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协同创新经典案例分析报告_第1页
校地协同创新经典案例分析报告_第2页
校地协同创新经典案例分析报告_第3页
校地协同创新经典案例分析报告_第4页
校地协同创新经典案例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地协同创新经典案例分析报告项目代码:ITECK-A-SJ-2016-0001编制:校对:审核:批准:2016 年 01 月目录一、 研究背景 .11、 合作创新的必要性 .12、 合作创新的可能性 .2二、 研究意义 .3三、 校地协同创新模式 .4四、 国外的校企合作模式介绍及分析 .51、英国“工读交替”模式 .52、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53、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54、澳大利亚“TAFE”模式 .65、日本协同创新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本经验 .6五、 国内协同创新的案例分析 .111、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 .132、 沈鼓大工协同创新 .203、 广州地区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分析 .30六、 总结 .411一、 研究背景1、 合作创新的必要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仅推动着企业技术的变革,也使得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剧烈变革,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越来越多的呈现交叉融和状态,这也使得知识和技术的难度和深度越发增加,复杂化的产品也日益増多,知识的跨组织特征变得越来越明显,能够给不同知识技术带来补充的企业间合作创新得到快速发展(,;陈宁,) 。另外,知识经济条件下,培育技术创新的能为已经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元素。然而鉴于知识的跨界性越来越普遍、边界越发模糊、技术融合度空前提高,送给每一个独立企业的创新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仰赖自身资源基础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往往受到越来越多困难(吐;阮国祥,) 。现有的技术环境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很难仅仅借助自己的知识资源而维持竞争优势,其所实施的创新亦同样如此。现有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动态性、复杂性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知识更新程度高,其外部环境的特点更体现出动态复杂的特点,送对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校地等人()的研究表明,新知识的出现往往与流动性相关,只有人群流动起来才会孕育出创新知识,这也佐证了缘何企业内部需要不断进行人员更新或者经常进行校园招聘的原因,由此推断组织结构的灵活性是孕育创新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对于相对固化稳定的企业组织来说,为了确保组织结构能够表现出强大的灵活性,借助外部力量展开合作创新似乎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合作创新有利于不同组织异质化知识的交流与融合,同时又保证了企业自身2的独立性,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合作创新本身常被视为一种研发模式,它的根基在于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创新方式能够让企业可快速高效的获得其想要的资源和力量促进自身的发展,另外,合作创新实际上也分担了创新中的风险,使企业更愿意去尝试本身包含不确定的创新,増强了企业实施创新的欲望(韩国元,) 。在()看來,合作创新的参与方式往往校地联合研发和技术交易最为普遍,因此他认为企业合作创新的本质就是一种交易式的资源获取方式,这种方式节约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创新效率,加之合作创新的风担风险功能使得企业通过这种创新优化了资源配置、促成其持续成长。当前,合作创新己成潮流,目前中国企业己经意识到合作创新的巨大魅力,不少企业己经开展了如火如茶的产学研合作,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产学研在合作上表现为形式大于内容、短期大于长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产学研合作的临时性需求、其二是应付组织内外部的政治性考核。中国企业在遭遇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之后变得越发成熟,迫切需要恰当的理论指导来巧展合作创新,遗憾的是在合作创新领域的理论探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中国企业要想摆脱被动地位、主动实施创新,并依赖创新获取竞争优势,显然合作是一条必由之路,合作创新也必然会成为诸多企业的重要选择。2、 合作创新的可能性合作创新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组织机构之间,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校地合作进行研究开发为主要形式,为了克服研发中的高额3投入和不确定性、规避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应对紧急事件的威胁,节约交易成本而形成的技术合作契约关系(傅家撰,) 。合作创新校地是合作创新为目的,校地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而自愿形成的研发组织体。实施合作创新可校地使合作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技术创新和推向新市场,共同分享利益。合作技术创新可校地培养彼此的协作精神,共同获利。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商战所遵循的恶性竞争的经营理念,而是在竞争中实现双赢。正是由于合作创新能够实现组织的双赢,就使得组织间创新成为可能。另外,从某种程度來看正是由于环境的动态竞争加剧、对组织创新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使得组织之间出现了合作创新的可能性。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出发,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多元化知识的碰撞与组合,丰富企业创新要素,进而能够提升合作创新的可能性。合作创新项目能否成功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检验,绩效是所有组织中管理的核也。那么,该组织是否管理得当,直接影响到组织合作创新的可能性,基于成效和效率的绩效直接决定一个组织的成功。组织必须要积极管理知识创造和进行更广泛意义上的知识管理,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二、 研究意义技术创新视为组织知识创造而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诸多原因说明了这个观点的重要性,校地及为什么研究技术创新对管理有着重要作巧,特别是部口间或者跨组织的研发项目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视为组织的知识创造。与通过社会化活动来分享的显性知识不同,隐性知巧几乎无法表4达并具有高语境特点。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特别在西方,强调专利、书籍等形式的显性知识,是作为知识创造过程的最佳成果形式。如果加入了隐性知识的概念,知识创造的过程才完整,也会被更好地了解。合作创新中纳入隐性知识的扩散和传播过程对于研究合作的知识创造理论大有禅益,这也有助于充实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事实上发现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创造一般规律对于企业后期实施开放式创新和更好的开展探索性创新无疑是极其有益的,当然这方面的理论尚未有很好的进展。