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讲义四简_第1页
行政法学讲义四简_第2页
行政法学讲义四简_第3页
行政法学讲义四简_第4页
行政法学讲义四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法学讲义之四2011 年 春季手抄法条:立法法第 8、83、85 条。行政许可法第 12、13、15、16、42 条。行政处罚法第 8、9、10、11、31、34 条。第三编 行政行为11. 行政行为的基本理论问题 11.1 什么是行政行为11.1.1 启发式问题是否是行政行为: 工商局工作人员驾驶车辆 警察清除交通路障 警察指挥交通 环保机关开除某工作人员三种界定方法 机构主体的角度 行为性质的角度 法律效果的角度 中国采用了机构权力公务的综合标准 11.2 对行政行为概念的界定 行政行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而作出的法律行为。 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2、公务要件3、外部法律后果要件 11.3 行政行为的性质界定11.3.1 行政行为 vs. 事实行为 中国中央气象台是国务院直属的机构,依据授权对气象灾害发布预警报告。设:中央气象台预报在某地域将出现强对流天气,并发布黄色警报,建议疏散有关人员。但事实表明预报失灵。 问题: 1.天气预报行为是否可以归入“行政行为”? 2.受预报行为影响而受到的损害如何弥补?2对行政行为的描述性解释行政机关行为的多重涵义 机关行为( agency action ) 权力行为( power function ) 法律行为( legal effects ) 单方行为?( unilateral or consensus-based? )11.3.2 单方行为 vs.契约行为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财政资金采购商品、劳务、服务,应当依照招标、投标等公开、竞争的方式订立政府采购合同。政府所订立采购合同的行为是民事行为还是行政行为? 问题: 1)政府采购中是否涉及到行政权的行使? 2)合同的“意思表示”一致与行政单方性 3)行政诉讼可诉性问题总结:行政行为的特征 行政行为的时代特征 :服务性 、从属法律性 。 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 :单方性 、强制性、无偿性。11.4 行政行为的种类 区分标准 区分意义11.5 行政行为的类别规范角度分析 11.5.1 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11.5 行政行为的类别规范角度分析11.5.1 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标准 行为对象是否特定 适用上的执行效力 溯及力 重复适用性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3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为;(二)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四)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三条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11.5.2 作为行政行为/不作为行政行为区分标准的两种观点: 是否改变了现有的法律状态 是否积极履行义务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411.5.3 法定羁束行为/自由裁量行为 基本标准:制定法的规范 标准适用的困难:自由裁量的普遍性11.5.4 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应申请行政行为 区分标准:行政行为是否可以由行政主体主动实施。 区分的意义:行政行为的实施条件不同11.5.5 授益行政行为和不利行政行为 授益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益或免除其义务的行政行为。 不利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剥夺、限制其权益的行政行为,又称负担性行政行为。 区分标准:内容对直接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11.5.6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书面文字或具有特定意义符号的行政行为。 非要式行政行为则是指行政法规范没有要求必须具备书面文字或特定意义符号的行政行为。 区分标准:是否必须具备某种法定形式 11.5.7 终局行政行为和非终局行政行为 终局行政行为是指不受司法审查的行政行为。 非终局行政行为是指可受司法审查的行政行为。 区分标准:行政行为以是否受司法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 第十五条 受公安机关拘留处罚的公民对处罚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 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最后的裁决,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非法入境、出境的,在中国境内非法居留或者停留的,未持有效旅行证件前往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旅行的,伪造、涂改、冒用、转让入境、出境证件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处以警告、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受公安机关罚款或者拘留处罚的外国人,对处罚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最后裁决,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复议法 第十四条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第三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5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11.5.10 准备行为/最终行为 案例:中国证监会(CSRC)根据有关的材料的举报,对某上市公司进行调查,以确定该公司是否存在被举报的违法行为。证监会调查期间,该公司的股票市值损失了约 5 亿元。经过调查,证监会认定该公司不存在举报材料所揭发的违法问题,决定撤销案件,不做处理。 1) 准备行为是否构成独立的行政行为? 2)准备行为造成的损害应如何弥补?11.6 行政行为的成立学理上的“行政行为的成立”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有以下四个:1、行政权能的存在2、行政权的实际运用3、法律效果的存在4、意思表示行为的存在11.7 行政行为的效力 公定力 确定力 拘束力 执行力11.7.1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公定力: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管合法与否,若非无效行政行为,就产生一种拘束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的效力,在未经有权机关撤销或有其他理由影响其效力之前,都推定其为合法有效。1、一种假设的、推定的、暂时的法律效力2、具体行政行为成就生效要件之时就产生3、一种对世的法律效力4、例外是无效行政行为(有限与无限的公定力界分点)某些制度安排中体现的公定力原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50 条第 2 款, “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是一种可以进行处罚的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 44 条“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的原则” 。