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力的平衡.pptx_第1页
第三节力的平衡.pptx_第2页
第三节力的平衡.pptx_第3页
第三节力的平衡.pptx_第4页
第三节力的平衡.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ONTENTS,目 录,福建考纲要求 福建中考考点 福建考情分析,考情帮,考点1 力 考点2 弹力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考点3 重力 考点4 摩擦力,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帮,力,考点4,F,N,大小,方向,作用点,相互,运动状态,形状,方向,作用点,大小,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帮,力,若物体的形状或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或方向)改变了,就可以判断它一定受了力.,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3.彼此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万有引力、磁力等).,考点4,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帮,弹力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1. 弹力,(1)

2、定义:物体因发生 而产生的力. (2)大小: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 .,弹性形变,大,压力、拉力、支持力实质上都是弹力.,考点4,考点1,考点3,考点帮,弹力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考点2,2. 弹簧测力计,大,考点4,考点1,考点3,考点帮,弹力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考点2,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一条直线,量程,考点4,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帮,弹力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2.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1)看物体是否直接接触,若不接触,则一定没有弹力;(2)看接触处是否相互挤压或拉伸,只有接触且相互挤压或拉伸才能产生弹力.

3、,考点4,考点1,考点3,考点帮,重力,考点2,G,地球的吸引,地球,竖直向下,作用点,正比,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考点4,考点1,考点3,考点帮,重力,考点2,1.根据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人们利用铅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检测桌面是否水平. 2.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重力最大. 3.增大支撑面、降低重心都可以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不能简单说成“垂直向下”.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空心圆球等.,考点4,考点1,考点3,考点帮,摩擦力,考点2,1. 摩擦力,考点4,阻碍,考点1,考点3,考点帮,摩

4、擦力,考点2,(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考点4,2.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大,大,考点1,考点3,考点帮,摩擦力,考点2,考点4,3. 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考点1,考点3,考点帮,运动的快慢,考点2,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与运动速度、运动方向无关. 2.不能把摩擦力的方向理解为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因为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促进运动,但无论哪种情况,必定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考点4,(2018绵

5、阳中考)辽宁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歼-15”着舰时在阻拦索的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 ) A.阻拦索对舰载机的作用力使阻拦索发生形变 B.阻拦索对舰载机的作用力使舰载机的运动状态改变 C.舰载机对阻拦索的作用力与阻拦索对舰载机的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 D.舰载机对阻拦索的作用力与阻拦索对舰载机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力及力的作用效果,命题点4,典例1,典例2,典例3,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力及力的作用效果,命题点4,辽宁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歼-15”着舰时在阻拦索的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阻拦索对舰载机的作用力作用在舰载机上,会使舰载机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

6、阻拦索发生形变的力是舰载机对阻拦索的力,故选项A错误,B正确;舰载机对阻拦索的作用力与阻拦索对舰载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受力物体是不同的,故选项C错误;舰载机对阻拦索的作用力使阻拦索发生形变,阻拦索对舰载机的作用力使舰载机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同,故选项D错误.,典例1,典例2,典例3,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力及力的作用效果,命题点4,(2018广西北部湾中考)用吸管“吸”盒装牛奶时,牛奶是在 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吸完牛奶后,盒子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典例1,典例2,典例3,大气压强,形状,用吸管“吸”牛奶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7、牛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从而被“吸”入口中;喝完牛奶后,盒子变扁了,说明盒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力及力的作用效果,命题点4,(2018北京中考)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 B.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 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D.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

8、变,典例1,典例2,典例3,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力及力的作用效果,命题点4,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小铁球具有惯性,A错误;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故磁铁对小铁球具有吸引力,B错误;小铁球在磁铁吸引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正确、D错误.,典例1,典例2,典例3,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力及力的作用效果,命题点4,1.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必定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

9、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同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典例1,典例2,典例3,(2018吉林中考)测力计是测量 (选填“质量”或“力”)的大小的仪器;在下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与读数,命题点4,典例4,典例5,力,4.4,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题图中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 N,读数是4.4 N.,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与读数,命题点4,典例4,典例5,(2018株洲中考)一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其刻度 (选填“是”或“不是”)均匀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读数为 N.,是,5,0.2,2.6,命题点2

