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草原美食传说-(修改稿)_第1页
科尔沁草原美食传说-(修改稿)_第2页
科尔沁草原美食传说-(修改稿)_第3页
科尔沁草原美食传说-(修改稿)_第4页
科尔沁草原美食传说-(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篇】科尔沁草原美食传说(修改稿)编撰:邹 臣美食传说一方面反映民族饮食精神面貌,一方面又表达着美食愿望与憧憬、情思与个性,更呈现出民族文化意识赋予美食物质的精神境界。科尔沁大草原上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蒙、汉、满、回各个民族,在饮食习俗与文化艺术相互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依托在地域物产和生态环境、民族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个鲜明特征基础上的文化理念,而独特的美食传承,正是草原各民族食文化特征的佐证之一。达尔罕王府美食“鄂和哈必日嘎”的传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与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宰桑盟誓。一六二五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第八子贝勒皇太极。出嫁时的送亲宴上,母亲为女儿亲手制作了女儿平日

2、里最爱吃的羊排菜肴“阿妈羊排”(蒙语称为“鄂和哈必日嘎”),母亲用这道菜肴喻意母女骨肉相连,难舍难分之意。后来,长女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为妃。母亲博礼还是做了“阿妈羊排”为女儿送行。姐妹俩共同生活在清宫中,每当思念家乡母亲时就会做这道菜肴食用,以慰藉思念母亲之情,久而久之流传回王府,母亲博礼流下了眼泪了已情思。传承至今,烹制“阿妈羊排”必须选用6根带脊骨的羊排,用秘制调料慢火堡熟后,再用酱料炒制。以后流行于科尔沁草原各部落,民间曾几何时烹制了不同口味的“阿妈羊排”,借以传颂着母女相思情怀。科尔沁“风干牛肉干”的传说:科尔沁草原牧民自古就有凉晒牛肉干的习俗,一般是招待贵客时才肯拿出来烹制。传说很

3、久以前,在科尔沁草原美丽的霍林河畔,有一口甘甜的清泉名曰“神泉”,泉水常年喷涌。形成了一条美丽清澈的河流,养育着两岸勤劳善良的蒙古族儿女。可是夏秋之际清澈的河水不见了,牛羊没有了饮水、两岸的绿草枯萎,牧民们陷入到了极大的惶恐之中。勇敢的蒙古族小伙子巴特尔挺身而出拯救牧民于水火,他告别了心上人斯琴,带上斯琴姑娘送来装满新鲜牛肉和马奶的皮囊,沿着河道逆流而上。他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走到了霍林河源头,发现河水干涸的原因是“神泉”被一条乌龙霸占了。为了夺回神泉,巴特尔手持蒙古弯刀毅然跳入神泉,与乌龙大战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战胜了乌龙。但他也耗尽了体力而倒下,他的鲜血也化作涓涓清泉随“神泉”喷涌而出,

4、霍林河两岸又迎来了往日的生机。可斯琴姑娘始终没有等到心爱的巴特尔,毅然决然沿巴特尔的足迹找到了神泉,可是没有见到心上人的身影,只有喷涌的泉水和泉边的那个她送给巴特尔作为定情物的牛皮囊子,皮囊里面的牛肉已经变成了一块快牛肉干。斯琴姑娘手捧着一块快牛肉干,眼泪如喷涌的泉水,想到心爱的人是为了草原人民而献身,她把这一块快牛肉干带回来永久的保存了起来。牧民们为了纪念巴特尔,纷纷效仿,把鲜牛肉或羊肉凉晒七七四十九天后烤制,以表达对英雄巴特尔的崇拜之意。以后每到夏秋之际,牧民们家家都制作这种肉干,久而久之形成传统,并且赋予牛肉干有一种神勇能量的传说,又便于携带和食用,一度成为蒙古骑兵(军队)的给养,在远征