公定力原理在行政法上的意义 1、公定力原理是支持行政行为确定力的前提; 2、公定力原理是“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的理论基础; 3、公定力原理与行政行为作为先决条件的民事纠纷处理问题。11.7.2 确定力 6 确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旦成就生效要件,即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产生了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 形式确定力 实质确定力11.7.3 拘束力拘束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旦成就生效要件,即对行政相对人产生了要求行政相对人行为与行政行为保持一致的法律效力。11.7.4 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旦成就生效要件,即具有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地人实现该行为内容的效力。行政行为效力的比较 公定力推定合法的公定力 确定力抵制改变的确定力 拘束力强调服从的拘束力 执行力诉诸强制的执行力11.8 行政行为的失效行政行为失去法律效力的情况: 1、确认无效 2、撤销 3、废止 4、期限届满 5、其他失效情形11.9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标准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权限合法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程序合法 5)行为形式合法复习题1. 行政行为有哪些特征?P1772. 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P179 如何区分?3. 如何理解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P224-2304、论述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P23012. 行政规则(即抽象行政行为) 12.1.1 概念7 行政规则:指行政立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这里的规则是广泛意义上的:1、 行政规则,即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2、行政立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12.1.2 行政立法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划分的标准 (1)主体标准 (2)形式标准 (3)程序标准理解“行政立法”行政立法立法法的视角 行政立法的定义: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和直属机构制定部门规章以及省级政府和较大市的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行为。 注:立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12.1.3 行政立法的现实主义理据 反对理论:孟德斯鸠 转变原因:规则治理的重任议会程序低效制度试验的必然专业管理的需要12.1.4 中国行政立法体制与权限行政立法权的配置1、 “多元多层次” 的立法体制2、行政立法权的配置:宪法和组织法立法例:宪法第 89 条: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权宪法第 90 条:国务院部委规章制定权宪法第 101 条: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范性文件.C 行政立法权的配置:一般 /特别授权例如:1984 年,常委会对国务院的立法授权;常委会对经济特区的立法授权;单个法律对行政机关的特别授权;等相关宪法规则:第 58 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 62 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和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8第 67 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宪法第 89 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1)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范化,发布决定和命令”;立法法的解决方案: 法律保留和授权立法(第 8 条) 职权立法(第 9 条)中国式的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概念 职权立法:依照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组织法和立法法)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 授权立法(仅在行政立法层面上):依照最高权力机关的法律或专门决议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活动 。立法体制1、国务院的立法(1)依职权制定法规;(2)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制定某些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3)依宪法规定的程序向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提出法律草案;(4)依法批准或撤销下属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视为国务院立法的情形(尚无明确规定)(1)部委制定的规章经国务院批准以国务院名义发布全国。(2)直属机构拟定的规范性文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3)国务院办公厅拟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经国务院发布。2、国务院各部委的立法 根据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 ,各部委可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发布命令和规章。3、地方人民政府的立法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2)省级政府所在地政府 3)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 4)经济特区市政府12.1. 5 行政立法的程序美国行政立法的程序: 1正式程序(也称对抗式程序 ) 2非正式程序(也称公告评议程序 ) 3混合程序 4协商制定规章程序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定法上的要求1、立法法(2000)92、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2001)3、规章制定程序条例(2001)4、法规规章备案条例(2001)5、行政程序法(草拟中)我国行政立法的程序 立项 起草 审查 决定与公布 备案 修改和废止 复习题1、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哪些? P2032、简述我国行政立法的一般程序。P210 13. 执法型行政行为行政处理: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律、法规、规章所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而依行政相对人申请或者依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实定法上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行政处理决定”或者“行政决定”。 