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建2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建2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建2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建2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建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建议 历经近三个学期的调研,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座谈、听取领导汇报,掌握了第一手 材料,使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学校普遍认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方式灵 活,贴近生活,利于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等等尽管如此,但教师 在使用、接受这套教材的过程中,觉得有些地方如果可以做适当的修改、调整会更好!因此汇 总了使用这套教材的部分老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如下,对于我们地市教研部门能够解决的未列 入: 一、主要共性问题: 1、教材的很多例题后面的练习题与例题脱节太大,例题较简单,配备的相应练习题较难,甚至有的练习题与例题几乎没有关联,很难让大

2、部分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2、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使用,如“超市购物”、“小小图书馆”、“公交车站”等等主题情境虽说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但这些情境都是城市孩子熟悉和接触的情境,不太适合农村学生使用,可是我们的农村学生远远多于城市学生,而新农村建设也离不开这些学生,况且农村的教师普遍对教材的使用、调整、删改、开发、集体研究等,都不如城市的教师有方便条件,因此建议编排教材时能否考虑这一点,使教材适合的范围更广一些。 3、教材中大量的题目(无论例题或是练习题)要求学生进行估算,但教材对估算方法的指导比较少。由于教材缺乏对估算方法的指导,因此大多数学生 (甚至部分教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估算。既然教材强调

3、估算,那么教材是否应该加强对估算方法、策略的指导!比如:三上 第36 页买矿泉水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后提出练习题中涉及到了估算,但例题中却未指明具体的估算方法与策略。可见教师并没有意识到2523=,,150元就够了的“往大估”和2032=,要比120元多的“往小估”就是具体的估算方法与策略。建议:在编写教师用书时能否把各册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的估算方法与策略,结合各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说明。4、教材中的计算部分非常关注算法多样化,往往出现的模式是根据主题情境图,列出几种算法,甚至连结果都有,而在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究计算方法时,很多学生仅仅是把教材里面的算法直接说、读出来而已,不知道是学

4、生也是这么想的,还是书中的算法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当然,不仅计算部分是这样,甚至连有些实践探究的内容也是这样,比如:四下第27页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无论是量一量、算一算,撕一撕、拼一拼,还是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都将最后的结果呈现出来,甚至连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的探究结果也都给出来了,在实际教学时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建议:教师用书可以这样,甚至像现在的教师用书一样,再加上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几哦啊学建议、习题答案等等,但学生用书是否可以或 应该把这些方法、结果等省略去了,留出空白的地方,让学生自主探究后,把自己探究出来的方法、结果写在空白处,这样就能使教材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手,

5、既是教师教学的有利参考,又是学生学习得力助手,真正把教材变成教材和学材的统一! 现以四年级教材为例,试举两例,仅供参考: 原教材: 可否改成: 5、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中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渗透并不到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建议:在编师用书里时能否把各册教材中需要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 各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说明。 二、部分具体问

6、题: 一年级: 一上:第22 页“有几只铅笔”,图1 中小女孩右手拿了3 只铅笔、左手拿了2 只铅笔,图 2 中两只手合在一起共拿5 只铅笔。而下面列的算式是2+3=5,按看图的顺序应该是3+2=5。在 下面的练习中的摆一摆,却又是:图的顺序是一个桃子、三个桃子,对应的算式是1+3=,请问: 列算式的顺序是否要和看图的顺序一致?有什么依据吗? 一上:第90 页“认识钟表”一单元,第一课时让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学生接受比较容易,而第二课时让学生认识“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原因分析:整时和半 时主要看指针指向的数字就行了,而“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就复杂了,不是指向是趋向 和

7、离开,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部分学生很难接受。 一下:第2页“生活中的数”数铅笔一共有多少只?共有四种数法:一枝一枝地数、两枝 两枝地数、五枝五枝地数、十枝十枝地数,不管哪种数法都需要数完,才能看出结果!一枝一枝地数虽然慢、次数多,但数得快、准,其余三种数法虽然次数少,但需要计算,对有的学生来说也慢、甚至数得不准!问哪种数法可以更清楚的看出结果?不知道问题的用意是什么? 一下:第76页“加与减(三)”套圈游戏中的“先估计一下淘气能不能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29 44 笑笑 23 30 41 不知道此处的“估计”是“估算”,还是估测、猜测、判断?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判断出淘气

8、能赢可否?具体方法是24 比23 多1、29 比30少1,44 比41 多3,所以淘气赢。 二年级: 二上:第32 页“分一分与除法”编者意图非常明显,要让学生通过操作体会除法的产生和意义,想法很好,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很难按照编者的意图,循序渐进的体会除法的产生和意义。究其原因是否和主题情境“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分香蕉”太单一有关呢?况且又都是吃的!能否在教材再编写时改变一下问题情境!二上:第49 页第三题:面包车上的人数是小轿车的2倍,面包车有6人,“小轿车上有多少位乘客”息属于逆向思维,学生解答起来有困难。既要理解倍数的含义,又要逆向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建议在此处

