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立足基层 开拓创新 不断开拓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 XX 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赵副主任、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 XX 检查指导工作。 我县的文化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 的监督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我受李鸿县长 的委托,向各位领导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 的感谢!下面,就我县的文化建设工作情况作汇报,不足 之处,请予指正。 一、基本县情 XX 县辖 2 镇 13 乡、163 个村委会、5 个社区,共 38 万 人,国土面积 5312 平方公里。县情可以概括为“老、少、 山、低、穷”五个字。老,就是全省 47 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少,就是全县居住着哈尼、彝、拉祜、瑶、布朗等 25 个民 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73%;山,就是全县 5312 平 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山区面积占 99.98%;低,就是人均占 有生产总值低,财政供养人口人均可用财力低,农民人均 纯收入低,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低,水利化程度低,城镇化 水平低,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穷,就是我县是国家扶贫 开发工作重点县,截止 XX 年底,全县仍有 12 万余人未脱 贫。 二、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系列部署要求及关 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建设和云南 旅游“二次创业”,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著名、 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 XX 国际品牌和“妙曼 XX、养生天 堂”城市品牌机遇,研究制定了“文化活县”发展战略, 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建设“北回归线国际大通道上的绿 色生态经济大县、哈尼文化展示中心、商贸旅游文化重镇” 为工作目标,着力打造“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 三张文化名片。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文化艺术精品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四大工程为抓手, 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创意行动、文化市场绿色行动、基层文 化建设行动,努力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工作 取得了一定实效。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 健全,即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歌舞剧团、文物管理所, 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全县文化队伍稳定,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蓬勃 发展,为 XX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领导高度重视。长期以来,XX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文化建设工作,确立了“文化活县”的发展战略,将其摆 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始终坚持“三个纳入”, 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 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将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将文化设施建设 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并下发了 XX 县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与县校合作为契机研究制定了XX 县文化资源调查及其产 业化规划;每年县委、政府专题召开文化建设工作会议, 研究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同时,我县还成立了由 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积极协调乡镇 和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明确各级 各部门职责,形成政府主抓,各乡镇、职能部门通力协作,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2.改革不断深化。按照“经费包干、全员聘用、实行 绩效”的办法,我县积极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 理所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在县民族歌舞团稳步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分 配制度改革;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电影公司实行转企改 制;与市级统一步调成立了 XX 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县文化体育局和县广播电视局改革合并为文化体育和广播 电视局。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 理顺部门管理机构和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自职 责,有效地激发了文化系统内部活力,工作责任进一步增 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工作成 效更加明显。 3.经费投入保障。从 XX 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文化事 业工作经费 10 万元、文化惠农经费 15 万元、文物保护管 理经费 3 万元。图书购书经费提高到 5 万元,并为县民族 歌舞剧团事业人员安排工作经费,为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4.队伍不断完善。我县始终注重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 设,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专业人员业务技能。目前全县 文化系统专业从事文化工作人员 69 人,其中十五个乡镇专 职文化工作人员 19 名。通过建立健全文化人才信息库、人 才考评机制等手段,深入挖掘、培养各类文化人才;通过 定期召开文化工作会及农家书屋、农民网络培训学校管理 培训会,开展对外宣传及文化交流活动,选送专业技术人 员参加省市各类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思 想作风建设,凝聚文化队伍合力,形成了文化系统干事创 业的良好局面。 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入资金 600 余万元建成乡 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站 6 个,在建 9 个,预计 12 月前全部竣 工。