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家庭教育(论)_第1页
古代的家庭教育(论)_第2页
古代的家庭教育(论)_第3页
古代的家庭教育(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我国古代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研究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特点,对搞好今天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家庭教育;修身;齐家家 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对国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有 其独特的功能。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湖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 持。”由此可见,学校虽然是教育的主阵地,但学校教育不可能取代家庭教育。在当今社

2、会,重视研究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使之与学校教育、社会 教育协调配合,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家庭教育思想体系。回顾、研究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探索其有价值的内容,对搞好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齐家与治国相联的家庭教育目的论我 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其经济特点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特点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在物 质生活方面的依赖性较大。一般衣食等物质生活资料主要在家庭中生产,由家庭成员共同享用。这一方面导致了家庭成

3、员之间的很强的依赖性、关系的密切性,另一 方面也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受关注性。因为家庭成员接受家庭教育的程度与其家庭生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克绍箕裘”的说法,这是说,有许多 “家业”、“家传”、“家学”都是通过家庭教育代代相传的。另外,我国古代社会是很重视血缘宗法关系的,这便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 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获罪,株连九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密切关系的生动写照。正是由于家庭某 一成员的发展对家庭其他成员、对整个家庭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家庭的管理,为了家族的命运,家庭教育便受到古人的特别关注与重视,将教育子女视为父母的

4、天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温公家范等诸多颇有影响的家教方面的著作相继问世,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然而,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 停留、局限于此,他们将家庭教育与治国相联系,将家庭教育的目的提高到了治国的高度。他们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基础之上的。孟子离娄 上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1孟子离娄上大学中也提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 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5、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大学由此可见, 古人将齐家看做是治国的基础,将家与国统一起来,认为在家维护父父子子的家庭秩序与在国维护君君臣臣的政治秩序是一致的;认为在家若能事亲,在国则必能事 君;在家若能尽孝,在国则必能尽忠。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1论语学而将孝悌与忠顺相联系,家庭教育既能为小家培养孝顺之 子,又能为大家(国家)培养尽忠之臣。因此统治者便对家庭教育大力提倡。在我国古代社会搞好家庭教育不仅成为个人的需要、家庭的需要,更成为国家的需要。二、以修身为根本的家庭教育内容论我 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十分重视人的培养,将培养完美人

6、格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受其影响,也非常重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重视子女人格的完善。在 进行家庭教育时强调品学兼求,但把人格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认为学高不是真正的目的,学高是为了品高。学会做人,以修养德行为求学目的,应该说是我国传统家 庭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为了培养后代完美的人格,伦理道德教育便成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1.志向教育。立志是修身之 基,因为志向是人行为的强大动力,只有确立志向,才会明确努力的方向,才会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前行。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会随波逐流,虚度年华, 一事无成。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论述。如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写到:“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P32)宋人张 载在其经学理窟义理中写到:“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2(P12)王守仁在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中也提到:“志不立,天下无 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2(P2)既然志向如此重要,那么应教育子女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呢?古人要求子女要立圣贤之志,要立志以报其 国。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掩 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不强毅,意不慷慨,待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3(P11)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

8、“岳 母刺字”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教子立大志,教子与治国相联系的一个典型例证。重爱国大节,小家与大家相联;重民族气节,个人与民族一体,是我国古 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曾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待人教育。如何待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 容。待人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子女如何对待父母。孝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我国古代对如何为孝有着非常详尽的阐述,如孝经中曾经 提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哀则致其丧,祭则致其严。”1孝经这是对如何侍奉父母所进行的理论上的阐述,而古代的二十四孝图 则用具体的实例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孝的内涵。在对待他人

9、方面,古人重视教育后代谨慎做人,谦让待人,与人为善。周易中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 足以灭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1周易教育子女在处理人我关系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善待别人。诚实守信是古人所强调的 一个重要内容。礼记曲礼中曾提到“幼子常视(示)勿诳”1礼记曲礼,强调应该将诚信植根于孩子的心中。古人将诚信作为“正性”、“养 心”、“成德”的基础。“曾子杀猪”的故事是信而勿欺的典范,曾子为了给儿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不顾妻子的阻拦,为兑现诺言而不惜杀猪,成为流传千古的 教子佳话。3.勤奋好学教育。古人认为学习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可以使人明白事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