9、删去,放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二下:第12页“派车”, 小轿车坐3人,面包车坐8人,你认为如何派车比较合理?问题中的“合理”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不便于理解,是正好没有空座算合理、还是车辆少合理、还是舒适合理,列表法是有序思考填多个方案,还是跳跃思考只填三个方案,学生做起来思维含量高、开放性大,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为好? 二下:第16页内容34=12, 12+6=18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既要学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又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建议教材再编时调整一下。 二下:第41页读数和写数的方法没有进行统一归纳,在实际教学时,在问学生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有的学生说“中间有0 的只读一个0,比如50

10、06读做五千零六”,可是有的学生却说都要读,比如2006 年,读做二零零六年,教师该做何解释。 二下:第77 页“加与减(二)”例题知识点渗入过多,既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得数在10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又要学生学会对这些大数进行估算,既要掌握口算方法,还要用竖式计算和列综合算式。在一节课要学生学习这么多东西,学生很难消化,顾此失彼。 三年级: 三上:第42 页05=?一节课中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例题:1、末尾有零的乘法。2、中间有零的乘法。两种类型的题同一节课出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上:第71 页淘气的猴子一节课也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例题:1、末尾有零的除法。2、中间有零的

11、除法。两种类型的题同一节课出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下:第32 页电影院 很明显20 25=500(学生),座位有2126一定大于500,座位不够,但书中却说够了,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提出质疑,况且也不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建议:让学生根据20 25=500来 判断够还是不够,并说明理由!四年级: 四上:第33 页第三单元乘法,卫星运行时间一节课的内容是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例题中没有包括乘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学生计算的不是很好。 四上:第40 页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对于许多孩子是很熟悉的,但仅限于简单的计算,一些功能键的用途学生

12、并不了解,教学用书中体现的也不明显。如能把常用的功能键的用途标出来会更加有利于教学。 四上:第83 页确定位置(二)中,是根据角度(方向)和线段(长度)来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的,这一角度确定方向,这一线段的长短确定位置,是为后续的极坐标学习做准备的。建议:在练一练中标上角度和长度,这样更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的学习。 四上:第87页生活中的负数,在认识负数时,借助温度计这个情境编排得非常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于温度计并不熟悉。建议:可否增加认识温度计的相关内容后,再来学习有关知识。 四上:第94 页统计,栽蒜苗(一)的例题统计图中,应该标有0 点,以免在练习题中给学生误导。 四下:

13、第53页第2 题第三小题,这样将每天要少吸收放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少产生多少千克氧气?存在歧义是指一年消耗的木材每天少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和少产生多少千克氧气呢,还是指每天消耗的木材每天少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和少产生多少千克氧气呢?学生和教师不知道“到底哪个答案对!”教师用书给出的答案是:3.65 和27.375。那么就可以这样理解为一年消耗的木材,每天要少吸收放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少产生多少千克氧气?而现在教师手中的教师用书给出的答案是:0.01 和0.075。到底哪个答案对呢? 五年级: 五上:第51 页找最大公因数、第60页找最小公倍数用的都是列举的方法,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起来都很容易,但

14、当遇到较大的数或多个数时很麻烦、不好找,对于第52 页的短除法,你知道吗?是由学生自己看,还是教学时教师简单介绍,究竟在教学时对短除法的教学尺度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 五上:第86页第1 题分数化成小数时,出现了带分数化成小数的情况,例题中没有出现带分数的转化,但却在练习题中出现了。 五下:第36 页分数除法(二)中,分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变成分数乘除数的倒数,这是比整数除以分数更难理解的内容,教材中只是说从图中可以看出等于4=8看出,从上图(半个饼)可以42=8看出,再没有其他的解释,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五下:第116页包装的学问这部分内容与第18 页长方体的表面积联系紧密,是否可以把这两

15、部分内容编排在一起? 六年级: 六上:第11页欣赏与设计,是学生在学习了圆的认识、面积和周长等内容后对圆认识的再次升华,编排意图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一内容做为欣赏是可取的,做为设计难度太大,学生刚学会画圆,要将各种圆形有机组合、形成复杂图形有些难。建议:将简单的、要求学生绘画的图形与复杂的、要求学生欣赏的图形分开,这样有利于教学。 六上:第41页百分数的应用(四)中,有关计算利息的内容,教材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加以修改,整存整取的一年、三年、五年年利率以及利息税,都与现在相去甚远。同时对本金、年利率、月利率等专业术语可以采用数学阅读的形式呈现。 六上:第106 页观察物体搭一搭三视图不应当再作为教学重点,因为在小学各个年级都在渗透三视图的画法,应该把从三视图还原成立体图形作为重点,但是配套的练习太少,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不到较好的提高。建议:增加相应的配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