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_第1页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_第2页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_第3页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_第4页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一、源起大势所趋 曾经被这样一句话震撼“崖山之后,再无东方”! 大汉的气魄,李唐的繁盛,是每个国人的荣光,这两个朝代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墨香。就是军事上柔弱的南宋,在与元军最后一役的崖山之战中,虽输,却很悲壮,不仅有文天祥、张士杰、陆秀夫“三忠”,十万军民也自发跳海殉国,这份节烈之气,便是儒家的舍生取义。 众所周知,中国GDP不断增加,预测到2030年将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有预测说,按现在国民素质状态,到那时,我们的国民素质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将位居第147位,甚至落后于 一些非洲国家 历史和现实告诉咱们,小到个人的幸福,大到家国、民族尊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

2、与生存,都需要汉文化传统的智慧! 二、工作思路与实践 总的说,以国学为主色,构建校园文化营造国学育人氛围,读学国学经典。开展国学文化节系列活动 (一)精心编印校本教材,学读国学经典 以弟子规为例,说说在师生身上读学国学,落实的方式有: 每天早读或第七节时间背诵弟子规,适当讲解;为了加深理解,在黑板边缘每天写上几句,师生用身边的小事对号,体会践行时的幸福感,也体会反其道行之的后悔感;用比赛接龙,答卷对照生活中的现象,或对某一句谈感悟感恩之心在感悟中渐渐培养起了。对人对事的情商也就高起来了。还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灵活落实弟子规如,国庆汇演中,由某班全班同学排演的跪羊图,表演的孩子们神情中的那份纯

3、真、专注、善良、恭敬等,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师生。 (二)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四化” 1.诵读化:一读正音、再读识韵、重读会意、趣读成诵。 2.故事化:所选的每一部经典,都隐含着许多经典故事,讲故事,明义理是国学课一大特色。 3.情境化:故事导入情境、多媒体音画渲染情境、实践体验情境。 4.生活化:中国教育上,孩子们懂得的至理名言也不少呀,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成绩把道理记在脑子里了,因为,人做事,更多时候,是需要感觉的,要让孩子们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回味曾经的心灵体验。 一句话,让孩子们品尝到美德与守则中幸福之味道! (三)创设以国学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环境 1.重设“一训三风”德育内涵 (1)

4、校训:明德至善 格致敏行 明德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彰显、提倡、推广、发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格致,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丁肇中说,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做事行动敏捷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 (2)校风:敬业乐群 严谨求实 励志笃学 荣校

5、报国 敬业乐群:“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含义为:敬业,专心于学业、事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严谨求实:实事求是,不浮夸,不马虎,认真,严肃,谨慎诚实。 励志笃学:“励志”,是人生的启明星,是笃学”的指导方向和动力。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笃学”,笃,原意为厚重、厚实诗经语:“彼其之子硕大且笃”,后“笃”引申为“忠实、真诚、专心。”笃学是励志的行为体现、途径和方法。 荣校报国:荣校,以促进学生成才和教师成长为本,坚持把“校荣我荣”“人人成才,为校争光”作

6、为对全体师生的长期教育,使每个人都把“自我”融入到学校整体事业中来,促使师生内心产生对学校的强烈的归属感,将“荣校”意识转化为实践、凝聚事业发展动力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量,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国,为国家效力尽忠,忠于祖国,为祖国服务。 (3)教风:乐于科研 勇于探索 善于激励 精于育人 乐于科研: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 勇于探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信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吃它呢?探索需要超人的勇气和信心,需要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所以,勇气、信心、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师者应努力培养,也是应该具有的品质。 善于激励:激励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7、是一种并非人人都会的技巧,是一门也许需要穷已一生的智慧去领悟的哲学。用自己的心去激励学生,我们的生活才会因此而拥有更多乐趣,学生的人生也会因为有了我们的激励与尊重而更加亮丽。 精于育人: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4)学风:勤奋进取 立异追新 博学善思 兼爱竞择 勤奋进取:勤奋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与奋发向上的精神。具备勤奋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成功不单纯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勤奋。 立异追新: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冲破旧习惯、旧范式的束缚,提出新的与众不同的

8、创意和见解。标新立异是创新思维的灵魂。要有一种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需要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构思新方法。 博学善思:“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汗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兼爱竞择: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的也就是对

9、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竞择就是竞争、选择,源自达尔文进化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要取得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 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1)大处着眼。我们康平二中整体规划科学,有寓意。一进校门大理石雕刻“跨进校门一步,牢记父母叮嘱”“走出校门一步,肩负校园荣辱。”正对大门的孔子雕像巍然耸立,为人们讲述3000年的儒学经典。西校区的高楼林立。色彩凝重,映衬出儒雅校园。东校区整体简洁明快,犹如田园牧歌。楼前绿化带,绿地绵绵,小径幽幽,亭廊雅致,假山巍巍,做到春有花,夏

10、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文化长廊,正像两首演奏着的轻音乐,跳动着德育的音符。校园显眼处还书写了儒家经典或设有相关的橱窗。这些优美的环境都给受教育者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2)小处着笔。我们康平二中校园“面面墙壁都说话,一草一木皆传情”。校训“明德至善 格致敏行”8个大字镌刻在教学楼门庭上,教学楼大厅正面墙上的教育方针、各走廊墙上的德育宣传画、各教室墙上的名言警句、以及各个教室门口的“立志”条幅,把教学楼装点得古朴典雅。会议礼堂墙上装饰的“和风细雨显淑女气质”、“谦恭礼让展绅士风度”的彩色标语,鼓励学生们向绅士、淑女方向修养。校园墙上品味书香,品味生活,修身养德,诗意人生”“倡导经典诵读,传承中华

11、文化”等口号,烘托了传统美德教育氛围。实验楼前的石碑、石凳上镌刻着“修辞立诚”、“行己有耻”、“敏而好学”、“言而有信等格言警句,让学生在长廊休息时也能受到传统美德的熏染。 三、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龙头 1.主题升旗活动:升旗做到计划性、规范化、实效性:学期初做好计划,每次升旗根据本周所要渗透和培养的德育目标,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确定升旗主题。 2.主题班会:班会做到计划性、时效性、多样性:如以爱国主义、感恩、热爱劳动、关注环保、孝敬父母、安全等为主体的班会。 3.开设弟子规课:我校从2008年开始,在初一、初二年部开设了以“弟子规”课程为主的国学课,校长直接领导布置,政教处参与,有专任教师主讲。 4.围绕“弟子规”及其他国学,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2010年12月下旬,新年即将到来,发起了“学生致父母一封信”活动,让学生在信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对父母辛勤付出的感激。 5.“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校在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开展孝亲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