13.1.1 行政处理的特点1、行政处理的主体是行政主体;2、行政处理的对象是特定的;3、行政处理的内容直接影响特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4、行政处理一般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5、行政处理具有可救济性;6、行政处理的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13.1.2 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也称被动性行政行为。包括 行政许可 行政给付 行政奖励 行政确认 行政裁决 行政复议13.2 行政许可13.2.1 什么是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10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涵义: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对外实施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3、行政许可内容具有授益性。4、行政许可是一种有限设禁和解禁的行政行为。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范围:行政许可法第三条 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行政许可制度的功能:1、有利于保护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3、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4、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另一方面:1行政许可不是万能的。2行政许可是有成本的。13.2.2 我国的行政许可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从年着手行政许可法的调研、起草工作。年月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以票赞成,票反对,票弃权通过了这部法律。自 2004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13.2.3 公民权益受损须补偿 行政许可法第 8 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许可制度中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许可的决定给被许可人带来利益,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撤销该项许可,如果遇有必须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行政机关对于相对人受损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补偿。另一方面,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不受信赖保护原则保护。13.2.4 行政许可的范围11明确有关行政许可设定的事项A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1)与维护安全、防范危险有关的特定活动。(2)与有限资源和特定行业相关的活动。(3)资格、资质方面的事项。(4)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的设备、物品需要经过审定的事项。(5)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B 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自主决定的事项(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3)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13.2.5 行政许可的设定1、法律:各种应设事项2、行政法规:尚未制定法律的应设事项3、国务院的决定:紧急性或临时性的应设事项4、地方性法规: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的应设事项 5、省级政府规章:临时性的应设事项(最长期限 1 年)下位法可对上位法设定的许可作出实施规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创设行政许可设定行政许可的主体及规范性文件:机关 权限与形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律国务院 行政法规决定:除临时性许可以外,及时提请制定法律或自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常委会、省会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经济特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规章: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要求 1、应规定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2、应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3、应定期评价,依评价结果及时修改、废止13.2.6 行政许可的实施(一)实施主体12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受委托机关法定专业技术组织(二)实施体制改革综合执法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统一 办理) 政府超市(联合办理、集中办理)(三)许可实施程序1、申请与受理申请形式行政机关对申请的处理2、审查与决定当场审查、许可限期审查、核实材料作出决定、颁发证件、公布3、期限5 2010 4515 2020105207法律、法规另定期限4、听证主动听证:法定、自定申请听证:申请人申请利害关系人申请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第四十七条 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5、变更与延续6、特别程序国务院许可程序特许程序认可程序核准程序登记程序有限许可程序行政许可实施的特殊程序:特许事项的决定:应通过招标、拍卖等竞争性方式作出决定资格资质的许可:对公民根据考试成绩等牟定,对组织根据考核结果决定13有数量限制的许可:多人符合条件的,应当根据受理申请的顺序决定13.2.7 便民制度 便民原则的体现:1、书面申请2、 “一个窗口”对外3、 “并联审批”4、一次告知 5、限时 20 工作日13.2.7 公开制度公开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书文本公开不予批准的理由行政许可决定应公开有关听证的规定有关拍卖的规定 13.2.8 重审批更需重监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责任。监管原则:谁许可,谁负责。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13.2.9 行政许可不得收费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3、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行政机关的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5、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6、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实施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费用。