5、作战中起着很重要作用。传承至今有了火烤和油炸两种制作方法。现在,“风干牛肉干”不仅是科尔沁草原蒙古民族餐桌上色、香、味、形、营养兼具的一道美食,而且更是备受市场青睐的休闲食品,于二零一三年终于跻身于中华名小吃行列。蒙汉合为一家,“荞面合子”的传说:宋元时期,中原从事农耕生产的汉族边民开始融入科尔沁草原,库伦旗成为了蒙汉杂居地之一。传说汉人和蒙古族牧民同居一个院落,这家汉人不善放牧而以种植荞麦杂粮为生,蒙古牧民喜爱牛羊肉饮食,虽然饮食习惯不同,但是两家人彼此相处的非常和谐,蒙族牧民经常送一些牛羊肉给汉人家里人吃,汉人也常常送过来荞面和蔬菜。时间长了,汉人家里将送来的牛羊肉剁碎加入葱花和馅,再用荞

6、面和面做皮包上馅,烙成类似馅饼状食品,送给蒙族牧民吃,蒙族牧民从来没有吃过这种食品,感觉非常好吃,便问这东西叫什么?汉人顺口就说“合子”,这家蒙族牧民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汉人又说就是你家送的牛羊肉和我们家的荞面、蔬菜合起来做成的,汉人再进一步说是蒙汉人合为一家的意思,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心的笑了起来。从此,蒙族牧民家也开始制作“合子”并送给其他的蒙族牧民吃,这样“荞面合子”就在牧民家庭中与嘎查间普遍流传开来。后来,又出现了玉米面、白面和素馅“合子”,并成为科尔沁草原城乡各民族家庭的一种饭食。科尔沁有一种美食叫“菜包”, 科尔沁“菜包”的传说:在科尔沁草原农牧区有一种饭叫“菜包”(现今一般称为饭包)。

7、吃“菜包”,与东北立秋时节“抢秋膘”的饮食风俗相关,这里的农牧民秋天吃菜包,如同国人过年吃饺子一样。有人说源于后金努尔哈赤,也传说是孝庄带到辽阳的吃食。其实,这菜包就来源于科尔沁草原农牧区劳动民众中,就是一道穷人的饭食。科尔沁沃野千里,庄稼地离家远垄头长,春种夏锄秋收都很辛苦,立秋时节下地干活都是拎着饭菜篮子(就是饭盒子)。相传,这年割地吃晌午饭时,一个割地累了一身汗的农民汉子,瞅着高粱米饭戳大酱这样的饭实在难以咽下,一抬头看见了白菜地和大葱垄,索性掐来白菜叶子和摘来大葱叶,铺开菜叶捧在手上,抹上大酱,撕些葱叶,放上高粱米干饭,然后包卷起来,咬上一口,哎呀!感觉比吃肉还香,真是痛快淋漓。就这样

8、临近地里干活的人们也跟着包饭吃。时间一长,打饭包的方法就传开了。外观形象酷似小枕头的“菜包”,主料有高粱米干饭、高粱米豇豆干饭、小米干饭等(后来也用大米干饭),白菜叶要叶大的才能包好,佐料有红辣椒、香菜、大葱、大酱、肉酱等等。包起来有趣,吃起来喷香。它包含着丰收的喜悦,蕴含着田园生活特有的情趣,能够释放收获带来的家庭温馨。在科尔沁农区到了秋天历来有“抢秋膘”的饮食习俗,农区自家牛羊肉少,而打“菜包”经济实惠又好吃,“抢秋膘”时再在菜包里加上香菜和炸的肉酱或个人喜好的佐料,就更香了,这“抢秋膘”,吃“菜包”就成了最好的饭食。每到秋天,科尔沁农牧民家家都打“菜包”吃,传承至今,“菜包”居然登上大雅

9、之堂,成为高档饭店餐桌的一道饭食了。成吉思汗与“羊杂碎”(烩)的传说:流行于科尔沁草原城乡的美食“羊杂烩”, 因为是以羊的心、肝、肠、胃、肺、血等脏器为主要原料混合烩制而成,故又名“羊杂烩”。而远古的游牧时代,科尔沁蒙古人很少煮食羊的内脏,那么,后来“羊杂烩”又是怎么成为美食的呢。相传,成吉思汗大军西征西夏途中,成吉思汗及怯薛军士兵被围困在陕西榆林附近的野坡岭一带,这时粮食给养又紧缺,已不能满足全体将士饱食几日了。在万般无奈之下,给养官下令宰杀牛羊时,不论肉与脏器,凡能食者一律煮食。如此,在以往一贯抛弃的牛羊心、肺、肚、血、肝和肠等,也被列入军粮范畴。得令的“伙头军”,揣摩着进行探索,把心、肝