10、改变人的精神气质。然而 学习必须从点滴学起,由渐次积累而成,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到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艰难过程。为了早日成才,学习必须强调一个勤字。勤奋好学是获得成就的重要原 因。即使是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能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因此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特别重视对子女的勤学教育。如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就列举了许 多古人勤学的例子,“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驾。”3(P86)以此来教育其后人勤学、惜时,不虚度时光,以求 有所成就。曾国藩在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一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中写道:“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 于此

11、二字少工夫。今谆谆以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 4.勤俭教育。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对后代进行勤俭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后代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立的能力,以求 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司马光曾专门写有训俭示康,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朱柏庐在其治家格言中也教导后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 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非常崇尚节俭,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常以勤俭二字约束自己,而且还经常对其家人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他在书赠仲弟六 则中写道:“凡多欲者不能俭,好动者不能俭。多欲如好衣、好食、好声色、好书画古玩之类,皆可浪费破家。弟向无癖嗜之好,而颇有好动之弊。今日思作某

12、事,明日思访某客,所费日增而不觉。此后讲求俭约,首戒好动。不轻出门,不轻举事。不特不作无益之事,即修理桥梁、道路、寺观、善堂,亦不可轻作。举动多 则私费大矣。其次,则仆从宜少,所谓食之者寡也。再次,则送情宜减,所谓用之者舒也。否则今日不俭,异日必多欠债。既负累于亲友,亦贻累于子孙。”这种勤 俭持家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5.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古人除了重视对子女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外,还非常 重视对子女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礼记内则中就提出了按儿童的年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思想。“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 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

13、,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1礼记内则后人继承这一思想, 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举止、言谈、饮食、起居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古人之所以重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出发点还是着眼于根据子女的认识 水平,进行养正教育。宋代朱熹主张从学习眼前之事开始,通过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的礼节,进而为学其理打下基础。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是以修身为根 本的,在修身方面论述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三、重视早教、习染,反对溺爱的家庭教育方法论1.重视早 教。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特别重视早期教育,大戴礼记保傅篇中有“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也。”1大戴礼记保

14、傅篇汉 代贾谊也提出“早谕教”的观点,有许多家教论著中都提出施教应从胎教做起,并提出了一些胎教主张。如颜之推在其所著颜氏家训中就曾指出:“古者圣王有 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声音滋味,以礼节之。”3(P4)认为如果无法进行胎教,亦应进行早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3(P78)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不仅易见成效,而且易于巩固。古人提出的早教有益这一思想,现在已经得 到科学的证明,早教已受到当今社会的普遍重视。 2.重视习染。环境对 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基于这种对环境影响的认识,古人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特别

15、强调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受教育环境,重视对孩子所 接触的环境中的人的选择。家庭是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影响着子女的认知、思想、性格、特点、兴趣等。日复一日的家庭琐事对子女的影响 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作用也是极大的。因此古人非常重视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强调家长的身教作用。认为父慈子才孝,兄友弟则恭。张履祥提出修身是教子孙的一 个重要基础,要想教育好子孙,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只有家长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才能端正孩子的行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中对于环境习染、师友的选择 也是很重视的。孔子有“里仁为美”的论断。众所周知的孟母为教子而三迁的故事,即是重视环境习染的一个典型事例。这种重视环境熏陶的思想也是我国古代家庭 教育思想的精华。3.反对溺爱和偏爱。爱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如何去爱,怎样处理好爱和教的关系,这却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古人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论述,他们提出要爱教结合,反对只爱不教,反对溺爱,认为爱子重在严教,重在引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而溺爱则有百害而无利。另 外,古人还特别重视家长对待子女的一视同仁,反对偏爱子女。颜之推曾指出:“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3(P9)认为对子女施爱不均,必然 会导致家庭不和睦,既害子女,又害家庭。古人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均爱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