13.2.10 行政许可的监督与法律责任不实申请的法律责任: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不当申请取得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14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许可的监督与法律责任(一)监督方式层级监督例行监督定期检查抽检自检受理举报(二)监督处理措施限期改正责令行为或不行为撤销许可注销许可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况: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5、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的规定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2、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5、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6、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三)法律责任设定机关责任实施机关责任实施工作人员责任申请人责任被许可人责任15其他相对人责任相近概念辨析: 许可的撤销:许可实施中存在违法行为,从而导致撤销; 许可撤回:是撤销的一种,特指许可机关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收回已经颁发的行政许可; 许可吊销:利用合法取得的许可从事违法行为,从而导致吊销; 许可注销:因特定事实,如许可不复存在或无法实现,而在形式上注销。复习题1、简述行政许可的概念及涵义。 P2582、简述行政许可的作用。 (包括消极与积极作用两个方面)P2653、 行政许可法是如何规定行政许可设定权的? (行政许可法第14、15、16、17 条) 重点法条: 行政许可法第 8、1216、21、26、29、32、3436、42、47、48、58、69、70、79 条。17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概述 17.1 概念 依职权行政行为,或者称主动性行政行为、积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据其所具有的法定行政职权即可直接作出,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作为启动前提条件的行政行为。 依职权行政行为是与依申请行政行为相对应的概念。 特征: 法定性 强制性 主动性 及时、迅捷性 侵权救济性 17. 2 依职权行政行为的种类 行政规划 行政命令 行政征收 行政征用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等17.3 依职权行政行为的原则 公共目的性原则 尊重和促进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16 遵守权限范围,维护市场秩序,补充市场不足的原则 尊重和符合客观规律的原则 公开、民主、参与的原则 18 行政处罚 18.1 概念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或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特征: 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行政处罚是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行政处罚的目的注重同时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 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制裁。18.2 行政处罚的作用 行政处罚是保证行政法律规范得以遵守,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得以维护的重要且必要的手段。 18.3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 (1)处罚设定权法定 (2)处罚主体及职权法定 (3)被处罚行为法定 (4)处罚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1)处罚设定权法定享有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规范性文件:A 法律B 行政法规C 地方性法规D 行政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部委规章 (2)处罚主体及职权法定 (3)被处罚行为法定 (4)处罚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总结:行政处罚创设主体 处罚权限与形式法律所有行政处罚行为与种类享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创设专属权行政法规 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17地方性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行政规章 一定数额的罚款和警告的行政处罚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 1、人身罚:行政拘留、劳动教养、驱逐出境、禁止进境或者出境、限期出境 2、财产罚 :罚款、没收 3、行为罚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4、申诫罚 :警告 、通告批评2、公正、公开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4、权利保护原则5、职能分离原则6、一事不再罚原则18.4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 1、行政机关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 17 条) 3、受委托的组织(第 18 条、第 19 条)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 NO.29 违法行政行为在两年内没有被发现的,不再予以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的追诉时效是 6 个月。 海关法规定海关处罚的追诉时效是 3 年。18.5 行政处罚的程序1、 决定程序(1)简易程序简易程序 违法事实确凿,案件比较简单,事实清楚,无需进一步调查取证。 处罚有法定依据。 案件社会影响小,处罚较轻。(2)一般程序 1、调查取证当事人的申辩和陈述权 2、采取强制措施 3、听证程序 4、裁决程序确应处罚的,根据情节作出处罚;情节轻微的,依法不处罚的,作出不处罚决定;18没有违法行为或依法不应处罚的,应撤销;已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5、执行程序6、救济程序(3)听证程序:适用范围是什么?2、 执行程序罚款收据18.6 行政处罚的管辖 1、行政处罚的管辖 2、一事不再罚和追罚时效 3、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 职能管辖:主体各自管理事项范围 地域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 级别管辖: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职能机关 指定管辖:发生争议时由共同上级指定对未成年人适用的限制NO. 25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 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强制执行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 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 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复习题 1、什么是行政处罚?P309 2、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什么?P314 3、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P310 4、行政处罚听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