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论和疾病病因ppt课件_第1页
疾病概论和疾病病因ppt课件_第2页
疾病概论和疾病病因ppt课件_第3页
疾病概论和疾病病因ppt课件_第4页
疾病概论和疾病病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疾病概论与疾病病因,.,2,疾病概论及疾病病因要点,一、生命与健康二、疾病三、衰老与死亡四、病因的概念五、引起疾病的外在因素六、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七、医源性疾病病因,.,3,.,4,.,5,一、生命与健康,(一) 健康 ( health ) WHO的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完好,还包括精神(心理、道德)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后两者对于人类尤为重要。 2,健康与疾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但没有疾病并不等于健康。如亚健康。 3,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6,(二)、健康的标准 1,躯体健康标准:共8条,见书本第159页。 2,社会心理健康标准:共8条,同上。(三)、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 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均属于亚健康状态。 人体亚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和两重性,或回归健康或转向疾病。 亚健康的表现形式: 1,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2,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3,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7,(一)、疾病定义: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 而发生的生命活动异常,使机体组织、细胞产生病理变化,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病理变化:是指疾病时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如炎症、损伤、休克、心力衰竭等。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如疼痛、乏力、精力不集中、周身不适、恶心、畏寒等。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如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神经反射等。腹泻和周围白细胞增高不是体征。,二、疾病,.,8,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如社会活动能力下降、孤独、烦躁、行为异常等。 (二)、疾病的自然进程 1、易感期:是指尚未发病、但是已具备发病基础和条件的时期。 2、发病前期:从病因开始产生作用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体征前这段时期称为发病前期。在传染病则称为潜伏期。 3、发病期:机体在形态、功能、代谢等方面,已经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故又称临床期。 4、发病后期:又称转轨期,可有以下几种走向: (1),完全恢复健康又称为痊愈。(2),不完全恢复健康。 (3),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4),蔓延扩散(结核或肿瘤)。 (5),并发症、继发症和后遗症。(6),死亡。,.,9,(三)、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 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是从生物学、医学和哲学角度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1,自稳与紊乱动态平衡: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机体各系统之间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适应关系,这种状态称为自稳调节下的自稳态。疾病时,自稳调节的某一方面先发生紊乱,进而通过连锁反应使自稳调节的其他方面也相继发生紊乱。,.,10,2,损伤与抗损伤贯穿始终:致病因素可引起机体的损伤,同时机体也可以动员各种防卫功能对抗所受到的损伤。当损伤占据优势时,疾病趋于恶化;反之,当抗损伤占据优势时,疾病就缓解。 3,因果关系交替转化:因果关系中的每一个环节既可是前一种变化的结果,也可是后一变化的原因。例如:外伤性大出血。,.,11,外伤大出血,心排出量,回心血量,血压,微循环淤血,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开放,微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缺氧,.,12,4,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疾病的局部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功能;机体全身状态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例如:引起疖肿的细菌侵入血液,则引起败血症。 5,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决定疾病的产生、发展和结局。 6,本质与表象对立统一:疾病时机体必有代谢、功能或结构上的异常,并表现为症状、体征或其他化学物理检查所能观察到的变化。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13,局部和整体,颅内感染败血症,危险三角区疖,内眦静脉,上唇静脉,下唇静脉,面前静脉,.,14,肾性骨病,糖尿病,尿毒症,疖 痈,.,15,(四)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 1,神经体液机制: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的自稳定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有的病因直接损害神经系统,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另一些致病因子则是通过神经反射来抑制或促进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2,细胞机制: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结构障碍,从而引起疾病。 3,分子机制:现在已经知道,大部分疾病都是由基因突变、缺失、或表达障碍所引起,这些基因被成为疾病相关基因或易感基因,这些疾病可称为基因病。单基因病(镰状细胞贫血)和多基因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16,1.神经机制,狂犬病病毒,疫苗,狂犬病,乙型脑炎病毒 破坏CNS 乙型脑炎,.,17,2. 体液机制,内分泌 旁分泌 自分泌,疾病发生发展中,体液机制与神经机制常同时发生、共同参与,故常称其为神经体液机制。,.,18,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19,高血压发病的神经体液机制,小动脉紧张性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RAAS激活,血压升高,血管运动中枢交感神经兴奋,精神心理刺激,大脑皮质下丘脑,.,20,3. 细胞机制,直接破坏细胞膜功能障碍(离子泵)细胞器功能障碍 (线粒体),.,21,4.分子机制,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系血红蛋白珠蛋白分子肽链氨基端第6位谷氨酸为缬氨酸异常取代,使血红蛋白亲水性降低,血红蛋白稳定性破坏。