届时 15 个乡镇均建有 300 平方的集图书阅览、广播影 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为一体 的综合活动阵地,并配备了计算机、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 为联珠镇、新安乡综合文化站配备了摄像机、相机、打印 传真一体机、电视机、DVD 影碟机及专业舞台音响等,其他 乡镇文化站也不同程度的配置了开展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 为乡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坚实硬件保障。 2.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XX 年建成“全国文化 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 1 个,乡级网点即乡镇农民网 络培训学校 2 个,村级网点 17 个,目前,所有网点运作正 常,为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全国文化优秀成果搭建了广阔的 平台。 3.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建成新安布竜等农村 文化体育活动广场 4 块,在建 3 块;建成联珠勐簸等农民 体育健身工程试点项目 20 个,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文化和 体育健身活动奠定了硬件保障。 4.“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农家书屋”建设 49 个, 涵盖全县 15 个乡 49 个村委会,那哈乡 7 个村委会实现全 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 5.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项 目点 1200 多个,受益群众达 27 万余人,城乡广播电视综 合覆盖率达 96%,有效解决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影电视难的 问题。 6.基础设施修缮。投入 80 万元对县文化馆进行修缮, 修建了排练厅、录音棚等设施;先后投入 30 万元对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XX 文庙进行修缮,使之焕然一新。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群文工作蓬勃发展。 1.文艺创作推陈出新。文化馆主办刊物阿 XX连续 出版三十年,共 100 余期;论文获国家级三等奖 2 篇、省 级 1 篇,书画获省级奖 10 余件、市级奖 30 余件;创作歌 曲 60 余首,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歌曲 80 余首;举办社会 艺术培训班 80 余期、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班 60 余期, 举办大型展览 60 余次;选送歌手获云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 奖赛民族唱法一等奖,县民族歌舞剧团参加省、市汇演荣 获众多奖项。 2. 挖掘整理文化资源。先后结集出版了XX 县民间故 事一、二集,XX 县舞蹈集成、魅力 XX、阿 XX 增刊、双胞迷城:XX、XX 文化丛书等书籍。并 以“阿迷车”为主线,深入挖掘哈尼族支系一歌一舞,精 心挑选整理民族民间文艺节目 41 个,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 道民歌中国栏目进行节目录制并播出,有效提升了 XX 对外知名度。通过挖掘、整理、改编创作的哈尼族民族民 间大型舞台精品剧作阿迷车于 XX 年 XX 哈尼族自治县 成立三十周年之际隆重上演,反响热烈。 3.广场文化深入开展。我县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为主 线,编排了“哈尼欢歌”、“阿迷车”等广场舞蹈,并将 民族健身操纳入广场舞蹈范畴,进行培训和推广,有计划、 有组织的开展广场舞蹈月月跳、天天跳活动。县城周边的 14 支民族民间文艺队伍,以太阳广场为广场文化活动场地, 自发开展活动,内容包括民俗民间舞蹈“阿迷车”、“扭 鼓舞”、“大鼓舞”、“卡多三弦舞”、“彝族四弦舞”、 “三跺脚”、“芦笙舞”及山歌对唱等,参与人群涵盖了 中老年、青壮年及学生等各阶层,有效推动了广场文化活 动的繁荣与发展。 立足基层,点面结合,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自 XX 年起,我县结合县委书记抓党建工作,深入实施 “艺人活村”工程,在全县 15 个乡镇重点扶持 30 支文艺 演出队,安排专项资金 30 万元用于演出器材设备的购置。 目前,全县组建农村文艺演出队 184 支,演员 4000 余人, 村级农民文艺队覆盖率达 109.5%,其中龙坝乡石头寨文艺 队、者替村勐簸文艺队被 XX 市表彰为先进农村业余文艺演 出队,基本实现农村文艺演出常态化。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编排拉达、阿迷车、 牛皮大鼓舞等民间文艺节目 902 个,组织文艺下乡演 出 638 场次,观众达 50 余万人次;县图书馆馆藏图书 6 万 余册,年均征订图书 800 余册、报刊 200 余种、阅览人次 2 万余人,建立流动图书点 14 个;农村电影“2131”累计 放映电影 8000 余场,哈尼语译制电影缉毒队、农村 防火常识、农村触电急救知识等三部,在全县各乡 哈尼族聚居区进行循环放映,逐步缓解了贫困地区农民 “看书难、看戏难、收听收看广播电影电视难”的问题。 深入挖掘,传承弘扬,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文物保护工作。现有省级文物单位 1 个、县级文物 单位 7 个,馆藏出土文物、画像石碑等百余间件。第三次 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共收集文物线索近 130 条,立项调查 103 项,收集文物标本 10 余件,GPS 测点 320 处,拍照近 XX 张,发现了距今约 XX 年的新抚岩画,并采取了有效保护措 施;完成电子表格录入 100 项,完成率 100%,并顺利通过 市级、省级验收;公布了碧溪古镇 19 个院落 24 户核心居 民区等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起草制定的XX 哈尼族 自治县碧溪古镇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于 XX 年 10 月 1 日起 正式颁布实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我县被表彰为 云南省第三届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突出贡献先进集 体。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省级名录 1 项、市级名录 24 项、县级名录 29 项, 储备名录 10 项;哈尼族民间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 斯扎依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名录,张桂芬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洛奇洛 耶与扎斯扎依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胡飞等十一人被 XX 市命名为哈尼民俗传承人;以民族民间原生态舞蹈为原 型创作的歌舞多次荣获省市殊荣;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手 工技艺取得一定实效,切实加强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 承力度。 3.古籍普查工作。我县高度重视古籍普查工作,把古 籍普查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相结合,并安排普查专项经 费,派出两个调查组分别深入全县十五个乡开展普查工作。 了解和掌握个人及单位收藏的 1911 年以前书籍 55 种 88 册, 年代不明的待定书籍 20 种 147 册,建立了普查名录,采取 有效措施,对濒危图书进行收集、修复,现正积极准备编 制XX 古籍普查名录,古籍普查工作基本完成。 加大巡查,杜绝反弹,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我县自 XX 年成立文化稽查大队以来,对网吧实行集中 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年均检查网吧 400 余户次,检查娱乐 场所 200 余户次,检查出版物经营单位 300 余户次;组织 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法人及从业人员培训 4 期以上,参训人 数超过 600 人次,取缔“黑网吧”21 家,收缴并销毁非法 出版物达 8000 多册。