三、 校地协同创新模式为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和创新人才优势,积极引导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淀区创新能力优势,近年来,高校围绕挖掘驻区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校地合作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模式:1、以市场化基金为引导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一是面向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撬动大院大所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二是面向初创型科技企业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强化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地位。2、 以创新创业人才为纽带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3、 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校地协协同创新模式4、 以新型产学研模式为驱动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5、 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导向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5四、 国外的校企合作模式介绍及分析1、英国“工读交替”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制也称“三明治”学制,是最早的校企合作教育,这是一种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把学生在校的课程学习与在课程相关的工商领域的工作结合起来。其人才培养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两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这种学习形式要求有非常细致、周密的组织,使得学院的学习与企业实习融为一体。2、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是于 1906 年开始实施的。在当时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一些学生在一年中有 1/4 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等单位去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这种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当时被称为“合作教育” 。其主要表现为:(1)办学以学校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合同,明确权利与义务;(2)教学时间分配上,大致分为 1:1,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劳动。以上两种模式的特点:都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支持的办学形式。其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二是工作训练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是学校在给学生安排工作时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尽可能考虑企业的要求。3、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6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其中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 “双元制”培养学生不是以获得学历为目标,而是培育技术熟练的工人或农民。广而浅的理论学习,熟而精的实践操作,这种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4、澳大利亚“TAFE” 模式“TAFE”即“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TAFE 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相当于国内的高等职业学院。 “TAFE”模式是政府主导,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充分体现以“能力本位”为特点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课程的设置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并重,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以上两种模式的特点:第一是政府重视,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第二是以企业为主,机制灵活,办学方式多样。第三是行业支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5、日本协同创新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本经验日本对幵展产学研(日本叫管、产、学)合作非常重视,幵展的也较早。早在年,日本就成立了全国性的按重要课题划分的“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 。年,日本产业合理化审议会向通产省提交了关于产学合作的教育制度的咨询报告。在世纪年代初,日本政府就开始运用多项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界进行合作,推进产学研协作的发展,如年底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强调“要特别重视产学合作” , “加强教育、研究、生产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进入世7纪年代,日本政府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把高校、科技单位和企业的科研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如受托研究制定、共同研究制度、奖学捐赠金制度、共同研究中心等,有机融合起来,进行实用技术攻关,使得日本的产学研合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来说,日本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5.1 共同研究为了推进日本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发展,文部省于年创设了“国产学校与民间等的共同研究制度” 。其宗旨是促进高等院校与民间企业等开展共同研究,促进优秀成果的产生。具体内容有:通过订合同的形式,大学接受民间机构的研究人员,由大学教师与民间研究人员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利用大学的设施等进行合作研究;研究一般在大学的研究机构里进行,合作所需经费,大学负责提供共同研究的研究费以外,还要负担为完成共同研究所需要的酬谢金、差旅费、消耗品等直接经费,研究取得的成果为双方共有。年度产学共同研究项目达件,参与大学所,内容涉及以材料开发、机器开发为首的广泛领域。5.2 委托研究委托研究是大学在研究方面与民间企业等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应产业界的要求,文部省于年创设了委托研究制度。其内容是:通过订合同的形式,大学的研究人员接受民间企业、各部门研究机构、地方公共团体等委托进行的科学研究,研究题目由企业制定,研究经费由企业全额负担。其研究成果由委托者或其指定者自研究结束之日起年内优先实施。企业付出经费的用于管理,这部分8费用交给国家,其余付给教授使用。年度,委托研究项目达项,金额为万亿日元。5.3 委托研究员制度委托研究员制度是根据文部省年创设的“接受委托研究员制度”进行的。大学从民间企业等接受现职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作为委托研究员,并对其进行研究生水平的研究指导,使其得以进一步提高。委托研究员在大学的研究室内,与研究生和留学生等一起从事研究,接受教授的指导,并通过在大学从事的基础研究,为今后从事开发研究工作打基础。是为了提高民间企业等理工领域的在职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使之在高等院校接受研究生院水平的教育与研究指导,即为企业代培研究生。代培期限原则上为一年,有的带研究课题,有的不带研究课题。代培费山委托企业负担。1993 年度接纳委托研究员达 1034 人。5.4 捐赠制度捐赠制度开始于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