在血氧分压降低的情况下,异常血红蛋白连接成棒状晶体,使红细胞扭曲呈镰刀状,导致溶血性贫血。,.,22,(五)疾病谱变化: 疾病谱是指某一地区危害人群健康的诸多疾病中,按其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顺序排列而成的疾病谱带。疾病谱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死亡率,有时会发生较大变化,称为疾病谱变化。 人类疾病谱由传染病逐渐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代疾病谱死亡原因变化的总趋势。,.,23,三、衰老与死亡,(一),衰老的定义:是生物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的退行性变化,在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分别表现为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导致器官重量减轻,细胞萎缩丢失,胞质色素沉着,间质增生硬化,功能代谢降低,适应能力减弱。 (二),死亡的定义:生命的本质是机体同化、异化运动演变的过程,死亡则是这一运动的终止。人类个体的死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死亡两种。,.,24,(三),死亡的标准: 脑死亡是包括大脑、间脑,特别是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深昏迷,是医学、法律学、伦理学都能接受的人类死亡标准。脑死亡概念对于判断个体死亡的发生,确立终止复苏抢救时间,特别是对将仍存活的器官用作移植供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脑死亡标准: 1,人工呼吸15分钟后,自主呼吸不恢复。 2,不可逆性深昏迷,瞳孔反射、脑干反射等都消失。 3,脑电波包括诱发电位消失。 4,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25,(四),安乐死: 是指患有不治之症者在危重濒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或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经病人或其亲友要求并由医生认可,用人道的方法使其终结生命。我国尚未对安乐死立法,因此很难实行。,.,26,.,27,.,28,疾病病因,一、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定义:是指在实验的、纯粹的条件下,可引发疾病病理过程的特定因素,有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精神心理的以及遗传等数类。这些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因素的综合就是病因。 (二),疾病发生的三要素:任何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致病因子(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宿主和环境(自然与社会环境)三项基本条件,也称三要素。三个要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失调才能发生疾病。,.,29,二、引起疾病的外在因素 (一),致病因子:是疾病发生必须的因素,按其性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等。 1,物理因子:中暑、冻伤、噪声、振动病、减压病、高山病、辐射损伤、电击伤、溺水。 2,化学因子:金属和类金属、溶剂、有害气体、芳香族和硝基化合物、农药及消毒剂、高分子化合物、药物中毒。,.,30,3,生物因子:包括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寄生虫(原虫、螨虫、医学昆虫)及各种有害的动植物(毒蛇、蝎子、蚂蚱、河豚、鱼胆、蟾蜍、毒蘑菇、棉酚中毒等)三大类。生物因子是传染病最主要的致病因子,同时也参与某些非传染病的致病过程。 (二),环境: 1,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理因素,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气候因素,如光照不足所致小儿佝偻病。 2,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医疗预防、人口密度、战争等。,.,31,三、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 (一)、宿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接受致病因子的机体。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单基因病与多基因病。 2,免疫状况: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强或紊乱,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3,年龄与性别:如婴幼儿易患急性传染性疾病,而中、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肺癌及肝硬化发病率较女性为高。 4,职业因素:如兽医、饲养、屠宰人员易感染布氏杆菌病,长期接触放射线和苯的人员易患白血病。 5,种族因素:中国人乳腺癌发病率高,日本人胃癌发病率高,美国黑人的高血压患病率是白人的两倍。,.,32,(二)社会行为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各种不良刺激都可能造成情绪紧张、精神压抑等,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引起异常生理或病理反应,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该因素对精神病作用最为显著,与高血压、冠心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2,精神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人的性格。良好的人格特征,不仅是工作、交往、生活所必需的,也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 3,人的行为因素:不良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多种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不良行为有:不良嗜好(吸烟与酗酒)、不良饮食习惯(高盐偏食、暴饮暴食)、不良文体活动习惯(缺乏锻炼、玩游戏过度)、不健康性行为(性病和艾滋病)、营养结构不合理(高脂饮食引起肥胖和超重)、不良医疗习惯(滥用药物、不及时就医和有病乱投医)、不良心理因素(生闷气、恐惧、焦虑、孤独、压抑、紧张、绝望及消极)、不遵守法律和交通法规(故意伤害与交通事故)。,.,33,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紧张的工作,不良人际关系,情绪反应,.,34,四、医源性疾病病因: 是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接受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和疾病预防时,由于操作不当给患者造成精神神经或组织器官的刺激所致的器质性、非器质性技能改变的一组疾病。易引起医生与患者和家属的医疗纠纷。 (一),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医院职工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 (二),用药中的医源性疾病:表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成瘾两方面。 (三),医源性创伤: 1,各种穿刺所致的医源性疾病(腰穿、胸穿、腹穿、骨穿、心包穿刺及治疗性输液等)。 2,手术所致创伤(出血性、神经损伤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