目前,全县共有娱乐场所 11 家、文 化广场 2 处、书店 5 家、网吧 14 家、文化用品销售 18 家、 音像制品零售 9 家、印刷厂 3 家、打印店 11 家,基本形成 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 化用品等 6 个门类在内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十一五” 期间,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营业额 2500 万元,缴税 500 万元,解决就业近 500 余人,全县文化市场呈现健康、有 序、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依托特色、深入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取得实效。 近年来,我县以“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 三张名片为载体,重点抓好 “一线”、“一关”、“一镇” 、“一园”、“一村”、“一节”、“一歌”、“一舞”、 “一剧”、“一书”的建设。 1.节庆品牌。自 XX 年开始,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哈尼 民风民俗为看点、双胞胎为卖点,成功举办了七届“中 国XX 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共有俄罗 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菲律宾、老 挝、缅甸、土耳其、赞比亚、印度、香港、澳门、台湾等 15 个国家和 3 个地区近 8000 余对双胞胎相约 XX,共度双 胞节,被人民网评为 XX 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节庆品牌之 一。XX 年第七届中国XX 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 阳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达 13.7 万人次,同比增长 21%,接待自驾车达 6064 辆,旅游综合收入达 2054.37 万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2%,招商引资签约项目 6 项,协议总 投资为 13.2 亿元。 2.文化旅游开发。先后引进资金 11.2 亿元,完成北回 归线标志园二期、三期工程、碧溪古镇、太阳广场、哈尼 大道、回归大道、双胞大道、紫金大道等道路和景区景点 建设,与康辉集团、金诚集团、万亿公司合作,招商筹建 昆曼旅游购物城、中国XX 国际双胞文化园、XX 哈尼美食 城、中国XX 国际双胞第一镇等项目;有偿将 XX 北回归线 标志园开发经营权转让给浙江金洲集团云南湄公河投资有 限公司经营管理,该公司逐步投入资金约 10.5 亿元,两年 内提升为国际 AAAA 级旅游景区,并对周边土地进行休闲置 业、旅游交通、演艺、餐饮、娱乐及科研等旅游项目等综 合开发。目前,已完成北回归线标志园提升改造详细规划, 以“天一地一人”为设计脉络,分为银河之翼、地球之声、 回归之城三个部分,分别对应遨游太空、地球诉说、美好家 园三大主题,整个改造提升项目将在年内启动。现正积极筹 建中国 XX 哈尼文化展示中心,将以县城为中心,通过总体 规划与分布实施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全面展示、重 点展示与集中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建成涵盖哈尼族所有支系 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为一体的展示、体验中心,既有哈 尼自然村寨原汁原味特性,又有食、宿、行、游、购、娱、 研等综合功能的哈尼文化大观园。目前已开展项目地形勘 测、项目规划、申报等工作。 “十一五”期间,以文化旅游业为骨干的第三产业加 快发展,累计旅游人数达 400 多万人次,年均增长 10%,旅 游综合收入达 3.2 亿元,年均增长 11%,增加值达 8.4 亿元, 比“十五”末的 3.7 亿元增长了 127%,有力地促进了县域 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十一五”期间,我县文化建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 心与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县内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乡村两级文 化工作队伍力量不足,对文化产品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 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工作还不到位。今后,我 县文化建设工作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 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科 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和“三贴近”原则,抓住推进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历史机遇 和中央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及省委“两强一堡”的契机, 以实施四大工程,开展三项行动,构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 设施网络为抓手,努力实现“三个突破”,全面促进全县 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 立足基层,深入实施四大工程。 1.实施“文化活农”工程。积极开展文艺下乡,农村 电影“2131”工程,稳步推进“艺人活村”等基层文化建 设工作。基本形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 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享有。 2.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围绕县委、政府提出 的建设“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发展战略,深 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在开发九个支系 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上下功夫,深入挖掘、 整理以“阿迷车”、“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为主线的民 族民间优秀文化,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加以打造、提 升,充分利用;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创作更多更好的 文化艺术作品。 3.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 普查收尾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代表性传 承人的扶持、申报力度,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进课堂、进校园、进教材、进社区和进农村文化广场” 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对民间口传叙 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积极争取成立县级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健全文化人才信息库, 通过学习培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重点培养各类文化 人才,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工作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