10、、肺等等全部剁成碎片,下热水锅先焯烫一下,加入少量煮羊肉的肉汤再煮沸,觉得没什么味,“伙头军”无意将野地里采来的野芜荽叶子和野葱洗净切碎放到锅里,等到把这锅汤烩好,将官、士卒已是饥肠辘辘了,争先恐后地食用起来,结果都称赞此汤的味道堪称一绝,比起平日里吃的烧烤羊肉等饭食还要好上几倍。大汗知道此事后也来品尝,便问是什么吃食这么好吃,“伙头军”随机回答是“羊杂烩”,大汗立即指令此食为“伙灶膳用”。从此,“羊杂烩”菜便在军中推广开来。成吉思汗大军归来后,通过退伍仕卒口传身授,“羊杂烩”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历经民间变革完善,渐渐的分成了以喝汤为主的“羊杂汤”和食用羊杂货为主的“烩羊杂”。“羊杂碎”的基本特

11、点,关键在“杂”和“碎”这两个字上,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了。羊杂碎集羊内脏于一锅,形色繁多,质地各异,味道咸鲜酸辣兼宜,不膻不腻,汤鲜味美,入口生津,营养丰富,在气候偏冷的科尔沁草原城乡食用可御冷逐寒。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同时,调味上又可自行调理,更加符合草原各地人们的饮食习俗。传承至今,已成为科尔沁草原上极具民族风味特色的美味佳肴。 成吉思汗与紫铜火锅的传说:据传,成吉思汗率兵大举进攻西夏时,有一天,因为连续作战粮草供应不足,战士们个个挨饥受饿,战斗力下降。成吉思汗十分心痛,于是一狠心命人杀战马充饥,可因为战事紧乱,锅盆早给弄丢了,该如何烹制马肉呢?成吉思汗凝思苦想了很久,命人把士兵

12、的铜帽盔拿来当锅架起来加水烧火,并将马肉切成薄片,待水开后把马肉放到里面微涮一下就赶紧捞出,再洒上一些盐,分给士兵吃。没想到,这帽盔煮出来的马肉竟有着意想不到的鲜美,士兵们饱餐一顿后顿觉精神焕发,又士气高昂投入了战斗。从此,成吉思汗经常用此法犒赏三军,不过将马肉换成了羊肉。征战多年后,成吉思汗依然觉得当年的吃法味道美妙,遂命人依照铜帽盔制作了一大批紫铜小火锅,分发到民间,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品尝到这种美味。从此,紫铜小火锅便广为流传,名扬天下。此外,有传说称冰水火锅的吃法也是成吉思汗发明的。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时,进入寒冷的冬季后,军队面临无处取水煮饭的困境。成吉思汗便命令将士用战刀戳取河中之冰,以冰

13、代水,煮制新鲜羊肉。煮熟之后,羊肉鲜嫩无比,香气扑鼻,将士们大饱口福。后来,冰水火锅就成了一道深受蒙古人喜欢的美食。成吉思汗与“涮羊肉”火锅的传说:相传,成吉思汗有一次行军至阴山最险峻处的九峰山时,但见夕阳如血,九峰巍峙,山腰云雾缭绕,深不可测。这时士卒们饥寒交迫,又面临随时投入作战可能。情急之下,成吉思汗紧急传令每三、五人一组,于山前点燃篝火,围火取暖的同时烤肉充饥。可是烤制大块的肉食和煮大块肉食,都时间较长才能食用,机智的僧官(也称神官,在蒙古军中掌握祭祀、占卜、医药的人)让士卒们取下头盔添加九峰山泉水,再投入军中祛湿御寒的草药,烧沸后使用蒙古腰刀将羔羊削成薄片,扔进头盔之内煮沸即食,多数士卒急于食用就直接把薄肉片放在汤里涮几下直接吃,食之非常可口。同时,僧官让士卒们吃肉必须喝汤,这样僧药作用也发挥出来,士卒们既达到快速饱餐的目的又有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