10、,命题点1,命题点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命题点4,(2018无锡中考)下列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B.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 C.运动鞋底部有凹凸不平的槽纹 D.列车的钢轨要铺设在枕木上,典例6,典例7,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命题点4,乘车时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A错误;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故B错误;运动鞋底部有凹凸不平的槽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C正确;列车的钢轨要铺设在枕木上,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D错误.,典例6,典例7,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增大、

11、减小摩擦的方法,命题点4,(2018哈尔滨中考)使用塑料筷子时,需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夹起食物,这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典例7,典例6,增大压力,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作指定力的示意图(重点),命题点4,(2018福建中考)如图,水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O是水杯的重心.在图中画出水杯受力的示意图.,典例9,典例8,如图所示,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作指定力的示意图(重点),命题点4,水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受重力和桌面给它的支持力,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水杯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两条有向线段,标上重力和支持

12、力的符号,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典例9,典例8,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作指定力的示意图(重点),命题点4,(2017福建中考)在图中画出石块A受到的重力G和拉力F的示意图.,过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G表示,即为重力的示意图;过拉力的作用点沿绳子的方向画出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F表示,即为拉力的示意图.,典例9,典例8,如图所示,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作指定力的示意图(重点),命题点4,1.确定研究对象:找出受力物体和要求画的力; 2.确定力的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重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重心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一般题中

13、会给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点一般也画在重心处; 3.确定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为垂直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摩擦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典例9,典例8,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步骤,命题点2,命题点1,命题点3,作指定力的示意图(重点),命题点4,4.画力的示意图:以力的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在箭头旁边标注力的符号或力的符号和大小.,典例9,典例8,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步骤,1.作图时要用直尺,线要横平竖直,不能弯曲. 2.线段的长短不能乱画,线段的长度反映力的大小,在同一个物体上用示意图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时

14、,较大的力要用较长的线段来表示.,实验一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二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一题通关,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 (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 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 状态;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 ;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静止,1.5,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实验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一题通关,(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测量钩码重力时,必须让钩码

15、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由表格中前两组数据可知,G/m=10 N/kg,故第三组数据,即1.5 N有误;由实验数据可得结论: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实验二,实验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一题通关,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见考点帮考点2). 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见考点帮考点2). 3.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4.实验数据分析.,实验二,实验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题通关,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小明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块木块、一个砝码、一块长木板和一条毛巾.,实验二,(1)根据 ,实

16、验中应该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 额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二力平衡条件,匀速直线,4.2,实验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题通关,(2)分析图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 (3)小明的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你的改进方案 . (4)小明想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图丙所示的实验,当弹簧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值时仍没拉动木块.为了使用现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此实验探究,你建议小明可采取的办法是: ,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和实验(选填“甲”或“乙”)进行比较.,实验二,压力大小,较难保证匀速直线拉动木

17、块,运动中,读数不容易读准确,保持弹簧测力计不动,匀速直线拉动木板,取下砝码后拉动木块在毛巾表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实验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题通关,(5)一个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用不同速度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无关.测量时,如果不小心使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倾斜,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一个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下面是该方案中的一个环节: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

18、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实验二,速度大小,变小,错误,没有控制压力相同,实验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题通关,(7)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弹簧测力计示数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 法的应用.,实验二,转换,(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所受拉力大小,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题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10.2 N=4.2N. (2)题图甲、乙中,只有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不同,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两次实验的数据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实验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题通关,实验二,(3)拉动木块时,控制其做匀速运动较为困难,且在运动中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容易读错;改为保持弹簧测力计不动,匀速直线拉动木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容易读取,且拉动木板的速度可以不是匀速的.(4)实验现象说明摩擦力过大,取下砝码可以减小木块对毛巾的压力,从而减小所受摩擦力,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取下砝码后,应和题图甲进行比较.(5)用不同速度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