋闻知玉莲自杀,设誓终身不娶。后夫妻间仍以荆钗为缘,得以团聚。,荆钗记的开场“家门”声明此剧是为表彰“义夫节妇”而作,它的宗旨是提倡夫妇间相互忠信的家庭伦理意识。 剧中也包含了一些具有市民社会气息的生活理想和市俗气息。 首先,把“义夫”与“节妇”作为对应的概念,意味着妻子的“节”需要丈夫的“义
22、”作为报偿,这不是正统礼法所具有的内容。它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女性的权利,还渗透了市民社会中以利益的平等交换为“义”的意识。 王十朋误闻玉莲死后立誓不再娶,甚至不顾别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劝诫,把维护对亡妻的“义”和维护自身的情感,放在了礼教规范和家族整体利益之上。 而钱玉莲选择王十朋为婿,是因为认识到他“一朝风云际会”,就会“发迹”;写她以“若能勾赠母封妻,也不枉了争名夺利”鼓励王十朋赴考,都是直接从实际利益考虑,不假以虚伪的道德掩饰。,刘知远白兔记是“永嘉书会才人”在五代史平话和刘知远诸宫调等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剧本的中心内容,就是写穷军汉出身的刘知远“发迹变泰”以及和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刘知远落魄潦倒时被李文奎收留作佣工,李文奎见他有帝王之相,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探索化学奥秘的互动游戏学习软件设计
- 电解铝固废的循环经济模式与应用
- 从全球化视角看工匠精神的跨文化影响与借鉴
- 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与投资机制
- 山东省青岛市南区2025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4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重庆实验学校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新兴技术行业的职业发展趋势与选择
- 美食烹饪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 2025至2030陶罐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美容床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投资环境评价报告 2025
- (高清版)DB13∕T 5431-2021 装配式塑料水表井工程技术规程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乡村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云南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培训
- 【KAWO科握】2025年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指南报告
- 弃土租地合同协议书
- 《并行计算技术》课件
- 超级食物市场发展趋势探索-全面剖析
- 《抗生素分类课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